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陽公,我們已經把你說的彩色油墨的配方都研究出來了。”負責印刷作坊的一個先生頗為高興的向王文龍介紹。
眼前的印刷作坊裏胡亂擺放著好多張石板,每一塊石板旁邊都放著幾份用於實驗的油墨,有些油墨已經幹了,顯然是實驗失敗的產物,還有些油墨則還有流動性。
預備印刷地圖的石板總共有四幅,每一幅都是完整的海圖中的一部分,這叫做套色印刷。一張石板隻能承載一種顏色的油墨,在印刷時將地圖先在第一張石板上印上第一種顏色,然後轉到第二張石板印刷上第二種顏色如此往複,最後就能得到一張有各種顏色的彩色地圖。
彩色地圖是現代海圖必須的標準,地圖上的圖例、等高線、經緯線、各種政治上以及自然上的分界線,每一種內容都可以記錄某類信息,而地圖上所填的標識越多,記錄的信息自然也就越詳細。
航海圖是地圖中最精密的一種,所需的信息密度也是極大,加上王文龍和錢岱弄出的這張海圖為了使得這年代的航海人員能看得懂還增加了不少簡便的查詢方式,海圖上的內容多到了必須要用彩色印刷的地步,王文龍所畫出來的原版地圖就是彩色的。
四塊石板旁邊放著的顏料分別是青色、品紅色、黃色和黑色,而石板上麵的圖案也並非完全的線性描繪,許多圖案都是細細的用點表示出來的。
這就叫點陣印刷,在化學顏料普及之前,印刷工印刷彩色圖案時也會遇到需要印刷許多種顏色的情況,這時如何配色就是大問題。
有些顏色的原料非常昂貴,一個印刷作坊考慮到資金成本也不可能購買太多種類的印刷顏料沒事就儲存在那裏。
何況大規模的印刷還需要保證每一份印刷品出來的顏色都差不多,如果每次印刷都要重新調配顏料,那得把人累死。
所以在曆史上率先研究彩色印刷的西方人就通過研究色采理論發明了點陣印刷這種印刷方式。
點陣印刷的原理將不同比例的幾種單色放在一起,通過調配組合就能呈現出彩色的效果。
一直到王文龍成長的年代,教科書都還是通過點陣的方式印刷的,如果將教科書上的彩色圖案放大,就會發現那些五彩斑斕的顏色其實隻是由不同比例的單色小點組合而成,隻不過這些小點之間的間隙非常狹窄,遠看上去會讓人覺得他們是一大團色塊而已。
比如黃色小點和綠色小點錯落有致的交合在一起,最後就會給人綠色的色彩感覺。
而青色、品紅色、黃色和黑色這四種顏色組合也是曆史上彩色印刷最經典的顏色組合方式,在後世的印刷業中人們提取這四個顏色英文單詞的首字母將這種顏色組合模式稱為“cmyk模式”。
在這時空,王文龍自然直接將這套成熟的顏色模式給搬了過來。
這四種顏色的組合之所以能夠飛快在全世界成為彩色印刷的主流,最重要原因就是這四種顏色對應的染料剛好在整個亞歐大陸的各文明都有所產出,在化學顏料普及之前十分占據了優勢,以至於哪怕後來化學顏料已經普及,人們可以輕而易舉的得到許多各色的染料,但cmyk四色印刷模式還是被沿襲了下來。
在此時的大明“cmyk模式”對應的顏料也十分好找,印刷實驗的人員跑到一家染房裏,直接就將四種顏色給找齊,青色的來自蘭草提取的靛藍,品紅色的來自茜草的草根浸取物,黃色來自黃赭石,黑色則直接拿炭灰調和。
這四種顏色的調配不需要非常正,隻要掌握好比例,印出來的東西都能大差不差。
印刷作坊的這種人做了好幾天的實驗,終於找到配方可以將這些顏料在不變色的情況下配出用於印刷的油墨,另外他們還找到了固色配方,可以將油墨固定在皮革上。
海上風浪大又潮濕,航海圖這種東西印刷在紙張上實在是太容易損壞了,使用不方便,所以王文龍直接打算將海圖印在皮革上出版。
“有沒有成品?”王文龍問。
負責印刷實驗的先生連忙跑去拿來了一張印在鹿皮上的地圖,王文龍仔細查看,發現這張海圖的印刷質量隻能說是過得去,洇墨、糊色現象相當嚴重,圖像的細節也是毛毛糙糙的。
沒辦法,現在台灣島上能搞出的油墨最好也就是這個效果,做防水以及固色處理時油墨還會部分洇開,而且塗蠟石板印刷術本身精度也堪憂,蠟層的厚度以及材質、所用的硫酸濃度無法精確,包括石英石本身就每一塊的成分略有不同,在腐蝕圖案的時候對於時間的掌控隻能靠有經驗的人通過肉眼觀察,自然難以做到精準。
所以王文龍確定下的海圖上麵的標識最小也有小拇指甲蓋那麽大,再細小的字和標記印刷出來就有可能變得辨認不清。
不過地圖的精美性要看和什麽時代比,放在萬曆年間,東藩書院印出的這一份地圖使用了莫卡托投影,有橫平豎直的經緯線,還有各種洋流、等高線的標記,附帶有對於漁場以及島嶼的介紹,甚至還是彩色的,其精美詳細程度遠超過了同時帶東西方的手繪地圖,足夠震撼世人一把了。
畢竟這年代的製圖學還在基礎發展階段,畫出來的東西一個比一個潦草。
王文龍看著印刷作坊裏的人印了兩張地圖,感覺他們熟練之後,印刷的速度還挺快,已經足夠到商業化的水準了。
王文龍已經準備把這份亞洲海圖對外發售,現在福建的海主正因為航線被歐洲人堵了而煩心,近現代水平的海圖配上六分儀等航海技術,足夠解決這一問題了。
領航技術進入經緯度時代後船隻就不需要沿已有的航線跳島航行,隻要經緯度的計算不出差錯,在大海上愛怎麽開就怎麽開,哪怕四周沒有任何參照物,隻要能夠根據天象以及海圖確定自己的經緯度位置,就能夠準確導航到目標地點。
當人,確定緯度可以利用天象,而確定精度還需要準確的計時工具。
所以王文龍配套著這份海圖,還寫了一本小冊子,其中就介紹了測量經度所用的浮木法。
但原時空的曆史上在航海鍾出現之前,歐洲人就有幾十年利用經緯度地圖航海的經驗,所使用的方法就是浮木法。
浮木法的原理很簡單,在船艏拴一根浮木,隔一段時間從船艏丟下木頭,然後用沙漏計時,看木頭在多少時間內到達船尾。用此方式就能測量出船隻的速度,速度乘以航行時間得到的就是航行距離,再通過指南針做三角函數計算,將航行距離分解成沿緯線和經線的方向,自然就知道船隻沿經線方向航行了多遠。
浮木法誤差大的說法是對應的橫渡太平洋或者大西洋這種超遠距離的航行,南海之上島嶼星羅棋布,本來船隻的航行距離也沒多遠,浮木法還是可堪一用的。
在經緯度以及六分以普及之後,雷達等遠程探測手段出現之前,這一階段的曆史中航線封鎖的作用大大下降。
即使曆史上一戰二戰期間雷達已經出現,但由於當時的雷達探測距離有限,戰時依舊能有大量的商船頂著兩方的潛水艇以及巡洋艦封鎖壓力,往來於大洋之上。
既然連二戰時期的德國潛艇都無法完全封鎖住大西洋航線,如果福建海商能夠普遍學會看海圖以及使用經緯度六分儀等等工具,憑著這年代荷蘭人西班牙人那幾艘風力船艦想要在海上封鎖住四處亂竄的福建商船,就更是困難了。
(本章完)
眼前的印刷作坊裏胡亂擺放著好多張石板,每一塊石板旁邊都放著幾份用於實驗的油墨,有些油墨已經幹了,顯然是實驗失敗的產物,還有些油墨則還有流動性。
預備印刷地圖的石板總共有四幅,每一幅都是完整的海圖中的一部分,這叫做套色印刷。一張石板隻能承載一種顏色的油墨,在印刷時將地圖先在第一張石板上印上第一種顏色,然後轉到第二張石板印刷上第二種顏色如此往複,最後就能得到一張有各種顏色的彩色地圖。
彩色地圖是現代海圖必須的標準,地圖上的圖例、等高線、經緯線、各種政治上以及自然上的分界線,每一種內容都可以記錄某類信息,而地圖上所填的標識越多,記錄的信息自然也就越詳細。
航海圖是地圖中最精密的一種,所需的信息密度也是極大,加上王文龍和錢岱弄出的這張海圖為了使得這年代的航海人員能看得懂還增加了不少簡便的查詢方式,海圖上的內容多到了必須要用彩色印刷的地步,王文龍所畫出來的原版地圖就是彩色的。
四塊石板旁邊放著的顏料分別是青色、品紅色、黃色和黑色,而石板上麵的圖案也並非完全的線性描繪,許多圖案都是細細的用點表示出來的。
這就叫點陣印刷,在化學顏料普及之前,印刷工印刷彩色圖案時也會遇到需要印刷許多種顏色的情況,這時如何配色就是大問題。
有些顏色的原料非常昂貴,一個印刷作坊考慮到資金成本也不可能購買太多種類的印刷顏料沒事就儲存在那裏。
何況大規模的印刷還需要保證每一份印刷品出來的顏色都差不多,如果每次印刷都要重新調配顏料,那得把人累死。
所以在曆史上率先研究彩色印刷的西方人就通過研究色采理論發明了點陣印刷這種印刷方式。
點陣印刷的原理將不同比例的幾種單色放在一起,通過調配組合就能呈現出彩色的效果。
一直到王文龍成長的年代,教科書都還是通過點陣的方式印刷的,如果將教科書上的彩色圖案放大,就會發現那些五彩斑斕的顏色其實隻是由不同比例的單色小點組合而成,隻不過這些小點之間的間隙非常狹窄,遠看上去會讓人覺得他們是一大團色塊而已。
比如黃色小點和綠色小點錯落有致的交合在一起,最後就會給人綠色的色彩感覺。
而青色、品紅色、黃色和黑色這四種顏色組合也是曆史上彩色印刷最經典的顏色組合方式,在後世的印刷業中人們提取這四個顏色英文單詞的首字母將這種顏色組合模式稱為“cmyk模式”。
在這時空,王文龍自然直接將這套成熟的顏色模式給搬了過來。
這四種顏色的組合之所以能夠飛快在全世界成為彩色印刷的主流,最重要原因就是這四種顏色對應的染料剛好在整個亞歐大陸的各文明都有所產出,在化學顏料普及之前十分占據了優勢,以至於哪怕後來化學顏料已經普及,人們可以輕而易舉的得到許多各色的染料,但cmyk四色印刷模式還是被沿襲了下來。
在此時的大明“cmyk模式”對應的顏料也十分好找,印刷實驗的人員跑到一家染房裏,直接就將四種顏色給找齊,青色的來自蘭草提取的靛藍,品紅色的來自茜草的草根浸取物,黃色來自黃赭石,黑色則直接拿炭灰調和。
這四種顏色的調配不需要非常正,隻要掌握好比例,印出來的東西都能大差不差。
印刷作坊的這種人做了好幾天的實驗,終於找到配方可以將這些顏料在不變色的情況下配出用於印刷的油墨,另外他們還找到了固色配方,可以將油墨固定在皮革上。
海上風浪大又潮濕,航海圖這種東西印刷在紙張上實在是太容易損壞了,使用不方便,所以王文龍直接打算將海圖印在皮革上出版。
“有沒有成品?”王文龍問。
負責印刷實驗的先生連忙跑去拿來了一張印在鹿皮上的地圖,王文龍仔細查看,發現這張海圖的印刷質量隻能說是過得去,洇墨、糊色現象相當嚴重,圖像的細節也是毛毛糙糙的。
沒辦法,現在台灣島上能搞出的油墨最好也就是這個效果,做防水以及固色處理時油墨還會部分洇開,而且塗蠟石板印刷術本身精度也堪憂,蠟層的厚度以及材質、所用的硫酸濃度無法精確,包括石英石本身就每一塊的成分略有不同,在腐蝕圖案的時候對於時間的掌控隻能靠有經驗的人通過肉眼觀察,自然難以做到精準。
所以王文龍確定下的海圖上麵的標識最小也有小拇指甲蓋那麽大,再細小的字和標記印刷出來就有可能變得辨認不清。
不過地圖的精美性要看和什麽時代比,放在萬曆年間,東藩書院印出的這一份地圖使用了莫卡托投影,有橫平豎直的經緯線,還有各種洋流、等高線的標記,附帶有對於漁場以及島嶼的介紹,甚至還是彩色的,其精美詳細程度遠超過了同時帶東西方的手繪地圖,足夠震撼世人一把了。
畢竟這年代的製圖學還在基礎發展階段,畫出來的東西一個比一個潦草。
王文龍看著印刷作坊裏的人印了兩張地圖,感覺他們熟練之後,印刷的速度還挺快,已經足夠到商業化的水準了。
王文龍已經準備把這份亞洲海圖對外發售,現在福建的海主正因為航線被歐洲人堵了而煩心,近現代水平的海圖配上六分儀等航海技術,足夠解決這一問題了。
領航技術進入經緯度時代後船隻就不需要沿已有的航線跳島航行,隻要經緯度的計算不出差錯,在大海上愛怎麽開就怎麽開,哪怕四周沒有任何參照物,隻要能夠根據天象以及海圖確定自己的經緯度位置,就能夠準確導航到目標地點。
當人,確定緯度可以利用天象,而確定精度還需要準確的計時工具。
所以王文龍配套著這份海圖,還寫了一本小冊子,其中就介紹了測量經度所用的浮木法。
但原時空的曆史上在航海鍾出現之前,歐洲人就有幾十年利用經緯度地圖航海的經驗,所使用的方法就是浮木法。
浮木法的原理很簡單,在船艏拴一根浮木,隔一段時間從船艏丟下木頭,然後用沙漏計時,看木頭在多少時間內到達船尾。用此方式就能測量出船隻的速度,速度乘以航行時間得到的就是航行距離,再通過指南針做三角函數計算,將航行距離分解成沿緯線和經線的方向,自然就知道船隻沿經線方向航行了多遠。
浮木法誤差大的說法是對應的橫渡太平洋或者大西洋這種超遠距離的航行,南海之上島嶼星羅棋布,本來船隻的航行距離也沒多遠,浮木法還是可堪一用的。
在經緯度以及六分以普及之後,雷達等遠程探測手段出現之前,這一階段的曆史中航線封鎖的作用大大下降。
即使曆史上一戰二戰期間雷達已經出現,但由於當時的雷達探測距離有限,戰時依舊能有大量的商船頂著兩方的潛水艇以及巡洋艦封鎖壓力,往來於大洋之上。
既然連二戰時期的德國潛艇都無法完全封鎖住大西洋航線,如果福建海商能夠普遍學會看海圖以及使用經緯度六分儀等等工具,憑著這年代荷蘭人西班牙人那幾艘風力船艦想要在海上封鎖住四處亂竄的福建商船,就更是困難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