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科舉入世成狀元,一見皇帝他麻了 作者:佚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唐寅的話,仿佛是一道閃電,劃破了原本寧靜的空氣,讓所有人都為之一震。
天佑皇帝不禁皺起了眉頭,鄭老太監的臉色瞬間變得陰沉,李靜陷入了沉思,李令月則是擔憂的看向唐寅。
“愛卿何出此言?”
天佑皇帝回過神來,蹙眉沉聲問道。
唐寅聞言,抬起頭來,看向天佑皇帝緩緩吐出兩個字。
“災民!”
天佑皇帝一臉疑惑。
“災民?”
李靜卻是急聲喝問道。
“唐寅,你說清楚些!”
唐寅深吸口氣。
“陛下,若是臣所料不錯,崔楊兩家定然會利用災民搞事,”
“還請陛下早日回京,穩坐中樞,調遣賑災,方為上策!”
鄭老太監聽到這話,上前說道。
“小子,今年江南的梅雨雖然下了許久,但是雨量還不如去年,”
“雖說他們掘了天門壩,但是據老夫收到的密報,災情也沒有想象的那麽嚴重,”
“即便有些許災民,也不足掛齒!”
天佑皇帝點了點頭。
“鄭三所言乃是實情,”
“況且,災民那也是朕的子民,朕......為何要走?”
唐寅卻是急道。
“陛下,如今情形不同!”
“哦,有何不同?”
“因為陛下身在金陵!”
唐寅的話,讓人摸不著頭腦。
李靜略微一思索,隨後身子一顫,滿臉震驚的看向唐寅。
“你......你是說,他們會利用災民,逼迫陛下退讓?”
唐寅朝著天佑皇帝一抱拳。
“陛下,臣正是這個意思!”
唐寅的話,頓時讓在場的人都笑出了聲。
即便是李令月,也是一臉嗔怪的看了他一眼。
天佑皇帝輕笑一聲,不在意的朝他擺了擺手。
“唐愛卿,朕登基十七載,曆經的災情沒有八十也有一百,”
“區區幾個災民,還嚇不了朕,”
“如今玄甲軍已就位,朕也下令從錢莊司抽調三千萬兩,用於賑災,你就不要杞人憂天了!”
唐寅聞言皺了皺眉。
方才的靈光一閃,讓他意識到事情絕不會這麽簡單。
崔楊兩家的目的是什麽呢?
造反?
顯然不現實,他們有錢,但是沒有權,也沒有那個身份。
造反隻會死的更快,所以才要支持太後和幼王,借此得到更多的利益。
造反排除,那就隻有自保。
然而,掘開天門壩,水淹金陵城,已經動了天佑皇帝的逆鱗。
求和也是不可能了。
最好的結果,就是鼓動災民,逼迫皇帝讓步,就是最好的選擇。
這也驗證了齊叔修的話,楊家人帶了數千人混進了城。
這些人,既沒有刺殺趙睿,也沒有鬧事。
唯一的可能,就是他們在等待合適的時機。
水災,最難的不是水災本身,再大的水情,隻要有點腦子,逃命都是很簡單的。
最難的,是水災過後。
災後的疫情。
還有無數被大水毀壞家園的百姓,成為流民,聚集在一起,這龐大的人口,一旦處理不好,就能壓垮朝廷。
況且還有崔楊兩家在幕後推波助瀾。
隻不過,看天佑皇帝的表情,並沒有將災民放在心上。
唐寅內心急迫,卻不知道該如何說服天佑皇帝。
就在唐寅組織語言,斟酌措辭的時候。
一名內衛弓著身子跑了進來,雙手呈給鄭老太監一封密信。
鄭老太監見狀,打開密信,看過之後,頓時臉色一沉。
天佑皇帝見狀,不由問道。
“鄭三,何事?”
鄭老太監聞言,臉色變幻不定,看了唐寅一眼,這才躬身將手中的密信遞給天佑皇帝。
“陛下,暗衛傳來密信杭州、泰州等州府,崔楊兩家的店鋪,都閉店,已經有數日未曾開門了,”
天佑皇帝不禁皺起了眉頭,鄭老太監的臉色瞬間變得陰沉,李靜陷入了沉思,李令月則是擔憂的看向唐寅。
“愛卿何出此言?”
天佑皇帝回過神來,蹙眉沉聲問道。
唐寅聞言,抬起頭來,看向天佑皇帝緩緩吐出兩個字。
“災民!”
天佑皇帝一臉疑惑。
“災民?”
李靜卻是急聲喝問道。
“唐寅,你說清楚些!”
唐寅深吸口氣。
“陛下,若是臣所料不錯,崔楊兩家定然會利用災民搞事,”
“還請陛下早日回京,穩坐中樞,調遣賑災,方為上策!”
鄭老太監聽到這話,上前說道。
“小子,今年江南的梅雨雖然下了許久,但是雨量還不如去年,”
“雖說他們掘了天門壩,但是據老夫收到的密報,災情也沒有想象的那麽嚴重,”
“即便有些許災民,也不足掛齒!”
天佑皇帝點了點頭。
“鄭三所言乃是實情,”
“況且,災民那也是朕的子民,朕......為何要走?”
唐寅卻是急道。
“陛下,如今情形不同!”
“哦,有何不同?”
“因為陛下身在金陵!”
唐寅的話,讓人摸不著頭腦。
李靜略微一思索,隨後身子一顫,滿臉震驚的看向唐寅。
“你......你是說,他們會利用災民,逼迫陛下退讓?”
唐寅朝著天佑皇帝一抱拳。
“陛下,臣正是這個意思!”
唐寅的話,頓時讓在場的人都笑出了聲。
即便是李令月,也是一臉嗔怪的看了他一眼。
天佑皇帝輕笑一聲,不在意的朝他擺了擺手。
“唐愛卿,朕登基十七載,曆經的災情沒有八十也有一百,”
“區區幾個災民,還嚇不了朕,”
“如今玄甲軍已就位,朕也下令從錢莊司抽調三千萬兩,用於賑災,你就不要杞人憂天了!”
唐寅聞言皺了皺眉。
方才的靈光一閃,讓他意識到事情絕不會這麽簡單。
崔楊兩家的目的是什麽呢?
造反?
顯然不現實,他們有錢,但是沒有權,也沒有那個身份。
造反隻會死的更快,所以才要支持太後和幼王,借此得到更多的利益。
造反排除,那就隻有自保。
然而,掘開天門壩,水淹金陵城,已經動了天佑皇帝的逆鱗。
求和也是不可能了。
最好的結果,就是鼓動災民,逼迫皇帝讓步,就是最好的選擇。
這也驗證了齊叔修的話,楊家人帶了數千人混進了城。
這些人,既沒有刺殺趙睿,也沒有鬧事。
唯一的可能,就是他們在等待合適的時機。
水災,最難的不是水災本身,再大的水情,隻要有點腦子,逃命都是很簡單的。
最難的,是水災過後。
災後的疫情。
還有無數被大水毀壞家園的百姓,成為流民,聚集在一起,這龐大的人口,一旦處理不好,就能壓垮朝廷。
況且還有崔楊兩家在幕後推波助瀾。
隻不過,看天佑皇帝的表情,並沒有將災民放在心上。
唐寅內心急迫,卻不知道該如何說服天佑皇帝。
就在唐寅組織語言,斟酌措辭的時候。
一名內衛弓著身子跑了進來,雙手呈給鄭老太監一封密信。
鄭老太監見狀,打開密信,看過之後,頓時臉色一沉。
天佑皇帝見狀,不由問道。
“鄭三,何事?”
鄭老太監聞言,臉色變幻不定,看了唐寅一眼,這才躬身將手中的密信遞給天佑皇帝。
“陛下,暗衛傳來密信杭州、泰州等州府,崔楊兩家的店鋪,都閉店,已經有數日未曾開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