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遠衛所城,即後世的興城古城。
剛剛考中武進士的何可綱換上一身武官袍服,精神十足的在驛站中整理弁帽。
“少爺,嶽家老爺來了。”何可綱的仆人走進來說。
何可綱對著鏡子反複擺弄帽子,紮好係帽子的絲帶道:“請嶽丈大人到客廳稍待。”
又擺弄了幾下何可綱終於將帽子給戴的端正,拴上配刀走往會客室,笑著說道:“嶽丈今日怎麽來的這麽早?”
何可綱的嶽父黃惟正正在品茶,見到何可綱這副打扮,笑著說:“承渠你平日見上官都不見收拾的如此利落,今日怎麽了?”
黃家的始祖黃文舉早在朱元璋時期就已是指揮同知,黃家是第一批隨著明軍渡過遼海的遼東將門,黃惟正承襲祖職,十四歲就在開原兵備道標下擔任千夫長,如今已經在開原任職十餘年。遼東的衛所體係極講人脈,黃惟正的官職雖然比不上女婿何可綱,但他在開原兵備道手下擔任親兵首領,在遼東衛所體係裏絕對算得上顯赫之職。
何可綱隻不過是普通衛所兵家庭出身,當年剛剛考上武舉人就被黃惟正看中,當了黃家女婿,如此何可綱才有機會混到軍職。
前幾年王文龍第一次來遼東時,何可綱剛剛當上金州衛鎮撫,還要到找山東本部討要糧餉而兩頭受氣,而如今的何可綱卻已經是在衛鎮撫職上堪磨過一番,不光熬出了資曆,更重要是在金州培養了一支自己的三十人家丁。
別小看這三十人,在遼東的衛所中有自己的家丁才算有了一刀一槍上陣搏功名的底氣,何可綱靠著這三十幾人材算是踏上武將之路。
何可綱笑著說:“咱們遼東衛所的上官重成績不重相貌,是以平日我打扮的粗獷了些,今日卻是要去迎接建陽先生,他是讀書人,俺也需注意些樣貌。”
何可綱就是寧遠人,現在是剛剛結束,任期回到家鄉休整,正打算下一步去謀官。
至於黃惟正,他是開原的老土地,專門從開原城請假來看女婿和女兒順便在寧遠衛裏玩耍的。
這年代的遼東最繁華的城市首推廣寧,接著便是寧遠和遼陽,連李成梁駐紮的沈陽中衛都得往後排排。
廣寧繁華是因為這裏乃是遼西走廊的貨運中轉站,而寧遠衛則靠近山海關,此地聚集了大量關內來的商賈,所謂“商旅輻輳,流移駢集,遠近望為樂土”,寧遠城的建城規模放在關內都毫不遜色,在遼東人看來絕對是一等一的貿易城市。黃惟正所住的開原和寧遠比起來就是三線城市與十八線邊疆小城的區別,對他來說寧遠城就算是體驗城市生活的繁華了。
黃惟正手中拿著一份《順天時報》,看著上麵的新聞問:“女婿,你是否覺得這遼東文人所寫的報紙太邪乎,近日這是一個文章幾乎將王文龍吹捧成了諸葛孔明一般的人物。”
“建陽先生確有其能也。”何可綱笑著說道:“這乃好事,有能有才之士受到天下追捧,總比那等碌碌無為之事,反而掙得大名要來的強。”
“如此也是,女婿果然是讀過書的。”黃惟正點頭同意。
何可綱雖然隻是個武舉人,但是在黃惟正這個世襲武官眼裏已經算是遼東的讀書才俊了,武舉人起碼能通讀武經七書,並且根據相關兵法內容寫出策論,而黃惟正的文化也就能看點小說,什麽《孫子兵法》《六韜三略》他真讀不太懂,那些都是戰略學的內容,是給文人寫的,武官看不懂,打仗不靠這個。
後世清代人注解《績效新書》時就吐槽這些古代的高深兵法:“其微旨奧意,往往使介胄之士見之而不能習,觚翰之士能習之而不能用。”還不如戚繼光的《績效新書》有實用性。
為啥黃惟正能看中何可綱這樣的無舉人,因為實際作戰過的他知道,像何可綱這樣能夠指揮作戰又熟讀兵法的人萬裏挑一,都是大將之才,前途不可限量。
黃惟正對於王文龍也很敬重,不說其他,就說王文龍發明的線膛槍配發到開原城後他試用了幾次便奉之為神器,現在他手下已經成立了一支線膛槍部隊,專門用來和蒙古騎兵野戰。
何可綱也拿起那份文人編寫的報紙,邊看邊笑道:“莫說什麽文人相輕,咱們遼東的書生對於真有本領的人還是挺尊敬的。嶽丈就看文人寫的文章,講什麽‘啟一代考據之學,重發古書之經義’,竟是把建陽捧到程朱一般的地位了。”
黃惟正笑著搖頭,他覺得這些遼東文人把王文龍吹捧的太過分,讓人難免擔憂有捧殺的功效。
隨著王文龍殺回遼東,散發傳單,敗壞李成梁的名氣,這些支持守邊的文人報紙全都長出了一口氣,然後便是跟著王文龍的輿論一起攻城掠地,在攻擊李成梁的同時,將王文龍樹立成了反李成梁的一杆旗幟。
船隊開通了永明城航線和美洲航線的消息一傳來,伴隨著萬曆皇帝的嘉獎口諭,對這情況更是烈火烹油,遼東的中下層文人竭盡全力的吹捧王文龍。
而近日傳出的萬曆皇帝突然撤防寬甸六堡的消息,對於遼東一直支持手邊的中下層文人是極大打擊,他們所煽動的輿論更是要尋找一個發泄之地,為喪事喜辦,王文龍身上也得被冠上更多的溢美之詞。
於是,本朝小說第一、考據學鼻祖、考古學先鋒、理學大家、史學第一、經濟物理大家……一大堆頭銜全都對王文龍光環加身。
就算是一個幸近小人,有了萬曆皇帝的兩道口諭,都足以讓人以為他是文曲星下凡。更何況王文龍本來就有頗多成就,被遼東的報紙如此宣傳,給王文龍帶來的名氣提升難以想象。
現在在遼東,別說大字不識的粗鄙武夫,就是連漢語都聽不太懂的朝鮮人、女真人,都大概聽過王文龍的名字,哪怕說不出王文龍究竟做了什麽事,也會知道他是一個南方的大學者。
“建陽先生的船估計要進港了,我等要去碼頭上,現在便要啟程了。”黃惟正望了一眼外邊的太陽道。
兩人連忙從何家出發,很快就騎馬出了永寧城,來到城外的碼頭邊。
永寧城正對著覺華島,水陸補給都很通暢,城外碼頭日常也是一片繁華景象,不過今日碼頭上顯然比起平時更加繁忙。
何可綱看到碼頭上人山人海的樣子,不禁驚訝:“嗬,今日來迎建陽先生的人可真多。”
(本章完)
剛剛考中武進士的何可綱換上一身武官袍服,精神十足的在驛站中整理弁帽。
“少爺,嶽家老爺來了。”何可綱的仆人走進來說。
何可綱對著鏡子反複擺弄帽子,紮好係帽子的絲帶道:“請嶽丈大人到客廳稍待。”
又擺弄了幾下何可綱終於將帽子給戴的端正,拴上配刀走往會客室,笑著說道:“嶽丈今日怎麽來的這麽早?”
何可綱的嶽父黃惟正正在品茶,見到何可綱這副打扮,笑著說:“承渠你平日見上官都不見收拾的如此利落,今日怎麽了?”
黃家的始祖黃文舉早在朱元璋時期就已是指揮同知,黃家是第一批隨著明軍渡過遼海的遼東將門,黃惟正承襲祖職,十四歲就在開原兵備道標下擔任千夫長,如今已經在開原任職十餘年。遼東的衛所體係極講人脈,黃惟正的官職雖然比不上女婿何可綱,但他在開原兵備道手下擔任親兵首領,在遼東衛所體係裏絕對算得上顯赫之職。
何可綱隻不過是普通衛所兵家庭出身,當年剛剛考上武舉人就被黃惟正看中,當了黃家女婿,如此何可綱才有機會混到軍職。
前幾年王文龍第一次來遼東時,何可綱剛剛當上金州衛鎮撫,還要到找山東本部討要糧餉而兩頭受氣,而如今的何可綱卻已經是在衛鎮撫職上堪磨過一番,不光熬出了資曆,更重要是在金州培養了一支自己的三十人家丁。
別小看這三十人,在遼東的衛所中有自己的家丁才算有了一刀一槍上陣搏功名的底氣,何可綱靠著這三十幾人材算是踏上武將之路。
何可綱笑著說:“咱們遼東衛所的上官重成績不重相貌,是以平日我打扮的粗獷了些,今日卻是要去迎接建陽先生,他是讀書人,俺也需注意些樣貌。”
何可綱就是寧遠人,現在是剛剛結束,任期回到家鄉休整,正打算下一步去謀官。
至於黃惟正,他是開原的老土地,專門從開原城請假來看女婿和女兒順便在寧遠衛裏玩耍的。
這年代的遼東最繁華的城市首推廣寧,接著便是寧遠和遼陽,連李成梁駐紮的沈陽中衛都得往後排排。
廣寧繁華是因為這裏乃是遼西走廊的貨運中轉站,而寧遠衛則靠近山海關,此地聚集了大量關內來的商賈,所謂“商旅輻輳,流移駢集,遠近望為樂土”,寧遠城的建城規模放在關內都毫不遜色,在遼東人看來絕對是一等一的貿易城市。黃惟正所住的開原和寧遠比起來就是三線城市與十八線邊疆小城的區別,對他來說寧遠城就算是體驗城市生活的繁華了。
黃惟正手中拿著一份《順天時報》,看著上麵的新聞問:“女婿,你是否覺得這遼東文人所寫的報紙太邪乎,近日這是一個文章幾乎將王文龍吹捧成了諸葛孔明一般的人物。”
“建陽先生確有其能也。”何可綱笑著說道:“這乃好事,有能有才之士受到天下追捧,總比那等碌碌無為之事,反而掙得大名要來的強。”
“如此也是,女婿果然是讀過書的。”黃惟正點頭同意。
何可綱雖然隻是個武舉人,但是在黃惟正這個世襲武官眼裏已經算是遼東的讀書才俊了,武舉人起碼能通讀武經七書,並且根據相關兵法內容寫出策論,而黃惟正的文化也就能看點小說,什麽《孫子兵法》《六韜三略》他真讀不太懂,那些都是戰略學的內容,是給文人寫的,武官看不懂,打仗不靠這個。
後世清代人注解《績效新書》時就吐槽這些古代的高深兵法:“其微旨奧意,往往使介胄之士見之而不能習,觚翰之士能習之而不能用。”還不如戚繼光的《績效新書》有實用性。
為啥黃惟正能看中何可綱這樣的無舉人,因為實際作戰過的他知道,像何可綱這樣能夠指揮作戰又熟讀兵法的人萬裏挑一,都是大將之才,前途不可限量。
黃惟正對於王文龍也很敬重,不說其他,就說王文龍發明的線膛槍配發到開原城後他試用了幾次便奉之為神器,現在他手下已經成立了一支線膛槍部隊,專門用來和蒙古騎兵野戰。
何可綱也拿起那份文人編寫的報紙,邊看邊笑道:“莫說什麽文人相輕,咱們遼東的書生對於真有本領的人還是挺尊敬的。嶽丈就看文人寫的文章,講什麽‘啟一代考據之學,重發古書之經義’,竟是把建陽捧到程朱一般的地位了。”
黃惟正笑著搖頭,他覺得這些遼東文人把王文龍吹捧的太過分,讓人難免擔憂有捧殺的功效。
隨著王文龍殺回遼東,散發傳單,敗壞李成梁的名氣,這些支持守邊的文人報紙全都長出了一口氣,然後便是跟著王文龍的輿論一起攻城掠地,在攻擊李成梁的同時,將王文龍樹立成了反李成梁的一杆旗幟。
船隊開通了永明城航線和美洲航線的消息一傳來,伴隨著萬曆皇帝的嘉獎口諭,對這情況更是烈火烹油,遼東的中下層文人竭盡全力的吹捧王文龍。
而近日傳出的萬曆皇帝突然撤防寬甸六堡的消息,對於遼東一直支持手邊的中下層文人是極大打擊,他們所煽動的輿論更是要尋找一個發泄之地,為喪事喜辦,王文龍身上也得被冠上更多的溢美之詞。
於是,本朝小說第一、考據學鼻祖、考古學先鋒、理學大家、史學第一、經濟物理大家……一大堆頭銜全都對王文龍光環加身。
就算是一個幸近小人,有了萬曆皇帝的兩道口諭,都足以讓人以為他是文曲星下凡。更何況王文龍本來就有頗多成就,被遼東的報紙如此宣傳,給王文龍帶來的名氣提升難以想象。
現在在遼東,別說大字不識的粗鄙武夫,就是連漢語都聽不太懂的朝鮮人、女真人,都大概聽過王文龍的名字,哪怕說不出王文龍究竟做了什麽事,也會知道他是一個南方的大學者。
“建陽先生的船估計要進港了,我等要去碼頭上,現在便要啟程了。”黃惟正望了一眼外邊的太陽道。
兩人連忙從何家出發,很快就騎馬出了永寧城,來到城外的碼頭邊。
永寧城正對著覺華島,水陸補給都很通暢,城外碼頭日常也是一片繁華景象,不過今日碼頭上顯然比起平時更加繁忙。
何可綱看到碼頭上人山人海的樣子,不禁驚訝:“嗬,今日來迎建陽先生的人可真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