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林黨人做了太久的反對黨,許多東林黨人甚至覺得隻有他們有罵人的權利,等他們掌權之後突然被罵,黨內居然慌了起來。
南京,王文龍離了國子監的工作之後就主動搬離出雞籠山下的國子監房屋。
這也是官場上禮儀的常例。
這年頭的官員利用自己的職權貪汙十分常見,但是卻很忌諱離職之後還占著朝廷房屋不去。就比如李三才在漕撫任上怎麽揮霍天下人都不太管,但他離任之後還保留著官廠土地上建造的園子,直接就被禦史列為是貪汙的一項罪證。
因為在任上貪汙用的是朝廷發到官員手上的錢,損失的是朝廷,而侵占朝廷房屋接任的官員就沒地方住,這就侵占了其他官員的利益了。士大夫階級對此行為是極為不恥的。
王文龍要去京城赴任的時候徐學聚就提醒他要把南京的宿舍處理掉,王文龍這才了解到這條規矩,當時心中對於這年代的官紳階級維護自我利益的熱情感到無語,不過他還是托家人去處理了雞籠山下的宿舍,之前居住在南京時叫木匠來打的全堂家具也沒有帶走。
反正值不了幾十兩銀子,幹脆留給下一任國子監學官做個人情。
不過王文龍也經常要在南京走動,於是有托人在南京尋了一處房舍。
隨著明朝末年的局勢發展,江南的地價肯定是要漲的,現在入手也不會虧,而且這年頭城市內的房價並不算高,在福州買房隻用了百多兩銀子,到了這天下富裕中樞的南京也不過是三百兩銀子就能買到一處大別墅,王文龍直接買了一座,三百兩的別墅,兩樓兩底,挨著集賢街,南京城內的黃金地段。
這年頭城市房價如此低的原因看看資料就能明白,明代南京城內一幢房子不過三百兩,而南京城外的上田一畝則敢要到八兩銀子,三百兩銀子隻夠買到三四十畝放水田,江南稍有身家的富豪田產,價格都在千兩以上。
農耕時代城市中的房子沒有什麽升值空間,而耕地則是實實在在的生產資料,到工業化以後這個局麵才會翻轉過來。工業時代城市聚集了工人和服務業,單位麵積的產值遠高於農村的土地,那時才會出現城市的地價翻著翻著往上漲農地價格一直維持在低位的現象。
秦淮河畔,王家。
李三才迫不及待的來訪:“建陽可否幫忙我黨向沈首輔遞言?”
“此事做不得急,現在便是向沈首輔遞言多半也沒有作用。”王文龍擺弄著新家花園中的盆栽,笑著說道。
東林黨這段時間真是慌了神。
擠走趙煥其實最開始至是東林黨中一些噴人成性的言官所為,並非東林黨上下的一致意見。
隻不過東林黨人太習慣打順風仗了,當東林禦史抨擊趙煥引來一些反對聲音之後,東林黨人居然覺得必須要快刀斬亂麻的罵走趙煥以立威。有了大佬背書,東林黨才有後續一係列抨擊動作。
卻沒想到他們氣焰太過囂張,把老頭兒氣的丟官回鄉後,才發現自己已經站在了輿論的對立麵。
趙煥也不是省油的燈,老頭與哥哥趙耀,弟弟趙燦並稱“東萊三鳳”,他哥哥趙耀曾任山西按察使、遼東巡撫,他弟弟雖然沒考中進士,但也是山東有名的名士、大噴子。這三兄弟在山東文人之中是有大背景的,齊黨天然就支持他們,一大群北方文人也對趙煥十分推崇。
更何況這三兄弟都是能罵、能折騰的主。
當年張居正的父親去世,李太後鼓動滿朝言官挽留張居正繼續任職,惟獨趙煥不署名。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求百官納言,趙煥又直接上書把皇帝給罵了一頓。可見此人性格。
而這一次東林黨把趙煥折騰的夠嗆,趙煥的脾氣豈能善罷甘休?
於是老頭從京城回山東老家的路上一點沒閑著,逢請就去,上席就罵。
“老朽當年抨擊張居正,他也不過是懷恨在心,從來不敢於朝堂之上公然對付……”
“聖上求言,老朽一發數紙,聖上亦有嘉納……”
“此輩東林黨人,說不得碰不得,狀若瘋狗,一發而上,子何人哉,張江陵當年也無此脾氣,彼輩東林黨人比張江陵厲害多了……”
老頭就這麽一路罵回去,東林黨的名聲可是別提了。
而朝中三黨看東林黨出醜看得樂不可支,還跟著一塊兒抨擊上疏。
幸好老頭家就在山東,離著京城不遠,罵了小半個月就到家了,要是老頭家在江南,東林黨得看著他沿京杭大運河一路罵下去,那樂子可就更大了。
常州文人急的嘴角冒泡,可是他們在想鼓動輿論,卻發現自己的動員能力突然使不上勁,病急亂投醫,李三才都跑來請求王文龍到浙黨處協調了。
“朝中高位,實在難當,眾口鑠金,雖有大道理,卻難以講述出去。”李三才頗為著急。
王文龍笑了笑,這其實就是執政黨和在野黨的區別,東林黨在野的時候罵人罵的開心,一旦背上執政包袱,哪還有那麽強的輿論動員能力?這才是考驗東林黨執政本領的時候。
他把李三才領到石桌前,揮毫潑墨寫下九個字:受國之垢,方為天下主。
“我最近也從夫人學習書法,漕撫看我這大字練的如何?”
李三才一陣苦笑,“建陽不要做耍了,這道理我自然知道,如今正是要為天下計呢。若是朝中不穩,百姓也要遭殃!”
王文龍說:“漕撫要我聯絡沈首輔不也是強人所難?我不過一個中人,首輔大人不願成就之事,我再多言又有何用?”
“建陽此時可莫要說這樣話了……”來南京找王文龍是他的主意,現在麵對這個情形,常州的東林書院如熱鍋上的螞蟻,東林黨都不知該找誰,李三才在這時隻覺得王文龍說不定會有計策,卻沒想到王文龍直接撂挑子。
“多少給個主意,也好讓我麵上過得去不是?”李三才苦笑。
王文龍道:“受天下詬病之時,靠罵回去是無法消弭的,東林諸君根基深厚,一兩句風言風語罵不倒。我以為諸君隻消盯著稅監,過兩天等稅監出事,領導輿論攻擊他們,東林黨的罵名自解。”
“就靠這個?”李三才猶豫道,他不相信靠罵稅監之事能夠解決東林黨現在的問題。
王文龍笑道:“漕撫不妨一試,我以為能成就的概率很大。”(本章完)
南京,王文龍離了國子監的工作之後就主動搬離出雞籠山下的國子監房屋。
這也是官場上禮儀的常例。
這年頭的官員利用自己的職權貪汙十分常見,但是卻很忌諱離職之後還占著朝廷房屋不去。就比如李三才在漕撫任上怎麽揮霍天下人都不太管,但他離任之後還保留著官廠土地上建造的園子,直接就被禦史列為是貪汙的一項罪證。
因為在任上貪汙用的是朝廷發到官員手上的錢,損失的是朝廷,而侵占朝廷房屋接任的官員就沒地方住,這就侵占了其他官員的利益了。士大夫階級對此行為是極為不恥的。
王文龍要去京城赴任的時候徐學聚就提醒他要把南京的宿舍處理掉,王文龍這才了解到這條規矩,當時心中對於這年代的官紳階級維護自我利益的熱情感到無語,不過他還是托家人去處理了雞籠山下的宿舍,之前居住在南京時叫木匠來打的全堂家具也沒有帶走。
反正值不了幾十兩銀子,幹脆留給下一任國子監學官做個人情。
不過王文龍也經常要在南京走動,於是有托人在南京尋了一處房舍。
隨著明朝末年的局勢發展,江南的地價肯定是要漲的,現在入手也不會虧,而且這年頭城市內的房價並不算高,在福州買房隻用了百多兩銀子,到了這天下富裕中樞的南京也不過是三百兩銀子就能買到一處大別墅,王文龍直接買了一座,三百兩的別墅,兩樓兩底,挨著集賢街,南京城內的黃金地段。
這年頭城市房價如此低的原因看看資料就能明白,明代南京城內一幢房子不過三百兩,而南京城外的上田一畝則敢要到八兩銀子,三百兩銀子隻夠買到三四十畝放水田,江南稍有身家的富豪田產,價格都在千兩以上。
農耕時代城市中的房子沒有什麽升值空間,而耕地則是實實在在的生產資料,到工業化以後這個局麵才會翻轉過來。工業時代城市聚集了工人和服務業,單位麵積的產值遠高於農村的土地,那時才會出現城市的地價翻著翻著往上漲農地價格一直維持在低位的現象。
秦淮河畔,王家。
李三才迫不及待的來訪:“建陽可否幫忙我黨向沈首輔遞言?”
“此事做不得急,現在便是向沈首輔遞言多半也沒有作用。”王文龍擺弄著新家花園中的盆栽,笑著說道。
東林黨這段時間真是慌了神。
擠走趙煥其實最開始至是東林黨中一些噴人成性的言官所為,並非東林黨上下的一致意見。
隻不過東林黨人太習慣打順風仗了,當東林禦史抨擊趙煥引來一些反對聲音之後,東林黨人居然覺得必須要快刀斬亂麻的罵走趙煥以立威。有了大佬背書,東林黨才有後續一係列抨擊動作。
卻沒想到他們氣焰太過囂張,把老頭兒氣的丟官回鄉後,才發現自己已經站在了輿論的對立麵。
趙煥也不是省油的燈,老頭與哥哥趙耀,弟弟趙燦並稱“東萊三鳳”,他哥哥趙耀曾任山西按察使、遼東巡撫,他弟弟雖然沒考中進士,但也是山東有名的名士、大噴子。這三兄弟在山東文人之中是有大背景的,齊黨天然就支持他們,一大群北方文人也對趙煥十分推崇。
更何況這三兄弟都是能罵、能折騰的主。
當年張居正的父親去世,李太後鼓動滿朝言官挽留張居正繼續任職,惟獨趙煥不署名。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求百官納言,趙煥又直接上書把皇帝給罵了一頓。可見此人性格。
而這一次東林黨把趙煥折騰的夠嗆,趙煥的脾氣豈能善罷甘休?
於是老頭從京城回山東老家的路上一點沒閑著,逢請就去,上席就罵。
“老朽當年抨擊張居正,他也不過是懷恨在心,從來不敢於朝堂之上公然對付……”
“聖上求言,老朽一發數紙,聖上亦有嘉納……”
“此輩東林黨人,說不得碰不得,狀若瘋狗,一發而上,子何人哉,張江陵當年也無此脾氣,彼輩東林黨人比張江陵厲害多了……”
老頭就這麽一路罵回去,東林黨的名聲可是別提了。
而朝中三黨看東林黨出醜看得樂不可支,還跟著一塊兒抨擊上疏。
幸好老頭家就在山東,離著京城不遠,罵了小半個月就到家了,要是老頭家在江南,東林黨得看著他沿京杭大運河一路罵下去,那樂子可就更大了。
常州文人急的嘴角冒泡,可是他們在想鼓動輿論,卻發現自己的動員能力突然使不上勁,病急亂投醫,李三才都跑來請求王文龍到浙黨處協調了。
“朝中高位,實在難當,眾口鑠金,雖有大道理,卻難以講述出去。”李三才頗為著急。
王文龍笑了笑,這其實就是執政黨和在野黨的區別,東林黨在野的時候罵人罵的開心,一旦背上執政包袱,哪還有那麽強的輿論動員能力?這才是考驗東林黨執政本領的時候。
他把李三才領到石桌前,揮毫潑墨寫下九個字:受國之垢,方為天下主。
“我最近也從夫人學習書法,漕撫看我這大字練的如何?”
李三才一陣苦笑,“建陽不要做耍了,這道理我自然知道,如今正是要為天下計呢。若是朝中不穩,百姓也要遭殃!”
王文龍說:“漕撫要我聯絡沈首輔不也是強人所難?我不過一個中人,首輔大人不願成就之事,我再多言又有何用?”
“建陽此時可莫要說這樣話了……”來南京找王文龍是他的主意,現在麵對這個情形,常州的東林書院如熱鍋上的螞蟻,東林黨都不知該找誰,李三才在這時隻覺得王文龍說不定會有計策,卻沒想到王文龍直接撂挑子。
“多少給個主意,也好讓我麵上過得去不是?”李三才苦笑。
王文龍道:“受天下詬病之時,靠罵回去是無法消弭的,東林諸君根基深厚,一兩句風言風語罵不倒。我以為諸君隻消盯著稅監,過兩天等稅監出事,領導輿論攻擊他們,東林黨的罵名自解。”
“就靠這個?”李三才猶豫道,他不相信靠罵稅監之事能夠解決東林黨現在的問題。
王文龍笑道:“漕撫不妨一試,我以為能成就的概率很大。”(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