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龍詳細的給這群大明人物解釋能量概念:
“弓箭儲存能量用的是弓的形變,在物理學中將這種形變叫做彈性能,而火藥的能量則是儲存在藥粉之中,在物理學中將之稱為化學能。”
“弓的彈性能需要人施力才能夠存儲在弓中,火藥存儲的能量和士兵並無關係。所以一個士兵若是能用弓箭射上五十箭那便是善射之人,若連射百箭,哪怕是神箭手也力不能當。火槍兵卻能連發百槍而氣不長出,這是兩者能量來源的根本差別。”
“彈性勢能的存儲過程中需要用力,拉弓的士兵一旦放鬆力氣,弓箭便會激發。而火槍兵在使用火藥的能量過程中根本不需要用力,隻需要等待放槍的時候勾勾手指即可。所以哪怕是神射手拉滿弓之後,可以瞄準的時間也不過幾個呼吸,時間更長就力不可支。而一個火槍兵將裝好子藥的槍架在城牆上,瞄上一天一夜也沒問題。”
“能量來源的不同使得哪怕瘦弱武力之人經過訓練也能夠用好火槍,如此一來,火槍兵的兵員便比弓箭兵多得多。能量存儲過程中成本的不同使得弓箭兵必須長時間訓練直到拉弓瞄準射箭一氣嗬成,而火槍兵完全可以上好子彈後慢慢瞄準,如此一來,訓練也就簡單了。”
王文龍道:“有這兩個優點,就決定了火槍必然會取代弓箭,正如弓箭取代標槍,標槍取代投石一般,這是由其物理性質決定的。”
王文龍的一番論述聽的眾人連連點頭,大家之前雖然知道火器的犀利,卻隻是直觀感受,從沒有聽過這種客觀的分析。經過王文龍的分析大家才明白,火槍取代弓箭的本因原來是因為兩者所用能量帶來的天然優勢。
鄭國泰卻冷笑道:“火槍有這麽多好處,然而邊軍之中卻還是注重弓馬,你難道不知道火槍發射緩慢、裝備價高,有這些實際的缺點存在,哪怕是火器的優勢再多,那也隻是文人在書齋之中紙上談兵而已。”
王文龍笑道:“我之所以認為火槍對於大明來說更重於弓馬,正是從實際角度考慮出來的!”
孫承宗聞言不禁好奇,他剛才聽王文龍介紹火槍比起弓箭的根本優勢時就已經感到大受啟發,這時很想聽聽王文龍會怎麽解釋大明發展火槍的必要性。
“我曾寫過一本經濟學書籍叫做《國富論》,其中分析了各種經濟體的生產方式。”
王文龍道:“中原的經濟基礎是耕種,而蒙古、女真的經濟基礎是遊牧和漁獵。耕種者,幾畝地便可以養活一家人,遊牧和漁獵對於土地的利用效率則遠遠更低,需要幾十畝地才能養活一人。所以同樣的土地麵積下,中原的耕種所能積累起來的財富必然遠多於遊牧的蒙古和漁獵的女真,這就是中原富庶而蒙古、女真窮困蠻的原因。”
大家雖然不知道王文龍為什麽老提對大明臣服的女真族並把他們和蒙古並列,但大家還是聽得連連點頭,他們都知道王文龍說的沒錯,中原和周圍少數民族地區之間的財富差距就是因為雙方的生產模式不同。
王文龍繼續說:“我中原百姓的耕種雖然能積累更多財富,但蒙古女真部落的生產方式卻讓這些部落民從小便學會了騎馬射箭,而且十分容易獲得馬匹來源,隻要稍加武裝就能成為騎兵。”
“而我大明地方便於耕種,卻不適合養馬,大明的民眾從小並不經常接觸馬匹,需要經過花費高昂的訓練才能夠成為合格騎兵。騎兵麵對步兵有天然優勢,這就導致中原地區雖然富裕,卻經常會成為周邊騎馬部落搶掠的對象。”
“在中原王朝對抗周圍遊牧部落的戰爭中,遊牧部落的優勢是有充足的馬匹和天然的騎兵苗子,中原王朝的優勢則是能夠通過農耕生產方式積累大量的財富。”
王文龍繼續分析說道:“有了財富我們就可以煉鐵、製弓、造城牆。”
“所以宋人可以用幾百斤好鐵堆成的步人甲,以上好鐵甲去對抗北方騎兵,他們還能造價上百兩一把的神臂弓,聯綿成串的長城防禦體係。這些都是中原王朝利用大量財富和資源的優勢去對抗北方遊牧民族騎兵優勢想出來的招數。”
王文龍這一番論斷說出來,哪怕是沒讀過多少書的武官和勳貴也都覺得眼前一亮。
即使沒讀過史書,聽著評書大家也知道了宋朝神臂弓、步人甲的曆史,更是知道從先秦開始就在北方不斷修建的各種城牆防禦體係,但他們卻從沒想過這些中原王朝防禦北方民族的方法根本原理都是:利用中原王朝強大的生產力優勢去建造各種設施。
這種防禦邏輯從先秦開始就沒改變過。
王文龍的這一席話直接說出了中原王朝和周圍民族對抗的根本邏輯,真是一語點醒夢中人!
王文龍繼續說道:“從這個邏輯出發,中原王朝想要對抗周圍的遊牧民族,以騎兵對騎兵那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長,永遠隻能是權宜之計。真正長治久安的方法,唯有以生產力優勢去碾壓對方!”
“生產力優勢的體現就是中原王朝總能使用更加先進的裝備。”
“漢時衛青霍去病以鐵簇對上匈奴人的石簇而獲得大勝,所用的是當時最先進的裝備。唐代的玄鐵軍可用全套馬鎧是當時最先進的裝備。宋朝的神臂弓、步人甲也是當時最先進的裝備。”
“從經濟學角度分析就可知道,中原王朝想要武力昌盛唯有這一條路,裝備碾壓。”
“我將之稱為:把生產力優勢轉化為軍事優勢。”
王文龍看看驚愕的眾人,朗聲做出總結:“從馬鎧到神臂弓再到火槍,中原王朝的裝備戰鬥力是不斷進化的,而周圍遊牧民族的優勢依舊是千百年前的產馬和能夠培養騎兵。”
“與此同時,中原王朝的生產技術正在不斷改進,每年能夠積累的勞動剩餘越來越多。漢唐之時,中原王朝人口以千萬計,而到如今我大明人口早已過億,如此一來中原王朝場能夠用於研發、購買新裝備的錢財定然是越來越多的。”
“所以從技術上來看,中原王朝和周圍遊牧民族的鬥爭,乃是以我之科技不斷進步去攻彼之科技停滯的鬥爭。”
(本章完)
“弓箭儲存能量用的是弓的形變,在物理學中將這種形變叫做彈性能,而火藥的能量則是儲存在藥粉之中,在物理學中將之稱為化學能。”
“弓的彈性能需要人施力才能夠存儲在弓中,火藥存儲的能量和士兵並無關係。所以一個士兵若是能用弓箭射上五十箭那便是善射之人,若連射百箭,哪怕是神箭手也力不能當。火槍兵卻能連發百槍而氣不長出,這是兩者能量來源的根本差別。”
“彈性勢能的存儲過程中需要用力,拉弓的士兵一旦放鬆力氣,弓箭便會激發。而火槍兵在使用火藥的能量過程中根本不需要用力,隻需要等待放槍的時候勾勾手指即可。所以哪怕是神射手拉滿弓之後,可以瞄準的時間也不過幾個呼吸,時間更長就力不可支。而一個火槍兵將裝好子藥的槍架在城牆上,瞄上一天一夜也沒問題。”
“能量來源的不同使得哪怕瘦弱武力之人經過訓練也能夠用好火槍,如此一來,火槍兵的兵員便比弓箭兵多得多。能量存儲過程中成本的不同使得弓箭兵必須長時間訓練直到拉弓瞄準射箭一氣嗬成,而火槍兵完全可以上好子彈後慢慢瞄準,如此一來,訓練也就簡單了。”
王文龍道:“有這兩個優點,就決定了火槍必然會取代弓箭,正如弓箭取代標槍,標槍取代投石一般,這是由其物理性質決定的。”
王文龍的一番論述聽的眾人連連點頭,大家之前雖然知道火器的犀利,卻隻是直觀感受,從沒有聽過這種客觀的分析。經過王文龍的分析大家才明白,火槍取代弓箭的本因原來是因為兩者所用能量帶來的天然優勢。
鄭國泰卻冷笑道:“火槍有這麽多好處,然而邊軍之中卻還是注重弓馬,你難道不知道火槍發射緩慢、裝備價高,有這些實際的缺點存在,哪怕是火器的優勢再多,那也隻是文人在書齋之中紙上談兵而已。”
王文龍笑道:“我之所以認為火槍對於大明來說更重於弓馬,正是從實際角度考慮出來的!”
孫承宗聞言不禁好奇,他剛才聽王文龍介紹火槍比起弓箭的根本優勢時就已經感到大受啟發,這時很想聽聽王文龍會怎麽解釋大明發展火槍的必要性。
“我曾寫過一本經濟學書籍叫做《國富論》,其中分析了各種經濟體的生產方式。”
王文龍道:“中原的經濟基礎是耕種,而蒙古、女真的經濟基礎是遊牧和漁獵。耕種者,幾畝地便可以養活一家人,遊牧和漁獵對於土地的利用效率則遠遠更低,需要幾十畝地才能養活一人。所以同樣的土地麵積下,中原的耕種所能積累起來的財富必然遠多於遊牧的蒙古和漁獵的女真,這就是中原富庶而蒙古、女真窮困蠻的原因。”
大家雖然不知道王文龍為什麽老提對大明臣服的女真族並把他們和蒙古並列,但大家還是聽得連連點頭,他們都知道王文龍說的沒錯,中原和周圍少數民族地區之間的財富差距就是因為雙方的生產模式不同。
王文龍繼續說:“我中原百姓的耕種雖然能積累更多財富,但蒙古女真部落的生產方式卻讓這些部落民從小便學會了騎馬射箭,而且十分容易獲得馬匹來源,隻要稍加武裝就能成為騎兵。”
“而我大明地方便於耕種,卻不適合養馬,大明的民眾從小並不經常接觸馬匹,需要經過花費高昂的訓練才能夠成為合格騎兵。騎兵麵對步兵有天然優勢,這就導致中原地區雖然富裕,卻經常會成為周邊騎馬部落搶掠的對象。”
“在中原王朝對抗周圍遊牧部落的戰爭中,遊牧部落的優勢是有充足的馬匹和天然的騎兵苗子,中原王朝的優勢則是能夠通過農耕生產方式積累大量的財富。”
王文龍繼續分析說道:“有了財富我們就可以煉鐵、製弓、造城牆。”
“所以宋人可以用幾百斤好鐵堆成的步人甲,以上好鐵甲去對抗北方騎兵,他們還能造價上百兩一把的神臂弓,聯綿成串的長城防禦體係。這些都是中原王朝利用大量財富和資源的優勢去對抗北方遊牧民族騎兵優勢想出來的招數。”
王文龍這一番論斷說出來,哪怕是沒讀過多少書的武官和勳貴也都覺得眼前一亮。
即使沒讀過史書,聽著評書大家也知道了宋朝神臂弓、步人甲的曆史,更是知道從先秦開始就在北方不斷修建的各種城牆防禦體係,但他們卻從沒想過這些中原王朝防禦北方民族的方法根本原理都是:利用中原王朝強大的生產力優勢去建造各種設施。
這種防禦邏輯從先秦開始就沒改變過。
王文龍的這一席話直接說出了中原王朝和周圍民族對抗的根本邏輯,真是一語點醒夢中人!
王文龍繼續說道:“從這個邏輯出發,中原王朝想要對抗周圍的遊牧民族,以騎兵對騎兵那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長,永遠隻能是權宜之計。真正長治久安的方法,唯有以生產力優勢去碾壓對方!”
“生產力優勢的體現就是中原王朝總能使用更加先進的裝備。”
“漢時衛青霍去病以鐵簇對上匈奴人的石簇而獲得大勝,所用的是當時最先進的裝備。唐代的玄鐵軍可用全套馬鎧是當時最先進的裝備。宋朝的神臂弓、步人甲也是當時最先進的裝備。”
“從經濟學角度分析就可知道,中原王朝想要武力昌盛唯有這一條路,裝備碾壓。”
“我將之稱為:把生產力優勢轉化為軍事優勢。”
王文龍看看驚愕的眾人,朗聲做出總結:“從馬鎧到神臂弓再到火槍,中原王朝的裝備戰鬥力是不斷進化的,而周圍遊牧民族的優勢依舊是千百年前的產馬和能夠培養騎兵。”
“與此同時,中原王朝的生產技術正在不斷改進,每年能夠積累的勞動剩餘越來越多。漢唐之時,中原王朝人口以千萬計,而到如今我大明人口早已過億,如此一來中原王朝場能夠用於研發、購買新裝備的錢財定然是越來越多的。”
“所以從技術上來看,中原王朝和周圍遊牧民族的鬥爭,乃是以我之科技不斷進步去攻彼之科技停滯的鬥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