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1章
五大仙家,從繼承土地廟開始崛起 作者:佚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嶽川搞定了種苗的事情,援助計劃開始啟動。
根據姬姓諸侯還款的先後順序,開始有計劃的援助雞苗。
畢竟蜀中洞府的生產、孵化也需要時間,不可能一次性拿出上千萬。
之前還賬態度好、速度快的,自然優先照顧。
也能最先享受到援助的好處。
與此同時,薑國新開拓的城鎮中,城隍廟陸續運轉起來。
之前立下大功的孤魂野鬼們也都混上了編製,在城隍廟中享受香火和祭品。
剛開始人們還不習慣被城隍廟管著的日子。
他們習慣了官差們的棍子與叱罵。
頭上的官員胥吏突然沒了,感覺渾身不自在。
不過打更鬼的出現,讓他們的夜生活有了清晰的刻度。
日落到天明這段時間,不再是一片模糊。
夜間是屬於鬼物的。
但鬼物在保障活人的生活。
打更鬼隻是一個開始,接下來,大街小巷上各種以“城隍宣”結尾的標語也都被城鎮居民接受、認可、習慣。
比如走路靠右。
再比如禁止便溺。
市場的禁止以次充好、禁止缺斤少兩。
坊間的禁止喧嘩、禁止辱罵他人、禁止打架鬥毆等。
人們突然發現,有了城隍管理,生活比以前有序多了。
最重要的是賞罰分明。
城隍的鬼差即便罰,也是睡夢裏抽鞭子。
而不像胥吏那樣,直接罰錢或者搶奪家中的財物。
老百姓就是這樣。
出遠門時都把鞋子脫下來掛在腰上。
因為他們寧可磨破自己的腳底板,也不想磨破鞋子。
肉爛了還可以再長,鞋子爛了就換新的了。
如果做錯事受罰,他們更願意挨鞭子,而不是罰錢。
小鬼在夢裏抽鞭子,頂多是做噩夢,身上沒有任何傷口。
可要是罰錢,那種心疼肉疼能持續幾十年,甚至一輩子。
所以,人們逐漸接受了城隍廟,認可了鬼差。
這一天,城隍廟又有了新動作。
城中多出很多“恭迎薑十三歸來”的字樣。
大街小巷,各種顯眼的地方,都出現了這句話。
人們聽到最多的就是“薑十三回來了”。
薑十三是誰,幹過什麽?
老薑人對答如流。
想獲取薑國戶籍的,必然知道薑十三的生平履曆。
前段時間流民們往薑國逃難,深刻明白了薑國戶籍的好處。
中原幾百個國家都在鬧饑荒,薑國卻高價買糧,賑濟國民。
隻要有薑國戶籍,都能平價買糧。
這簡直就是鐵飯碗。
這個過程中,他們自然就知道了薑國戶籍的獲取流程。
薑國百姓的師尊後代,可以自動獲得薑國戶籍。
除此之外就是其他國家的優秀人才,薑國會向其發出邀請,給予戶籍。
再然後就是通過考核,考核內容就是《大俠薑十三》中的劇情。
隻可惜,薑國戶籍考核早就關閉了。
也不知道什麽時候重新開。
現在,中原諸國的百姓都成了薑國子民,獲得了當地城隍廟頒發的宅契。
隻是戶籍還沒發下來。
所有人都在忐忑。
自己現在到底算不算薑國人?
薑國什麽時候給自己發戶籍?
如果發戶籍的時候,會不會考試?
在這種心態下,人們想盡一切辦法去了解《大俠薑十三》。
現在城隍廟放出消息,薑十三回來了。
很多人本能想到,薑國又要發戶籍了。
一時間,各城鎮都掀起了“學習薑十三”的熱潮。
茶館像雨後春筍一樣開起來。
有條件的,整個空房子,找幾個能說會道的,給大家講。
隨便賣點茶水、幹果、糕點,都能賺得盆滿缽滿。
有錢之後,自然要產業升級。
聘請地地道道的薑國人過來講。
而且每次開講前,都把薑國戶籍拿出來,給大家看一看,提升大家學習的積極性。
差一點的,在路邊空地上搭個棚子,弄幾塊石頭墩子。
最次的,就是隨便找個空地,拿個破草帽,來一句“有錢捧個錢場,沒錢捧個人場”。
隻要是熟悉《大俠薑十三》的,都能吃上文化飯了。
不得不說,雖然薑十三生前沒吃上幾頓飽飯,但是他死後,讓千千萬萬的人吃上了飽飯。
也算是功德無量。
這股學習熱潮從城鎮蔓延到鄉村。
鄉村百姓也知道了薑國戶籍的重要性,進城趕集的時候,都會去茶館轉悠一圈,聽一聽大俠薑十三的故事。
也有聰明人從城鎮轉移到鄉村,在各個村裏巡回演出。
城鎮裏,好歹還有點門檻。
當著那麽多人的麵,你總不好拿著一本書念吧?
那些內容你得背下來,是不是?
可是到了農村就不講究這些了。
很多人都是拿本書照著念。
此時文盲遍地,尤其鄉村,十裏八鄉湊不出一個識字的。
會寫自己名字就是文化人了。
識字,且擁有書籍,那更不得了。
有文化,還願意給自己這些大老粗念書,簡直是活菩薩。
鄉村百姓沒什麽錢財,但是這個給一碗糧食,那個給倆雞蛋,加起來也不少了。
一個村子待幾天。
去的時候就一本書,回來的時候手提肩扛。
最主要的是村民們感恩戴德的模樣,也不知道是在感激薑十三,還是在感激這些說書人。
總之,都讓人精神上得到極大滿足。
就這樣過去幾個月,中原各地的百姓基本上都了解了薑十三。
隨後各種小道消息就流傳開來。
今年的雪災隻是一個開始,往後會越來越冷。
舊有的種子根本扛不住這種寒冷,種下去根本不出苗。
就算出苗也不結穗。
農家人最在意的就是糧食。
土裏刨食是農家人的命。
如果不出苗、不結穗,這一年不就白幹了麽,明年吃什麽?
一想到今年的糧災,人們心有餘悸。
親戚鄰居都去逃難了,流民返鄉之後,很多熟悉的麵孔沒有再出現。
有些是加入墨家了。
但更多的是再也回不來了。
如果明年又鬧糧災,自己又得逃難。
這一次,自己還能囫圇個的回來嗎?
就這樣,天下人在焦慮中度過了十幾天。
城隍廟再次刷牆——城隍廟將向天下人發放海外糧種。
根據姬姓諸侯還款的先後順序,開始有計劃的援助雞苗。
畢竟蜀中洞府的生產、孵化也需要時間,不可能一次性拿出上千萬。
之前還賬態度好、速度快的,自然優先照顧。
也能最先享受到援助的好處。
與此同時,薑國新開拓的城鎮中,城隍廟陸續運轉起來。
之前立下大功的孤魂野鬼們也都混上了編製,在城隍廟中享受香火和祭品。
剛開始人們還不習慣被城隍廟管著的日子。
他們習慣了官差們的棍子與叱罵。
頭上的官員胥吏突然沒了,感覺渾身不自在。
不過打更鬼的出現,讓他們的夜生活有了清晰的刻度。
日落到天明這段時間,不再是一片模糊。
夜間是屬於鬼物的。
但鬼物在保障活人的生活。
打更鬼隻是一個開始,接下來,大街小巷上各種以“城隍宣”結尾的標語也都被城鎮居民接受、認可、習慣。
比如走路靠右。
再比如禁止便溺。
市場的禁止以次充好、禁止缺斤少兩。
坊間的禁止喧嘩、禁止辱罵他人、禁止打架鬥毆等。
人們突然發現,有了城隍管理,生活比以前有序多了。
最重要的是賞罰分明。
城隍的鬼差即便罰,也是睡夢裏抽鞭子。
而不像胥吏那樣,直接罰錢或者搶奪家中的財物。
老百姓就是這樣。
出遠門時都把鞋子脫下來掛在腰上。
因為他們寧可磨破自己的腳底板,也不想磨破鞋子。
肉爛了還可以再長,鞋子爛了就換新的了。
如果做錯事受罰,他們更願意挨鞭子,而不是罰錢。
小鬼在夢裏抽鞭子,頂多是做噩夢,身上沒有任何傷口。
可要是罰錢,那種心疼肉疼能持續幾十年,甚至一輩子。
所以,人們逐漸接受了城隍廟,認可了鬼差。
這一天,城隍廟又有了新動作。
城中多出很多“恭迎薑十三歸來”的字樣。
大街小巷,各種顯眼的地方,都出現了這句話。
人們聽到最多的就是“薑十三回來了”。
薑十三是誰,幹過什麽?
老薑人對答如流。
想獲取薑國戶籍的,必然知道薑十三的生平履曆。
前段時間流民們往薑國逃難,深刻明白了薑國戶籍的好處。
中原幾百個國家都在鬧饑荒,薑國卻高價買糧,賑濟國民。
隻要有薑國戶籍,都能平價買糧。
這簡直就是鐵飯碗。
這個過程中,他們自然就知道了薑國戶籍的獲取流程。
薑國百姓的師尊後代,可以自動獲得薑國戶籍。
除此之外就是其他國家的優秀人才,薑國會向其發出邀請,給予戶籍。
再然後就是通過考核,考核內容就是《大俠薑十三》中的劇情。
隻可惜,薑國戶籍考核早就關閉了。
也不知道什麽時候重新開。
現在,中原諸國的百姓都成了薑國子民,獲得了當地城隍廟頒發的宅契。
隻是戶籍還沒發下來。
所有人都在忐忑。
自己現在到底算不算薑國人?
薑國什麽時候給自己發戶籍?
如果發戶籍的時候,會不會考試?
在這種心態下,人們想盡一切辦法去了解《大俠薑十三》。
現在城隍廟放出消息,薑十三回來了。
很多人本能想到,薑國又要發戶籍了。
一時間,各城鎮都掀起了“學習薑十三”的熱潮。
茶館像雨後春筍一樣開起來。
有條件的,整個空房子,找幾個能說會道的,給大家講。
隨便賣點茶水、幹果、糕點,都能賺得盆滿缽滿。
有錢之後,自然要產業升級。
聘請地地道道的薑國人過來講。
而且每次開講前,都把薑國戶籍拿出來,給大家看一看,提升大家學習的積極性。
差一點的,在路邊空地上搭個棚子,弄幾塊石頭墩子。
最次的,就是隨便找個空地,拿個破草帽,來一句“有錢捧個錢場,沒錢捧個人場”。
隻要是熟悉《大俠薑十三》的,都能吃上文化飯了。
不得不說,雖然薑十三生前沒吃上幾頓飽飯,但是他死後,讓千千萬萬的人吃上了飽飯。
也算是功德無量。
這股學習熱潮從城鎮蔓延到鄉村。
鄉村百姓也知道了薑國戶籍的重要性,進城趕集的時候,都會去茶館轉悠一圈,聽一聽大俠薑十三的故事。
也有聰明人從城鎮轉移到鄉村,在各個村裏巡回演出。
城鎮裏,好歹還有點門檻。
當著那麽多人的麵,你總不好拿著一本書念吧?
那些內容你得背下來,是不是?
可是到了農村就不講究這些了。
很多人都是拿本書照著念。
此時文盲遍地,尤其鄉村,十裏八鄉湊不出一個識字的。
會寫自己名字就是文化人了。
識字,且擁有書籍,那更不得了。
有文化,還願意給自己這些大老粗念書,簡直是活菩薩。
鄉村百姓沒什麽錢財,但是這個給一碗糧食,那個給倆雞蛋,加起來也不少了。
一個村子待幾天。
去的時候就一本書,回來的時候手提肩扛。
最主要的是村民們感恩戴德的模樣,也不知道是在感激薑十三,還是在感激這些說書人。
總之,都讓人精神上得到極大滿足。
就這樣過去幾個月,中原各地的百姓基本上都了解了薑十三。
隨後各種小道消息就流傳開來。
今年的雪災隻是一個開始,往後會越來越冷。
舊有的種子根本扛不住這種寒冷,種下去根本不出苗。
就算出苗也不結穗。
農家人最在意的就是糧食。
土裏刨食是農家人的命。
如果不出苗、不結穗,這一年不就白幹了麽,明年吃什麽?
一想到今年的糧災,人們心有餘悸。
親戚鄰居都去逃難了,流民返鄉之後,很多熟悉的麵孔沒有再出現。
有些是加入墨家了。
但更多的是再也回不來了。
如果明年又鬧糧災,自己又得逃難。
這一次,自己還能囫圇個的回來嗎?
就這樣,天下人在焦慮中度過了十幾天。
城隍廟再次刷牆——城隍廟將向天下人發放海外糧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