罵朱庚,這是一個先射箭後畫靶子的遊戲。不變的論點是朱庚是有問題的,至於有什麽問題,看各黨派想要推舉成為閣老的人能解決什麽問題,朱庚就有什麽問題。
這場遊戲由東林禦史宋燾、給事中汪若霖兩人起頭,其他各黨派也緊隨其後。
朱閣老被罵的怕了,開始用自己做題家的老實性格做出樸實的反應。
他自思己過,一封封的分析這些攻擊他的上書之中指出的問題,配合自己的政務實踐經驗寫出解決方法,然後誠懇的獻給萬曆皇帝,希望能夠得到回複。
客觀來說,朱庚是萬曆朝的頂級公文寫手,所寫的文字放到後世都能成為申論高分卷。可惜萬曆皇帝對朱庚根本沒啥感覺,對他那些精妙的文字大概也沒咋看。
於是朱庚的上書“十不能一下”,就是萬曆偶爾回複的一兩頁也不過是“知道了”這樣寥寥幾字而已。
朱閣老於是又添了一條問題——他的上書甚至連皇帝都懶得看,可見能力差到了什麽程度,這樣的人也能做大明首輔?
七十二歲的朱庚心力交瘁,漸漸體會到什麽叫做官如坐牢。
荷蘭人和西班牙人之間的衝突進行時間並不算長,半個月之後互相的勝負也就決了出來,荷蘭人拿下了幾個西班牙人在香料群島的殖民據點,自己也損失慘重,短期之內沒有能力再和西班牙人進行更多的對抗。
雖然荷蘭和西班牙各港口之間的嚴密封鎖還沒有解禁,但福建海商對於兩者之間的罷兵還是都抱有樂觀心態,感覺再過一陣,等風聲過去貿易就又可以恢複正常。
不過王文龍卻遠遠沒有這麽樂觀。
泉州。
李旦剛剛回到家中,王文龍就急急忙忙的闖進他的書房,當著李國仙質問道:“泰山大人,為何船隊中把衡山書齋的火者都趕了去?”
火者又稱火長、船師,乃是船上掌管針經、圖示之人,這年代的針經都在家族內傳承,輕易不會外傳,每個火者家族都有自己的秘密航道,用以避險或是緊急獲得補給、繞過某些關口,所謂“舟子各洋皆有秘本”。
物理社裏的一些民黨成員就是舟師家庭出身,也是這年代少數掌握了三角函數計算的明人領航員,王文龍這次去台灣專門帶了幾個推薦給李旦,李旦當時說的好好的,可是這回回泉州,卻將這些火者全部棄之不用。
李旦聞言愣了愣,看向一旁的李國仙道:“我與建陽說會話。”
李國仙連忙將王阿難抱走。
等李國仙和外孫離開之後,李旦才回答:“你那些舟師都是浙江人,連泉州話都不會說,若讓他們執經,肯定會招致本地火者的反對,不說他們從來沒走過西洋,光是我讓浙人上閩船替去泉州人這一條,你讓我臉麵往哪裏放?”
“可現在我們正需要尋找新航路。”王文龍說道:“之前我已和泰山大人說過,荷蘭人下一步一定是控製航線,我們過去的航路肯定會被他們封堵,當時泰山大人也是認同的。”
“我自然曉得,是以這回我去西洋的船上專門找了老火者,他們都有傳家的針路,無論是荷蘭人還是紅毛人都不知道的。”李旦全然是胸有成竹的模樣。
這年代的大明海圖沒有標注經緯度,所謂牽星術主要的用途也是用來觀測方向,和指南針的效果差不多。
明人遠洋航行所依靠的地圖叫做“針路”或者“更經”“更錄”,是一種用於跳島航行的記載辦法。
這種地圖的原理非常簡單,先通過海洋探索摸出航路,然後將這些航路的方向用時速度全部記載下來:比如針路記載從a島到b島需要用某速度向某方向航行一天時間,那麽在海麵上火者就會打上指南針或者用牽星術確定船隻的方向,接著規範速度航行。
實際操作中麵臨的情況當然會更複雜,因為船隻往往麵對風暴時需要搶浪頭或者是用蛇行的方式借風,但隻要火者經驗夠老,他們通過一係列計算指導著船隻的航線,參考指南針,還是能基本將船隻左搖右擺之後的前進方向穩定在一條線上。
這種航向修正自然是非常不精確的,航程越遠誤差越大,所以這年代的航海方式都是從一個島向下一個島前進,不斷的尋找坐標點,小段小段的逐島航行,因為所找的島嶼之間距離不算太長,即使稍有航向偏離,也可以很快修正回來。
看鄭和下西洋時的記載就能直觀地理解這種航海方式,火者在每段航行結束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找原定目標的島嶼,“但見於前,或在左右,視為準則,轉而向往”。
被確定為坐標點的島嶼既是上一小段航程的終止點,也是下一小段航程的起點,所以被稱作“起止”,好的舟師能做到“在更數起止,計算無差”——大抵就是在出行之前說好某時某刻到達某島,到了那時刻,船隻真的在那座島嶼靠岸。
這其實就是標準的沿岸航行,這種導航方式顯然隻適用於走已經有人走過的航路,連改變航路都不行。
航線既然固定,對於荷蘭人和西班牙人來說想要封鎖自然容易。
曆史上荷蘭人就通過封鎖航道的方式將福建的海商限製的死死的,逼到鄭芝龍為了航線控製權跟荷蘭人打了一場料羅灣海戰。
王文龍苦笑道:“西洋的海麵就那麽大點地方,泰山大人真以為那些舟師世家就能夠找到荷蘭人永遠找不到的航線?”
李旦卻非常肯定的說:“那是自然,咱們福建舟師在西洋走了幾百年,你是沒見過他們的本事,哪座島上種著莊稼,哪座島上養著豬羊,這些都是藏在他們夾袋裏的消息,不花大價錢買不出來,連福建海主都不知道,那荷蘭人和紅毛人更不可能打聽得到。”
這年代的舟師往往會藏有一些家族秘辛的島嶼地點,這都是舟師家族世代積累得到的,比如後世解密的海南舟師家族所傳“更路簿”上記載南海有一個叫貓豆的島。
明代時寫更路簿的火者家族發現此島時還以為自己發現了一個前人未曾涉足的島嶼,但上島之後才發現島上居然長了黃豆,並且還有大量野貓的存在。黃豆和野貓自然都是從大陸引去的,說明此島肯定早在之前就有舟師到達,並且在島上種植了黃豆作為儲備糧。
而這島嶼不被外人所知,多半是那個留下貓和豆的舟師也出於自私的目的將這個島嶼的信息隱去了。
“建陽過慮了,”李旦安慰王文龍說道:“咱們福建舟師世家千百年的傳承不是作假的。當年我下西洋時雇了一個有名火者,半路之上船隊遇到風暴,糧食都被飄沒,隻剩下貨物與白銀,船上眾人以為必死,火者卻笑言無事。當時團隊中人都不相信,就見那老火頭自顧自拿出水盆木盤開始打針,又掐指計算,指揮導航,當時我以為必死,隻是寧可信其有勉強去做,如何知道他一番導航之後,船隊眼前居然真出現一座小島。”
“那火者對島上何處能停泊,何處能進港知曉的一清二楚,叫我們停靠在一處避風港中,眾人上島才發現那島上居然有成群的野豬,數不盡的山羊,還有大量穆祉丞下多少年的黃豆,團隊眾人殺豬宰羊又取黃豆充饑,不但沒餓著,還將床上倉庫全部補滿,最終我們到達港口時船上的肉幹都還沒吃完呢。我從此之後就對福建舟師的本領信賴不已了。”
(本章完)
這場遊戲由東林禦史宋燾、給事中汪若霖兩人起頭,其他各黨派也緊隨其後。
朱閣老被罵的怕了,開始用自己做題家的老實性格做出樸實的反應。
他自思己過,一封封的分析這些攻擊他的上書之中指出的問題,配合自己的政務實踐經驗寫出解決方法,然後誠懇的獻給萬曆皇帝,希望能夠得到回複。
客觀來說,朱庚是萬曆朝的頂級公文寫手,所寫的文字放到後世都能成為申論高分卷。可惜萬曆皇帝對朱庚根本沒啥感覺,對他那些精妙的文字大概也沒咋看。
於是朱庚的上書“十不能一下”,就是萬曆偶爾回複的一兩頁也不過是“知道了”這樣寥寥幾字而已。
朱閣老於是又添了一條問題——他的上書甚至連皇帝都懶得看,可見能力差到了什麽程度,這樣的人也能做大明首輔?
七十二歲的朱庚心力交瘁,漸漸體會到什麽叫做官如坐牢。
荷蘭人和西班牙人之間的衝突進行時間並不算長,半個月之後互相的勝負也就決了出來,荷蘭人拿下了幾個西班牙人在香料群島的殖民據點,自己也損失慘重,短期之內沒有能力再和西班牙人進行更多的對抗。
雖然荷蘭和西班牙各港口之間的嚴密封鎖還沒有解禁,但福建海商對於兩者之間的罷兵還是都抱有樂觀心態,感覺再過一陣,等風聲過去貿易就又可以恢複正常。
不過王文龍卻遠遠沒有這麽樂觀。
泉州。
李旦剛剛回到家中,王文龍就急急忙忙的闖進他的書房,當著李國仙質問道:“泰山大人,為何船隊中把衡山書齋的火者都趕了去?”
火者又稱火長、船師,乃是船上掌管針經、圖示之人,這年代的針經都在家族內傳承,輕易不會外傳,每個火者家族都有自己的秘密航道,用以避險或是緊急獲得補給、繞過某些關口,所謂“舟子各洋皆有秘本”。
物理社裏的一些民黨成員就是舟師家庭出身,也是這年代少數掌握了三角函數計算的明人領航員,王文龍這次去台灣專門帶了幾個推薦給李旦,李旦當時說的好好的,可是這回回泉州,卻將這些火者全部棄之不用。
李旦聞言愣了愣,看向一旁的李國仙道:“我與建陽說會話。”
李國仙連忙將王阿難抱走。
等李國仙和外孫離開之後,李旦才回答:“你那些舟師都是浙江人,連泉州話都不會說,若讓他們執經,肯定會招致本地火者的反對,不說他們從來沒走過西洋,光是我讓浙人上閩船替去泉州人這一條,你讓我臉麵往哪裏放?”
“可現在我們正需要尋找新航路。”王文龍說道:“之前我已和泰山大人說過,荷蘭人下一步一定是控製航線,我們過去的航路肯定會被他們封堵,當時泰山大人也是認同的。”
“我自然曉得,是以這回我去西洋的船上專門找了老火者,他們都有傳家的針路,無論是荷蘭人還是紅毛人都不知道的。”李旦全然是胸有成竹的模樣。
這年代的大明海圖沒有標注經緯度,所謂牽星術主要的用途也是用來觀測方向,和指南針的效果差不多。
明人遠洋航行所依靠的地圖叫做“針路”或者“更經”“更錄”,是一種用於跳島航行的記載辦法。
這種地圖的原理非常簡單,先通過海洋探索摸出航路,然後將這些航路的方向用時速度全部記載下來:比如針路記載從a島到b島需要用某速度向某方向航行一天時間,那麽在海麵上火者就會打上指南針或者用牽星術確定船隻的方向,接著規範速度航行。
實際操作中麵臨的情況當然會更複雜,因為船隻往往麵對風暴時需要搶浪頭或者是用蛇行的方式借風,但隻要火者經驗夠老,他們通過一係列計算指導著船隻的航線,參考指南針,還是能基本將船隻左搖右擺之後的前進方向穩定在一條線上。
這種航向修正自然是非常不精確的,航程越遠誤差越大,所以這年代的航海方式都是從一個島向下一個島前進,不斷的尋找坐標點,小段小段的逐島航行,因為所找的島嶼之間距離不算太長,即使稍有航向偏離,也可以很快修正回來。
看鄭和下西洋時的記載就能直觀地理解這種航海方式,火者在每段航行結束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找原定目標的島嶼,“但見於前,或在左右,視為準則,轉而向往”。
被確定為坐標點的島嶼既是上一小段航程的終止點,也是下一小段航程的起點,所以被稱作“起止”,好的舟師能做到“在更數起止,計算無差”——大抵就是在出行之前說好某時某刻到達某島,到了那時刻,船隻真的在那座島嶼靠岸。
這其實就是標準的沿岸航行,這種導航方式顯然隻適用於走已經有人走過的航路,連改變航路都不行。
航線既然固定,對於荷蘭人和西班牙人來說想要封鎖自然容易。
曆史上荷蘭人就通過封鎖航道的方式將福建的海商限製的死死的,逼到鄭芝龍為了航線控製權跟荷蘭人打了一場料羅灣海戰。
王文龍苦笑道:“西洋的海麵就那麽大點地方,泰山大人真以為那些舟師世家就能夠找到荷蘭人永遠找不到的航線?”
李旦卻非常肯定的說:“那是自然,咱們福建舟師在西洋走了幾百年,你是沒見過他們的本事,哪座島上種著莊稼,哪座島上養著豬羊,這些都是藏在他們夾袋裏的消息,不花大價錢買不出來,連福建海主都不知道,那荷蘭人和紅毛人更不可能打聽得到。”
這年代的舟師往往會藏有一些家族秘辛的島嶼地點,這都是舟師家族世代積累得到的,比如後世解密的海南舟師家族所傳“更路簿”上記載南海有一個叫貓豆的島。
明代時寫更路簿的火者家族發現此島時還以為自己發現了一個前人未曾涉足的島嶼,但上島之後才發現島上居然長了黃豆,並且還有大量野貓的存在。黃豆和野貓自然都是從大陸引去的,說明此島肯定早在之前就有舟師到達,並且在島上種植了黃豆作為儲備糧。
而這島嶼不被外人所知,多半是那個留下貓和豆的舟師也出於自私的目的將這個島嶼的信息隱去了。
“建陽過慮了,”李旦安慰王文龍說道:“咱們福建舟師世家千百年的傳承不是作假的。當年我下西洋時雇了一個有名火者,半路之上船隊遇到風暴,糧食都被飄沒,隻剩下貨物與白銀,船上眾人以為必死,火者卻笑言無事。當時團隊中人都不相信,就見那老火頭自顧自拿出水盆木盤開始打針,又掐指計算,指揮導航,當時我以為必死,隻是寧可信其有勉強去做,如何知道他一番導航之後,船隊眼前居然真出現一座小島。”
“那火者對島上何處能停泊,何處能進港知曉的一清二楚,叫我們停靠在一處避風港中,眾人上島才發現那島上居然有成群的野豬,數不盡的山羊,還有大量穆祉丞下多少年的黃豆,團隊眾人殺豬宰羊又取黃豆充饑,不但沒餓著,還將床上倉庫全部補滿,最終我們到達港口時船上的肉幹都還沒吃完呢。我從此之後就對福建舟師的本領信賴不已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