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表麵上看,這場科考舞弊案似乎並無特別之處,甚至劉三吾等人是否真的存在包庇行為還需要進一步證實。然而,正是由於特定的時間背景和環境因素,使得整個事件變得撲朔迷離。


    考官劉三吾來自湖南茶陵,而此次考中的前三名並非來自同一地區。因此,如果說劉三吾因偏袒同鄉而作弊,實在難以令人信服。麵對這種情況,朱元璋再次下令重新審查考卷,並明確表示希望增加錄取一些北方學子。


    負責主審的張信在重審後,將北方學子的考卷呈現給朱元璋,但這些考卷的質量卻不盡如人意,不僅文采欠佳,還包含許多觸犯忌諱的詞句。此時,坊間傳聞四起,稱劉三吾等人故意讓張信呈上原本就存在問題的考卷,以激怒朱元璋。這些傳言傳入宮中,最終引發了朱元璋的憤怒。


    然而,所有這些都隻是街頭巷尾的傳言和猜測,並沒有確鑿的證據表明劉三吾等人偏袒南方考生。朱元璋之所以如此憤怒,正是因為這個問題的複雜性和敏感性。自從後晉皇帝石敬瑭失去了燕雲十六州以來,曆經兩宋、蒙元,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一直處於長期分裂的狀態。這種分裂不僅體現在政治和地理上,更深刻地反映在了文化和教育領域。


    直到朱元璋建立明朝並派遣徐達收複了北方失地,時間也僅僅過去了不到三十年。盡管過去五次科舉考試中北方學子人數較少,但他們仍然積極參與,盡管中榜的比例是每四個南方學子中榜隻有一個北方學子中榜,但至少還有北方學子中榜。然而,這次科舉竟然出現了一個北方學子都沒有中榜的情況,這究竟是因為北方學子真的才學不足,還是有人故意為之,試圖讓朝廷由南方人主導,從而再次破壞好不容易實現的統一局麵呢,朱元璋對此深感憂慮。


    在這種情況下,朱元璋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深知如果不采取措施,北方地區可能會陷入動蕩不安。於是,他果斷下令重新審查考卷,並增加錄取北方學子的名額。他明白,如果讓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將會嚴重影響到明朝的統治和社會穩定。


    然而,張信等主考官卻沒有理解朱元璋的意圖。他們堅持認為,即使經過重新審查,北方學子的答卷質量依然無法令人滿意,因此他們拒絕增加北方考生的錄取人數。張信等人的固執態度讓朱元璋非常生氣,他覺得自己的權威受到了挑戰。


    這才導致朱元璋終於忍不住發火,決定嚴懲主考官以及春榜及第的那幾位南方學子,以此平息北方學子的不滿情緒。同時,他也希望借此機會向南方士族發出一個明確的信號:不要試圖通過結黨營私來控製朝政,否則後果自負。


    朱元璋的舉動不僅是為了解決眼前的問題,更是為了維護國家的長治久安。他深知,如果不能有效地解決南北矛盾,明朝的統治將麵臨巨大的威脅。因此,他不得不采取嚴厲的手段來確保國家的統一和穩定。


    朱楩此刻身處遙遠的思明府,對於朝廷正在發生的這場重大案件,他心知肚明。然而,他卻選擇了置身事外,並不願參與其中。確切的說,他不願意去改變這場對後世考試製度產生深遠影響的案件。因為自這場案件之後,分地取士才真正開始形成。這一舉措,無疑給了那些地處偏遠、教育資源匱乏的學子們一個難得的出頭機會,讓他們有了實現夢想的可能。


    而考官劉三吾與白信蹈等人到底有沒有包庇同鄉,及第的那些南方學子到底有沒有舞弊,朱楩對此表示懷疑,他更願意相信這一切都是巧合。然而,這些人確實很冤枉,因為他們成為了朱元璋穩固南北統一大局觀的犧牲品。因此,朱楩一直沒有發出戰報,盡管每次戰局有重大突破時他都可以發送,但他還是選擇將其壓到現在才發出。實際上,這份戰報對於那些被冤枉的人們來說,就像是一張保命符。朱楩認為自己已經盡力了,至於朱元璋最終是否會處決他們,他也無法控製。畢竟,他隻是一個藩王,無法幹預朝廷的決策。


    京城昭獄之中,氣氛凝重而壓抑。年過八旬的劉三吾和他的一家老小被關押在一間狹小的牢房裏,周圍的幾間牢房裏則是白信蹈、張信等一眾考官以及他們的家人。


    “劉公啊,我等確實是被冤枉的呀!不知道陛下會如何處置我們呢?隻希望能放過我的家人啊!”張信一臉痛苦地向劉三吾哭訴著。作為洪武二十七年科舉的狀元,張信對此次案件完全是秉持公正的態度處理的。這可是他進入仕途後的第一樁大事,自然格外用心。然而,由於初入官場,不懂得揣摩上司的心意,張信過於耿直地處理了這件事情,最終導致了這樣的結果。自從被關進這裏以來,他一直在向劉三吾訴苦,認為憑借劉三吾的威望應該能夠保住一家人的性命。


    劉三吾雖然已經年逾八十,但頭腦依然清醒。他緩緩說道:“這件事,不能說你做錯了什麽,當然,陛下的考慮也並無過錯。問題在於,我們秉持公正卻無法圓滿解決這個問題。”


    張信神情黯然“我寒窗十年,一朝中榜,本想以所學報效朝堂,沒想卻落得如此下場,實乃我之命也。”


    白信蹈自嘲的笑了一下“我等之命也不過就是用來穩固和平的基石罷了,隻不過史書不會如此記,上麵隻會有我等包庇尋私,終是死了還得受盡後世子孫唾罵。”


    劉三吾罵道“休得胡言!如今陛下不殺我等已是皇恩浩蕩,你們切莫再說如此大逆不道之言。”


    白信蹈緊閉著嘴巴不發一言,張信也緊緊地抱住自己的妻女,止住了哭泣聲,他們兩人似乎都被劉三吾的氣勢和話語所震懾住,畢竟在文人的世界裏,大家都以先賢為尊崇對象,而劉三吾無疑可以算作其中之一。


    \"如果不是因為岷王在安南取得大捷的那封戰報,我們這些人現在恐怕早就身首異處了,哪裏還有機會讓你們在這昭獄中抱怨和怨恨呢?所以,還是一切聽天由命吧。\"劉三吾說完之後,長長地舒了一口氣,然後閉上眼睛,不再多說什麽,整個昭獄也立刻變得安靜起來。


    奉天殿內,朱允炆將劉三吾等人下獄的事與新開殿試的時間都一一向朱元璋做了匯報,如今也至七月中,所以時間也不能再拖,否則沒中的學子還需要趕回去秋收呢,不能耽擱了


    殿試安排在了後日,算是比較匆忙,而放榜更是在殿試後隻有五日時間,朱元璋親自策問,親自欽點,便讓這本來看上去就不太正式的放榜變得正式不少,皇帝親自欽點,誰還敢說這次殿選的水分大。


    “就這麽辦吧。”朱元璋淡淡說道,聲音明顯已經沒有以前那辦有力了,更多的是一種滄桑的感覺,頭發花白,臉上也沒了多少精神,但是給人的威壓卻是絲毫不減。


    朱允炆點頭“是,那皇爺爺您先歇著,其他的事,孫兒去辦。”


    朱允炆正準備離開時,老朱卻突然問了句“老四他今年過年還回來嗎?”


    老四自然指的是朱棣,而朱允炆則是一臉不知怎麽回話的模樣,也不做聲,就這麽等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好王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身都是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身都是水並收藏大明好王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