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吧,別跟你老子磨蹭。”老朱的語氣略帶不悅,然而其中並未流露出絲毫的不耐煩,反倒滿是對朱楩能想出何種良策的期待。


    “遵命,父皇。兒臣覺得,我大明朝疆域廣袤無垠,南北東西縱深數千裏,各地氣候迥異,糧食作物產量亦各不相同。北方寒冷刺骨,冬季漫長難熬;而南方多雨濕潤,相對較為富饒。如此一來,南北之間極不均衡。然而,百姓繳納的賦稅卻毫無差異,致使北方百姓比南方百姓生活更為困苦,北方能夠接受教育、讀書識字的人寥寥無幾。正因如此,今年春榜之上,北方學子無一上榜。”


    朱楩提到了南北榜案,這件事可以說是今年最讓朱元璋生氣的一件事了,到現在為止劉三吾與白信蹈等人還被關在昭獄裏呢。


    然而,在第一次審核結果出來之後,張信再次複查,但張信呈上的試卷仍然沒有北方學子的名字。於是張信被懷疑故意偏袒南方學子,並因此遭受懲罰。麵對這樣的結果,所有官員都說劉三吾是冤枉的,可是卻找不出證據,哪怕是造成這個情況出現的原因也找不到,所以朱元璋很憤怒。


    而朱楩這麽一說,倒是把問題簡單化了,細細思索下來好像也的確如此,大明百姓的賦稅是一致的,無論南北東西,雖然上交的糧食作物各有不同,但是數量終歸就是那麽多,北方產量自然要比南方低,隻能顧著吃飽,哪還有餘糧去讀書呢。


    如果以後世的經濟學來看朱楩的觀點似乎就點明了問題的關鍵所在,即北方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教育資源相對匱乏,導致北方學子難以與南方學子競爭。這是一個對南北差異以及社會公平的問題


    朱元璋一聽朱楩這話,便知道他接下來要說什麽,於是打斷道:“說著稅收呢,你怎麽跑這兒來了,這案子已經蓋棺定論,不必再提,你繼續說你的。”


    朱元璋心裏很清楚,南北榜案的背後,其實就是南北方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的矛盾激化,若要改變這種狀況,還需要從根本上去解決問題。然而,如今的大明王朝正麵臨著諸多挑戰和困難,要想徹底改變現狀並非易事。因此,朱元璋並不希望在此時再次提及此案,以免引發更多爭議和麻煩。


    朱楩聽了父親的話,心中雖然明白,但仍忍不住說道:“父皇,兒臣覺得這南北榜案與稅收之間確有一定聯係。若能妥善處理此事,或許有助於緩解當前困境。”


    朱元璋沉默片刻後,語氣堅定地回答道:“咱明白你的意思,但此事暫且不提。現在我們先談談稅收之事吧。”


    朱楩見父親態度堅決,隻好暫時放下心中所想,繼續說道:“是,父皇,這北方多產礦石,土地堅硬,南方土地柔軟肥沃,多產稻米,若是以同等大小的鬥收同等多的糧,就會造成南北不均。兒臣覺得可以在這方麵改進一些,根據各地不同產出情況,收取不同的東西用作稅收,南方多糧,那就以現行的糧稅製度征收,北方多礦,就以采礦或是畜牧為稅收。”


    朱元璋點了點頭,表示認可兒子的建議。他深知南北地區的差異,如果長此以往按照傳統方式征稅,必然會引起民怨沸騰,甚至可能引發社會動蕩。而朱楩提出的因地製宜、按物產征稅的方案,則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可以避免因稅收不公而引發的社會矛盾。


    朱允炆頓時有些忍不住了,提出質疑“可朝廷是要用糧食來給各級官員與軍隊發糧餉的,從北方征收上來的礦石即便多了也沒用,糧食才能喂得飽肚子。”


    朱楩點點頭表示讚同,的確如此,礦產資源豐富,但是就目前時代來看,利用率低啊,糧食可以當作錢用,但是礦不行啊,除非是金礦和銀礦還有銅礦,這些礦產還能用來製造錢幣,但是問題就在於開采,而且東北特有的黑土地,現在還是一片沼澤,外有強敵環伺,想要像後世那樣開發這片土地,就得有足夠的人口還有足夠的太平,至少要讓北方不再受到草原的威脅才行,這也是朱楩為什麽一直主張要規劃這些草原牧民的原因。


    “太孫說的極是,隻是目前我仍然沒有良好的辦法能夠解決,但是我知道在大寧東北方向以外有一片肥沃的土地,那裏現在仍然是一片沼澤,不過沼澤之下便是豐沃的土地,隻要有足夠的人手去開荒,去耕種要不了幾年那裏的糧食產量一定比江南的還多。”


    朱元璋不耐煩地擺了擺手,說道:“行了,說了跟沒說一樣!搞不定的事情就隻知道提出來給你老子,也不知道先想好辦法再來匯報。”


    朱楩有些尷尬地撓了撓頭,心裏暗自嘀咕,這辦法倒是很多,隻是以目前的技術水平實在難以實現,其實他對這些問題早已深思熟慮過,關鍵在於現有的技術手段有限,而且這些技術幾乎都是他憑借個人興趣帶回來的。


    至於其他領域,例如蒸汽機,雖然他了解其基本原理,但想要製造出一兩台來,也是頗為困難的。即使真的造出了蒸汽機,也無法徹底解決資源利用率低的問題。


    朱元璋無奈地歎了口氣,接著說道:“既然暫時無法解決這些問題,但起碼找到了大致的發展方向。允炆,你去通知戶部,讓他們重新製定一套適用於北方地區的稅收製度,務必讓北方的人口逐漸充裕起來。”


    朱允炆點頭行禮“是,皇爺爺。”


    朱元璋停頓了一下,轉而繼續問道:“那些個安南人你打算怎麽處理?”


    這話顯然是問朱楩的,眾人的目光都落在他身上。


    朱楩起身恭敬地回答道:“回稟父皇,這一路以來,兒臣帶著他們遊曆了廣西、湖南、湖廣各省,他們把帶來的銀兩都不斷的在這些地方進行花銷,當地的商戶百姓都把貨物賣空了,賺了不少錢,也帶動了各個地方的商稅收益。”


    朱元璋微微頷首,表示認同,接著說道:“嗯,這事兒我聽說了,雖然新的商稅政策還沒有施行下去,不過這些州府縣份回報說今年的商稅要比往年多上不少。”


    朱楩再次拱手,謙遜地說:“正是如此,兒臣也是考慮到這些安南官員在大明境內若能改為從事商業活動,他們的銀錢不僅能夠聘請更多的工人,還能使其資金得以流動,從而讓各級都能從中受益。”


    朱允炆皺起眉頭,他顯然還是對商人階層抱有深深的成見,語氣中帶著明顯的質疑:“如何到各級?這些商人以逐利為本,難道還能讓朝廷占據大頭嗎?”


    朱楩微笑著搖了搖頭,似乎並不在意朱允炆的態度。他耐心地解釋道:“太孫不妨想象一下,現在的百姓們在農忙結束後,真正能留下多少收成呢?如果這些商人能夠給予這些百姓一個農閑時的賺錢機會,讓他們獲得額外的收入來源,那麽他們是否就會有更多的錢糧去城中購買布料,或者為孩子支付學費呢?而當這些錢財流入到布行、餐館、青樓以及學堂等地方時,其中便會有一成自動上繳給朝廷。如此一來,朝廷的財政狀況不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了嗎?從這個角度看,無論是哪個階層都能從中受益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好王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身都是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身都是水並收藏大明好王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