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大燕朝堂
開局我爹是皇帝,江山隻有一座城 作者:動物園巨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十日後——
砰!
“諸位愛卿,且看看吧,誰能告訴朕南理國發生了什麽?
誰能告訴朕?”
大燕皇都安臨城,大朝會召開所在,延和殿內——
此時群臣正低垂著頭大氣不敢喘。
大臣的排序也是按照公、卿、將、大夫等爵位排序,且文武分列兩側。
隻是如今文官序列中,有一位很是獨樹一幟,那就是秦相。
如今的秦相年事已高,因為雙腿不便,在朝堂中皇帝允許其在旁有一坐席方便上朝。
此時聽著這些,秦相眼眸耷拉著,十分平靜,不知道的以為其已經酣睡。
在消息傳遞至京城時,身為秦相,早就得知了消息,然而他此時不開口,他背後的大多數文臣也是閉口不談。
場麵一下子寂靜,仿佛陷入了死寂。
“秦相,你對此事如何看?”燕帝收斂暴怒神情,和緩的看向下首的秦相。
聽到問詢,過了半晌,秦相仿佛這才反應過來。
就見他顫巍巍撐著扶手起身,勉力朝上手的燕帝行了一禮,這才用有些虛弱且滄桑的聲音道,
“臣以為,南理國亡國不假,然我等無需在意此事,須以如何商討抗擊大淵賊軍為重。”
這話其實就是廢話。
聞言燕帝有些不悅,但不好多說什麽,隻能繼續問道,“那依愛卿之間,可有抗敵良策?”
“回陛下,微臣以為,理應速速調遣西軍趕赴播州,抵抗賊軍!”秦相躬身道。
然而隨著此話一出,武官序列立馬就有人站了出來,朝上首的燕帝行了一禮,這才趕忙道。
“陛下,微臣以為不可!”
“哦!~中侍大夫可有良策?”燕帝道。
“微臣以為,如今南理國滅國不假,但大淵覆滅一國必然損兵折將。
且大淵征伐南理國須繞行我西側國土上千餘裏。
如此疲憊之軍,又如此遙遠,依微臣之間,大淵賊軍定然不是大軍出動。
定是一支萬餘乃至幾萬人的騎兵輕裝簡行快速突進。
故而微臣認為,大淵賊軍其主力依舊在我大燕北麵。
一旦調用西軍,我大燕危矣!”
中侍大夫也就是正五品的武官,放在如今重文輕武的大燕,這等官員幾乎是毫無話語權。
然而這位年近六旬的中侍大夫卻依舊是仗義執言。
說著他仰著頭,沒有看秦相,仿佛已然準備赴死。
燕帝沉默的看了眼這位武官又看了眼秦相。
“不知秦相以為如何?”
“陛下,此乃其人的猜測,南理國雖是小國。
但帶甲十萬,大淵如若沒有重兵雲集,何故如此迅速滅了南理國?
故而哪怕不知其具體兵力。
我等也須獅子搏兔尚需全力!
西軍定要調遣,且至少五萬西軍,外加征調附近廂軍十萬,如此方可高枕無憂!”
秦相說著再度深深一禮。
隻是他這話剛開口,就有一人跳出來仗義執言。
“秦相所言極是,然!五萬西軍調遣聲勢浩大,須得謹慎行事,切忌不得讓大淵探明虛實。
同時也許立刻調令附近邊軍進行鞏固協防,如此一來方可保萬無一失。
然而如此行徑前後損耗時日頗長,一旦播州的大淵賊軍進展迅猛,又當如何?”
說話之人乃當朝左相。
在北燕時期,屬於是左相權力更大,但在南燕時期,則右相大。
如秦相爺乃右相,在南燕又稱之為主相,故而他也是站在燕帝右手下首第一人。
左手邊自然是左相。
“胡相,按你這般說....那就是不調用西軍咯?”秦相淡淡道。
“非也!調肯定是要調用,但此番調動如何能趕得及?”
胡右相笑眯眯搖搖頭,言語間既沒有反駁秦相又沒有讚同秦相。
“那依你之間,理應如何?”秦相眼睛微眯,聲音已有些冷冽。
“自然是先調用地方廂軍屯兵於此,以免大淵賊軍進展迅猛,如此也能在西軍抵達之前不至於局勢過於糜爛。”
說著胡右相又是朝燕帝拱了拱手,“陛下,微臣素聞播州乃土司之民。
爾等土司之民最是悍勇,想來調用播州廂軍不說能擋住大淵賊軍,也能阻擋一二。”
“如若擋不住又當如何?”秦相笑問道。
“嗬嗬,秦相似乎一直對老夫有意見呐,老夫自問也是頗為讚同秦相的提議。
也不曾反駁秦相的提議,不知秦相如若不然,您覺得還能如何呢?”胡右相反問道。
兩人頗有些針鋒相對之態。
“哼!”
秦相輕哼一聲,倒也沒反駁對方的提議。
但還是朝燕帝補充道,“陛下,胡相所言極是,不過依老臣之見。
這播州土司本就尚未教化,冒然調用此等土司,難免不服調派。
懇請陛下另從別處再行增調!”
聞言燕帝稍作思忖也是微微點頭。
“嗯,秦愛卿所言極是,隻是距離播州最近的便是這鬱州。
不過這鬱州,朕此前不是才遭遇火匪之亂,隻怕民生尚未恢複....”
“陛下,可直接從整個西南道增兵,要求陳布政使負責統籌,同時令步軍都指揮使郭武領五百輕騎火速南下,負責統籌全局。
封郭武為節度使,暫時接管西南道全局。”
說著秦相再度朝燕帝深深一拜。
這節度使,在南燕算是榮譽性質的虛銜,不過有這麽個名義就足夠了。
燕帝麵上並無多少變化,誰也不知道他心中所想。
實際上明眼人都能看得出,這郭武定然是秦相的人。
目光瞥了眼右相胡開,然而對方閉口不談,似乎並無舉薦人選。
頓時他眼神中閃過一抹失望,最終還是點頭應諾。
“如此便依秦相所言!”
而在這則消息傳至京城的兩天前,緊鄰播州的鬱州,趙銘的案台上同樣上呈了這份密報。
這消息倒不是趙銘已經將情報網伸到播州,而是來自播州水西羅氏的書信。
“諸愛卿,此事如何看?”趙銘端坐於首,看向下方的文武心腹。
此時他已經並未在縣衙書房,而是如今這座皇宮的大殿。
說是大殿實際上就是此前楊府的待客大廳,因為還算寬敞,遠比縣衙寬敞,倒是可以用於舉辦這種內部的多人會議。
砰!
“諸位愛卿,且看看吧,誰能告訴朕南理國發生了什麽?
誰能告訴朕?”
大燕皇都安臨城,大朝會召開所在,延和殿內——
此時群臣正低垂著頭大氣不敢喘。
大臣的排序也是按照公、卿、將、大夫等爵位排序,且文武分列兩側。
隻是如今文官序列中,有一位很是獨樹一幟,那就是秦相。
如今的秦相年事已高,因為雙腿不便,在朝堂中皇帝允許其在旁有一坐席方便上朝。
此時聽著這些,秦相眼眸耷拉著,十分平靜,不知道的以為其已經酣睡。
在消息傳遞至京城時,身為秦相,早就得知了消息,然而他此時不開口,他背後的大多數文臣也是閉口不談。
場麵一下子寂靜,仿佛陷入了死寂。
“秦相,你對此事如何看?”燕帝收斂暴怒神情,和緩的看向下首的秦相。
聽到問詢,過了半晌,秦相仿佛這才反應過來。
就見他顫巍巍撐著扶手起身,勉力朝上手的燕帝行了一禮,這才用有些虛弱且滄桑的聲音道,
“臣以為,南理國亡國不假,然我等無需在意此事,須以如何商討抗擊大淵賊軍為重。”
這話其實就是廢話。
聞言燕帝有些不悅,但不好多說什麽,隻能繼續問道,“那依愛卿之間,可有抗敵良策?”
“回陛下,微臣以為,理應速速調遣西軍趕赴播州,抵抗賊軍!”秦相躬身道。
然而隨著此話一出,武官序列立馬就有人站了出來,朝上首的燕帝行了一禮,這才趕忙道。
“陛下,微臣以為不可!”
“哦!~中侍大夫可有良策?”燕帝道。
“微臣以為,如今南理國滅國不假,但大淵覆滅一國必然損兵折將。
且大淵征伐南理國須繞行我西側國土上千餘裏。
如此疲憊之軍,又如此遙遠,依微臣之間,大淵賊軍定然不是大軍出動。
定是一支萬餘乃至幾萬人的騎兵輕裝簡行快速突進。
故而微臣認為,大淵賊軍其主力依舊在我大燕北麵。
一旦調用西軍,我大燕危矣!”
中侍大夫也就是正五品的武官,放在如今重文輕武的大燕,這等官員幾乎是毫無話語權。
然而這位年近六旬的中侍大夫卻依舊是仗義執言。
說著他仰著頭,沒有看秦相,仿佛已然準備赴死。
燕帝沉默的看了眼這位武官又看了眼秦相。
“不知秦相以為如何?”
“陛下,此乃其人的猜測,南理國雖是小國。
但帶甲十萬,大淵如若沒有重兵雲集,何故如此迅速滅了南理國?
故而哪怕不知其具體兵力。
我等也須獅子搏兔尚需全力!
西軍定要調遣,且至少五萬西軍,外加征調附近廂軍十萬,如此方可高枕無憂!”
秦相說著再度深深一禮。
隻是他這話剛開口,就有一人跳出來仗義執言。
“秦相所言極是,然!五萬西軍調遣聲勢浩大,須得謹慎行事,切忌不得讓大淵探明虛實。
同時也許立刻調令附近邊軍進行鞏固協防,如此一來方可保萬無一失。
然而如此行徑前後損耗時日頗長,一旦播州的大淵賊軍進展迅猛,又當如何?”
說話之人乃當朝左相。
在北燕時期,屬於是左相權力更大,但在南燕時期,則右相大。
如秦相爺乃右相,在南燕又稱之為主相,故而他也是站在燕帝右手下首第一人。
左手邊自然是左相。
“胡相,按你這般說....那就是不調用西軍咯?”秦相淡淡道。
“非也!調肯定是要調用,但此番調動如何能趕得及?”
胡右相笑眯眯搖搖頭,言語間既沒有反駁秦相又沒有讚同秦相。
“那依你之間,理應如何?”秦相眼睛微眯,聲音已有些冷冽。
“自然是先調用地方廂軍屯兵於此,以免大淵賊軍進展迅猛,如此也能在西軍抵達之前不至於局勢過於糜爛。”
說著胡右相又是朝燕帝拱了拱手,“陛下,微臣素聞播州乃土司之民。
爾等土司之民最是悍勇,想來調用播州廂軍不說能擋住大淵賊軍,也能阻擋一二。”
“如若擋不住又當如何?”秦相笑問道。
“嗬嗬,秦相似乎一直對老夫有意見呐,老夫自問也是頗為讚同秦相的提議。
也不曾反駁秦相的提議,不知秦相如若不然,您覺得還能如何呢?”胡右相反問道。
兩人頗有些針鋒相對之態。
“哼!”
秦相輕哼一聲,倒也沒反駁對方的提議。
但還是朝燕帝補充道,“陛下,胡相所言極是,不過依老臣之見。
這播州土司本就尚未教化,冒然調用此等土司,難免不服調派。
懇請陛下另從別處再行增調!”
聞言燕帝稍作思忖也是微微點頭。
“嗯,秦愛卿所言極是,隻是距離播州最近的便是這鬱州。
不過這鬱州,朕此前不是才遭遇火匪之亂,隻怕民生尚未恢複....”
“陛下,可直接從整個西南道增兵,要求陳布政使負責統籌,同時令步軍都指揮使郭武領五百輕騎火速南下,負責統籌全局。
封郭武為節度使,暫時接管西南道全局。”
說著秦相再度朝燕帝深深一拜。
這節度使,在南燕算是榮譽性質的虛銜,不過有這麽個名義就足夠了。
燕帝麵上並無多少變化,誰也不知道他心中所想。
實際上明眼人都能看得出,這郭武定然是秦相的人。
目光瞥了眼右相胡開,然而對方閉口不談,似乎並無舉薦人選。
頓時他眼神中閃過一抹失望,最終還是點頭應諾。
“如此便依秦相所言!”
而在這則消息傳至京城的兩天前,緊鄰播州的鬱州,趙銘的案台上同樣上呈了這份密報。
這消息倒不是趙銘已經將情報網伸到播州,而是來自播州水西羅氏的書信。
“諸愛卿,此事如何看?”趙銘端坐於首,看向下方的文武心腹。
此時他已經並未在縣衙書房,而是如今這座皇宮的大殿。
說是大殿實際上就是此前楊府的待客大廳,因為還算寬敞,遠比縣衙寬敞,倒是可以用於舉辦這種內部的多人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