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楊天生的問題王文龍回答道:“浙黨權力能不能拿穩,可以看看這幾年的人事變化。”
楊天生他們經常要疏通關係,不知一年要送多少錢到江浙那邊,他們對於朝廷局勢也有各種分析,但都是聽些小道消息,而王文龍的分析則是直接從權利根底上展開。
聯想到這幾年首輔趙誌皋被罵的狼狽不堪的境遇,而沈一貫當年和閣老張位一起保舉楊鎬,楊鎬朝鮮大敗,閣老張位被人噴成了篩子,沈一貫卻能安然不動,楊天生覺得的確似乎就是王文龍所說沈一貫有浙黨保駕護航的原因。
趙誌皋已經七十八歲,這四年間不斷請病假,看模樣是活不了多久了,他一死沈一貫自然上位,照王文龍所說這幾年浙黨就將如日中天。
至於王文龍認為浙黨的權力還抓不穩,楊天生不以為然,首輔是浙黨的人,各部權臣之中又有許多浙黨的位置,這還不是權傾朝野了嗎?
王文龍看到楊天生高興的模樣,知道楊天生這些海商肯定回去就要把賄賂大量押注到浙黨身上。
距離下一屆京察還有三年,楊天生的策略在這幾年之內倒是可以實行,但王文龍知道東林黨這時正在布局,隻等下一屆京察開始,他們就知道東林黨有多利害了。
不過現在王文龍該說的話也說了,再多勸也沒有必要。
楊天生又問道:“不知建陽公可熟悉海外的情況?”
王文龍笑道:“你是想要問日本吧?”
楊天生笑著點點頭,日本航線才是他們這些福建海商最容易獲得利潤的航線,畢竟中間沒有歐洲人賺差價。
不涉及大明,王文龍這回的回答就很直白:“朝鮮一戰拖死豐城秀吉後日本的局勢就已經確定了,豐臣秀吉的舊部中本來就有許多矛盾,他一死沒人壓得住。”
楊天生他們都是主要做對日貿易的,對於日本的情況也很熟悉,聞言驚訝問道:“如今豐臣秀吉的舊部也已經組成了西軍抵抗德川家康的進攻,建陽公居然能這麽肯定戰爭結局?”
“豐臣秀吉舊部利益分配不均,老大一死怎麽可能打硬仗?組成的西軍說不定自己都要先打起來。加藤清正和福島正則這時說不定已經打算反水去攻打小西行長了。”王文龍笑著說道。
他又補充說:“豐臣秀吉的勢力一亡,德川家康又不像那些草根武士一樣需要靠對外侵略穩固自己的地位,日本多半會安穩下來,再過不了幾年,日本就要著力與大明恢複友好關係,努力發展經濟了。”
“建陽公真是大才,不出大明居然能對日本局勢洞悉的如此清楚。”楊天生頗為感慨。
他們這些海商也時常在預測日本的時局,但多半以為豐臣秀吉的餘部還有足夠勢力,日本的這場內戰還要打上一陣子,卻沒想到王文龍給出的判斷這麽果斷。
當然,此時他也隻是把王文龍的話當成一種觀點,將信將疑而已。要直到幾個月後豐臣秀吉的舊部果然分裂,小西行長在內鬥中直接戰死才把這群海商給看的目瞪口呆。
王文龍的預測和事情發展幾乎完全一樣。
甚至直到許多年後,楊天生已經成為開台的一方梟雄,在大員島擁有自己的武裝和領地,教育自家子女時還會諄諄說道:“你等要開眼界,知輕重,千萬不能以為有些財力就輕視天下人物……莫以為古書上未出茅廬便知三分天下的諸葛孔明是作假。
當年我便親耳聽過王建陽公縱論天下局勢,所言字字皆中,便仿佛這天下是按照他所說之話推演來的,若非親眼所見,我也不信世上會有此等奇才。
自那之後我便常與建陽公保持聯係,雖然在得到這樣教導的機會頗少,但每每他開口言之時事判斷,總是讓我豁然開朗,咱們家光是從他判斷之中得到的利益,就值十萬兩白銀了……”
七月初八日,一大早,麗文坊王家張燈結彩,王文龍和沈珫先在家中設置酒宴請月老,沈璟沒到,隻能請徐學聚吃了一餐,還有一封謝媒的折銀托人寄給沈璟,吃過謝媒的宴席王家門外就大吹大擂起來。
本來這時的婚宴都是吃晚飯,但因為這兩個月福州府外的流民聚集太多,金學曾怕出事情,所以已經下了宵禁的命令,王文龍隻好改成吃午飯了。
王家門外擺了沈珫家八十多對的官銜燈籠,排出了兩條街去,全副執事,一班細樂,八對紗燈,引著沈宜修的四人大轎,後麵的跟著沈珫、徐學聚兩乘官轎,一起送沈宜修進入王家。
轎子進入麗文坊,沈家送了幾封開門錢,然後大門洞開,裏頭便一派鼓樂聲歡迎出來。
王金貴算作王家長輩,一身細綢的衣服,緞靴金帶迎出來,揖讓升階。
沈宜修落了轎子,王文龍紗帽宮袍、披花簪紅引著新娘到了正廳,奠雁、拜父母牌位,接著又是給沈珫獻三遍茶,擺上酒席。
這年代的婚禮是兩家成為一家的儀式,和男女之情關係不大,全程王文龍和沈宜修兩人都按禮儀形式,手都沒得牽。
禮定後還沒結束,沈宜修要到後宅去做女子入家門的儀軌,由張氏操持引領,而王文龍則穿的跟年畫裏的財神似的去席上待客。
家裏頭人少,每個崗位都緊缺,沈珫作為老嶽丈也有得忙,親自帶人前頭去迎賓入府。
到了大中午客人也陸續來到。
隻見一個穿著酸臭儒衫的老頭子帶著個老眼昏花的仆人走進府中。
沈珫最開始隻當這是王文龍邀請的什麽編修先生之類的人物,直到聽見旁邊的閩侯縣衙的師爺小聲提醒:“這位是前南京禮部尚書黃鳴周!”
沈珫才大驚,連忙拱手與他見禮:“原來是止庵先生,晚輩有禮了。”
黃鳳翔可是帝師,隆慶年間的榜眼,比他這麽一個刑部主事要高多了。
黃鳳翔點頭笑道:“有禮有禮。”叫仆人放下自己新編的一部《泉州府誌》做禮物就進去找王文龍說話。
黃鳳翔進去後不久又見幾個轎子停在門口,一群王文龍的年輕朋友陸續而來。
“閩縣徐興公、徐熛。”
“泉州李國助。”
“漳浦林誌瑞。”
旁邊的師爺再次跟沈珫介紹:“李國助是李旦家的公子,徐家兄弟是閩縣豪富,林誌瑞是漳浦林士章公的六少爺……”
(本章完)
楊天生他們經常要疏通關係,不知一年要送多少錢到江浙那邊,他們對於朝廷局勢也有各種分析,但都是聽些小道消息,而王文龍的分析則是直接從權利根底上展開。
聯想到這幾年首輔趙誌皋被罵的狼狽不堪的境遇,而沈一貫當年和閣老張位一起保舉楊鎬,楊鎬朝鮮大敗,閣老張位被人噴成了篩子,沈一貫卻能安然不動,楊天生覺得的確似乎就是王文龍所說沈一貫有浙黨保駕護航的原因。
趙誌皋已經七十八歲,這四年間不斷請病假,看模樣是活不了多久了,他一死沈一貫自然上位,照王文龍所說這幾年浙黨就將如日中天。
至於王文龍認為浙黨的權力還抓不穩,楊天生不以為然,首輔是浙黨的人,各部權臣之中又有許多浙黨的位置,這還不是權傾朝野了嗎?
王文龍看到楊天生高興的模樣,知道楊天生這些海商肯定回去就要把賄賂大量押注到浙黨身上。
距離下一屆京察還有三年,楊天生的策略在這幾年之內倒是可以實行,但王文龍知道東林黨這時正在布局,隻等下一屆京察開始,他們就知道東林黨有多利害了。
不過現在王文龍該說的話也說了,再多勸也沒有必要。
楊天生又問道:“不知建陽公可熟悉海外的情況?”
王文龍笑道:“你是想要問日本吧?”
楊天生笑著點點頭,日本航線才是他們這些福建海商最容易獲得利潤的航線,畢竟中間沒有歐洲人賺差價。
不涉及大明,王文龍這回的回答就很直白:“朝鮮一戰拖死豐城秀吉後日本的局勢就已經確定了,豐臣秀吉的舊部中本來就有許多矛盾,他一死沒人壓得住。”
楊天生他們都是主要做對日貿易的,對於日本的情況也很熟悉,聞言驚訝問道:“如今豐臣秀吉的舊部也已經組成了西軍抵抗德川家康的進攻,建陽公居然能這麽肯定戰爭結局?”
“豐臣秀吉舊部利益分配不均,老大一死怎麽可能打硬仗?組成的西軍說不定自己都要先打起來。加藤清正和福島正則這時說不定已經打算反水去攻打小西行長了。”王文龍笑著說道。
他又補充說:“豐臣秀吉的勢力一亡,德川家康又不像那些草根武士一樣需要靠對外侵略穩固自己的地位,日本多半會安穩下來,再過不了幾年,日本就要著力與大明恢複友好關係,努力發展經濟了。”
“建陽公真是大才,不出大明居然能對日本局勢洞悉的如此清楚。”楊天生頗為感慨。
他們這些海商也時常在預測日本的時局,但多半以為豐臣秀吉的餘部還有足夠勢力,日本的這場內戰還要打上一陣子,卻沒想到王文龍給出的判斷這麽果斷。
當然,此時他也隻是把王文龍的話當成一種觀點,將信將疑而已。要直到幾個月後豐臣秀吉的舊部果然分裂,小西行長在內鬥中直接戰死才把這群海商給看的目瞪口呆。
王文龍的預測和事情發展幾乎完全一樣。
甚至直到許多年後,楊天生已經成為開台的一方梟雄,在大員島擁有自己的武裝和領地,教育自家子女時還會諄諄說道:“你等要開眼界,知輕重,千萬不能以為有些財力就輕視天下人物……莫以為古書上未出茅廬便知三分天下的諸葛孔明是作假。
當年我便親耳聽過王建陽公縱論天下局勢,所言字字皆中,便仿佛這天下是按照他所說之話推演來的,若非親眼所見,我也不信世上會有此等奇才。
自那之後我便常與建陽公保持聯係,雖然在得到這樣教導的機會頗少,但每每他開口言之時事判斷,總是讓我豁然開朗,咱們家光是從他判斷之中得到的利益,就值十萬兩白銀了……”
七月初八日,一大早,麗文坊王家張燈結彩,王文龍和沈珫先在家中設置酒宴請月老,沈璟沒到,隻能請徐學聚吃了一餐,還有一封謝媒的折銀托人寄給沈璟,吃過謝媒的宴席王家門外就大吹大擂起來。
本來這時的婚宴都是吃晚飯,但因為這兩個月福州府外的流民聚集太多,金學曾怕出事情,所以已經下了宵禁的命令,王文龍隻好改成吃午飯了。
王家門外擺了沈珫家八十多對的官銜燈籠,排出了兩條街去,全副執事,一班細樂,八對紗燈,引著沈宜修的四人大轎,後麵的跟著沈珫、徐學聚兩乘官轎,一起送沈宜修進入王家。
轎子進入麗文坊,沈家送了幾封開門錢,然後大門洞開,裏頭便一派鼓樂聲歡迎出來。
王金貴算作王家長輩,一身細綢的衣服,緞靴金帶迎出來,揖讓升階。
沈宜修落了轎子,王文龍紗帽宮袍、披花簪紅引著新娘到了正廳,奠雁、拜父母牌位,接著又是給沈珫獻三遍茶,擺上酒席。
這年代的婚禮是兩家成為一家的儀式,和男女之情關係不大,全程王文龍和沈宜修兩人都按禮儀形式,手都沒得牽。
禮定後還沒結束,沈宜修要到後宅去做女子入家門的儀軌,由張氏操持引領,而王文龍則穿的跟年畫裏的財神似的去席上待客。
家裏頭人少,每個崗位都緊缺,沈珫作為老嶽丈也有得忙,親自帶人前頭去迎賓入府。
到了大中午客人也陸續來到。
隻見一個穿著酸臭儒衫的老頭子帶著個老眼昏花的仆人走進府中。
沈珫最開始隻當這是王文龍邀請的什麽編修先生之類的人物,直到聽見旁邊的閩侯縣衙的師爺小聲提醒:“這位是前南京禮部尚書黃鳴周!”
沈珫才大驚,連忙拱手與他見禮:“原來是止庵先生,晚輩有禮了。”
黃鳳翔可是帝師,隆慶年間的榜眼,比他這麽一個刑部主事要高多了。
黃鳳翔點頭笑道:“有禮有禮。”叫仆人放下自己新編的一部《泉州府誌》做禮物就進去找王文龍說話。
黃鳳翔進去後不久又見幾個轎子停在門口,一群王文龍的年輕朋友陸續而來。
“閩縣徐興公、徐熛。”
“泉州李國助。”
“漳浦林誌瑞。”
旁邊的師爺再次跟沈珫介紹:“李國助是李旦家的公子,徐家兄弟是閩縣豪富,林誌瑞是漳浦林士章公的六少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