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王文龍動身前往廈門的時候,內閣首輔趙誌皋去世了。趙誌皋可憐啊,請假四年寫了八十多封辭呈都沒被萬曆皇帝批準,最後直接病死在首輔之位上
趙誌皋一死,沈一貫自然上位首輔,萬曆又找來沈鯉和朱賡做閣老,組成新的內閣班子。
就看這人選便知道萬曆是能幹活的。
沈鯉,河南人,後來傾向於東林黨,朱賡,浙江人,基本無黨無派,而且沈鯉朱賡都已經閑居山林多年,這回是詔以原官入閣,萬曆皇帝明顯有分化打壓的意思。想要壓製依靠浙黨已經在朝中走上極高地位的沈一貫。
緊接著萬曆又同意沈一貫的奏請,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讓沈一貫獨得一件大功勞。一手平衡之術玩的相當好。
不過這些都和王文龍無關,王文龍在擔心自己的家事,他想去廈門,一說出來李國仙和沈宜修都想跟著去。
兩個老婆都和顏悅色,但是台底下似乎在較勁,王文龍想不帶不行,隻帶一個更不行。
最終王文龍隻能帶著兩個女人還有一群布政使司衙門裏頭的吏員一起上路。
歸根到底還是王文龍有底線,跨不過那個坎,對兩老婆都沒辦法。
從福州去廈門走的還是福莆古道,先到達泉州。
王文龍在泉州就接到帖子,卻是本地為了慶祝國朝立儲而舉辦的一個文會,李國仙也在文會邀請名單上。
李國仙是王文龍的妾室,跟王文龍一起出席文會在這年代不是越禮的事情。而且李國仙因為寫了《甄嬛傳》才名早就傳滿福建。
文會地點在本地一個海商的家裏,王文龍同李國仙到達之時來的客人已然不少。
兩人先去見過這文會的主家,一到才知那海商也自同名士交流去了一時找不見人。
王文龍便帶著李國仙在場中一番尋找,終於看見一個熟人,然後笑著走過去。
“鏡山先生,好久不見。”王文龍跟何喬遠打了招呼,然後指指身旁的李國仙道:“這是李二小姐,筆名海中仙,乃是我的妾室。”
何喬遠是晉江人,萬曆十四年進士,辭官回家閑居,求書問字,如今是福建頂級的方誌史學家,海內四君子之一。之前王文龍在高宷手下做幕僚的時候就和他有交往。
在寫出《甄嬛傳》之後李國仙的自信心漸漸增長,如今在名士麵前也不會害羞了,她落落大方衝著何喬遠行禮道:“鏡山先生好。”
何喬遠頗為高興,看著王文龍和李國仙兩人點頭笑道:“建陽之才學,海中仙之筆力,果然是天作之合。”
何喬遠說完便轉身給王文龍介紹兩個朋友,他指著一個二三十歲的青年和他旁邊一位老外說道:“這位是張瑞圖,字長公,晉江名士。這位是西班牙傳教士龐迪我。”
張瑞圖打扮寒酸,見到王文龍後,連忙拱手見禮:“靜觀先生之名如雷灌耳,我昨日還在讀先生的《療屙錄》,寫的實在是好。”
“長公之書畫我也是聞名的,先生引碑入草,都說是福建做草書第一呢。先生在泉州講學,我也曾聽過程文,他日定然是高中的。”
張瑞圖聞言謙虛一笑,他今年才三十歲,家世貧寒,從小刻苦學習,因為家中點不起蠟燭,所以每天晚上都到村中的廟裏,就著佛前長明燈讀書。可是家中日子依舊艱苦,此君的才華的確極高,而且學習方式特別,別人是背書,而他直接手抄,抄遍五經子史,一邊研讀一邊練習書法。
早在王文龍還在高宷手下當幕僚時,張瑞圖的名氣就已經響徹泉州。因為他到縣學中讀書的學習方式太出奇,為了做好八股文,張瑞圖每晚選擇書經中的一個題目演繹成文,相當於每天考一次科舉考試,硬生生刷題刷出科舉才華,據說張瑞圖對於八股的做法已經練成條件反射,看到題目腦海中直接能補出八股文的結構。
王文龍記憶中,過兩年他就要考中舉人,然後在萬曆三十五年考中探花。
不過張瑞圖在後世的名頭卻不好,因為他後來投了魏忠賢。甚至入閣成為閣老——全天下魏忠賢的生祠中,大半的碑文都是他寫的。
前世張瑞圖的書法和董其昌並稱為“南張北董”,由於這兩位的私德都不怎麽樣,成功成為了“字正人正”一詞的反麵教材。
不過張瑞圖也有苦衷,他是萬曆末年考中的探花郎,在翰林院當了幾年編修出來就已經是天啟年間,當時魏忠賢當朝,而且他離開翰林院的第一個官職還是詹士府少詹事。
詹士府主要從事皇子和皇帝的內務服務工作,而天啟朝的皇宮內務被魏忠賢把持且天啟皇帝沒有一個活過一歲的皇子。
所以張瑞圖要不然就別幹了,想要當好詹士府的官員往上升遷隻有巴結魏忠賢這一條路。
張瑞圖選擇了後者,但是也盡量周旋,勸阻魏忠賢謀害張皇後的父親,壓住閹黨處決諸大臣的詔獄等等。
不過他也沒有時間了,天啟六年當閣老,天啟七年朱由校就死了,崇禎即位,張瑞圖沒過多久就被清算回家。
王文龍和張瑞圖打了招呼,龐迪我這個“番僧”也連忙上來,身邊來來往往的文人總是回頭看他,但又不敢上來跟他說話。
泉州雖然五洋雜處但是大家能看見外國人的機會也不多,這時人不會覺得龐迪我長得好看,隻覺得他長相奇怪。
龐迪我頂著目光壓力上來,他一開口,王文龍發現他除了說話沒音調之外,中文說的還真不錯:“建陽先生,您的《葡萄牙國史》我看了許多遍,沒有想到能在泉州見到您。”
“你好。”王文龍對龐迪我點點頭,心中也對這位後世有名的來華天主教傳教士也頗為好奇,一問才知道龐迪我這次是要去北京幫助利瑪竇傳教的,路上應福建文人之邀從廣東先繞道來了一趟福建。
曆史上張瑞圖、何喬遠、葉向高等福建名流都頗支持天主教,福州的第一座天主教堂三山堂就是葉向高邀請艾儒略到福州建的。
這倒不是因為葉向高信天主教,因為葉向高啥廟都修,道觀寺院也捐了不少,他要真是天主教徒大概不會做這種事。
四人互相見過之後,何喬遠得知王文龍要前往廈門,就滿臉讚賞的對王文龍說道:“建陽這次號召海商、夏教出錢移民大員島,真是解了福建燃眉之急,於八閩於百姓此功大矣。”
王文龍說:“隻可惜遠水解不了近火這幾年移民大員都隻是純粹投入,要等到大員能產糧食養活更多福建百姓還得需要長期開發。”
“那也總好過什麽事情都不做罷。”
兩人說話之時就見一群商人打扮的人物急急忙忙走來。為首的商人先是好奇看了一眼龐迪我,然後對王文龍和李國仙笑道:
“建陽先生,李二姐,兩位到來,在下不勝榮幸。”
何喬遠為王文龍介紹:“這是今日文會之東主。”
王文龍這才點頭笑道:“多謝先生請我赴會。”
而那海商早已是笑開了花。他組織今日的文會,本來隻是想教好泉州的名流而已,卻沒想王文龍和李國仙來了。
如今王文龍有能耐操持大員移民之事,在福建海商之中影響力極大,更別說李國仙可是李家的二小姐。
那海商直接盛情邀請說道:“請建陽公上座,請列位都進亭中宴飲吧。”
王文龍不想進去吃飯,更想在外頭聊聊天,於是擺手拒絕說道:“今日也無甚準備,如何好去上座,免了,免了。”
海商直說不肯,王文龍一力拒絕,最終還是李國仙笑著說道:“盛情難卻,我去後宅說話罷了。”
那海主這才點頭,連忙讓人領著李國仙到後宅女子聚集之處,又吩咐讓屏風後家中女眷好生照顧李國仙,接著又讓手下給王文龍準備程儀。
一旁的何喬遠張瑞圖看的感歎,他們哪怕在福建士林之中再有名氣,但也不會被人如此殷勤照顧。
李國仙還幫王文龍解勸,雖是女子,卻有一言九鼎的本事,更是讓二人覺得王文龍豔福不淺。
等那海商離開,李國仙也到後邊去,王文龍和三人才又開始談話。
龐迪我好奇詢問王文龍:“建陽先生在西洋可曾信過主?”
王文龍搖頭:“我信的乃是漢人之中的道門。”
“那真是太遺憾了,”龐迪我搖頭說,“先生的《葡萄牙國史》在澳門也引起眾人讚譽,範裏安神父誇獎先生是比歐洲人還優秀的歐洲史學家,還希望和您當麵交流。我還以為你一定是受了嚴格的天主教教育呢。”
他道:“您既然知道歐洲的曆史,想必也明白,那些會道門宣傳的觀念是有害的,主的福音才絕對正確。”
王文龍聞言心中撇嘴,這時的耶穌會顯然還沒掌握對華傳教的精髓,還在拿一神教思維,想著打壓中國的其他思想,拔高天主教的地位……這一套肯定行不通。
(本章完)
趙誌皋一死,沈一貫自然上位首輔,萬曆又找來沈鯉和朱賡做閣老,組成新的內閣班子。
就看這人選便知道萬曆是能幹活的。
沈鯉,河南人,後來傾向於東林黨,朱賡,浙江人,基本無黨無派,而且沈鯉朱賡都已經閑居山林多年,這回是詔以原官入閣,萬曆皇帝明顯有分化打壓的意思。想要壓製依靠浙黨已經在朝中走上極高地位的沈一貫。
緊接著萬曆又同意沈一貫的奏請,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讓沈一貫獨得一件大功勞。一手平衡之術玩的相當好。
不過這些都和王文龍無關,王文龍在擔心自己的家事,他想去廈門,一說出來李國仙和沈宜修都想跟著去。
兩個老婆都和顏悅色,但是台底下似乎在較勁,王文龍想不帶不行,隻帶一個更不行。
最終王文龍隻能帶著兩個女人還有一群布政使司衙門裏頭的吏員一起上路。
歸根到底還是王文龍有底線,跨不過那個坎,對兩老婆都沒辦法。
從福州去廈門走的還是福莆古道,先到達泉州。
王文龍在泉州就接到帖子,卻是本地為了慶祝國朝立儲而舉辦的一個文會,李國仙也在文會邀請名單上。
李國仙是王文龍的妾室,跟王文龍一起出席文會在這年代不是越禮的事情。而且李國仙因為寫了《甄嬛傳》才名早就傳滿福建。
文會地點在本地一個海商的家裏,王文龍同李國仙到達之時來的客人已然不少。
兩人先去見過這文會的主家,一到才知那海商也自同名士交流去了一時找不見人。
王文龍便帶著李國仙在場中一番尋找,終於看見一個熟人,然後笑著走過去。
“鏡山先生,好久不見。”王文龍跟何喬遠打了招呼,然後指指身旁的李國仙道:“這是李二小姐,筆名海中仙,乃是我的妾室。”
何喬遠是晉江人,萬曆十四年進士,辭官回家閑居,求書問字,如今是福建頂級的方誌史學家,海內四君子之一。之前王文龍在高宷手下做幕僚的時候就和他有交往。
在寫出《甄嬛傳》之後李國仙的自信心漸漸增長,如今在名士麵前也不會害羞了,她落落大方衝著何喬遠行禮道:“鏡山先生好。”
何喬遠頗為高興,看著王文龍和李國仙兩人點頭笑道:“建陽之才學,海中仙之筆力,果然是天作之合。”
何喬遠說完便轉身給王文龍介紹兩個朋友,他指著一個二三十歲的青年和他旁邊一位老外說道:“這位是張瑞圖,字長公,晉江名士。這位是西班牙傳教士龐迪我。”
張瑞圖打扮寒酸,見到王文龍後,連忙拱手見禮:“靜觀先生之名如雷灌耳,我昨日還在讀先生的《療屙錄》,寫的實在是好。”
“長公之書畫我也是聞名的,先生引碑入草,都說是福建做草書第一呢。先生在泉州講學,我也曾聽過程文,他日定然是高中的。”
張瑞圖聞言謙虛一笑,他今年才三十歲,家世貧寒,從小刻苦學習,因為家中點不起蠟燭,所以每天晚上都到村中的廟裏,就著佛前長明燈讀書。可是家中日子依舊艱苦,此君的才華的確極高,而且學習方式特別,別人是背書,而他直接手抄,抄遍五經子史,一邊研讀一邊練習書法。
早在王文龍還在高宷手下當幕僚時,張瑞圖的名氣就已經響徹泉州。因為他到縣學中讀書的學習方式太出奇,為了做好八股文,張瑞圖每晚選擇書經中的一個題目演繹成文,相當於每天考一次科舉考試,硬生生刷題刷出科舉才華,據說張瑞圖對於八股的做法已經練成條件反射,看到題目腦海中直接能補出八股文的結構。
王文龍記憶中,過兩年他就要考中舉人,然後在萬曆三十五年考中探花。
不過張瑞圖在後世的名頭卻不好,因為他後來投了魏忠賢。甚至入閣成為閣老——全天下魏忠賢的生祠中,大半的碑文都是他寫的。
前世張瑞圖的書法和董其昌並稱為“南張北董”,由於這兩位的私德都不怎麽樣,成功成為了“字正人正”一詞的反麵教材。
不過張瑞圖也有苦衷,他是萬曆末年考中的探花郎,在翰林院當了幾年編修出來就已經是天啟年間,當時魏忠賢當朝,而且他離開翰林院的第一個官職還是詹士府少詹事。
詹士府主要從事皇子和皇帝的內務服務工作,而天啟朝的皇宮內務被魏忠賢把持且天啟皇帝沒有一個活過一歲的皇子。
所以張瑞圖要不然就別幹了,想要當好詹士府的官員往上升遷隻有巴結魏忠賢這一條路。
張瑞圖選擇了後者,但是也盡量周旋,勸阻魏忠賢謀害張皇後的父親,壓住閹黨處決諸大臣的詔獄等等。
不過他也沒有時間了,天啟六年當閣老,天啟七年朱由校就死了,崇禎即位,張瑞圖沒過多久就被清算回家。
王文龍和張瑞圖打了招呼,龐迪我這個“番僧”也連忙上來,身邊來來往往的文人總是回頭看他,但又不敢上來跟他說話。
泉州雖然五洋雜處但是大家能看見外國人的機會也不多,這時人不會覺得龐迪我長得好看,隻覺得他長相奇怪。
龐迪我頂著目光壓力上來,他一開口,王文龍發現他除了說話沒音調之外,中文說的還真不錯:“建陽先生,您的《葡萄牙國史》我看了許多遍,沒有想到能在泉州見到您。”
“你好。”王文龍對龐迪我點點頭,心中也對這位後世有名的來華天主教傳教士也頗為好奇,一問才知道龐迪我這次是要去北京幫助利瑪竇傳教的,路上應福建文人之邀從廣東先繞道來了一趟福建。
曆史上張瑞圖、何喬遠、葉向高等福建名流都頗支持天主教,福州的第一座天主教堂三山堂就是葉向高邀請艾儒略到福州建的。
這倒不是因為葉向高信天主教,因為葉向高啥廟都修,道觀寺院也捐了不少,他要真是天主教徒大概不會做這種事。
四人互相見過之後,何喬遠得知王文龍要前往廈門,就滿臉讚賞的對王文龍說道:“建陽這次號召海商、夏教出錢移民大員島,真是解了福建燃眉之急,於八閩於百姓此功大矣。”
王文龍說:“隻可惜遠水解不了近火這幾年移民大員都隻是純粹投入,要等到大員能產糧食養活更多福建百姓還得需要長期開發。”
“那也總好過什麽事情都不做罷。”
兩人說話之時就見一群商人打扮的人物急急忙忙走來。為首的商人先是好奇看了一眼龐迪我,然後對王文龍和李國仙笑道:
“建陽先生,李二姐,兩位到來,在下不勝榮幸。”
何喬遠為王文龍介紹:“這是今日文會之東主。”
王文龍這才點頭笑道:“多謝先生請我赴會。”
而那海商早已是笑開了花。他組織今日的文會,本來隻是想教好泉州的名流而已,卻沒想王文龍和李國仙來了。
如今王文龍有能耐操持大員移民之事,在福建海商之中影響力極大,更別說李國仙可是李家的二小姐。
那海商直接盛情邀請說道:“請建陽公上座,請列位都進亭中宴飲吧。”
王文龍不想進去吃飯,更想在外頭聊聊天,於是擺手拒絕說道:“今日也無甚準備,如何好去上座,免了,免了。”
海商直說不肯,王文龍一力拒絕,最終還是李國仙笑著說道:“盛情難卻,我去後宅說話罷了。”
那海主這才點頭,連忙讓人領著李國仙到後宅女子聚集之處,又吩咐讓屏風後家中女眷好生照顧李國仙,接著又讓手下給王文龍準備程儀。
一旁的何喬遠張瑞圖看的感歎,他們哪怕在福建士林之中再有名氣,但也不會被人如此殷勤照顧。
李國仙還幫王文龍解勸,雖是女子,卻有一言九鼎的本事,更是讓二人覺得王文龍豔福不淺。
等那海商離開,李國仙也到後邊去,王文龍和三人才又開始談話。
龐迪我好奇詢問王文龍:“建陽先生在西洋可曾信過主?”
王文龍搖頭:“我信的乃是漢人之中的道門。”
“那真是太遺憾了,”龐迪我搖頭說,“先生的《葡萄牙國史》在澳門也引起眾人讚譽,範裏安神父誇獎先生是比歐洲人還優秀的歐洲史學家,還希望和您當麵交流。我還以為你一定是受了嚴格的天主教教育呢。”
他道:“您既然知道歐洲的曆史,想必也明白,那些會道門宣傳的觀念是有害的,主的福音才絕對正確。”
王文龍聞言心中撇嘴,這時的耶穌會顯然還沒掌握對華傳教的精髓,還在拿一神教思維,想著打壓中國的其他思想,拔高天主教的地位……這一套肯定行不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