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溺嬰現象
王金貴連忙問:“怎麽回事?”
陳會財搖頭道:“生下來就不會哭,穩婆拍了兩下便說是沒了。”
看陳會財臉色陰沉王文龍就知道他在說謊。
聞言王金貴沉默了一會兒點點頭,眾人也都對視幾眼,不再說話,紛紛低頭做事。
過了一會兒,王文龍便叫過王金貴和幾個工人詢問。
“究竟是怎麽回事?”
王金貴歎口氣:“還有什麽說的?多半是生了女兒便不舉子了。可憐哦,未試啼聲,已登鬼籙。”
王文龍半天才反應過來王金貴說的“不舉子”是什麽意思。
“不舉子”是個很形象的說法:孩子生下來之後穩婆“舉起嬰兒審視,若為女,則以一手覆而至於盆,問:存否?,曰:不存。,即坐,索水,曳兒首倒入之,有傾,兒無聲,始置起……”
舉起嬰兒一看一問,就叫舉,相應專門收養棄嬰的機構叫“舉子倉”。
王文龍的臉色瞬間由驚訝轉為嚴肅,他指指旁邊偏僻處,沉著聲音道:“把陳會財叫過來。”
不一會兒陳會財擦著手走來,好奇看向王文龍。
“你家孩子究竟是夭折了還是溺斃了?”
陳會財眼睛稍稍一轉,“自是夭折了。”
“孩子是男是女?”
陳會財沉默不語。
王文龍哪裏還看不懂是什麽意思,雖然聽過古代逆嬰的事件,但是來到這個時代這麽久,他還是第一次親身經曆這樣的事情。
他冷冷問:“你一個月開銀多少?”
陳會財故左右而言他:“老爺,您別問了。”
王文龍疾言厲色道:“我問你呢,多少?”
“五兩銀子……”
王文龍怒道:“五兩銀子養不活一個女嬰?”
見陳會財不說話,王文龍直接叫道:“賬房過來,把本月工錢給他,結完錢帶他去見官!”
王金貴和賬房都跑過來,聞言驚訝地看向王文龍。
陳會財也是反應過來,瞬間激動:“這叫怎麽話說的?我可沒做錯事情呀!”
“我家已連來兩個女兒了,這是第三個,若不要溺死她,讓魂魄知懼不敢複來,日後女子還不是源源不絕?我錯哪了?”
聽著他的話,王文龍越來越驚訝。
明代福建、江南、江西的溺女現象一直非常嚴重,主要原因是這時人的生產力太低。
這時人需要交人頭稅,家中多一個人就要多交一份。
加上傳統重男輕女的思想:生個男孩,孩子小的時候飯量不大,而養到十歲出頭就能夠下地幹活,以後也成為勞動力,總體上還可以接受,但養女兒長大要嫁給別人家,往往被認為是加重負擔。
同時此時隨著經濟發展本地的厚嫁之俗也日漸嚴重,萬曆年間甚至窮人家也得花費數年積蓄付女孩的嫁妝,否則夫婿翁姑未來必然虐待出嫁女兒。
多種因素綜合之下溺女之風便即盛行,這種風氣早就引起朝廷注意,成化年間朝廷就製定了《禁約嫁奢侈淹死女子例》,要求地方上打擊厚嫁風俗,同時要求鄰裏必須監督舉報溺死女嬰者,對於溺女之家按照“故殺子孫”治罪,至少也要充軍。
海瑞到浙江當官時也專門出過《禁約》告民,將百姓容易犯的律法寫清楚,其中還要明文寫出“禁止溺女傷自己骨肉”,因為很多百姓甚至不以為這是犯罪。
曆史上幾十年後馮夢龍到壽寧當官也專門寫過《禁溺女告示》。
除了地方官想方設法的勸嬰兒活下來,樂於行善積德的士大夫們也多為捐奉之舉。
比如幾十年前浙江蘭溪的縣令就層規定家中有三個女孩就可以免除差徭。
幾十年後馮夢龍到福建當縣官也把自己的大部分俸祿全部捐出用於養育女嬰。
甚至此時僧道也試圖用宗教的辦法勸誡百姓不要溺嬰。
此時高僧雲棲祩宏所著的《自知錄》中就勸信眾:“見溺兒者,勸免收養,一命為五十善;勸彼人勿溺,一命為三十善;收養無主遺棄嬰孩,一命為二十五善。”“父母無罪殺兒,是殺天下人民也,故成重過。”
但雖然嚐試的辦法很多,實際上作用卻十分有限,明清兩朝溺女現象屢禁不止。
……
李國仙進入書房時就見到王文龍坐在書桌前生氣。
“王大哥。”李國仙擔心的說。
王文龍搖搖頭表示自己沒事,隻是哀歎說道:“想管都沒人管……”
王文龍詢問了陳會財之後才知道他家連生了三個女兒,三個女嬰全部被溺死。
雖然他已經讓人把陳會財趕走,但想要進一步抓陳會財見官卻難度太大。
陳會財一口咬定孩子是出生就夭折,屍體都送走了,除非鄰居家或者是接生婆願來首告,否則根本抓不到他的問題。
對於溺嬰這種情況,此時人雖然覺得嬰兒可憐,但是也不好多說什麽。
福建地少人多,人地矛盾嚴重,溺嬰情形在此時實在太常見了。
甚至陳會財這樣連溺死三個女嬰的情況都不少見,有些更喪心病狂的人家,生的女孩多了,甚至因為迷信會用更殘忍的火燒仗斃等辦法殘殺,以為如此能夠嚇唬女嬰不再投胎到他們家來。
王文龍前世雖然在資料上看到過溺嬰的事情,但第一次親身接觸還是被這時代的愚昧和殘忍所震驚。
李國仙低聲說道:“王大哥不要哀傷了,自古女孩就是如此可憐。”
“伱以為問題在哪裏?”王文龍突然詢問李國仙。
“因為女子幹不動重活,養大以後又要嫁到別人家去,於自己家中別無好處,所以窮苦人家自然不喜歡女子。”
女性的地位低下根本原因是因為在需要體力勞動的農業時代女性在生產生活之中的貢獻不大。
經濟地位決定社會地位,這樣的道理即使在此時的人眼中也能看得清楚。
李國仙安慰說道:“王大哥,你也不要生氣了,哪怕你再心善這事情也不是幾個人能夠改變的。”
王文龍突然問道:“你覺得這事情無法改變?”
李國仙說:“自古以來都是這樣,還有什麽其他辦法?”
王文龍深吸一口氣說道:“我想到一個幫助女子的辦法,說不定能改變根本問題。”
“根本問題?”
之前王文龍一直對於該把《旬報》盈利的銀子投資到什麽方向沒有具體想法,但現在他已經拿定主意。
王文龍點頭:“我要開一家女子紡織廠。”
(本章完)
王金貴連忙問:“怎麽回事?”
陳會財搖頭道:“生下來就不會哭,穩婆拍了兩下便說是沒了。”
看陳會財臉色陰沉王文龍就知道他在說謊。
聞言王金貴沉默了一會兒點點頭,眾人也都對視幾眼,不再說話,紛紛低頭做事。
過了一會兒,王文龍便叫過王金貴和幾個工人詢問。
“究竟是怎麽回事?”
王金貴歎口氣:“還有什麽說的?多半是生了女兒便不舉子了。可憐哦,未試啼聲,已登鬼籙。”
王文龍半天才反應過來王金貴說的“不舉子”是什麽意思。
“不舉子”是個很形象的說法:孩子生下來之後穩婆“舉起嬰兒審視,若為女,則以一手覆而至於盆,問:存否?,曰:不存。,即坐,索水,曳兒首倒入之,有傾,兒無聲,始置起……”
舉起嬰兒一看一問,就叫舉,相應專門收養棄嬰的機構叫“舉子倉”。
王文龍的臉色瞬間由驚訝轉為嚴肅,他指指旁邊偏僻處,沉著聲音道:“把陳會財叫過來。”
不一會兒陳會財擦著手走來,好奇看向王文龍。
“你家孩子究竟是夭折了還是溺斃了?”
陳會財眼睛稍稍一轉,“自是夭折了。”
“孩子是男是女?”
陳會財沉默不語。
王文龍哪裏還看不懂是什麽意思,雖然聽過古代逆嬰的事件,但是來到這個時代這麽久,他還是第一次親身經曆這樣的事情。
他冷冷問:“你一個月開銀多少?”
陳會財故左右而言他:“老爺,您別問了。”
王文龍疾言厲色道:“我問你呢,多少?”
“五兩銀子……”
王文龍怒道:“五兩銀子養不活一個女嬰?”
見陳會財不說話,王文龍直接叫道:“賬房過來,把本月工錢給他,結完錢帶他去見官!”
王金貴和賬房都跑過來,聞言驚訝地看向王文龍。
陳會財也是反應過來,瞬間激動:“這叫怎麽話說的?我可沒做錯事情呀!”
“我家已連來兩個女兒了,這是第三個,若不要溺死她,讓魂魄知懼不敢複來,日後女子還不是源源不絕?我錯哪了?”
聽著他的話,王文龍越來越驚訝。
明代福建、江南、江西的溺女現象一直非常嚴重,主要原因是這時人的生產力太低。
這時人需要交人頭稅,家中多一個人就要多交一份。
加上傳統重男輕女的思想:生個男孩,孩子小的時候飯量不大,而養到十歲出頭就能夠下地幹活,以後也成為勞動力,總體上還可以接受,但養女兒長大要嫁給別人家,往往被認為是加重負擔。
同時此時隨著經濟發展本地的厚嫁之俗也日漸嚴重,萬曆年間甚至窮人家也得花費數年積蓄付女孩的嫁妝,否則夫婿翁姑未來必然虐待出嫁女兒。
多種因素綜合之下溺女之風便即盛行,這種風氣早就引起朝廷注意,成化年間朝廷就製定了《禁約嫁奢侈淹死女子例》,要求地方上打擊厚嫁風俗,同時要求鄰裏必須監督舉報溺死女嬰者,對於溺女之家按照“故殺子孫”治罪,至少也要充軍。
海瑞到浙江當官時也專門出過《禁約》告民,將百姓容易犯的律法寫清楚,其中還要明文寫出“禁止溺女傷自己骨肉”,因為很多百姓甚至不以為這是犯罪。
曆史上幾十年後馮夢龍到壽寧當官也專門寫過《禁溺女告示》。
除了地方官想方設法的勸嬰兒活下來,樂於行善積德的士大夫們也多為捐奉之舉。
比如幾十年前浙江蘭溪的縣令就層規定家中有三個女孩就可以免除差徭。
幾十年後馮夢龍到福建當縣官也把自己的大部分俸祿全部捐出用於養育女嬰。
甚至此時僧道也試圖用宗教的辦法勸誡百姓不要溺嬰。
此時高僧雲棲祩宏所著的《自知錄》中就勸信眾:“見溺兒者,勸免收養,一命為五十善;勸彼人勿溺,一命為三十善;收養無主遺棄嬰孩,一命為二十五善。”“父母無罪殺兒,是殺天下人民也,故成重過。”
但雖然嚐試的辦法很多,實際上作用卻十分有限,明清兩朝溺女現象屢禁不止。
……
李國仙進入書房時就見到王文龍坐在書桌前生氣。
“王大哥。”李國仙擔心的說。
王文龍搖搖頭表示自己沒事,隻是哀歎說道:“想管都沒人管……”
王文龍詢問了陳會財之後才知道他家連生了三個女兒,三個女嬰全部被溺死。
雖然他已經讓人把陳會財趕走,但想要進一步抓陳會財見官卻難度太大。
陳會財一口咬定孩子是出生就夭折,屍體都送走了,除非鄰居家或者是接生婆願來首告,否則根本抓不到他的問題。
對於溺嬰這種情況,此時人雖然覺得嬰兒可憐,但是也不好多說什麽。
福建地少人多,人地矛盾嚴重,溺嬰情形在此時實在太常見了。
甚至陳會財這樣連溺死三個女嬰的情況都不少見,有些更喪心病狂的人家,生的女孩多了,甚至因為迷信會用更殘忍的火燒仗斃等辦法殘殺,以為如此能夠嚇唬女嬰不再投胎到他們家來。
王文龍前世雖然在資料上看到過溺嬰的事情,但第一次親身接觸還是被這時代的愚昧和殘忍所震驚。
李國仙低聲說道:“王大哥不要哀傷了,自古女孩就是如此可憐。”
“伱以為問題在哪裏?”王文龍突然詢問李國仙。
“因為女子幹不動重活,養大以後又要嫁到別人家去,於自己家中別無好處,所以窮苦人家自然不喜歡女子。”
女性的地位低下根本原因是因為在需要體力勞動的農業時代女性在生產生活之中的貢獻不大。
經濟地位決定社會地位,這樣的道理即使在此時的人眼中也能看得清楚。
李國仙安慰說道:“王大哥,你也不要生氣了,哪怕你再心善這事情也不是幾個人能夠改變的。”
王文龍突然問道:“你覺得這事情無法改變?”
李國仙說:“自古以來都是這樣,還有什麽其他辦法?”
王文龍深吸一口氣說道:“我想到一個幫助女子的辦法,說不定能改變根本問題。”
“根本問題?”
之前王文龍一直對於該把《旬報》盈利的銀子投資到什麽方向沒有具體想法,但現在他已經拿定主意。
王文龍點頭:“我要開一家女子紡織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