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宗教班子
三一教的發展方式是通過給人治病吸引信徒,然後在信徒之間傳符合儒釋道三教的教義。
林兆恩生前三一教之所以能夠組織眾人抗倭、收斂屍體、賑災舍藥那是因為這些都是林兆恩在教義中明確定下的修行方法,按照三一教的教義是可以增長自身修為的。
但三一教的教主林兆恩此時已經去世,想要改教義加入其他內容也不可能了。
張洪都指著自己手下的書稿說道:“當年我就是奉師命印書傳教,如今也隻做著這樣的事情。在福建地方除了教中印書之外的事要我卻實在沒有什麽實權。”
王文龍疑惑詢問:“先生在教中的地位崇高,難道不能想想辦法?”
張洪都苦笑說道:“若是我自己傳教建立的教堂還有辦法,但是我手下的教堂都在三吳。實話實說,我同建陽一樣都是寫書的出身呀。”
見王文龍頗為驚訝,張洪都一笑,稍稍解釋了自己的生平。
張洪都出生莆田玉溪的富家,從小就讀書科舉,結識了林兆恩之後他學習心法開始信奉三一教,十幾年前他奉命和遊思義的兄長遊思忠一起前往南京傳教,主要傳教方式是翻刻林兆恩的作品集。
張洪都依靠自己深厚的儒學功底編了大量將三一教的理論和儒家學說結合在一起的書,如《四書標摘正義》之類,成功讓三一教在江南紮下了根。
他的傳教地區主要在南京等地,在那裏的教堂中可說是一呼百應,可是回到福建,大多數地區的三一教堂並不會聽他的指揮。
說起來張洪都這次回福建還和王文龍脫不了幹係——刻書的成本太高,林兆恩死後張洪都“自棄產業,刻印書籍”,為了傳教把家財幾乎花光,突然聽聞福州有一種便宜好用的蠟版油印樹,所以便帶著弟子回到福州,想要在福州刻一批傳教書籍拿到南京去使用。
王文龍聽得一陣無語,他發現現在三一教正是群龍無首的情況,如果能夠早上幾年,林兆恩還沒死時直接和林兆恩聯係,推廣紅薯和馬鈴薯種植肯定會大為方便。
王文龍無可奈何,張洪都卻是對王文龍頗感興趣,他主動和王文龍談起他的作品在三吳的影響,對《國富論》和《葡萄牙國史》萬分佩服,又拿出王文龍所做的半闕《賀新郎讀史》大加稱讚。
王文龍隻是點頭應對。
良久,見王文龍沒有什麽談性,張洪都笑著說道:“我盡所能將師兄弟召來,但能否說服眾人就要看建陽本事。”
王文龍這才一喜,連忙拱手答謝:“有勞張先生。”
王文龍回家之後還有些擔心張洪都聯絡師兄弟時間會太久,紅薯二月末就要育苗,時間不等人。
但張洪都確實沒騙王文龍,他很出力氣,沒過幾天就通知王文龍各家師兄弟都已來到福州。
福州的一處茶樓雅座之上,王文龍早就張羅了一桌素席:用香菇腳捶成的素肉鬆,用香菇邊做成的素黃鱔,還有什麽素雞素鴨素魚全都極其相似。
福建地方信佛的人多,仿葷菜是閩菜之中的看家手藝,雖然是素菜,但是做的極其精致,這一桌席麵花了王文龍五兩銀子,甚至比一大桌肉菜還要昂貴。
王文龍和張洪都坐下不久,便有一個讀書人帶著弟子走入二樓,張洪都起身拱手道:“性如師弟,好久不見。”
王文龍連忙跟著起身。
走進屋中的盧文輝看模樣完全不像道士,更像是一個讀書才俊。
他是林兆恩四大弟子之中最年輕的,今年才三十七歲。
“師兄,好久不見,我看了師兄最近的文字頗多感悟,之後正要和師兄好好交流。”盧文輝衝著張洪都拱手抱拳,接著又看向王文龍。
張洪都連忙介紹:“這位就是建陽公了。”
兩人連忙互道早有耳聞。
對於盧文輝王文龍不敢輕視。
他早就了解過情況,眼前這位盧文輝沒入教之前就是莆田有名的才子,盧文輝的儒學功底比張洪都還要深厚,如今守在莆田老家傳教,是三一教的守山大弟子。
林兆恩過世的這幾年間盧文輝已經繼承了林兆恩的思想遺產,寫了大量書籍總結闡述林兆恩的教義。
林兆恩有那麽多徒弟,生前教給每一個人的本事都是不一樣的,這在他生前沒關係,但是他死之後就必須要有一群人總結他的思想融合為一
就好像曆史上孔子死後弟子們聚集在曲阜三年,互相交流總結孔子的思想,把他跟每個弟子說的話都集合起來才有了《論語》,此後儒家學說才有一個根本一樣。
當年主持儒家總結之事的是孔子的弟子子貢,子貢也由此成為孔子之後儒家事實上的掌門。
而盧文輝現在做的就是子貢的事情,因此別看盧文輝是小師弟,但是在後世提起三一教四配神,盧文輝經常是排名第一的。
三人正在說笑時,就見外邊又走進一位麵貌清臒的中年道士。
盧文輝和張洪都連忙一起起身拱手道:“林師兄。”
林至敬笑著拱手:“兩位師弟來的倒是早,建陽公好。”
林至敬四十多歲仙風道骨。
和張洪都盧文輝不同,林至敬沒啥功名,反倒從小急功好義,在鄉裏之間做個俠客打抱不平,直到被林兆恩收為親傳弟子開始學習心法,性子才漸漸淡然。
這幾十年林至敬戒酒戒氣,每天一餐吃素,漸漸成了個道士模樣。
林兆恩生前林至敬一直跟隨師父一起四處傳教,林兆恩死後林至敬便執掌三一教仙遊教門,仙遊教門是萬曆年間三一教僅次於莆田的大堂口,林至敬也是一方大佬。
眾人還沒坐下外邊又有一群人進來,這群人都是壯漢,個個目蘊精光,龍行虎步之間氣勢十足。
這群人的為首者年紀更老,但是他頭上卻一根白發也無,精神矍鑠,老者剛剛走上雅坐便朗聲大笑,聲震屋瓦,可見中氣十足:“三位師弟原來都到了!”
這回不用別人提醒王文龍主動跟著大家一起起身歡迎。
來者名叫朱逢時,今年已經六十餘歲。
朱逢時是秀才出身,自幼家道貧寒,青年時拜讀林道恩的著作之後放棄學業跑去拜師,負責領導教中青年信眾團體。
四十年前倭寇大舉侵犯興化莆田等地,朱逢時曾奉林兆恩之命帶領門徒去協助戚繼光抗倭。現在朱逢時手下的弟子不少都上過戰場,雖然人數不是最多,但絕對是教中最能打能闖的力量。
王文龍看著麵前四人,不禁佩服張洪都言而有信。
眼前四人有文有武,盧文輝管思想教義,林至敬是林兆恩生前親信,張洪都主管對外傳教,朱逢時掌握行動隊,正是三一教的四大元老——後世三一教的四配神全部到場。
(本章完)
三一教的發展方式是通過給人治病吸引信徒,然後在信徒之間傳符合儒釋道三教的教義。
林兆恩生前三一教之所以能夠組織眾人抗倭、收斂屍體、賑災舍藥那是因為這些都是林兆恩在教義中明確定下的修行方法,按照三一教的教義是可以增長自身修為的。
但三一教的教主林兆恩此時已經去世,想要改教義加入其他內容也不可能了。
張洪都指著自己手下的書稿說道:“當年我就是奉師命印書傳教,如今也隻做著這樣的事情。在福建地方除了教中印書之外的事要我卻實在沒有什麽實權。”
王文龍疑惑詢問:“先生在教中的地位崇高,難道不能想想辦法?”
張洪都苦笑說道:“若是我自己傳教建立的教堂還有辦法,但是我手下的教堂都在三吳。實話實說,我同建陽一樣都是寫書的出身呀。”
見王文龍頗為驚訝,張洪都一笑,稍稍解釋了自己的生平。
張洪都出生莆田玉溪的富家,從小就讀書科舉,結識了林兆恩之後他學習心法開始信奉三一教,十幾年前他奉命和遊思義的兄長遊思忠一起前往南京傳教,主要傳教方式是翻刻林兆恩的作品集。
張洪都依靠自己深厚的儒學功底編了大量將三一教的理論和儒家學說結合在一起的書,如《四書標摘正義》之類,成功讓三一教在江南紮下了根。
他的傳教地區主要在南京等地,在那裏的教堂中可說是一呼百應,可是回到福建,大多數地區的三一教堂並不會聽他的指揮。
說起來張洪都這次回福建還和王文龍脫不了幹係——刻書的成本太高,林兆恩死後張洪都“自棄產業,刻印書籍”,為了傳教把家財幾乎花光,突然聽聞福州有一種便宜好用的蠟版油印樹,所以便帶著弟子回到福州,想要在福州刻一批傳教書籍拿到南京去使用。
王文龍聽得一陣無語,他發現現在三一教正是群龍無首的情況,如果能夠早上幾年,林兆恩還沒死時直接和林兆恩聯係,推廣紅薯和馬鈴薯種植肯定會大為方便。
王文龍無可奈何,張洪都卻是對王文龍頗感興趣,他主動和王文龍談起他的作品在三吳的影響,對《國富論》和《葡萄牙國史》萬分佩服,又拿出王文龍所做的半闕《賀新郎讀史》大加稱讚。
王文龍隻是點頭應對。
良久,見王文龍沒有什麽談性,張洪都笑著說道:“我盡所能將師兄弟召來,但能否說服眾人就要看建陽本事。”
王文龍這才一喜,連忙拱手答謝:“有勞張先生。”
王文龍回家之後還有些擔心張洪都聯絡師兄弟時間會太久,紅薯二月末就要育苗,時間不等人。
但張洪都確實沒騙王文龍,他很出力氣,沒過幾天就通知王文龍各家師兄弟都已來到福州。
福州的一處茶樓雅座之上,王文龍早就張羅了一桌素席:用香菇腳捶成的素肉鬆,用香菇邊做成的素黃鱔,還有什麽素雞素鴨素魚全都極其相似。
福建地方信佛的人多,仿葷菜是閩菜之中的看家手藝,雖然是素菜,但是做的極其精致,這一桌席麵花了王文龍五兩銀子,甚至比一大桌肉菜還要昂貴。
王文龍和張洪都坐下不久,便有一個讀書人帶著弟子走入二樓,張洪都起身拱手道:“性如師弟,好久不見。”
王文龍連忙跟著起身。
走進屋中的盧文輝看模樣完全不像道士,更像是一個讀書才俊。
他是林兆恩四大弟子之中最年輕的,今年才三十七歲。
“師兄,好久不見,我看了師兄最近的文字頗多感悟,之後正要和師兄好好交流。”盧文輝衝著張洪都拱手抱拳,接著又看向王文龍。
張洪都連忙介紹:“這位就是建陽公了。”
兩人連忙互道早有耳聞。
對於盧文輝王文龍不敢輕視。
他早就了解過情況,眼前這位盧文輝沒入教之前就是莆田有名的才子,盧文輝的儒學功底比張洪都還要深厚,如今守在莆田老家傳教,是三一教的守山大弟子。
林兆恩過世的這幾年間盧文輝已經繼承了林兆恩的思想遺產,寫了大量書籍總結闡述林兆恩的教義。
林兆恩有那麽多徒弟,生前教給每一個人的本事都是不一樣的,這在他生前沒關係,但是他死之後就必須要有一群人總結他的思想融合為一
就好像曆史上孔子死後弟子們聚集在曲阜三年,互相交流總結孔子的思想,把他跟每個弟子說的話都集合起來才有了《論語》,此後儒家學說才有一個根本一樣。
當年主持儒家總結之事的是孔子的弟子子貢,子貢也由此成為孔子之後儒家事實上的掌門。
而盧文輝現在做的就是子貢的事情,因此別看盧文輝是小師弟,但是在後世提起三一教四配神,盧文輝經常是排名第一的。
三人正在說笑時,就見外邊又走進一位麵貌清臒的中年道士。
盧文輝和張洪都連忙一起起身拱手道:“林師兄。”
林至敬笑著拱手:“兩位師弟來的倒是早,建陽公好。”
林至敬四十多歲仙風道骨。
和張洪都盧文輝不同,林至敬沒啥功名,反倒從小急功好義,在鄉裏之間做個俠客打抱不平,直到被林兆恩收為親傳弟子開始學習心法,性子才漸漸淡然。
這幾十年林至敬戒酒戒氣,每天一餐吃素,漸漸成了個道士模樣。
林兆恩生前林至敬一直跟隨師父一起四處傳教,林兆恩死後林至敬便執掌三一教仙遊教門,仙遊教門是萬曆年間三一教僅次於莆田的大堂口,林至敬也是一方大佬。
眾人還沒坐下外邊又有一群人進來,這群人都是壯漢,個個目蘊精光,龍行虎步之間氣勢十足。
這群人的為首者年紀更老,但是他頭上卻一根白發也無,精神矍鑠,老者剛剛走上雅坐便朗聲大笑,聲震屋瓦,可見中氣十足:“三位師弟原來都到了!”
這回不用別人提醒王文龍主動跟著大家一起起身歡迎。
來者名叫朱逢時,今年已經六十餘歲。
朱逢時是秀才出身,自幼家道貧寒,青年時拜讀林道恩的著作之後放棄學業跑去拜師,負責領導教中青年信眾團體。
四十年前倭寇大舉侵犯興化莆田等地,朱逢時曾奉林兆恩之命帶領門徒去協助戚繼光抗倭。現在朱逢時手下的弟子不少都上過戰場,雖然人數不是最多,但絕對是教中最能打能闖的力量。
王文龍看著麵前四人,不禁佩服張洪都言而有信。
眼前四人有文有武,盧文輝管思想教義,林至敬是林兆恩生前親信,張洪都主管對外傳教,朱逢時掌握行動隊,正是三一教的四大元老——後世三一教的四配神全部到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