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7章
五大仙家,從繼承土地廟開始崛起 作者:佚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嶽川想起上輩子世界裏,曾經“靈異”題材的作品很火。
火得不像話那種。
但是突然有一天,某位大神出手,帶來了淨網行動。
靈異作品也慘遭牽連。
不管你多火的作品,全都刪封禁處理。
到最後,整個靈異題材集體躺槍,以至於“靈異”這個分類都被封了。
現在你可以看到都市文、仙俠文、玄幻文、曆史文等,卻唯獨看不到靈異文。
其他所有影視作品、動漫電影中也都不得出現“鬼”的字眼。
更不能有鬼物害人的劇情。
如果有,最後一定要翻轉,變成精神病,或者科學怪人等等。
總之,從認知根源上抹去鬼的負麵形象。
上輩子時,嶽川不理解這個政策。
現在,他隱約知道了。
如果鬼物要融入人族社會,必然不能放任那些鬼物害人的作品流傳。
究其原因,華夏大地上,“鬼”一直是一個比較中性的存在。
“人死為鬼”,這是華夏上古先民對鬼的定義。
它們是由人轉化而成。
華夏一直有祭祀祖先的傳統,祖先都是死了的。
所以,祭祀祖先就等同祭祀鬼。
這一點在前朝大商表現得最為明顯,因為大商是曆朝曆代中最崇信鬼神的。
後世子孫說的最多的就是“祖宗保佑”。
這句話,差不多就是求鬼神保佑。
曆史上,孔子也說過——敬鬼神而遠之。
所以,鬼神一直是一個複雜的存在,絕非一句話兩句話能說清楚的。
但無論如何,鬼都不是那種害人的玩意。
《倩女幽魂》中的鬼非但不害人,還很體貼人。
《聊齋誌異》中害人的鬼並不多,反而幫人的鬼有不少。
所以,靈異小說更多的是為了博眼球,片麵誇大鬼物的惡。
以前的蒲鬆齡等人,就算寫鬼的惡,那也是從實際出發。
人家就算不是親眼所見,至少也是親耳所聽。
但網絡時代,開局一張圖,內容全靠編。
先有結局,再反推劇情。
如果現實中沒有鬼,隨便抹黑一下也無所謂。
如果真有呢?
要知道,城隍體係不僅僅是民間信仰,還是得到官方認可的。
曆朝曆代開國之後,都會冊封各地城隍,以彰顯自己的正統。
朱元璋時代達到巔峰,各地方的城隍體係整合為一個整體。
各地城隍的官職、爵位,也有了大小、高低之分。
地方官上任之後,也通常會先祭拜一下城隍廟。
基本相當於跟自己的同事打個招呼,混個臉熟。
滿清的遺老遺少現在都還風光著呢,沒道理城隍體係就沒了,對吧?
滿清的遺老遺少喜歡前朝,可以給錢給人給政策,拍一堆清宮戲。
打開電視,基本都是四爺,以至於有了“四爺很忙”的梗。
如果這些鬼神看了靈異小說,感覺很不滿意呢?
所以……
直到城隍廟開遍中原諸國,數十萬鬼物在城隍廟中任職當差。
嶽川終於切身感受到這個問題。
必須從根源上扭轉世人對鬼物的印象。
隻有這樣,才能讓活人慢慢認可、接納鬼物。
這一次姬氏諸侯賴賬不還,鬼物整天在城內遊街、鬧騰。
也算是給自己爭取了一個“正麵”形象。
不再是青麵獠牙,張著血盆大口“還我命來”。
而是舉著牌子、橫幅,喊著“還我錢來”。
最終逼得昏君們交出國家,交出國中的一切。
各國百姓能成為“薑國人”,獲得薑國的“宅契”、“戶籍”,還真是托了這些鬼物的福。
以前說了那麽多“祖宗保佑”,結果還是沒保佑自己。
現在,平白無故撿了個薑國戶籍。
恩同再造啊。
流民們那叫一個感恩。
此時誰再說鬼物害人,流民們第一個啐他。
與此同時,南郭小院中。
嶽川不斷給地圖塗色。
“中原諸國基本都有我們的地盤了,剩餘的那些國中國無傷大雅。”
“接下來要考慮的就是安民工作,要勸導流民返鄉,恢複春耕。”
“明年的春耕對我們很重要,對天下也同樣很重要。”
“甚至可以說,是決定我們人族未來的大事。”
聽到這話,孔黑子第一個問道:“嶽先生,明年……還會有春耕嗎?”
春秋時代,國君可以坐在田埂上,跟老農一起商討種地的問題。
每次春耕,國君還得象征性的揮一揮鋤頭。
秋收時,國君還得選取一束粒大穗長的莊稼供奉給社稷之神。
這個時代,所有人都是知農事的,不存在五穀不分的官員。
孔黑子的話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之前不是說冰河時代來了,以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極端天氣麽。
明年還會有春天嗎?
如果春天比往年更冷,苗都出不來,春耕也是白忙活。
嶽川點了點頭,“以往那些種子肯定不行,出苗率和生長速度都會受到影響……”
此言一出,眾人齊齊歎息。
這無異於判了所有農家人的死刑。
神農嚐百草、辨五穀,才有了農業的開端。
如今,五穀差不多廢了。
還會有第二個神農出現,給人族五穀嗎?
這時候,龍陽忍不住喃喃著:“這時候,百姓們應該都盼望著薑十三從海外帶神穀回來,幫天下人渡過難關吧。”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嶽川嗬嗬一笑,“未必不可能。”
自從掌握造物的技巧,又擁有原初之蟲,嶽川完全可以自己創造糧種。
增加作物的抗寒屬性就行了。
而且,世上原本就有很多耐寒的作物,對其進行改良、提升就行了。
比如東北的耐寒水稻,也就是俗稱的五常大米。
還有小日子最刻骨銘心的西伯利亞土豆。
其他的甜菜、燕麥也很不錯。
老毛子就是靠著這兩樣東西,在侵吞西伯利亞過程中,源源不斷獲得糧食補給。
雖然嶽川現在有了土地廟“磕頭送種子”的活動。
但土地廟送的種子數量少,而且大都是瓜果蔬菜花卉藥物調料之類的,糧食類很少。
這些東西隻能當個高價值的稀罕玩意。
春耕需要的卻是普遍的、大眾的作物。
最重要的是,讓百姓迅速接受這種新作物。
幾乎可以預見,很多百姓還是會循著舊有的經驗,種植舊作物。
想要迅速推廣糧種……
很難。
反而薑十三的故事深入人心。
薑國城隍廟中還供奉有薑十三呢。
以他的名義,差不多就是以城隍廟的名義。
城隍廟的威望關係著鬼物的形象,如果操辦好了,鬼物也能更加順利融入普通人的世界。
嗯,雙贏!
火得不像話那種。
但是突然有一天,某位大神出手,帶來了淨網行動。
靈異作品也慘遭牽連。
不管你多火的作品,全都刪封禁處理。
到最後,整個靈異題材集體躺槍,以至於“靈異”這個分類都被封了。
現在你可以看到都市文、仙俠文、玄幻文、曆史文等,卻唯獨看不到靈異文。
其他所有影視作品、動漫電影中也都不得出現“鬼”的字眼。
更不能有鬼物害人的劇情。
如果有,最後一定要翻轉,變成精神病,或者科學怪人等等。
總之,從認知根源上抹去鬼的負麵形象。
上輩子時,嶽川不理解這個政策。
現在,他隱約知道了。
如果鬼物要融入人族社會,必然不能放任那些鬼物害人的作品流傳。
究其原因,華夏大地上,“鬼”一直是一個比較中性的存在。
“人死為鬼”,這是華夏上古先民對鬼的定義。
它們是由人轉化而成。
華夏一直有祭祀祖先的傳統,祖先都是死了的。
所以,祭祀祖先就等同祭祀鬼。
這一點在前朝大商表現得最為明顯,因為大商是曆朝曆代中最崇信鬼神的。
後世子孫說的最多的就是“祖宗保佑”。
這句話,差不多就是求鬼神保佑。
曆史上,孔子也說過——敬鬼神而遠之。
所以,鬼神一直是一個複雜的存在,絕非一句話兩句話能說清楚的。
但無論如何,鬼都不是那種害人的玩意。
《倩女幽魂》中的鬼非但不害人,還很體貼人。
《聊齋誌異》中害人的鬼並不多,反而幫人的鬼有不少。
所以,靈異小說更多的是為了博眼球,片麵誇大鬼物的惡。
以前的蒲鬆齡等人,就算寫鬼的惡,那也是從實際出發。
人家就算不是親眼所見,至少也是親耳所聽。
但網絡時代,開局一張圖,內容全靠編。
先有結局,再反推劇情。
如果現實中沒有鬼,隨便抹黑一下也無所謂。
如果真有呢?
要知道,城隍體係不僅僅是民間信仰,還是得到官方認可的。
曆朝曆代開國之後,都會冊封各地城隍,以彰顯自己的正統。
朱元璋時代達到巔峰,各地方的城隍體係整合為一個整體。
各地城隍的官職、爵位,也有了大小、高低之分。
地方官上任之後,也通常會先祭拜一下城隍廟。
基本相當於跟自己的同事打個招呼,混個臉熟。
滿清的遺老遺少現在都還風光著呢,沒道理城隍體係就沒了,對吧?
滿清的遺老遺少喜歡前朝,可以給錢給人給政策,拍一堆清宮戲。
打開電視,基本都是四爺,以至於有了“四爺很忙”的梗。
如果這些鬼神看了靈異小說,感覺很不滿意呢?
所以……
直到城隍廟開遍中原諸國,數十萬鬼物在城隍廟中任職當差。
嶽川終於切身感受到這個問題。
必須從根源上扭轉世人對鬼物的印象。
隻有這樣,才能讓活人慢慢認可、接納鬼物。
這一次姬氏諸侯賴賬不還,鬼物整天在城內遊街、鬧騰。
也算是給自己爭取了一個“正麵”形象。
不再是青麵獠牙,張著血盆大口“還我命來”。
而是舉著牌子、橫幅,喊著“還我錢來”。
最終逼得昏君們交出國家,交出國中的一切。
各國百姓能成為“薑國人”,獲得薑國的“宅契”、“戶籍”,還真是托了這些鬼物的福。
以前說了那麽多“祖宗保佑”,結果還是沒保佑自己。
現在,平白無故撿了個薑國戶籍。
恩同再造啊。
流民們那叫一個感恩。
此時誰再說鬼物害人,流民們第一個啐他。
與此同時,南郭小院中。
嶽川不斷給地圖塗色。
“中原諸國基本都有我們的地盤了,剩餘的那些國中國無傷大雅。”
“接下來要考慮的就是安民工作,要勸導流民返鄉,恢複春耕。”
“明年的春耕對我們很重要,對天下也同樣很重要。”
“甚至可以說,是決定我們人族未來的大事。”
聽到這話,孔黑子第一個問道:“嶽先生,明年……還會有春耕嗎?”
春秋時代,國君可以坐在田埂上,跟老農一起商討種地的問題。
每次春耕,國君還得象征性的揮一揮鋤頭。
秋收時,國君還得選取一束粒大穗長的莊稼供奉給社稷之神。
這個時代,所有人都是知農事的,不存在五穀不分的官員。
孔黑子的話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之前不是說冰河時代來了,以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極端天氣麽。
明年還會有春天嗎?
如果春天比往年更冷,苗都出不來,春耕也是白忙活。
嶽川點了點頭,“以往那些種子肯定不行,出苗率和生長速度都會受到影響……”
此言一出,眾人齊齊歎息。
這無異於判了所有農家人的死刑。
神農嚐百草、辨五穀,才有了農業的開端。
如今,五穀差不多廢了。
還會有第二個神農出現,給人族五穀嗎?
這時候,龍陽忍不住喃喃著:“這時候,百姓們應該都盼望著薑十三從海外帶神穀回來,幫天下人渡過難關吧。”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嶽川嗬嗬一笑,“未必不可能。”
自從掌握造物的技巧,又擁有原初之蟲,嶽川完全可以自己創造糧種。
增加作物的抗寒屬性就行了。
而且,世上原本就有很多耐寒的作物,對其進行改良、提升就行了。
比如東北的耐寒水稻,也就是俗稱的五常大米。
還有小日子最刻骨銘心的西伯利亞土豆。
其他的甜菜、燕麥也很不錯。
老毛子就是靠著這兩樣東西,在侵吞西伯利亞過程中,源源不斷獲得糧食補給。
雖然嶽川現在有了土地廟“磕頭送種子”的活動。
但土地廟送的種子數量少,而且大都是瓜果蔬菜花卉藥物調料之類的,糧食類很少。
這些東西隻能當個高價值的稀罕玩意。
春耕需要的卻是普遍的、大眾的作物。
最重要的是,讓百姓迅速接受這種新作物。
幾乎可以預見,很多百姓還是會循著舊有的經驗,種植舊作物。
想要迅速推廣糧種……
很難。
反而薑十三的故事深入人心。
薑國城隍廟中還供奉有薑十三呢。
以他的名義,差不多就是以城隍廟的名義。
城隍廟的威望關係著鬼物的形象,如果操辦好了,鬼物也能更加順利融入普通人的世界。
嗯,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