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山長立即笑道:“成玉來這邊坐。”
馬燁讓自己的仆人去將燉好的獐子肉分到每桌上,到王文龍的坐前先行一禮:“建陽先生好,張山長好。”
張山長對王文龍介紹說:“成玉的祖父馬德甫乃是嘉靖二十三年的進士,這可是我們金州衛大名鼎鼎的讀書之家,且文武兼備,如今的金州衛指揮僉事正是成玉之兄。”
馬家是金州衛的世襲指揮僉事,自太曾祖馬雄起就在金州衛經營,馬燁的祖父馬汝驥六十年前考中進士,算是徹底讓馬家在金州位占住了頂層位置。
張山長介紹完馬燁,又指著桌上一個青年人笑道:“這位名叫劉士瑚,字伯喜,其父劉國縉乃是我遼東複州第一個進士,今年剛剛考選為監察禦史。”
劉家也是遼東望族,祖上是江西吉安人,隨軍來遼東駐紮,到如今已經培養出一個通州學訓一個進士,曆史上劉士瑚的弟弟劉士璉還將成為明代遼東最後一個進士,抗擊流賊死在了四川。
聽著張山長一番介紹,王文龍發現同桌之人哪怕不是血親也有些姻親關係,在此時的遼東,能夠讀到秀才的人基本都是社會上層,隨著努爾哈赤的崛起,遼東變亂,這些人相當比例都會登上曆史舞台。
眾人濟濟一堂,又都是遼東的翹楚,話題自然越來越開,這些遼東秀才不像關內的秀才一般文質彬彬,他們頗受自己祖父輩影響,頗是好酒耍錢,以至於今日金山衛儒學之中的聚會,每桌上都擺著一大壇酒。
眾人就著酒水吃海鮮,不一會兒便都喝得紅暈上臉。
餐桌上的話題自然講起了此時的遼東局勢。
王文龍發現大多數人都對李成梁撤離六堡感到悲觀,與他在京城裏聽到正反兩方都有的意見全然不同,明顯在遼東本地的人更明白本地的情況。
劉士瑚搖頭歎息:“如若放棄六堡,努爾哈赤定然成為我大明心腹之患,此地蓋不能複也。”
另一人點著頭說:“若是放棄六堡,九連城以北廣闊之地無一險可守,若是韃虜南北夾擊,則開鐵威矣!”
王文龍聽得心中感歎,原曆史上,三十年後,場上一半人投了滿清,一半人死於離亂,而此時大家還都是初出茅廬的秀才公,對大明體製有著相當高的忠誠。
在萬曆眼中,遼東屬於是戰略緩衝地,隻要能扛住蒙古、女真人的入侵即可,而對於這些世世代代居住遼東的衛所子弟來說,遼東就是他們的家鄉。
大家越談越是喪氣,有人不禁說:“遼東秀才之言,京中高士安能聽見耶!”
劉士瑚已經有些醉了,他突然起身對王文龍說:“建陽先生,我最喜歡你那首《讀屠長卿荒政考有感》,常常自吟自頌,今日請為先生歌之,先生莫嫌棄我遼東口音。”
就像歐洲人用樂譜來標記漢語音調一樣,古人早就發現漢語的發音和音調有著某種關係,並且依靠這種關係直接將詩詞唱出來。
就比如在普通話中,一聲的字是純一度,那麽用普通話吟唱詩詞時一聲的字就對應樂譜中純一度的音程。這樣吟唱出來的字字音便能正確,而不會像後世在演唱流行歌曲時,歌曲中的字都已經變了音。
“莫唱當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石壕村裏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劉士瑚直接用酒碗敲擊節奏,隨著敲碗節奏和遼東口音的《讀屠長卿荒政考有感》音調起伏,吟唱詩詞。
坐在場中的秀才們許多都有武人習氣,也較為灑脫,不少聽的眼光炯炯。他們都耳聞目睹因為李成梁準備寬甸六堡,被迫拋棄田畝的六堡軍戶的慘狀。
等劉士瑚唱完,眾秀才們突然慫恿說:“建陽先生也吟一首詩吧。”
“是啊,先生也吟一首吧。”這群秀才年紀輕輕都好熱鬧。
連張山長也笑著說:“建陽先生難得來一次遼東,何不吟誦同樂?”
王文龍隻好苦笑說:“我吟的不好,那便來一首詞吧。”
“好。”
一群酒氣熏熏的讀書人都拍手叫好。
王文龍從沒正經學過吟誦,也就是通過王驥德等人的酒場遊戲知道些規則,他知道吟誦詩詞時隻按照詩詞的音韻唱出來結果會十分難聽,在吟誦過程中要有一條主旋律,在每次曲調走不下去時按照主旋律進行“加花”。
王文龍在腦海中思索明末清初的詩詞,第一反應就是那英演唱的那首納蘭性德詞改編的《長相思》,就這個好了。
王文龍咳了咳嗓子,敲著碗底吟誦起來:“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劉士瑚、馬燁等人都乜斜著醉眼,聽王文龍緩緩吟誦。
王文龍用的是後世的普通話,在他們聽來有些像是直隸官話的口音,倒是能夠聽懂詞句,不但如此,王文龍所吟誦的曲調加花份外的好聽。
能不好聽嗎,後世流行歌都是按著套路和弦譜的,翻來覆去那幾個音程,怎麽唱都不會錯,比起這時從鄉中小曲總結流傳出來的曲調要工整的多。
王文龍的吟誦水平不算高,但好在原本的現代編曲比較百搭,即使有些地方音律不合,在場眾人也不會那麽嚴格。
從劉士瑚、馬燁等人的角度,這首歌曲的曲調有些空靈,又有些莫名的悲傷。
不光是曲子好,這首詞的意境更是引人入勝。
納蘭詞被後世許多網絡小說作為文抄聖品不是沒有原因的,他的詞是一眼可見的好:用語親切自然,不難理解,同時那股悲切哀婉的情調又是清奇。
納蘭性德位列清初三大詞家之首,而清後之人普遍認為清詞勝過明詞,是宋後獨一家,這背後的原因其實是性靈派在明末才出現,納蘭性德的詩詞其實也是性靈派思想的進一步發展,自然能夠青出於藍,而把他詩詞放到這個時空就屬於那種既超前又完全能夠被接受的風格。
而在場諸人又都是金州衛、複州衛的貴家子弟,和納蘭性德富家子出生的思想更加有共鳴。
“好詞,好吟誦啊!”劉士瑚不禁拍掌道:“建陽先生果不愧是關內的大家,這首吟誦勝過我百倍。這詞寫的奇好,學生卻從沒聽過,敢是建陽先生做出來的?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先生也是剛出榆關,這思鄉之情寫的也太好了!”
“劉朋友過譽,遊戲之作耳。”王文龍也是喝酒有些上頭,一個大牛直接就吹了出去。
馬燁突然道:“建陽先生這首《長相思》除了寫自己心情,也是想到了寬甸六堡的軍戶。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這不就是六堡移民被趕回遼南的景象嗎?”
“啊……也有此意。”王文龍硬著頭皮點點頭,這年代的讀書人也做閱讀理解呀。
(本章完)
馬燁讓自己的仆人去將燉好的獐子肉分到每桌上,到王文龍的坐前先行一禮:“建陽先生好,張山長好。”
張山長對王文龍介紹說:“成玉的祖父馬德甫乃是嘉靖二十三年的進士,這可是我們金州衛大名鼎鼎的讀書之家,且文武兼備,如今的金州衛指揮僉事正是成玉之兄。”
馬家是金州衛的世襲指揮僉事,自太曾祖馬雄起就在金州衛經營,馬燁的祖父馬汝驥六十年前考中進士,算是徹底讓馬家在金州位占住了頂層位置。
張山長介紹完馬燁,又指著桌上一個青年人笑道:“這位名叫劉士瑚,字伯喜,其父劉國縉乃是我遼東複州第一個進士,今年剛剛考選為監察禦史。”
劉家也是遼東望族,祖上是江西吉安人,隨軍來遼東駐紮,到如今已經培養出一個通州學訓一個進士,曆史上劉士瑚的弟弟劉士璉還將成為明代遼東最後一個進士,抗擊流賊死在了四川。
聽著張山長一番介紹,王文龍發現同桌之人哪怕不是血親也有些姻親關係,在此時的遼東,能夠讀到秀才的人基本都是社會上層,隨著努爾哈赤的崛起,遼東變亂,這些人相當比例都會登上曆史舞台。
眾人濟濟一堂,又都是遼東的翹楚,話題自然越來越開,這些遼東秀才不像關內的秀才一般文質彬彬,他們頗受自己祖父輩影響,頗是好酒耍錢,以至於今日金山衛儒學之中的聚會,每桌上都擺著一大壇酒。
眾人就著酒水吃海鮮,不一會兒便都喝得紅暈上臉。
餐桌上的話題自然講起了此時的遼東局勢。
王文龍發現大多數人都對李成梁撤離六堡感到悲觀,與他在京城裏聽到正反兩方都有的意見全然不同,明顯在遼東本地的人更明白本地的情況。
劉士瑚搖頭歎息:“如若放棄六堡,努爾哈赤定然成為我大明心腹之患,此地蓋不能複也。”
另一人點著頭說:“若是放棄六堡,九連城以北廣闊之地無一險可守,若是韃虜南北夾擊,則開鐵威矣!”
王文龍聽得心中感歎,原曆史上,三十年後,場上一半人投了滿清,一半人死於離亂,而此時大家還都是初出茅廬的秀才公,對大明體製有著相當高的忠誠。
在萬曆眼中,遼東屬於是戰略緩衝地,隻要能扛住蒙古、女真人的入侵即可,而對於這些世世代代居住遼東的衛所子弟來說,遼東就是他們的家鄉。
大家越談越是喪氣,有人不禁說:“遼東秀才之言,京中高士安能聽見耶!”
劉士瑚已經有些醉了,他突然起身對王文龍說:“建陽先生,我最喜歡你那首《讀屠長卿荒政考有感》,常常自吟自頌,今日請為先生歌之,先生莫嫌棄我遼東口音。”
就像歐洲人用樂譜來標記漢語音調一樣,古人早就發現漢語的發音和音調有著某種關係,並且依靠這種關係直接將詩詞唱出來。
就比如在普通話中,一聲的字是純一度,那麽用普通話吟唱詩詞時一聲的字就對應樂譜中純一度的音程。這樣吟唱出來的字字音便能正確,而不會像後世在演唱流行歌曲時,歌曲中的字都已經變了音。
“莫唱當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石壕村裏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劉士瑚直接用酒碗敲擊節奏,隨著敲碗節奏和遼東口音的《讀屠長卿荒政考有感》音調起伏,吟唱詩詞。
坐在場中的秀才們許多都有武人習氣,也較為灑脫,不少聽的眼光炯炯。他們都耳聞目睹因為李成梁準備寬甸六堡,被迫拋棄田畝的六堡軍戶的慘狀。
等劉士瑚唱完,眾秀才們突然慫恿說:“建陽先生也吟一首詩吧。”
“是啊,先生也吟一首吧。”這群秀才年紀輕輕都好熱鬧。
連張山長也笑著說:“建陽先生難得來一次遼東,何不吟誦同樂?”
王文龍隻好苦笑說:“我吟的不好,那便來一首詞吧。”
“好。”
一群酒氣熏熏的讀書人都拍手叫好。
王文龍從沒正經學過吟誦,也就是通過王驥德等人的酒場遊戲知道些規則,他知道吟誦詩詞時隻按照詩詞的音韻唱出來結果會十分難聽,在吟誦過程中要有一條主旋律,在每次曲調走不下去時按照主旋律進行“加花”。
王文龍在腦海中思索明末清初的詩詞,第一反應就是那英演唱的那首納蘭性德詞改編的《長相思》,就這個好了。
王文龍咳了咳嗓子,敲著碗底吟誦起來:“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劉士瑚、馬燁等人都乜斜著醉眼,聽王文龍緩緩吟誦。
王文龍用的是後世的普通話,在他們聽來有些像是直隸官話的口音,倒是能夠聽懂詞句,不但如此,王文龍所吟誦的曲調加花份外的好聽。
能不好聽嗎,後世流行歌都是按著套路和弦譜的,翻來覆去那幾個音程,怎麽唱都不會錯,比起這時從鄉中小曲總結流傳出來的曲調要工整的多。
王文龍的吟誦水平不算高,但好在原本的現代編曲比較百搭,即使有些地方音律不合,在場眾人也不會那麽嚴格。
從劉士瑚、馬燁等人的角度,這首歌曲的曲調有些空靈,又有些莫名的悲傷。
不光是曲子好,這首詞的意境更是引人入勝。
納蘭詞被後世許多網絡小說作為文抄聖品不是沒有原因的,他的詞是一眼可見的好:用語親切自然,不難理解,同時那股悲切哀婉的情調又是清奇。
納蘭性德位列清初三大詞家之首,而清後之人普遍認為清詞勝過明詞,是宋後獨一家,這背後的原因其實是性靈派在明末才出現,納蘭性德的詩詞其實也是性靈派思想的進一步發展,自然能夠青出於藍,而把他詩詞放到這個時空就屬於那種既超前又完全能夠被接受的風格。
而在場諸人又都是金州衛、複州衛的貴家子弟,和納蘭性德富家子出生的思想更加有共鳴。
“好詞,好吟誦啊!”劉士瑚不禁拍掌道:“建陽先生果不愧是關內的大家,這首吟誦勝過我百倍。這詞寫的奇好,學生卻從沒聽過,敢是建陽先生做出來的?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先生也是剛出榆關,這思鄉之情寫的也太好了!”
“劉朋友過譽,遊戲之作耳。”王文龍也是喝酒有些上頭,一個大牛直接就吹了出去。
馬燁突然道:“建陽先生這首《長相思》除了寫自己心情,也是想到了寬甸六堡的軍戶。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這不就是六堡移民被趕回遼南的景象嗎?”
“啊……也有此意。”王文龍硬著頭皮點點頭,這年代的讀書人也做閱讀理解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