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登基後就開始堅持使用內河漕運,其實是在補元朝留下的爛攤子。
漕運養活了大量人口,關係到大量的服務業,這些錢全都是朝廷的投資產生的效應。
而且成果也很明顯,幾百年的漕運建設拉動了運河沿線的各種產業,一條線上出現了許多繁榮的運河城市:揚州、淮安、徐州、濟寧、兗州,乃至漕運沿線輻射的臨清、開封都恢複了元代以前的繁榮景象。
用國家投入帶動落後地區的經濟增長,可以說從永樂帝開始決心振興漕運是一盤下得相當成功的大棋。
當然,朱棣當年製定政策是為了解決眼前的問題,後續會帶來什麽反作用他也不能想到,他哪能知道自己當年製定的一個政策會被兒孫實行二百多年不改……
如今,運河沿線早已發展起來,但是漕運係統卻已經尾大不掉。
其實在這時改漕為海肯定對於大明左支右絀的國家財政有好處,但是百萬漕工衣食所係,這樣的改革已經無比困難,起碼就萬曆皇帝這德性,他肯定不是一個有能力做如此大動作的改革家。
王文龍收拾好東西之後,便從福州出海坐船北上,一路上果然就同李旦說的一樣,台灣海峽和東海風高浪急,但是船隻進入黃海之後就十分平穩,轉入渤海灣風浪更是小的幾乎如同內湖一般。
王文龍坐船花費了小半個月,到山東萊州,然後經膠萊運河去往臨沂,便到了京杭大運河的魯運河段,接著坐船北上,王文龍從福州出發前後不到一個月就來到了京城。
當然花費也是不菲,此時漕糧已經不走海運,吳淞口往北的海船希少,如果沒有李旦的關係,王文龍也難得能走這條路去往京城。
萬曆三十三年二月初,王文龍抵達京師,終於得以換上中書舍人的官袍去上任。
第一次上班,王文龍心情還有些激動,中書舍人辦公地點可是正正經經的皇宮大內,前世作為曆史愛好者,他自然去過故宮,可是跟著一群拍照打卡的遊人和被太監領著進入內閣能一樣嗎?
王文龍的工作單位是內閣的中書科,工作地點在紫禁城中,閣佬們在東閣辦事,王文龍他們這些中書舍人就在內閣的西小門外。
第一次在這年代進入紫禁城,王文龍激動的心情一直維持至真正進到自己的辦公室時。
“這便是西製敕房?”王文龍看著眼前那一排低矮的方形小瓦房,問太監說。
太監點點頭,看在王文龍給了他幾兩銀子的份上,他還頗為殷勤的介紹說:“您是直文華殿東房中書舍人,這最初是內官之職,隻是掛在中書科以下,後來便由能書者充任。此職原本辦事的地方是文華殿,但那是內官才可以進入之所,是以便將此職位的桌椅先放在西製敕房。”
合著王文龍還是跟別人拚的一個辦公室。
進入製敕房,就見裏麵擺了幾張桌子,靠著牆根放著簸箕、掃把等東西,整間屋一個人也沒有。
王文龍問那太監:“今日中書科為何無人?”
“製敕房幹活的文書已經到內閣幫忙整理資料、擬旨去了。”太監回答。
王文龍又問:“那現在我做什麽?”
“王舍人可以等待內閣傳召。”
閣老又不知道他來上班了,即使知道,中書科人手夠,沒事也不會叫他。
果然接下來熬過中午,王文龍吃了自己帶的飯,根本就沒人來找他。
王文龍原本以為國子助教一年上兩三個月的課已經夠清閑了,卻沒想到中書舍人才是真正的閑官。
那小太監就是負責打掃這一片衛生的,西製敕房的幾間房屋低矮,不知多少年沒有休整過了,路上都長了草,窗欞上破了的窗戶紙都沒有揭下來,而是直接又拿了一層窗紙刷漿糊糊上去,可見這小太監平日工作也是極不上心。
到後來王文龍索性就跟那太監坐著閑聊天,聊著王文龍才知道這中書舍人之職為何有富家子弟願意花上萬兩來追求。
此官不光清閑,且是真正的內庭官,且還可以加銜。
明朝幾任皇帝都很喜歡把自己看中的文人直接提拔到中書舍人的位置上,然後不斷的為其加官銜。
比如大書法家沈度,被加官幾次之後直接升作了翰林學士,甚至還有人升到禮部尚書銜。
當然,因為中書舍人不能遷實權,頭銜再高也隻能帶銜辦事。
王文龍在西製敕房一直待到下午,總算才等到中書科的文書進來,他看了一會兒同事們工作就到了放班時間。
中書科的文書們還要加班弄材料,而王文龍則完全幫不上忙,果斷告辭而去。
王文龍想著自己今後可以長期翹班,再熬一段時間,或許可以去請長假。
他出了宮牆,就見一架小暖轎停在路邊,王文龍走過之時轎簾掀開,一個老者笑著看向他。
王文龍一愣,連忙上前行禮:“晚生王文龍,見過沈閣老。”
王文龍不認得沈鯉,但認得沈鯉這一身官袍。
當朝就三位大學士,王文龍剛才和那太監聊天,連他祖籍在哪個村,村頭有幾棵樹都聊出來了,自然早問過今天三位閣老的出勤情況:朱賡今天去看三殿修建情況,沈一貫請假在家。
今天能穿這樣官袍從內閣出來的也就隻有沈鯉了。
“你就是王建陽?”沈鯉上下打量他。
“正是晚輩。”王文龍笑道。
沈鯉:“到我家中坐坐。”
王文龍到外頭找到了等他一天的王平保,找個偏僻的地方脫下官袍,兩人就跟著沈鯉的轎子一起走,沈鯉的家在灰場外,也就是原來的西廠邊,離紫禁城並不算遠。
幾人跟著沈鯉的轎子一起從角門進去。除了轎夫和自己的一個親隨外,沈鯉沒有通知別人,也沒有一大群仆人來伺候他換衣,沈鯉自己找個凳子坐下,又叫老仆去泡茶。
王文龍好奇的看著這一幕,哪怕沈鯉再是簡樸,堂堂內閣大學士家中也不該是這樣光景。
想到史書上關於沈鯉夫妻關係的記載,王文龍也就明白了,沈鯉此時多半又被他那老婆冷暴力了。
沈鯉這樣一個人物碰到這對奇葩母女也是倒黴。
王文龍記得曆史記載中沈鯉死前想要見自己的繼子最後一麵,卻因為女兒的阻攔都見不到,最後含恨而終。
而沈鯉死後,他的繼子已經被毒傻,他的女兒也因為沒有辦法讓自己兒子繼承沈鯉財產對沈鯉的後事不理不問。沈鯉的靈柩停在祠堂中好幾年才有故友籌款將他下葬。
沈鯉坐下問道:“聽說建陽曾給當今首輔出過不少計謀,當年沈蛟門的守成、遣使、權宜三策也是建陽鋪呈的稿子?”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罷了。”王文龍笑著回答。
沈鯉直接問:“建陽可是浙黨人物?”
“閣老以為呢?”王文龍反問。
王文龍知道如果沈鯉真有惡意就沒必要堵在半路上把他請來了。
“你為沈蛟門出過大力,但說是結黨之人,卻又不像。”沈鯉直白的說。(本章完)
漕運養活了大量人口,關係到大量的服務業,這些錢全都是朝廷的投資產生的效應。
而且成果也很明顯,幾百年的漕運建設拉動了運河沿線的各種產業,一條線上出現了許多繁榮的運河城市:揚州、淮安、徐州、濟寧、兗州,乃至漕運沿線輻射的臨清、開封都恢複了元代以前的繁榮景象。
用國家投入帶動落後地區的經濟增長,可以說從永樂帝開始決心振興漕運是一盤下得相當成功的大棋。
當然,朱棣當年製定政策是為了解決眼前的問題,後續會帶來什麽反作用他也不能想到,他哪能知道自己當年製定的一個政策會被兒孫實行二百多年不改……
如今,運河沿線早已發展起來,但是漕運係統卻已經尾大不掉。
其實在這時改漕為海肯定對於大明左支右絀的國家財政有好處,但是百萬漕工衣食所係,這樣的改革已經無比困難,起碼就萬曆皇帝這德性,他肯定不是一個有能力做如此大動作的改革家。
王文龍收拾好東西之後,便從福州出海坐船北上,一路上果然就同李旦說的一樣,台灣海峽和東海風高浪急,但是船隻進入黃海之後就十分平穩,轉入渤海灣風浪更是小的幾乎如同內湖一般。
王文龍坐船花費了小半個月,到山東萊州,然後經膠萊運河去往臨沂,便到了京杭大運河的魯運河段,接著坐船北上,王文龍從福州出發前後不到一個月就來到了京城。
當然花費也是不菲,此時漕糧已經不走海運,吳淞口往北的海船希少,如果沒有李旦的關係,王文龍也難得能走這條路去往京城。
萬曆三十三年二月初,王文龍抵達京師,終於得以換上中書舍人的官袍去上任。
第一次上班,王文龍心情還有些激動,中書舍人辦公地點可是正正經經的皇宮大內,前世作為曆史愛好者,他自然去過故宮,可是跟著一群拍照打卡的遊人和被太監領著進入內閣能一樣嗎?
王文龍的工作單位是內閣的中書科,工作地點在紫禁城中,閣佬們在東閣辦事,王文龍他們這些中書舍人就在內閣的西小門外。
第一次在這年代進入紫禁城,王文龍激動的心情一直維持至真正進到自己的辦公室時。
“這便是西製敕房?”王文龍看著眼前那一排低矮的方形小瓦房,問太監說。
太監點點頭,看在王文龍給了他幾兩銀子的份上,他還頗為殷勤的介紹說:“您是直文華殿東房中書舍人,這最初是內官之職,隻是掛在中書科以下,後來便由能書者充任。此職原本辦事的地方是文華殿,但那是內官才可以進入之所,是以便將此職位的桌椅先放在西製敕房。”
合著王文龍還是跟別人拚的一個辦公室。
進入製敕房,就見裏麵擺了幾張桌子,靠著牆根放著簸箕、掃把等東西,整間屋一個人也沒有。
王文龍問那太監:“今日中書科為何無人?”
“製敕房幹活的文書已經到內閣幫忙整理資料、擬旨去了。”太監回答。
王文龍又問:“那現在我做什麽?”
“王舍人可以等待內閣傳召。”
閣老又不知道他來上班了,即使知道,中書科人手夠,沒事也不會叫他。
果然接下來熬過中午,王文龍吃了自己帶的飯,根本就沒人來找他。
王文龍原本以為國子助教一年上兩三個月的課已經夠清閑了,卻沒想到中書舍人才是真正的閑官。
那小太監就是負責打掃這一片衛生的,西製敕房的幾間房屋低矮,不知多少年沒有休整過了,路上都長了草,窗欞上破了的窗戶紙都沒有揭下來,而是直接又拿了一層窗紙刷漿糊糊上去,可見這小太監平日工作也是極不上心。
到後來王文龍索性就跟那太監坐著閑聊天,聊著王文龍才知道這中書舍人之職為何有富家子弟願意花上萬兩來追求。
此官不光清閑,且是真正的內庭官,且還可以加銜。
明朝幾任皇帝都很喜歡把自己看中的文人直接提拔到中書舍人的位置上,然後不斷的為其加官銜。
比如大書法家沈度,被加官幾次之後直接升作了翰林學士,甚至還有人升到禮部尚書銜。
當然,因為中書舍人不能遷實權,頭銜再高也隻能帶銜辦事。
王文龍在西製敕房一直待到下午,總算才等到中書科的文書進來,他看了一會兒同事們工作就到了放班時間。
中書科的文書們還要加班弄材料,而王文龍則完全幫不上忙,果斷告辭而去。
王文龍想著自己今後可以長期翹班,再熬一段時間,或許可以去請長假。
他出了宮牆,就見一架小暖轎停在路邊,王文龍走過之時轎簾掀開,一個老者笑著看向他。
王文龍一愣,連忙上前行禮:“晚生王文龍,見過沈閣老。”
王文龍不認得沈鯉,但認得沈鯉這一身官袍。
當朝就三位大學士,王文龍剛才和那太監聊天,連他祖籍在哪個村,村頭有幾棵樹都聊出來了,自然早問過今天三位閣老的出勤情況:朱賡今天去看三殿修建情況,沈一貫請假在家。
今天能穿這樣官袍從內閣出來的也就隻有沈鯉了。
“你就是王建陽?”沈鯉上下打量他。
“正是晚輩。”王文龍笑道。
沈鯉:“到我家中坐坐。”
王文龍到外頭找到了等他一天的王平保,找個偏僻的地方脫下官袍,兩人就跟著沈鯉的轎子一起走,沈鯉的家在灰場外,也就是原來的西廠邊,離紫禁城並不算遠。
幾人跟著沈鯉的轎子一起從角門進去。除了轎夫和自己的一個親隨外,沈鯉沒有通知別人,也沒有一大群仆人來伺候他換衣,沈鯉自己找個凳子坐下,又叫老仆去泡茶。
王文龍好奇的看著這一幕,哪怕沈鯉再是簡樸,堂堂內閣大學士家中也不該是這樣光景。
想到史書上關於沈鯉夫妻關係的記載,王文龍也就明白了,沈鯉此時多半又被他那老婆冷暴力了。
沈鯉這樣一個人物碰到這對奇葩母女也是倒黴。
王文龍記得曆史記載中沈鯉死前想要見自己的繼子最後一麵,卻因為女兒的阻攔都見不到,最後含恨而終。
而沈鯉死後,他的繼子已經被毒傻,他的女兒也因為沒有辦法讓自己兒子繼承沈鯉財產對沈鯉的後事不理不問。沈鯉的靈柩停在祠堂中好幾年才有故友籌款將他下葬。
沈鯉坐下問道:“聽說建陽曾給當今首輔出過不少計謀,當年沈蛟門的守成、遣使、權宜三策也是建陽鋪呈的稿子?”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罷了。”王文龍笑著回答。
沈鯉直接問:“建陽可是浙黨人物?”
“閣老以為呢?”王文龍反問。
王文龍知道如果沈鯉真有惡意就沒必要堵在半路上把他請來了。
“你為沈蛟門出過大力,但說是結黨之人,卻又不像。”沈鯉直白的說。(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