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晝則見王文龍的家眷在遠處,此時眼前都是男子,於是他被馮夢龍說中也毫不臉紅:“不吃花酒如何寫書?”
袁無涯聞言一下生出書商本性,問道:“文通近日又得了什麽書?”
葉晝則指指船上:“昨夜舟中有感,我已開始注《琵琶記》。”
“文通做注一向好的!”袁無涯聞言大喜,《琵琶記》是從元代開始就流行的民間戲曲,而且越演越豐富,到萬曆年間早已經是家傳戶誦。
他道:“屆時文通的點評本還要給我出版,隻要寫上你葉晝則的名字,沒有不發賣的。”
“給你出版不礙,”葉晝則聞言笑道,“隻不過我想改一個筆名。”
袁無涯皺眉道:“又改筆名?”
葉晝則家裏有錢的緊,寫書就是為了娛樂,沒有多少成名的念頭,後世人評價他行事詭異也由此而來。
別人點評小說出名之後自然會固定下一個筆名用來掙錢,但是此君經常出於自己興子就亂改筆名,他在後世流傳的筆名就有:葉五葉、葉錦翁、梁無知、葉晝、葉晝則等等,這些還是被人知道的,他大概還有許多筆名根本不為後世人知。
王文龍好奇道:“文通兄這次又要改什麽名字?”
葉晝則看向遠處的花船,笑道:“昨夜采戰突生靈感,由此點評《琵琶》,我想著這次點評本出來之後,我筆名就叫‘葉不夜’,方能記念此次紅粉大陣!”
好嘛,後世有名的葉不夜原來是這麽來的,王文龍也算長見識了。
眾人正要上船,突然就見到幾十個潑皮風風火火趕來,趁著時間還早,碼頭上還沒發船,為首的潑皮直接大叫:“船夥都下來!交了稅再出篙!”
碼頭上的船主們小聲咒罵,但是卻沒有人敢胡亂行動,老老實實走跳板到岸邊排隊交錢。
王文龍見此情形頗為好奇:“這些是稅監?”
葉晝則點頭道:“鬧了小半個月了,都是劉成手下的稅監。”
王文龍還以為劉成在上一次白龍廟風波吃虧之後會稍稍收斂,卻沒想到他們還是這般行事,好奇道:“他們怎麽又猖狂起來了?”
袁無涯解釋道:“人家有皇命在身,要給當今聖上獻壽禮呢。”
“聖上壽禮?”王文龍大汗,終於反應過來,原來劉成再次猖狂起來就是因為高宷死後萬曆皇帝突然發現這些太監這麽有錢,於是下令各地的稅收太監給他獻四十大壽的壽禮。
高宷是王文龍殺的,間接來說,這事情還是他的蝴蝶翅膀所導致的。
王文龍好奇問道:“已經出過一次事情,劉成如此收稅,就不怕百姓反彈?”
“嗬,劉公公這回可是學精了,”馮夢龍一臉不屑的說道,“他從京中召集了好多幕僚,專門給他出收錢的主意,特別控製著尺度呢。”
王文龍一臉無語:“還能這樣……”
萬曆的逐客令的確把一批文奸卿客給趕出了京城,這群家夥到了各地也不閑著,很快就被各地的稅收太監、貪官汙吏給吸納入府中,再就業了。
到南京的第一天,王文龍安頓好家人,到國子監銷了假,第二天,點卯之後王文龍就直接曠工,跑去玄武湖邊參加宴會。
宴會是紹興張家舉辦的,就是張岱的祖父他們家。
張岱父親的張家、母親的陶家全都是望族,什麽高官進士都是一堆一堆的,這一回張家舉行宴會,乃是因為張岱的父親張耀芳來南京交遊。
張耀芳這家夥這次是想考科舉,想來走走門路,但是對此事並不上心,因為他其實不需要考科舉也能當官。
到場還有張耀芳的內兄,張岱的舅舅陶允嘉。
陶允嘉隻考上秀才,但此時卻也是有官身的,陶允嘉拔貢後做了八品小官,如今當到福建鹽運司同知,王文龍之前也是和他在福建認識的。
在這年頭隻要和鹽沾上關係的職位錢財是大把大把的有。
別人拔貢發配邊遠州縣做個縣教諭,一年到頭連皇糧都發不足,陶允嘉拔貢,直接當上鹽官——這就是家世的力量。
生在這樣的家族何必去考科舉?
“岱兒,過來見人。”
王文龍到來之後,張耀芳連忙叫自己孩子來見。
遠處的張岱聞言連忙下鹿。
沒錯,鹿。
還不是江南偶爾能見到的麋鹿,而是長著大角的歐亞駝鹿,是張岱的祖父張汝霖送給他的生日禮物。
王文龍剛進園子就看見了,張岱的“大角鹿”肩高接近兩米,肩頸肌肉發達,後背隆起,兩邊的角散開幅度也超過兩米,王文龍瞬間明白,怪不得前世陳繼儒碰見張岱會對他的坐騎記憶猶新——能給小孩送這玩意兒做生日禮物,真的不由得讓王文龍感歎一句:什麽家庭……
張岱十分有禮貌,來到王文龍麵前,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禮,道:“建陽先生好。”
一旁的袁無涯笑道:“陳朋友稱你做小友,你又叫王建陽做先生,豈不是把陳朋友的輩分給按下去了?”
生長在這樣的家庭,張岱也是個少年天才,年僅七歲就能詩會畫,陳繼儒跟他對對子,應答如流,讓陳繼儒直接稱他為“小友”。
張岱乖巧道:“父親說天下讀書人都是朋友,朋友是稱呼,先生是輩分,陳先生叫我做小友,但我還是得叫他做先生,不然父親要罵的。”
眾人聞言哈哈大笑。
陶允嘉對張岱道:“湖邊風大,早些進去吧。”
張岱道:“可我還想騎一會兒鹿。”
張耀芳嚴肅道:“你身子弱,別又犯了痰症。”
張岱畢竟還是個孩子,被父親和舅舅說了兩句才點頭進屋,一路還不甘不願的回頭看他的大角鹿。
陶允嘉對王文龍等人解釋:“這孩子自小有些痰疾,我祖父生前在兩廣給他收集了幾筐道地的牛黃丸,每日服用才壓下此病。”
眾人聞言紛紛點頭,王文龍則是在心裏嘖舌,兩廣的安宮牛黃丸在這個時代就已經是名貴丸藥,能治驚厥中風,在人快沒的時候都能吊命。
這東西一顆就能賣上幾兩銀子,而張岱的外祖父在兩廣當官時居然一口氣給他收集了幾筐,每天給孩子當保健品那麽吃。
王文龍還記得曆史上張岱在自己的回憶錄中寫過,這些牛黃丸他吃到十六歲才吃完……這一家人真是太豪了,吳江沈家跟他們比起來都隻算普通家庭。
(本章完)
袁無涯聞言一下生出書商本性,問道:“文通近日又得了什麽書?”
葉晝則指指船上:“昨夜舟中有感,我已開始注《琵琶記》。”
“文通做注一向好的!”袁無涯聞言大喜,《琵琶記》是從元代開始就流行的民間戲曲,而且越演越豐富,到萬曆年間早已經是家傳戶誦。
他道:“屆時文通的點評本還要給我出版,隻要寫上你葉晝則的名字,沒有不發賣的。”
“給你出版不礙,”葉晝則聞言笑道,“隻不過我想改一個筆名。”
袁無涯皺眉道:“又改筆名?”
葉晝則家裏有錢的緊,寫書就是為了娛樂,沒有多少成名的念頭,後世人評價他行事詭異也由此而來。
別人點評小說出名之後自然會固定下一個筆名用來掙錢,但是此君經常出於自己興子就亂改筆名,他在後世流傳的筆名就有:葉五葉、葉錦翁、梁無知、葉晝、葉晝則等等,這些還是被人知道的,他大概還有許多筆名根本不為後世人知。
王文龍好奇道:“文通兄這次又要改什麽名字?”
葉晝則看向遠處的花船,笑道:“昨夜采戰突生靈感,由此點評《琵琶》,我想著這次點評本出來之後,我筆名就叫‘葉不夜’,方能記念此次紅粉大陣!”
好嘛,後世有名的葉不夜原來是這麽來的,王文龍也算長見識了。
眾人正要上船,突然就見到幾十個潑皮風風火火趕來,趁著時間還早,碼頭上還沒發船,為首的潑皮直接大叫:“船夥都下來!交了稅再出篙!”
碼頭上的船主們小聲咒罵,但是卻沒有人敢胡亂行動,老老實實走跳板到岸邊排隊交錢。
王文龍見此情形頗為好奇:“這些是稅監?”
葉晝則點頭道:“鬧了小半個月了,都是劉成手下的稅監。”
王文龍還以為劉成在上一次白龍廟風波吃虧之後會稍稍收斂,卻沒想到他們還是這般行事,好奇道:“他們怎麽又猖狂起來了?”
袁無涯解釋道:“人家有皇命在身,要給當今聖上獻壽禮呢。”
“聖上壽禮?”王文龍大汗,終於反應過來,原來劉成再次猖狂起來就是因為高宷死後萬曆皇帝突然發現這些太監這麽有錢,於是下令各地的稅收太監給他獻四十大壽的壽禮。
高宷是王文龍殺的,間接來說,這事情還是他的蝴蝶翅膀所導致的。
王文龍好奇問道:“已經出過一次事情,劉成如此收稅,就不怕百姓反彈?”
“嗬,劉公公這回可是學精了,”馮夢龍一臉不屑的說道,“他從京中召集了好多幕僚,專門給他出收錢的主意,特別控製著尺度呢。”
王文龍一臉無語:“還能這樣……”
萬曆的逐客令的確把一批文奸卿客給趕出了京城,這群家夥到了各地也不閑著,很快就被各地的稅收太監、貪官汙吏給吸納入府中,再就業了。
到南京的第一天,王文龍安頓好家人,到國子監銷了假,第二天,點卯之後王文龍就直接曠工,跑去玄武湖邊參加宴會。
宴會是紹興張家舉辦的,就是張岱的祖父他們家。
張岱父親的張家、母親的陶家全都是望族,什麽高官進士都是一堆一堆的,這一回張家舉行宴會,乃是因為張岱的父親張耀芳來南京交遊。
張耀芳這家夥這次是想考科舉,想來走走門路,但是對此事並不上心,因為他其實不需要考科舉也能當官。
到場還有張耀芳的內兄,張岱的舅舅陶允嘉。
陶允嘉隻考上秀才,但此時卻也是有官身的,陶允嘉拔貢後做了八品小官,如今當到福建鹽運司同知,王文龍之前也是和他在福建認識的。
在這年頭隻要和鹽沾上關係的職位錢財是大把大把的有。
別人拔貢發配邊遠州縣做個縣教諭,一年到頭連皇糧都發不足,陶允嘉拔貢,直接當上鹽官——這就是家世的力量。
生在這樣的家族何必去考科舉?
“岱兒,過來見人。”
王文龍到來之後,張耀芳連忙叫自己孩子來見。
遠處的張岱聞言連忙下鹿。
沒錯,鹿。
還不是江南偶爾能見到的麋鹿,而是長著大角的歐亞駝鹿,是張岱的祖父張汝霖送給他的生日禮物。
王文龍剛進園子就看見了,張岱的“大角鹿”肩高接近兩米,肩頸肌肉發達,後背隆起,兩邊的角散開幅度也超過兩米,王文龍瞬間明白,怪不得前世陳繼儒碰見張岱會對他的坐騎記憶猶新——能給小孩送這玩意兒做生日禮物,真的不由得讓王文龍感歎一句:什麽家庭……
張岱十分有禮貌,來到王文龍麵前,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禮,道:“建陽先生好。”
一旁的袁無涯笑道:“陳朋友稱你做小友,你又叫王建陽做先生,豈不是把陳朋友的輩分給按下去了?”
生長在這樣的家庭,張岱也是個少年天才,年僅七歲就能詩會畫,陳繼儒跟他對對子,應答如流,讓陳繼儒直接稱他為“小友”。
張岱乖巧道:“父親說天下讀書人都是朋友,朋友是稱呼,先生是輩分,陳先生叫我做小友,但我還是得叫他做先生,不然父親要罵的。”
眾人聞言哈哈大笑。
陶允嘉對張岱道:“湖邊風大,早些進去吧。”
張岱道:“可我還想騎一會兒鹿。”
張耀芳嚴肅道:“你身子弱,別又犯了痰症。”
張岱畢竟還是個孩子,被父親和舅舅說了兩句才點頭進屋,一路還不甘不願的回頭看他的大角鹿。
陶允嘉對王文龍等人解釋:“這孩子自小有些痰疾,我祖父生前在兩廣給他收集了幾筐道地的牛黃丸,每日服用才壓下此病。”
眾人聞言紛紛點頭,王文龍則是在心裏嘖舌,兩廣的安宮牛黃丸在這個時代就已經是名貴丸藥,能治驚厥中風,在人快沒的時候都能吊命。
這東西一顆就能賣上幾兩銀子,而張岱的外祖父在兩廣當官時居然一口氣給他收集了幾筐,每天給孩子當保健品那麽吃。
王文龍還記得曆史上張岱在自己的回憶錄中寫過,這些牛黃丸他吃到十六歲才吃完……這一家人真是太豪了,吳江沈家跟他們比起來都隻算普通家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