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科舉入世成狀元,一見皇帝他麻了 作者:佚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此戰必勝!”
......
城外大批流民,激動之下,不斷衝擊著城門。
守城軍士,頓時嚇壞了,好在李靜將玄甲軍開了過來。
府衙外,也不堪重負,雖然有暗衛和內衛,但是聚攏的百姓卻是越來越多,至少有十數萬人。
百姓們不斷高喊著,要天佑皇帝給他們一個交代。
府門卻是依舊緊閉,門口的守衛,也都退了回去。
百姓們見狀,更怒。
陛下這是什麽意思?
之前還信誓旦旦的說,不讓百姓餓死一人,如今卻是這番姿態?
有衝動的百姓頓時就忍不住了,衝到府衙門前,不斷撞擊府門。
“我們要見陛下,我們要見陛下......!”
其他百姓見狀,頓時跟上。
府門不比城門,哪裏承受得住這麽多人。
很快,府門轟然倒塌。
就在這時,有人高喊道。
“咱們也是大明百姓,陛下怎能狠心丟下我們,咱們找陛下評評理去.......!”
有人帶頭之下,百姓們雖然覺得不妥。
但是法不責眾,況且他們也隻是找陛下評理,要一個說法。
在這樣心理下,不斷的有人加入進來,湧進府衙內。
甚至有人找來梯子,爬上圍牆,跳進府衙。
不遠處的街道上,王伯安帶著一隊護衛,快步朝著府衙而去。
“快快快,一定要護得陛下周全!”
王伯安咬著牙,手上還拎著一把腰刀。
然而,才跑到到拐角處,就被人給攔了下來。
王伯安頓時大怒,剛要大喊:“賊子敢耳!”
就被人死死的捂住了嘴。
“哎哎,王大人,你別那麽衝動啊,是我,鄭三!”
王伯安聞言,頓時停止了掙紮,朝著鄭老太監眨了眨眼。
鄭老太監見狀,這才鬆開了手。
王伯安得到自由,連忙拉著鄭老太監,詫異的問道。
“鄭大監,你不是在府衙嗎,如何會在這裏?”
鄭老太監嘿嘿一笑。
“陛下要見你,隨雜家來吧!”
王伯安聞言,更是一臉懵逼。
“陛下........不是府衙嗎?”
鄭老太監白了他一眼。
“雜家都不在府衙,陛下自然不在,”
“王大個子,你少廢話,跟著來便是!”
鄭老太監顯然也對王伯安的倔脾氣,有些不耐煩了。
都這時候了,還不明白?
懶得跟他解釋,鄭老太監帶著王伯安穿過街巷,來到一座院子前。
鄭老太監輕輕敲響院門,餘大謀高大的身影出現。
進入院子,王伯安便看到了令他震驚的一幕。
隻見天佑皇帝負著手,笑意盈盈的站在院子內。
太子趙睿站在一側。
唐寅躬著身子,在說著什麽。
王伯安雖然疑惑,但還是連忙上前行禮。
“臣參見陛下!”
天佑皇帝隻是擺了擺手。
“王愛卿且一旁聽著吧!”
“唐愛卿,你接著說!”
唐寅瞥了王伯安一眼,這才繼續說道。
“陛下,船隊已經回來了,此刻就離碼頭不足十裏!”
天佑皇帝聞言,眼睛一亮。
“如何了?”
唐寅看向趙睿。
趙睿連忙躬身道。
“回父皇,江編修帶了一般戰艦和上千艘大船,沿著海岸南下,到了南猴,”
“那裏的糧食果然如唐縣令所言,多的漚肥,”
“江編修用帶去的布匹與南猴人換糧食,”
“那些南猴人,沒見過世麵,竟然用一百石糧食換一匹布,”
“這次船隊帶回來整整五百萬石糧食,”
“要不是帶去的船實在裝不下了,還能換回來更多!”
聽到這個數字,天佑皇帝滿意的點了點頭。
“唔.......不錯不錯,這個江編修,果然不錯,哈哈哈!”
一旁的王伯安聞言,更是瞪大了眼睛看著趙睿,不可思議的問道。
“太子殿下,您沒說錯吧?”
“一匹布換一百石糧食?”
“世上竟有這樣的事?”
鄭老太監聞言,不由搖了搖頭。
“王大人啊,虧你還是唐寅的師叔,這等事情,你竟不知道?”
王伯安頓時死死的盯著唐寅。
“小子,到底是怎麽回事?”
唐寅苦笑一聲。
“師叔,《南國誌》有記載,南猴盛產糧食,一年四季稻熟......呃,您不會沒看過吧?”
王伯安頓時啞口無言。
他讀書,大多讀的都是儒學經典,這《南國誌》一看就是野史怪誌,這也能行?
王伯安陷入了震撼之中,他閉門讀書多年,卻是連唐寅都不如,頓時產生了深深的自我懷疑。
天佑皇帝卻沒有管他,朝著趙睿和唐寅笑著說道。
“嗯,你兩小子,這次辦的不錯,”
“糧食一到,百姓為難迎刃而解,接下來,就看崔楊兩家的手段了,”
“朕倒是想看看他們進入府衙,卻找不到朕時的表情定然精彩至極!”
鄭老太監則是嘿嘿笑道。
“那兩個賊人,定然大吃一驚,本以為大事可成,卻沒想已然進入陛下設下的甕中,”
“老奴恭賀陛下,江南之地隱患被除,此後大明便可長久昌盛矣!”
天佑皇帝聞言,頓時開懷的哈哈大笑起來,連日來的陰霾一掃而空。
......
城外大批流民,激動之下,不斷衝擊著城門。
守城軍士,頓時嚇壞了,好在李靜將玄甲軍開了過來。
府衙外,也不堪重負,雖然有暗衛和內衛,但是聚攏的百姓卻是越來越多,至少有十數萬人。
百姓們不斷高喊著,要天佑皇帝給他們一個交代。
府門卻是依舊緊閉,門口的守衛,也都退了回去。
百姓們見狀,更怒。
陛下這是什麽意思?
之前還信誓旦旦的說,不讓百姓餓死一人,如今卻是這番姿態?
有衝動的百姓頓時就忍不住了,衝到府衙門前,不斷撞擊府門。
“我們要見陛下,我們要見陛下......!”
其他百姓見狀,頓時跟上。
府門不比城門,哪裏承受得住這麽多人。
很快,府門轟然倒塌。
就在這時,有人高喊道。
“咱們也是大明百姓,陛下怎能狠心丟下我們,咱們找陛下評評理去.......!”
有人帶頭之下,百姓們雖然覺得不妥。
但是法不責眾,況且他們也隻是找陛下評理,要一個說法。
在這樣心理下,不斷的有人加入進來,湧進府衙內。
甚至有人找來梯子,爬上圍牆,跳進府衙。
不遠處的街道上,王伯安帶著一隊護衛,快步朝著府衙而去。
“快快快,一定要護得陛下周全!”
王伯安咬著牙,手上還拎著一把腰刀。
然而,才跑到到拐角處,就被人給攔了下來。
王伯安頓時大怒,剛要大喊:“賊子敢耳!”
就被人死死的捂住了嘴。
“哎哎,王大人,你別那麽衝動啊,是我,鄭三!”
王伯安聞言,頓時停止了掙紮,朝著鄭老太監眨了眨眼。
鄭老太監見狀,這才鬆開了手。
王伯安得到自由,連忙拉著鄭老太監,詫異的問道。
“鄭大監,你不是在府衙嗎,如何會在這裏?”
鄭老太監嘿嘿一笑。
“陛下要見你,隨雜家來吧!”
王伯安聞言,更是一臉懵逼。
“陛下........不是府衙嗎?”
鄭老太監白了他一眼。
“雜家都不在府衙,陛下自然不在,”
“王大個子,你少廢話,跟著來便是!”
鄭老太監顯然也對王伯安的倔脾氣,有些不耐煩了。
都這時候了,還不明白?
懶得跟他解釋,鄭老太監帶著王伯安穿過街巷,來到一座院子前。
鄭老太監輕輕敲響院門,餘大謀高大的身影出現。
進入院子,王伯安便看到了令他震驚的一幕。
隻見天佑皇帝負著手,笑意盈盈的站在院子內。
太子趙睿站在一側。
唐寅躬著身子,在說著什麽。
王伯安雖然疑惑,但還是連忙上前行禮。
“臣參見陛下!”
天佑皇帝隻是擺了擺手。
“王愛卿且一旁聽著吧!”
“唐愛卿,你接著說!”
唐寅瞥了王伯安一眼,這才繼續說道。
“陛下,船隊已經回來了,此刻就離碼頭不足十裏!”
天佑皇帝聞言,眼睛一亮。
“如何了?”
唐寅看向趙睿。
趙睿連忙躬身道。
“回父皇,江編修帶了一般戰艦和上千艘大船,沿著海岸南下,到了南猴,”
“那裏的糧食果然如唐縣令所言,多的漚肥,”
“江編修用帶去的布匹與南猴人換糧食,”
“那些南猴人,沒見過世麵,竟然用一百石糧食換一匹布,”
“這次船隊帶回來整整五百萬石糧食,”
“要不是帶去的船實在裝不下了,還能換回來更多!”
聽到這個數字,天佑皇帝滿意的點了點頭。
“唔.......不錯不錯,這個江編修,果然不錯,哈哈哈!”
一旁的王伯安聞言,更是瞪大了眼睛看著趙睿,不可思議的問道。
“太子殿下,您沒說錯吧?”
“一匹布換一百石糧食?”
“世上竟有這樣的事?”
鄭老太監聞言,不由搖了搖頭。
“王大人啊,虧你還是唐寅的師叔,這等事情,你竟不知道?”
王伯安頓時死死的盯著唐寅。
“小子,到底是怎麽回事?”
唐寅苦笑一聲。
“師叔,《南國誌》有記載,南猴盛產糧食,一年四季稻熟......呃,您不會沒看過吧?”
王伯安頓時啞口無言。
他讀書,大多讀的都是儒學經典,這《南國誌》一看就是野史怪誌,這也能行?
王伯安陷入了震撼之中,他閉門讀書多年,卻是連唐寅都不如,頓時產生了深深的自我懷疑。
天佑皇帝卻沒有管他,朝著趙睿和唐寅笑著說道。
“嗯,你兩小子,這次辦的不錯,”
“糧食一到,百姓為難迎刃而解,接下來,就看崔楊兩家的手段了,”
“朕倒是想看看他們進入府衙,卻找不到朕時的表情定然精彩至極!”
鄭老太監則是嘿嘿笑道。
“那兩個賊人,定然大吃一驚,本以為大事可成,卻沒想已然進入陛下設下的甕中,”
“老奴恭賀陛下,江南之地隱患被除,此後大明便可長久昌盛矣!”
天佑皇帝聞言,頓時開懷的哈哈大笑起來,連日來的陰霾一掃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