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龍又想到這年代無論是考古學還是物理學的愛好者都實在太少了,《管窺》的發行範圍隻在京城,如果隻做單純的學術內容,這本刊物鐵定虧錢,根本達不成物理學社和甲骨文研究會的目標。
於是王文龍一番思索,又把許仲琳派往京城。
此君已經五十歲,前幾年深度參與了明朝的通俗小說改革,許仲琳在小說上的造詣比原時空已經更加精進一步,但許仲琳卻越發的不滿足。
在成功寫出《北海屠龍記》之後,許仲琳一直想搞些新東西,作為一個編輯,他對於其他作家的稿件也越發要求嚴格。
這幾年,許仲琳越發的孤傲,在《蘇州旬報》編輯部裏是出了名的沒人緣,但許仲琳的眼光毒辣、文筆犀利又是沒人能否認的。
王文龍看旬報編輯部已經壓不住他,索性把他派到京城去,職位上升做《管窺》的主編。
雖然徐老頭做事有些不合群,還喜歡插手亂管事,但是《管窺》所刊登的內容一大半都是甲骨文研究會和物理學社的最新研究,許仲琳想要插手指導也沒那水平。
王文龍把許仲琳派到京城的目的,是想利用許仲琳的編輯審稿經驗辦好《管窺》的文學版塊。
為了讓許仲琳不要太過自我發揮,王文龍還讓潘秀去看著他。
潘秀對於這個安排沒有意見,他已經成為《蘇州旬報》編輯部的重要編輯,若非因為他是荷蘭人間諜,王文龍之前要留他在身邊放些假消息,他早應該出外自己曆練了。
這兩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內部的派係整合餘波尚存,他的上線也好久沒有跟他聯係,潘秀正好趁機到京城去。
《管窺》要做成學術雜誌,所刊登的文學內容也必須符合嚴肅的風格,武俠小說、小說、宮鬥小說明顯都有些格調過低,王文龍打算在此雜誌上主辦推出現實文學。
萬曆三十五年七月十日,甲骨文研究會、京城物理社合辦的會刊《管窺》正式對大眾發行,也開始連載《東人平生錄》第一章。
王文龍在《管窺》創刊號之中寫道:
“《管窺》者,故人以為乃是淺薄之見,筆者卻認為其為一種實證精神。天地廣闊,時空無極,人之心境目力終究有限,何能以一人之力探測天下事物?故人人所見之天下,便是古之聖人,亦不出管窺蠡測之方法也。
既然隻能從小處認識天地,那便應該規範其小。故古人積粟、量肘之長而度尺、寸,統一量器之深淺而定升、鬥,衡石而定斤兩錙銖,此皆為用小而定大。
一兩重物,何其輕也?雖小兒能舉之。而去年大明之歲入合銀千萬兩有餘,亦是由一兩小銀聚積而成。故以一兩之秤可以度國家之歲入也。
唐代一行和尚測地,知太陽高度角一度合地上三百五十一裏八十步,將之乘以三百六十,則得地球周長之半也。故地球之大亦能以步量。
故筆者言:知天下在於‘觀小’,有“觀小”方能言其測大者也。
觀古物之小,而見中華文明之恢宏;觀儀器之小,而察天地物理之真念;觀人世之小,而知人知世。
觀小方能察實,此真至理也。
故本刊之宗旨,在於觀小察實之精神。”
……
京城,內城。
小妾做好晚飯,來叫葉世英說:“老爺,來吃飯了。”
“我馬上來。”葉世英擦著頭發從浴室中走出來,又吩咐門外伺候的小廝去拿今天送來的報紙和書信。
葉世英是萬曆二十三年的進士,遼東的廣寧左衛軍籍,但他在遼東算是有錢家庭,葉世英的祖父那一輩才調到遼東駐防,本身在遼東是個小軍官,而葉世英老家也是浙江寧波慈溪縣的,在當地也是個頗有名望的家族,哪怕葉世英的祖父駐防遼東兩邊也一直沒斷了聯係,葉世英考上進士之後又去認祖,還獲得了浙江鄉黨的許多幫助,連他在京中納的小妾都是浙江人。
葉世英先是翻看了一下信件,一封是從廣寧老家送來的,另外還有一封則是浙江鄉黨的請托,先拆開遼東的信看了一眼,葉世英瞬間氣的眉毛倒豎:
“閹宦,閹宦!安敢如此!”
前一陣子寧遠中左所打出了大勝蒙古河套部騎兵的戰績,葉世英作為遼東人也頗為高興,寫信回廣寧左屯衛的老家,詢問當地有沒有裝備新造的線膛槍。
葉世英在老家的弟兄也是個百戶,回信很快寄來,心中卻是告訴葉世英原本他們衛所分了幾支線膛槍,之前因為沒人知道這槍的利害,所以無人在意,自從寧遠中左所的大勝消息傳開,大家才對之重視起來。
可高淮為了保護自己,也開始要求手下在遼東搜羅線膛槍充實自己的家丁部隊。廣寧衛的這線膛槍全都被高淮搜刮而去,連米尼彈也搶光了。
高淮就駐紮在山海關一帶,更遠的沈陽、撫順他是懶得去的,常常在廣寧一帶出塞,去找蒙古王公打秋風。
這群太監在廣寧做的事情,葉世英早看了不少,他貪汙撈錢也就算了,現在居然還要搶衛所中的兵器。
廣寧衛是遼西走廊的門戶,自古的幽州重鎮,直接麵對著遼河流域的蒙古騎兵威脅,正需要線膛槍這種武器作為守城戰的補充。
高淮把槍搶去,隻不過是增加他外出打秋風的能力而已,卻會讓家鄉的軍戶白白葬送許多性命。
葉世英拿著信一路走到飯堂門口,小妾和葉世英的一子一女連忙站起來。
小妾說:“老爺,飯得了。”
“大家都坐下吃吧,”葉世英點頭道,坐到餐桌前,心中還在想著該怎麽參高淮一本。
他現在擔任兵部職方司主事,已經有上書的權利。
心中煩亂,葉世英扒了兩口飯就吃不下去,幹脆拿過新出的報紙攤開在桌上,自己端著飯碗邊吃邊看。
“這本報紙咱們過去有定的嗎?”葉世英看到最上麵一本報紙,突然奇怪的問自家小妾。
小妾也是個知書達理的,看了一眼,道:“這是原本的《京城物理社刊》,如今新改了個名字,叫《管窺》。”
葉世英作為兵部主事,很關心火器研發,為此還加入了京城物理社,交了錢之後,每個月都能收到一本京城物理社的會刊,不過他嫌那會刊寫的太過於無聊,上麵的文章他不怎麽看。
小妾笑道:“這《管窺》雜誌如今請了王建陽來辦,不光有物理學內容,還有好些考古學內容,裏頭還專開了一個小說板塊,王建陽為此寫了一本小說在上麵連載呢。”
“哦?王建陽的書?”如此一說,葉世英才起了興趣,他連忙照目錄翻到《東人平生錄》的頁目,就見小說下麵的引言直白寫道:“本書以遼東軍戶周家的生活軌跡為線索,圍繞家族人物布局全篇,展現大明遼東百五十年間軍戶之生活,乃一次現實小說之嚐試……”
(本章完)
於是王文龍一番思索,又把許仲琳派往京城。
此君已經五十歲,前幾年深度參與了明朝的通俗小說改革,許仲琳在小說上的造詣比原時空已經更加精進一步,但許仲琳卻越發的不滿足。
在成功寫出《北海屠龍記》之後,許仲琳一直想搞些新東西,作為一個編輯,他對於其他作家的稿件也越發要求嚴格。
這幾年,許仲琳越發的孤傲,在《蘇州旬報》編輯部裏是出了名的沒人緣,但許仲琳的眼光毒辣、文筆犀利又是沒人能否認的。
王文龍看旬報編輯部已經壓不住他,索性把他派到京城去,職位上升做《管窺》的主編。
雖然徐老頭做事有些不合群,還喜歡插手亂管事,但是《管窺》所刊登的內容一大半都是甲骨文研究會和物理學社的最新研究,許仲琳想要插手指導也沒那水平。
王文龍把許仲琳派到京城的目的,是想利用許仲琳的編輯審稿經驗辦好《管窺》的文學版塊。
為了讓許仲琳不要太過自我發揮,王文龍還讓潘秀去看著他。
潘秀對於這個安排沒有意見,他已經成為《蘇州旬報》編輯部的重要編輯,若非因為他是荷蘭人間諜,王文龍之前要留他在身邊放些假消息,他早應該出外自己曆練了。
這兩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內部的派係整合餘波尚存,他的上線也好久沒有跟他聯係,潘秀正好趁機到京城去。
《管窺》要做成學術雜誌,所刊登的文學內容也必須符合嚴肅的風格,武俠小說、小說、宮鬥小說明顯都有些格調過低,王文龍打算在此雜誌上主辦推出現實文學。
萬曆三十五年七月十日,甲骨文研究會、京城物理社合辦的會刊《管窺》正式對大眾發行,也開始連載《東人平生錄》第一章。
王文龍在《管窺》創刊號之中寫道:
“《管窺》者,故人以為乃是淺薄之見,筆者卻認為其為一種實證精神。天地廣闊,時空無極,人之心境目力終究有限,何能以一人之力探測天下事物?故人人所見之天下,便是古之聖人,亦不出管窺蠡測之方法也。
既然隻能從小處認識天地,那便應該規範其小。故古人積粟、量肘之長而度尺、寸,統一量器之深淺而定升、鬥,衡石而定斤兩錙銖,此皆為用小而定大。
一兩重物,何其輕也?雖小兒能舉之。而去年大明之歲入合銀千萬兩有餘,亦是由一兩小銀聚積而成。故以一兩之秤可以度國家之歲入也。
唐代一行和尚測地,知太陽高度角一度合地上三百五十一裏八十步,將之乘以三百六十,則得地球周長之半也。故地球之大亦能以步量。
故筆者言:知天下在於‘觀小’,有“觀小”方能言其測大者也。
觀古物之小,而見中華文明之恢宏;觀儀器之小,而察天地物理之真念;觀人世之小,而知人知世。
觀小方能察實,此真至理也。
故本刊之宗旨,在於觀小察實之精神。”
……
京城,內城。
小妾做好晚飯,來叫葉世英說:“老爺,來吃飯了。”
“我馬上來。”葉世英擦著頭發從浴室中走出來,又吩咐門外伺候的小廝去拿今天送來的報紙和書信。
葉世英是萬曆二十三年的進士,遼東的廣寧左衛軍籍,但他在遼東算是有錢家庭,葉世英的祖父那一輩才調到遼東駐防,本身在遼東是個小軍官,而葉世英老家也是浙江寧波慈溪縣的,在當地也是個頗有名望的家族,哪怕葉世英的祖父駐防遼東兩邊也一直沒斷了聯係,葉世英考上進士之後又去認祖,還獲得了浙江鄉黨的許多幫助,連他在京中納的小妾都是浙江人。
葉世英先是翻看了一下信件,一封是從廣寧老家送來的,另外還有一封則是浙江鄉黨的請托,先拆開遼東的信看了一眼,葉世英瞬間氣的眉毛倒豎:
“閹宦,閹宦!安敢如此!”
前一陣子寧遠中左所打出了大勝蒙古河套部騎兵的戰績,葉世英作為遼東人也頗為高興,寫信回廣寧左屯衛的老家,詢問當地有沒有裝備新造的線膛槍。
葉世英在老家的弟兄也是個百戶,回信很快寄來,心中卻是告訴葉世英原本他們衛所分了幾支線膛槍,之前因為沒人知道這槍的利害,所以無人在意,自從寧遠中左所的大勝消息傳開,大家才對之重視起來。
可高淮為了保護自己,也開始要求手下在遼東搜羅線膛槍充實自己的家丁部隊。廣寧衛的這線膛槍全都被高淮搜刮而去,連米尼彈也搶光了。
高淮就駐紮在山海關一帶,更遠的沈陽、撫順他是懶得去的,常常在廣寧一帶出塞,去找蒙古王公打秋風。
這群太監在廣寧做的事情,葉世英早看了不少,他貪汙撈錢也就算了,現在居然還要搶衛所中的兵器。
廣寧衛是遼西走廊的門戶,自古的幽州重鎮,直接麵對著遼河流域的蒙古騎兵威脅,正需要線膛槍這種武器作為守城戰的補充。
高淮把槍搶去,隻不過是增加他外出打秋風的能力而已,卻會讓家鄉的軍戶白白葬送許多性命。
葉世英拿著信一路走到飯堂門口,小妾和葉世英的一子一女連忙站起來。
小妾說:“老爺,飯得了。”
“大家都坐下吃吧,”葉世英點頭道,坐到餐桌前,心中還在想著該怎麽參高淮一本。
他現在擔任兵部職方司主事,已經有上書的權利。
心中煩亂,葉世英扒了兩口飯就吃不下去,幹脆拿過新出的報紙攤開在桌上,自己端著飯碗邊吃邊看。
“這本報紙咱們過去有定的嗎?”葉世英看到最上麵一本報紙,突然奇怪的問自家小妾。
小妾也是個知書達理的,看了一眼,道:“這是原本的《京城物理社刊》,如今新改了個名字,叫《管窺》。”
葉世英作為兵部主事,很關心火器研發,為此還加入了京城物理社,交了錢之後,每個月都能收到一本京城物理社的會刊,不過他嫌那會刊寫的太過於無聊,上麵的文章他不怎麽看。
小妾笑道:“這《管窺》雜誌如今請了王建陽來辦,不光有物理學內容,還有好些考古學內容,裏頭還專開了一個小說板塊,王建陽為此寫了一本小說在上麵連載呢。”
“哦?王建陽的書?”如此一說,葉世英才起了興趣,他連忙照目錄翻到《東人平生錄》的頁目,就見小說下麵的引言直白寫道:“本書以遼東軍戶周家的生活軌跡為線索,圍繞家族人物布局全篇,展現大明遼東百五十年間軍戶之生活,乃一次現實小說之嚐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