這確實是一個很無語的問題。


    辣椒和違禁品怎麽能相提並論?


    但事實確實如此。


    辣椒和香煙一樣,都有依賴性,都會對身體造成損害,都會在造成損害時給人帶來“舒服”、“爽”的感覺。


    很多人並不知道,“辣”並不是一種味道,而是一種痛覺。


    人的味蕾隻能分辨出“酸甜苦鹹”之類的味道,是分辨不出“辣”的。


    如果這樣說不好理解,那就換一種方式。


    人隻有舌頭有味蕾,也隻有舌頭能品嚐出各種味道。


    但是眼睛可以感覺到辣——辣眼睛。


    手掌、臀部等全身皮膚也可以感受到辣,這些器官和組織都是沒有味蕾的,而且,它們感受不到“酸甜苦鹹”。


    本質上講,辣椒是一種非調味品的調味品。


    就在嶽川沉思時,丹陽眾人紛紛說道:


    “前輩,我們願意誠實勞動、誠信經營,種地做買賣賺錢,不搞這些歪門邪道。”


    “對!前輩,您的好意我們心領了,不過我們更願意做些上的台麵的事。”


    “要是咱們搞蠱毒買賣,中原諸國更小瞧了咱們。”


    “到那時,蠻夷之名就坐實了!”


    子申也深以為然。


    他確實需要錢,但他更需要名。


    不是沽名釣譽那種名,而是一個偉光正的形象。


    不能玷汙楚國的名聲。


    “前輩……”


    嶽川豎起手掌,製止了子申。


    “這不是蠱毒,而是一種調味品,一種非常有潛力的調味品。”


    嗯?


    眾人疑惑。


    再聯想到嶽川剛才品嚐蠱毒,一臉陶醉的模樣,一個個都惴惴不安起來。


    不是吧!


    這是吃的東西?


    這不是給蠱蟲吃,增加蠱蟲毒性的嗎?


    嶽川解釋起來,“你們知道鹽嗎?”


    這必須知道啊!


    鹽是生活必需品,甚至可以說是生存必需品。


    一個家沒有鹽,人就活不長。


    一個國沒有鹽,就必然生亂。


    《管子·輕重甲篇》有言:燕有遼東之煮。


    這個“煮”就是傳統的煮海鹽。


    《周禮·夏官·職方氏》有言:東北曰幽州……其利魚鹽。


    東北靠海,自然也產鹽。


    齊國坐擁海鹽之利,管仲時代也是靠魚鹽之利發家,把小白捧上霸主之位。


    《管子·輕重甲篇》記載:齊有渠展之鹽。


    同篇又記載:齊國食鹽“糶之梁、趙、宋、衛、濮陽,彼盡饋食之也”,可見齊國鹽業的盛狀。


    不但自己夠用,還能出口換外匯,中原諸國都仰仗齊國的鹽。


    晉國雖然不靠海,但是坐擁池鹽之便。


    《山海經·北山經》記載:又南三百裏,曰景山,南望鹽販之澤。


    郭璞注鹽販之澤“即鹽池也”,也就是運城地區的河東鹽池。


    《戎生編鍾》與《晉薑鼎》均記載有“鹵積”,反映了晉國鹽業的發展。


    秦國更不用說了。


    甘肅、青海交界之處有眾多鹽湖,最著名者如青海察爾汗鹽湖、茶卡鹽湖等。


    這些地方,都是秦國的勢力範圍。


    秦國吞並西戎、拓地千裏,獲得不光是人口、牲畜,還有這眾多的鹽湖。


    在古代,鹽就是錢。


    很多錢買不到的貨物,鹽可以換到。


    這些鹽湖也成為秦國財政的補充,令秦國有足夠的軍費。


    仔細觀察,燕國、齊國、秦國,以及三晉分家的趙魏韓,其地盤上都是產鹽的,而且是大量產鹽。


    這幾個國家能從上百個國家中脫穎而出,成為戰國七雄,其中多多少少仰仗了鹽業的財富。


    楚國就拉垮了。


    在沒有吞並吳越之前,楚國是一個內陸國。


    沒有海鹽的便利,有沒有什麽拿得出手的池鹽、井鹽。


    楚國一度很惆悵。


    如果是小國也就算了,買一點就是。


    問題,楚國是大國,全靠買的話得多少錢?


    很多時候,大國伐交,一旦關係交惡,買不來鹽怎麽辦?


    還有一個問題,楚國交通不便,鹽的運輸很困難。


    再加上楚國地處南方,濕熱多雨,這種氣候既不利於鹽的生產,又不利於鹽的運輸。


    所以,楚國一直很渴望“出海口”。


    不是為了大航海,單純就是為了海鹽。


    丹陽百姓雖然沒什麽大眼界、大格局,但他們都明白鹽的利潤。


    “咕咚!”


    又是一群“咕咚”聲。


    “前輩,您的意思是說,這個東西可以變成鹽?”


    “前輩,您真有這種神奇的法子嗎?”


    “前輩您說,需要什麽!”


    眾人神情激動,語氣亢奮。


    就連子申也雙拳緊攥。


    如果自己有鹽,必定能成為楚國最具影響力的公子。


    假如楚國有鹽,必定能成為天下最強大、最富庶的國家。


    然而,在眾人渴望、期盼、憧憬的目光中,嶽川緩緩搖頭。


    “不,我沒法把它變成鹽。”


    仿佛鐵錘砸在雞蛋上,丹陽百姓的美夢瞬間破碎。


    如果不是嶽川地位崇高,子申一直對嶽川畢恭畢敬,這會兒估計有人罵出髒字了。


    “為什麽要變成鹽呢?這東西比鹽貴重多了!”


    嶽川腦海中浮現出《天工開物·作鹹》中的記載:大自然有風、暑、濕、燥、寒這五氣,導致產生辛、酸、甘、苦、鹹這五味。人體需要的五味中,辛、酸、甘、苦這四味長期沒有都不會引發什麽問題,唯獨鹹味隻要十天半月沒有,人就會打不起精神,甚至手無縛雞之力。


    也正因此,人需要鹽,離不開鹽。


    但宋應星這篇文章有地域局限性,他隻寫了中原地區,沒有涉及湘贛、巴蜀、雲貴等地。


    中原百姓風暑濕燥寒不嚴重,有鹽就行了。


    而湘贛、巴蜀、雲貴等地,光有鹽不夠,還得靠辣椒祛除體內的濕熱等。


    中原百姓十天半個月不吃鹽打不起精神。


    湘贛巴蜀等地,一天不吃辣就渾身難受。


    中原百姓吃辣多了兩頭受罪,湘贛、巴蜀、雲貴百姓多吃辣渾身巴適。


    這也有了俗語中:辣不怕、怕不辣、不怕辣。


    子申以及丹陽百姓根本不知道辣椒在後世的影響,更不知道辣椒在後世餐桌上的地位。


    他們隻是單純將辣椒當成了“蠱毒”,敬而遠之、避而不及。


    而嶽川要做的,就是為他們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讓他們明白辣椒不是蠱毒。


    順便借這個機會讓人們明白,並非所有蠱都是毒,也並非所有蠱都對人有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五大仙家,從繼承土地廟開始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五大仙家,從繼承土地廟開始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