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賞賜收攏
開局我爹是皇帝,江山隻有一座城 作者:動物園巨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
此時馬家主心裏是十分開心的,自己的家丁加入大乾王師,這是他所希望看到的。
這也代表著眼前的年輕帝王並不排斥他們馬家摻和軍務。
但他也是聰明人,這種事凡事都講究一個度,可以跟著沾光,但隨著大乾往後坐大,他們馬家勢必要減少涉足軍務的份量。
當然眼下最讓他糾結的是,怎麽還要自己這幾個兒子入軍伍?
回頭瞥了眼那幾個不成器的兒子,見他們如死狗一樣,心中不免歎了口氣。
罷了,這也是陛下一番心意,能讓我馬家掌權這筆買賣不算虧。
“多謝陛下,草民自無不可!往後草民這幾個不成器的犬子,陛下要是看不順眼隨便調教即可。”
馬家主再度深深一拜。
他很清楚,能夠讓他馬家嫡係子弟掌握一部分大乾兵權,這絕對是最大的善意了。
可一想到,三個兒子全都入軍伍他還是一陣肉疼。
心道,希望這幾個不成器的小崽子不至於全部慘死沙場。
“嗬嗬!既然如此,那便重新組建一支新軍,就以浮山縣的諧音字,取福字,取名安福軍如何?”
趙銘緊接著的這番話又是讓馬家主心中歡喜。
安福軍,名字不僅是個好彩頭,關鍵這代表著一個信號。
這支軍隊大概率都會從浮山縣招募兵勇,而以陛下如今對他們馬家的看重,大概率領軍之人便是他這幾個兒子了。
相當於將浮山縣的兵權交到他們馬家手中。
事實上當然不是如此。
趙銘又不是傻子,他並不排斥以地方命名,讓部下同鄉抱團。
同鄉抱團弊端不少,比如往後大乾坐大之後,容易結黨營私,相互包庇。
但好處也十分明顯,在戰場上,皆是同鄉的軍隊往往戰鬥力都十分旺盛。
就像是後世的一些軍隊,都取了一個番號,且番號往往持續多代。
而番號所帶來的榮譽感會讓每一位剛加入的新兵有種與有榮焉之感。
戰場上,也會為了這一番號的榮耀拚盡最後一滴血。
趙銘的想法很簡單,先以同鄉之情增強士兵的士氣。
但訓練卻全權由安新軍的老兵負責教導。
無他,趙銘仿照後世的一些模式罷了。
這樣訓練出來的士兵,固然會有同鄉之情,但還會有教官之情。
能一定程度上摒除一些結黨營私的跡象。
最最關鍵的還是要狠抓思想這一塊。
趙銘現在還是比較頭疼這點,他早就想組建一支指導隊。
奈何指導隊人選難尋,首先這批人必須要會讀寫,而寫最好是能說會道,氣質上要顯得溫文爾雅,平易近人。
畢竟忽悠人這種事,一定得有一副足夠迷惑的麵容才行。
可現在沒人選呐!
窩裏溝那些老人肯定不行,雖然是自己人,但就是一群土匪,他們自己腦子都是歪的。
別搞得上梁不正下梁歪那樂子就大了。
其次他也想過從書吏中挑選。
可是這群吏員,趙銘實在是不放心。
這群人你要說他們思想多正,還真不好說。
這年頭的小吏本就是功利主義,現在讓他們規規矩矩按大乾律辦事,已經是他們超常發揮了。
不腐敗趙銘就燒高香了。
其實主要還是大乾改革尚短,且還沒有讓治下官員以及民眾對大乾有發自內心的榮譽感。
簡單來說,現在大乾治下還沒幾個狂熱分子呢。
安新軍裏麵倒是不少。
這也是趙銘打算從安新軍抽調人員充當教導隊訓練安福軍的。
除了訓練軍武,偶爾還能言傳身教的宣揚大乾的榮譽感不是?
也算是現在的無奈之舉,能加強一下治下士兵的榮譽感就加強一點吧。
趙銘也不強求太多了。
馬家主帶著他那幾個兒子離去後,趙銘則開始派人去馬家接收其家產。
同時下發了幾份委任。
其一,任命馬三石為監當官,領大夫爵。
其二,馬家三兄弟升任十夫長,領上造爵。
前者對於馬三石也就是馬家主的任命其實嚴重與爵位不符。
監當官,在秦朝是沒有的,屬於兩宋時期的管理官營產業的官職。
在大燕也是設有監當官的。
秦朝在商業上畢竟分的沒有那麽細,趙銘在大框架可以仿照,不可能事無巨細一股腦抄,自然是折中取優。
考慮到馬家主多多少少還算是擅長經商,就委任這一職務。
監當官在大燕屬於小官,主要也是趙銘看了馬家的賬目,發現這馬家主經商是個半吊子。
可考慮到現在自己麾下還沒有特別擅長此道的,幹脆就委任個小官,暫時幫忙打理大乾的官營產業。
至於大夫爵位,純粹就是給一個充當心理安慰。
相信馬家主也不會有任何怨言,因為他這兩個兒子可是掌了兵權,隻要大乾一路騰飛,馬家勢必也會跟著騰飛。
相信馬家主這個聰明人懂得其中的彎彎繞繞。
而給馬家三兄弟隻是十夫長職務,這點雖說可能會馬家主腹誹。
但趙銘不能開這個先河,不然這兵還怎麽帶?
更何況馬家嚴格意義上還不算雪中送炭。
真正的雪中送炭,那得是危難之際舉全家之力資助。
比如送了他趙銘浮山縣,無需他趙銘費絲毫氣力就奪下浮山縣。
說白了,馬家就是看菜下碟罷了。
處理完馬家之事,趙銘便開始忙碌於海量的文書之中。
“果然呐,創業之初就沒有閑人,誰都得幹活。也不知道當年老朱內閣尚未設立時,他一個人是如何事必躬親處理偌大國家的大小事務的?”
趙銘不得不佩服老朱,真的是牛人。
區區一個泥腿子出身,還是古代的泥腿子。
按理說古代底層人,別說是眼界,可能一輩子眼裏就村裏那點狗屁倒灶的事兒。
結果人家硬生生靠著自學,把一個偌大的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前期處事還算粗魯有匹夫性情,後期權謀也不弱了。
忙活了一天,趙銘感覺眼睛都快看花了。
雖說安平縣那邊過來的書吏已經幫忙處理小事。
而且張文還過了一遍,最後才送到趙銘這兒。
饒是如此需要趙銘拿決定的還是有很多。
此時馬家主心裏是十分開心的,自己的家丁加入大乾王師,這是他所希望看到的。
這也代表著眼前的年輕帝王並不排斥他們馬家摻和軍務。
但他也是聰明人,這種事凡事都講究一個度,可以跟著沾光,但隨著大乾往後坐大,他們馬家勢必要減少涉足軍務的份量。
當然眼下最讓他糾結的是,怎麽還要自己這幾個兒子入軍伍?
回頭瞥了眼那幾個不成器的兒子,見他們如死狗一樣,心中不免歎了口氣。
罷了,這也是陛下一番心意,能讓我馬家掌權這筆買賣不算虧。
“多謝陛下,草民自無不可!往後草民這幾個不成器的犬子,陛下要是看不順眼隨便調教即可。”
馬家主再度深深一拜。
他很清楚,能夠讓他馬家嫡係子弟掌握一部分大乾兵權,這絕對是最大的善意了。
可一想到,三個兒子全都入軍伍他還是一陣肉疼。
心道,希望這幾個不成器的小崽子不至於全部慘死沙場。
“嗬嗬!既然如此,那便重新組建一支新軍,就以浮山縣的諧音字,取福字,取名安福軍如何?”
趙銘緊接著的這番話又是讓馬家主心中歡喜。
安福軍,名字不僅是個好彩頭,關鍵這代表著一個信號。
這支軍隊大概率都會從浮山縣招募兵勇,而以陛下如今對他們馬家的看重,大概率領軍之人便是他這幾個兒子了。
相當於將浮山縣的兵權交到他們馬家手中。
事實上當然不是如此。
趙銘又不是傻子,他並不排斥以地方命名,讓部下同鄉抱團。
同鄉抱團弊端不少,比如往後大乾坐大之後,容易結黨營私,相互包庇。
但好處也十分明顯,在戰場上,皆是同鄉的軍隊往往戰鬥力都十分旺盛。
就像是後世的一些軍隊,都取了一個番號,且番號往往持續多代。
而番號所帶來的榮譽感會讓每一位剛加入的新兵有種與有榮焉之感。
戰場上,也會為了這一番號的榮耀拚盡最後一滴血。
趙銘的想法很簡單,先以同鄉之情增強士兵的士氣。
但訓練卻全權由安新軍的老兵負責教導。
無他,趙銘仿照後世的一些模式罷了。
這樣訓練出來的士兵,固然會有同鄉之情,但還會有教官之情。
能一定程度上摒除一些結黨營私的跡象。
最最關鍵的還是要狠抓思想這一塊。
趙銘現在還是比較頭疼這點,他早就想組建一支指導隊。
奈何指導隊人選難尋,首先這批人必須要會讀寫,而寫最好是能說會道,氣質上要顯得溫文爾雅,平易近人。
畢竟忽悠人這種事,一定得有一副足夠迷惑的麵容才行。
可現在沒人選呐!
窩裏溝那些老人肯定不行,雖然是自己人,但就是一群土匪,他們自己腦子都是歪的。
別搞得上梁不正下梁歪那樂子就大了。
其次他也想過從書吏中挑選。
可是這群吏員,趙銘實在是不放心。
這群人你要說他們思想多正,還真不好說。
這年頭的小吏本就是功利主義,現在讓他們規規矩矩按大乾律辦事,已經是他們超常發揮了。
不腐敗趙銘就燒高香了。
其實主要還是大乾改革尚短,且還沒有讓治下官員以及民眾對大乾有發自內心的榮譽感。
簡單來說,現在大乾治下還沒幾個狂熱分子呢。
安新軍裏麵倒是不少。
這也是趙銘打算從安新軍抽調人員充當教導隊訓練安福軍的。
除了訓練軍武,偶爾還能言傳身教的宣揚大乾的榮譽感不是?
也算是現在的無奈之舉,能加強一下治下士兵的榮譽感就加強一點吧。
趙銘也不強求太多了。
馬家主帶著他那幾個兒子離去後,趙銘則開始派人去馬家接收其家產。
同時下發了幾份委任。
其一,任命馬三石為監當官,領大夫爵。
其二,馬家三兄弟升任十夫長,領上造爵。
前者對於馬三石也就是馬家主的任命其實嚴重與爵位不符。
監當官,在秦朝是沒有的,屬於兩宋時期的管理官營產業的官職。
在大燕也是設有監當官的。
秦朝在商業上畢竟分的沒有那麽細,趙銘在大框架可以仿照,不可能事無巨細一股腦抄,自然是折中取優。
考慮到馬家主多多少少還算是擅長經商,就委任這一職務。
監當官在大燕屬於小官,主要也是趙銘看了馬家的賬目,發現這馬家主經商是個半吊子。
可考慮到現在自己麾下還沒有特別擅長此道的,幹脆就委任個小官,暫時幫忙打理大乾的官營產業。
至於大夫爵位,純粹就是給一個充當心理安慰。
相信馬家主也不會有任何怨言,因為他這兩個兒子可是掌了兵權,隻要大乾一路騰飛,馬家勢必也會跟著騰飛。
相信馬家主這個聰明人懂得其中的彎彎繞繞。
而給馬家三兄弟隻是十夫長職務,這點雖說可能會馬家主腹誹。
但趙銘不能開這個先河,不然這兵還怎麽帶?
更何況馬家嚴格意義上還不算雪中送炭。
真正的雪中送炭,那得是危難之際舉全家之力資助。
比如送了他趙銘浮山縣,無需他趙銘費絲毫氣力就奪下浮山縣。
說白了,馬家就是看菜下碟罷了。
處理完馬家之事,趙銘便開始忙碌於海量的文書之中。
“果然呐,創業之初就沒有閑人,誰都得幹活。也不知道當年老朱內閣尚未設立時,他一個人是如何事必躬親處理偌大國家的大小事務的?”
趙銘不得不佩服老朱,真的是牛人。
區區一個泥腿子出身,還是古代的泥腿子。
按理說古代底層人,別說是眼界,可能一輩子眼裏就村裏那點狗屁倒灶的事兒。
結果人家硬生生靠著自學,把一個偌大的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前期處事還算粗魯有匹夫性情,後期權謀也不弱了。
忙活了一天,趙銘感覺眼睛都快看花了。
雖說安平縣那邊過來的書吏已經幫忙處理小事。
而且張文還過了一遍,最後才送到趙銘這兒。
饒是如此需要趙銘拿決定的還是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