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沈有容一番解釋王文龍才明白是怎麽回事。
趙士楨出生於官宦之家,但是卻沒有什麽科舉功名,他二十多年前能夠當官是因為書法寫的好才被萬曆皇帝賞識,給了個閑官。可他明明是“他途入仕”,但是趙士楨卻一點都不覺得自卑,反而非常自負,即使麵對高官公卿也沒在怕的。
此君自負到什麽程度?當年張居正喪父,特旨“奪情”不回家奔喪,大臣們上疏攻擊張居正戀權,萬曆皇帝和太後為了保住張居正的名聲,將一些鬧得利害的大臣抓去打庭杖。京城之中反對這種處理的聲音不在少數。
這時趙士楨就跑了出來。他一個八品官居然“不畏幹連,予以調護”,主動參與文官們和張居正的鬥爭,方式是跑去跟萬曆皇帝表示:文官們說的其實也有道理,看我的麵子別打他們了。
給萬曆皇帝整的都無語了。
趙士楨這樣的性格在京城之中自然備受排擠,善於發明火器在這年頭也不算啥受重視的能力,趙士楨當了十八年的八品小官,才終於身為七品下的中書舍人。
而且他因為得罪的人太多,當上中書舍人還經常受到誹謗,現在趙士楨之所以對誰都充滿戒心,是因為妖書案結束後京城中不知道哪個人造謠說其實此案的妖書是他寫的。
不過經過此事趙士楨整個人都變得神經質,總覺得有人要害他。
王文龍仔細翻看了書籍,發現印刷質量相當不錯,而且還是用的套色印刷,書籍的正文用藍黑色的字體,而句讀則用紅色圈點,一些甲骨文、金文的圖例也用兩種顏色的強烈對比突顯出文字內容。
而在這過程中王文龍的作坊生產的油墨和蠟紙已經壟斷了整個福建的市場,每年能給他帶來二千多兩的收入。
於福清水寨歇了一夜,王文龍便返回福州的宅子,第二天一早敦古齋的掌櫃就找上門來告訴王文龍樣書已經印好。
敦古齋和王文龍合作的態度也很積極,雙方商議定之後這才不到半個月就拿出了第一批藍印本樣書。
這年代又沒有準時的交通工具,參會人員不可能同時到達,所以會期也拉長了。
徐興公思索了一下此詩的意思,然後便點頭讚歎:“好詩!簡單明白,清新自然。”
王文龍賦在書籍最前麵的詩很短,不過是一首七言絕句,叫做《論詩》: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敦古齋也是閩本印刷曆史上有名的書坊,地點位於晉江,創立時間比誠德堂和雙峰堂都要早,宣德年間就已經有敦古齋書籍流傳於世了,王文龍記憶之中這家書坊後續的發展也還不錯,一直到崇禎年間都還在經營,品牌信譽是有的。
王文龍勸他說道:“兄台不必和我這樣客氣,朋友間本就有通財之義。”
此會從萬曆三十一年中秋一直延續到萬曆三十二年年初,史稱“癸卯中秋大會”,這次盛會和後來萬曆四十七年南京的“秦淮大社”並稱萬曆年間兩大盛會。
這樣的造謠還真有不少人信,趙士楨在京城之中得罪的人太多了,妖書上牽扯的幾乎所有官員都和他有矛盾。
他灑脫的將王文龍遞過來的銀錠推回去,道:“咱們今日隻聊看書之事。”
時人記載場麵乃是“絲竹殷地”“列炬熏天”。
王文龍隻好回到福州放出消息尋找可以合作的出版商,不久之後敦古齋就派人上門。
徐二少一輩子都是體麵人,怎麽可能接受王文龍的資金幫助?
這場聚會還成為閩劇的轉折點,曹學佺在會上讓自己的家班演出他所編寫的幾出閩劇,和閩浙兩地的戲曲名家共同探討改編閩劇的音律和詞曲規範,閩劇從此由下裏巴人而變成陽春白雪的雅樂。
此君原曆史上經此一事就抑鬱成疾,他多半是得了什麽精神疾病,在這年代確實沒法治,王文龍也隻能在心中感歎天妒英才。
趙士楨有口難辯,而且也真的害怕,正好這時徐學聚邀請他前來福建造火器,於是趙士楨連忙逃出了京城。
餘象鬥的書坊現在也把印刷方向轉向專印油印快書,今年也沒有開印新書的打算。王文龍感覺隨著這兩年江南書坊的崛起,建陽書坊的經營方向已經都趨向於低價競爭,過去建陽書商還有印刷精品書籍的能力,但現在卻越來越沒有人去做好書了。
這麽快的速度自然是蠟版油印。油印技術經過幾年的發展,早已經是今非昔比,王文龍在福州的油印作坊已經開始生產可以長久保存的優質油墨了,配合上精細的刻板工作,已經可以承擔高質量書籍的印刷。
一同來做客的黃道周看了兩位兄長一眼,主動拿起王文龍今日帶來的《訓詁學講義》,翻開扉頁一看,道:“建陽還在這前頭賦了一首詩?”
一場熱鬧轟動天下,曹學佺高高興興去上任了,徐興公的家產也揮霍了大半,秋收之前家裏甚至開始拉饑荒,朋友上門來送錢,徐興公卻一律不要。
原曆史中的徐興公,哪怕到了晚年已然窮困潦倒,卻依舊大肆購買藏書,還把買藥的錢拿去招待來家中看書的窮秀才吃喝,朋友來求接濟他錢財援手便送,以至於人送他雅號“窮孟常”。
徐興公一下感興趣起來,迫不及待說道:“我來看看。”
王文龍的生意到處都在掙錢,而與此同時,頗有錢財的徐興公卻日子過得有些拮據。
幾年前徐興公和葉向高、曹學佺等福建名仕組了一個“芝山詩會”,萬曆三十一年,曹學佺丁憂將滿馬上就要回朝廷任職,徐興公等人決定給他辦一場送別會。
最開始隻是一些福建詩人自己搞的集會,但是因為徐興公這些人都是名士,朋友遍天下,發起集會之後報名人數越來越多,最後這場詩會直接變成了閩浙兩地文人的大集會,聚集了詞人名士上百人,辦會地點也從原本的芝山改到了福州的烏石山淩霄台。
王文龍回福州路上經過建陽時專門去拜會了在建陽的幾個老朋友,走動之下才曉得去年誠德堂主熊清波已經去世了,王文龍頗為驚訝,到墓前去拜過,詢問得知如今誠德堂已經交給了熊家的小輩經營,方向有些調整,暫時沒有辦法開印新書。
黃道周品味了一陣也連連點頭:“性靈派的詩作這首算得一流了。”
從改革詩風的角度來說,這首詩絕對符合此時性靈派的審美標準,朗朗上口,簡單易懂,又深具趣味,王文龍把此詩放在《訓詁學講義》之前更是開宗明義的表明了他要另創一派學問的野心。
有了這一首詩放在最前頁,就是明白無誤的告訴所有翻開《訓詁學講義》的讀者這是一本不同一般的書。(本章完)
趙士楨出生於官宦之家,但是卻沒有什麽科舉功名,他二十多年前能夠當官是因為書法寫的好才被萬曆皇帝賞識,給了個閑官。可他明明是“他途入仕”,但是趙士楨卻一點都不覺得自卑,反而非常自負,即使麵對高官公卿也沒在怕的。
此君自負到什麽程度?當年張居正喪父,特旨“奪情”不回家奔喪,大臣們上疏攻擊張居正戀權,萬曆皇帝和太後為了保住張居正的名聲,將一些鬧得利害的大臣抓去打庭杖。京城之中反對這種處理的聲音不在少數。
這時趙士楨就跑了出來。他一個八品官居然“不畏幹連,予以調護”,主動參與文官們和張居正的鬥爭,方式是跑去跟萬曆皇帝表示:文官們說的其實也有道理,看我的麵子別打他們了。
給萬曆皇帝整的都無語了。
趙士楨這樣的性格在京城之中自然備受排擠,善於發明火器在這年頭也不算啥受重視的能力,趙士楨當了十八年的八品小官,才終於身為七品下的中書舍人。
而且他因為得罪的人太多,當上中書舍人還經常受到誹謗,現在趙士楨之所以對誰都充滿戒心,是因為妖書案結束後京城中不知道哪個人造謠說其實此案的妖書是他寫的。
不過經過此事趙士楨整個人都變得神經質,總覺得有人要害他。
王文龍仔細翻看了書籍,發現印刷質量相當不錯,而且還是用的套色印刷,書籍的正文用藍黑色的字體,而句讀則用紅色圈點,一些甲骨文、金文的圖例也用兩種顏色的強烈對比突顯出文字內容。
而在這過程中王文龍的作坊生產的油墨和蠟紙已經壟斷了整個福建的市場,每年能給他帶來二千多兩的收入。
於福清水寨歇了一夜,王文龍便返回福州的宅子,第二天一早敦古齋的掌櫃就找上門來告訴王文龍樣書已經印好。
敦古齋和王文龍合作的態度也很積極,雙方商議定之後這才不到半個月就拿出了第一批藍印本樣書。
這年代又沒有準時的交通工具,參會人員不可能同時到達,所以會期也拉長了。
徐興公思索了一下此詩的意思,然後便點頭讚歎:“好詩!簡單明白,清新自然。”
王文龍賦在書籍最前麵的詩很短,不過是一首七言絕句,叫做《論詩》: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敦古齋也是閩本印刷曆史上有名的書坊,地點位於晉江,創立時間比誠德堂和雙峰堂都要早,宣德年間就已經有敦古齋書籍流傳於世了,王文龍記憶之中這家書坊後續的發展也還不錯,一直到崇禎年間都還在經營,品牌信譽是有的。
王文龍勸他說道:“兄台不必和我這樣客氣,朋友間本就有通財之義。”
此會從萬曆三十一年中秋一直延續到萬曆三十二年年初,史稱“癸卯中秋大會”,這次盛會和後來萬曆四十七年南京的“秦淮大社”並稱萬曆年間兩大盛會。
這樣的造謠還真有不少人信,趙士楨在京城之中得罪的人太多了,妖書上牽扯的幾乎所有官員都和他有矛盾。
他灑脫的將王文龍遞過來的銀錠推回去,道:“咱們今日隻聊看書之事。”
時人記載場麵乃是“絲竹殷地”“列炬熏天”。
王文龍隻好回到福州放出消息尋找可以合作的出版商,不久之後敦古齋就派人上門。
徐二少一輩子都是體麵人,怎麽可能接受王文龍的資金幫助?
這場聚會還成為閩劇的轉折點,曹學佺在會上讓自己的家班演出他所編寫的幾出閩劇,和閩浙兩地的戲曲名家共同探討改編閩劇的音律和詞曲規範,閩劇從此由下裏巴人而變成陽春白雪的雅樂。
此君原曆史上經此一事就抑鬱成疾,他多半是得了什麽精神疾病,在這年代確實沒法治,王文龍也隻能在心中感歎天妒英才。
趙士楨有口難辯,而且也真的害怕,正好這時徐學聚邀請他前來福建造火器,於是趙士楨連忙逃出了京城。
餘象鬥的書坊現在也把印刷方向轉向專印油印快書,今年也沒有開印新書的打算。王文龍感覺隨著這兩年江南書坊的崛起,建陽書坊的經營方向已經都趨向於低價競爭,過去建陽書商還有印刷精品書籍的能力,但現在卻越來越沒有人去做好書了。
這麽快的速度自然是蠟版油印。油印技術經過幾年的發展,早已經是今非昔比,王文龍在福州的油印作坊已經開始生產可以長久保存的優質油墨了,配合上精細的刻板工作,已經可以承擔高質量書籍的印刷。
一同來做客的黃道周看了兩位兄長一眼,主動拿起王文龍今日帶來的《訓詁學講義》,翻開扉頁一看,道:“建陽還在這前頭賦了一首詩?”
一場熱鬧轟動天下,曹學佺高高興興去上任了,徐興公的家產也揮霍了大半,秋收之前家裏甚至開始拉饑荒,朋友上門來送錢,徐興公卻一律不要。
原曆史中的徐興公,哪怕到了晚年已然窮困潦倒,卻依舊大肆購買藏書,還把買藥的錢拿去招待來家中看書的窮秀才吃喝,朋友來求接濟他錢財援手便送,以至於人送他雅號“窮孟常”。
徐興公一下感興趣起來,迫不及待說道:“我來看看。”
王文龍的生意到處都在掙錢,而與此同時,頗有錢財的徐興公卻日子過得有些拮據。
幾年前徐興公和葉向高、曹學佺等福建名仕組了一個“芝山詩會”,萬曆三十一年,曹學佺丁憂將滿馬上就要回朝廷任職,徐興公等人決定給他辦一場送別會。
最開始隻是一些福建詩人自己搞的集會,但是因為徐興公這些人都是名士,朋友遍天下,發起集會之後報名人數越來越多,最後這場詩會直接變成了閩浙兩地文人的大集會,聚集了詞人名士上百人,辦會地點也從原本的芝山改到了福州的烏石山淩霄台。
王文龍回福州路上經過建陽時專門去拜會了在建陽的幾個老朋友,走動之下才曉得去年誠德堂主熊清波已經去世了,王文龍頗為驚訝,到墓前去拜過,詢問得知如今誠德堂已經交給了熊家的小輩經營,方向有些調整,暫時沒有辦法開印新書。
黃道周品味了一陣也連連點頭:“性靈派的詩作這首算得一流了。”
從改革詩風的角度來說,這首詩絕對符合此時性靈派的審美標準,朗朗上口,簡單易懂,又深具趣味,王文龍把此詩放在《訓詁學講義》之前更是開宗明義的表明了他要另創一派學問的野心。
有了這一首詩放在最前頁,就是明白無誤的告訴所有翻開《訓詁學講義》的讀者這是一本不同一般的書。(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