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還嘲笑他,瞎操心。


    玩笑間,唐寅倒也提出過這個論題,不過兩人沒有深論。


    隻不過,唐寅倒是提了一嘴,朝廷戶部的官員都是酒囊飯袋,要是他來管理的話,分分鍾讓國庫每年有盈餘。


    趙睿則是嘲笑他吹牛。


    兩人互相嘲諷一番,最後不了了之。


    不過卻被一旁的李令月聽了去,這才有了今日會試策論的這個題目。


    唐寅以為這隻是巧合。


    殊不知,貢院內,一眾考官對這道題目,也是討論的熱烈。


    原本策論的題目不是這一道,而是論水患。


    然而,數日前,陛下派來鄭大監,說要換題。


    其他考官,對此是摸不著頭腦,隻以為陛下心血來潮,想要問策。


    所以考官們,也都議論紛紛,在揣摩上意。


    隻有莊墨寒和王伯安,是知道陛下用意的,兩人不約而同的看向唐寅考棚的方向。


    “真正的考驗來了!”


    唐寅自然不知道,這道題就是天佑皇帝,特意對他的考驗,不僅關係到他的仕途,還關係到李令月的婚事。


    唐寅在看到題目的時候,就開始沉思起來。


    在他看來,要想國庫充盈有許多方法,隻是許多都不可持續,亦或者弊大於利,大多都有隱患。


    在後世,有專家說,在古代,隻要皇帝加大通商貿易,就能促進經濟,增加貨幣的流動性,從而達到增收的目的。


    這個辦法其實隻能治標,不能治本。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隻能玩金融戰,割資本家的韭菜,補百姓的窟窿。


    簡單說就是建立單獨的一套銀行體係,國家層麵操控金銀的流通,這樣既可以給朝廷增加收入,又能夠保持權貴與百姓之間的平衡。


    不過要在古代建立銀行體係,也不是那麽容易的,首先那些既得利益者,就不會同意,除非皇帝是個狠人,能頂住壓力推行。


    唐寅猶豫間,頓時笑了起來。


    不管朝廷會不會推行,自己將方法提出來便是,無論是否可行,自己盡心就行。


    想到這裏,唐寅不再糾結,提筆開始寫策論。


    “民不加賦而國庫足,唯建大明錢莊耳......!”


    唐寅文不加點,以國家層麵,朝廷的角度,開始書寫論點。


    首先,以稅賦為信用基礎,大量發行國債。


    然後,以賣國債的銀子為根基,建立大明錢莊,發行銀票。


    最後,開發貸款業務,高息貸款給商人,以達到增收的目的,同時又能促進經濟。


    分析完過程,唐寅又開始分析利弊。


    弊:現在大明民間有許多錢莊,朝廷要下場,勢必會出動既得利益者的蛋糕,阻力不小。


    利:朝廷建立錢莊,能夠快速收集可用資金,手上有錢,心裏不慌。


    等朝廷的錢莊,達到一定規模之後,便可出手調控經濟。


    如,某地發生水患,百姓需要本錢,重建家園,朝廷的錢莊,便推出低息貸款,或者無息貸款,助力百姓挺過難關。


    總結,建立錢莊,利大於弊。


    “.......臣以為,錢莊之事,利大於弊,若可操行,一年之內,國庫可入銀十萬萬。”


    最後一筆寫完,唐寅舒了口氣,放下毛筆,揉了揉發酸的手腕。


    歇息一會之後,便檢查了一遍策論。


    時間有限,很多論點都沒有寫上去,隻是寫了個大概。


    策論寫完,沒過一會,三聲鼓響,收卷時間到了。


    考生們,紛紛走出貢院。


    一路上,考生們都在討論策論的話題。


    相熟的學子,湊在一起,熱烈的討論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科舉入世成狀元,一見皇帝他麻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科舉入世成狀元,一見皇帝他麻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