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良性循環
開局我爹是皇帝,江山隻有一座城 作者:動物園巨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而外地富商也分為好幾個層次。
其一,就是努力積極擁抱大乾這片市場的。
這群人雖然期間也被折騰的不輕,但堅持下來的都賺了。
加在一起的資產也有個兩千萬兩。
其二,就是搖擺不定的,這群人資產就少了,估摸著也就堪堪到了千萬兩。
其三,就是特別不適應的,來這兒隻想賺快錢就走的人。
這群人可能曾經比較富裕,但都在這裏都是資產嚴重縮水,也是人數最多的一批人。
然而他們這麽多人,加起來僅僅才五百萬兩,可見不少人都快接近返貧的地步。
除此之外,還有就是一批不明身份的外地資產。
按照趙銘的估算,這批資產肯定不是西南道本地的。
估計是大燕其他地方的商賈,聽聞這兒能發財,這才過來的。
這群人怎麽說呢,也很慘。
主要他們大多都是想在股市賺一波快錢就走的。
結果虧了個底朝天,人數也不少估摸著有個四五百人。
但加起來的銀子可能才一百萬兩。
不過這是之前,但前不久,根據方平的統計。
這個數額變了,變成了六百多萬兩!
聽方平的意思,好像是有一個人,似乎對股市的操作十分擅長。
對方在交易所的賬戶,最近一個月來,幾乎就沒虧過錢。
大跌的時候,對方總能及時撤退,大漲的時候,他總能在第一時間入場。
並且前不久這人竟然還玩出了後世主力控盤的感覺。
讓趙銘很是感興趣。
對方登記的身份牌上寫的是榮發達。
但趙銘覺得可能是假名。
這年頭但凡是外來富商,幾乎八成左右都會用假名。
對此趙銘也見怪不怪。
而就在這時,張文有些為難道,“陛下,您的預期可能太好了。”
“嗯?”趙銘狐疑。
就見張文一臉苦笑,
“陛下這大乾水泥,我大乾朝廷出資使用,自然是可以用低價修路。
可是想要修遍播州,這花銷可不少啊!
算下來,少說得一百萬兩。
加上水利,您肯定也是想要用水泥修繕。
這必然又是一大筆錢,微臣估算,水利不同於公路。
需要對河渠進行清淤等工作,更是需要一大批勞工。
人手方麵咱們倒是不缺,可您要是不發工錢倒好說。
可要是加上工錢,少說得需要兩三百萬兩!
這一來二去,光是播州的基建咱們就砸進去三四百萬兩了。”
說到這裏張文頓了頓,
“可這還不算完,拿新兵征戰播州,軍費也是一筆。
以及要鍛造如此多軍械,這兒便是百萬兩!
四五百萬兩已經是目前保守估計了。
這些當然不算什麽。
最近我大乾在股市賺了不少銀子。
加上大家因為股市,對我大乾銀行已經初具信任。
目前我大乾的國庫數額有一千五百萬兩。
大乾銀行有三千萬兩儲蓄。
根據微臣的估算,我大乾短時間可挪用的資金有三千萬兩。
至少是需要有一千五百萬兩的資金放置於大乾銀行方便周轉,以免百姓對銀行造成擠兌。
陛下!
這三千萬兩看似很多。
可咱們大乾花錢也多啊!
光是這月,我大乾就已經支出了兩百萬兩。
如若加上後續的播州之事,又是五百萬兩出去。
賽馬場和足球場,陛下您是想要修繕的又大又宏偉。
且都需要用磚石水泥結構修繕。
加在一起,少說需要八百萬兩!
而這已經是一千七百萬兩出去了。
可是後續西軍之戰,還有您要的收複治理西南道.....”
說到這裏,張文已經說不下去了。
因為花錢的地方太多太多了,他就差沒有抱著趙銘的大腿,苦苦哀求。
陛下啊!收收神通吧!
您老人家賺銀子是真的能賺,可是花錢那是一點也不心慈手軟啊!
這白花花的銀子說花就給花了,絲毫不心疼的。
給家裏留點家底吧!
看著張文那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樣,趙銘也是有些尷尬。
自己貌似的確有些太大手大腳了。
可是重生而來,又能賺銀子,還這麽摳摳索索他還真做不到。
關鍵是,大乾不想走以前那些朝代的老路,必須要一開始給大乾定下基調。
錢一定要花,錢一定要流通起來,不然這國家宛如一潭死水遲早要完蛋。
趙銘可太清楚經濟的重要性了。
古代曆朝曆代,拋開那些小國寡民的先秦時期不說。
就好比唐宋元明清,以及當時的世界格局。
一個國家的強大,往往是從經濟開始的。
就好比明朝。
可以發現,從大明一點點濫發大明寶鈔,大明寶鈔失去公信力。
以及大明的土地兼並開始逐漸嚴重後,大明就不可抑製的走下坡路了。
紙幣這玩意不能隨意濫發,濫發就是在透支一個國家的未來經濟。
而解決土地兼並在當下很難解決。
但也很容易。
那就是讓百姓知道,單純依賴土地,隻會讓你越過越窮,那百姓就會逐漸脫離對土地的依戀。
而想要做到這點,就得讓錢流通起來。
而想要做到這點,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
一個最直觀地例子。
那就是十六世紀初開始西歐那邊的大航海時代開始。
西歐諸國就逐漸發現土地沒那麽重要了。
尤其是隨著越來越多前往大海的人回來,人們發現,自己祖輩辛辛苦苦盤下的土地,經營著偌大莊園成為莊園主。
結果還沒有人家出一次海賺得多。
久而久之,大家都心態失衡了。
當時就有許多人心動,賣掉家裏的產業展開一次偉大的冒險。
成功的能發家致富,但失敗的就喪生海外。
可是在那種瘋狂的年代,大家渲染的都是海外遍地都是金子,彎個腰就能撿錢。
而大航海時代,也是加快了國與國之間的貿易。
而本國的貿易也是激增,出海的人有錢了,回國後自然會花天酒地大手大腳。
同時也會刺激造船業,還需要大量的船員。
資金在短時間內開始瘋狂流通。
自然就不存在所謂的土地兼並,這時候的土地根本不值多少錢。
趙銘想做的就是這點。
乍一看的確朝廷一直在瘋狂向外撒錢。
可是隻要趙銘能保證朝廷能源源不斷將這些錢收回來,那就不用擔心。
甚至這樣做的還有極大的好處。
那就是錢會流通那些參加基建的勞工手中。
勞工手裏的錢,也會用於購置生活用品,開銷。
當他們積攢到一定數額的銀子後,感覺家中閉塞還會購置宅子。
當然,他們手裏絕大多數銀子會流到商賈手中。
而商賈們的銀子又會兜兜轉轉來到大乾國庫裏麵。
如此一個良性循環也就出現了。
其一,就是努力積極擁抱大乾這片市場的。
這群人雖然期間也被折騰的不輕,但堅持下來的都賺了。
加在一起的資產也有個兩千萬兩。
其二,就是搖擺不定的,這群人資產就少了,估摸著也就堪堪到了千萬兩。
其三,就是特別不適應的,來這兒隻想賺快錢就走的人。
這群人可能曾經比較富裕,但都在這裏都是資產嚴重縮水,也是人數最多的一批人。
然而他們這麽多人,加起來僅僅才五百萬兩,可見不少人都快接近返貧的地步。
除此之外,還有就是一批不明身份的外地資產。
按照趙銘的估算,這批資產肯定不是西南道本地的。
估計是大燕其他地方的商賈,聽聞這兒能發財,這才過來的。
這群人怎麽說呢,也很慘。
主要他們大多都是想在股市賺一波快錢就走的。
結果虧了個底朝天,人數也不少估摸著有個四五百人。
但加起來的銀子可能才一百萬兩。
不過這是之前,但前不久,根據方平的統計。
這個數額變了,變成了六百多萬兩!
聽方平的意思,好像是有一個人,似乎對股市的操作十分擅長。
對方在交易所的賬戶,最近一個月來,幾乎就沒虧過錢。
大跌的時候,對方總能及時撤退,大漲的時候,他總能在第一時間入場。
並且前不久這人竟然還玩出了後世主力控盤的感覺。
讓趙銘很是感興趣。
對方登記的身份牌上寫的是榮發達。
但趙銘覺得可能是假名。
這年頭但凡是外來富商,幾乎八成左右都會用假名。
對此趙銘也見怪不怪。
而就在這時,張文有些為難道,“陛下,您的預期可能太好了。”
“嗯?”趙銘狐疑。
就見張文一臉苦笑,
“陛下這大乾水泥,我大乾朝廷出資使用,自然是可以用低價修路。
可是想要修遍播州,這花銷可不少啊!
算下來,少說得一百萬兩。
加上水利,您肯定也是想要用水泥修繕。
這必然又是一大筆錢,微臣估算,水利不同於公路。
需要對河渠進行清淤等工作,更是需要一大批勞工。
人手方麵咱們倒是不缺,可您要是不發工錢倒好說。
可要是加上工錢,少說得需要兩三百萬兩!
這一來二去,光是播州的基建咱們就砸進去三四百萬兩了。”
說到這裏張文頓了頓,
“可這還不算完,拿新兵征戰播州,軍費也是一筆。
以及要鍛造如此多軍械,這兒便是百萬兩!
四五百萬兩已經是目前保守估計了。
這些當然不算什麽。
最近我大乾在股市賺了不少銀子。
加上大家因為股市,對我大乾銀行已經初具信任。
目前我大乾的國庫數額有一千五百萬兩。
大乾銀行有三千萬兩儲蓄。
根據微臣的估算,我大乾短時間可挪用的資金有三千萬兩。
至少是需要有一千五百萬兩的資金放置於大乾銀行方便周轉,以免百姓對銀行造成擠兌。
陛下!
這三千萬兩看似很多。
可咱們大乾花錢也多啊!
光是這月,我大乾就已經支出了兩百萬兩。
如若加上後續的播州之事,又是五百萬兩出去。
賽馬場和足球場,陛下您是想要修繕的又大又宏偉。
且都需要用磚石水泥結構修繕。
加在一起,少說需要八百萬兩!
而這已經是一千七百萬兩出去了。
可是後續西軍之戰,還有您要的收複治理西南道.....”
說到這裏,張文已經說不下去了。
因為花錢的地方太多太多了,他就差沒有抱著趙銘的大腿,苦苦哀求。
陛下啊!收收神通吧!
您老人家賺銀子是真的能賺,可是花錢那是一點也不心慈手軟啊!
這白花花的銀子說花就給花了,絲毫不心疼的。
給家裏留點家底吧!
看著張文那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樣,趙銘也是有些尷尬。
自己貌似的確有些太大手大腳了。
可是重生而來,又能賺銀子,還這麽摳摳索索他還真做不到。
關鍵是,大乾不想走以前那些朝代的老路,必須要一開始給大乾定下基調。
錢一定要花,錢一定要流通起來,不然這國家宛如一潭死水遲早要完蛋。
趙銘可太清楚經濟的重要性了。
古代曆朝曆代,拋開那些小國寡民的先秦時期不說。
就好比唐宋元明清,以及當時的世界格局。
一個國家的強大,往往是從經濟開始的。
就好比明朝。
可以發現,從大明一點點濫發大明寶鈔,大明寶鈔失去公信力。
以及大明的土地兼並開始逐漸嚴重後,大明就不可抑製的走下坡路了。
紙幣這玩意不能隨意濫發,濫發就是在透支一個國家的未來經濟。
而解決土地兼並在當下很難解決。
但也很容易。
那就是讓百姓知道,單純依賴土地,隻會讓你越過越窮,那百姓就會逐漸脫離對土地的依戀。
而想要做到這點,就得讓錢流通起來。
而想要做到這點,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
一個最直觀地例子。
那就是十六世紀初開始西歐那邊的大航海時代開始。
西歐諸國就逐漸發現土地沒那麽重要了。
尤其是隨著越來越多前往大海的人回來,人們發現,自己祖輩辛辛苦苦盤下的土地,經營著偌大莊園成為莊園主。
結果還沒有人家出一次海賺得多。
久而久之,大家都心態失衡了。
當時就有許多人心動,賣掉家裏的產業展開一次偉大的冒險。
成功的能發家致富,但失敗的就喪生海外。
可是在那種瘋狂的年代,大家渲染的都是海外遍地都是金子,彎個腰就能撿錢。
而大航海時代,也是加快了國與國之間的貿易。
而本國的貿易也是激增,出海的人有錢了,回國後自然會花天酒地大手大腳。
同時也會刺激造船業,還需要大量的船員。
資金在短時間內開始瘋狂流通。
自然就不存在所謂的土地兼並,這時候的土地根本不值多少錢。
趙銘想做的就是這點。
乍一看的確朝廷一直在瘋狂向外撒錢。
可是隻要趙銘能保證朝廷能源源不斷將這些錢收回來,那就不用擔心。
甚至這樣做的還有極大的好處。
那就是錢會流通那些參加基建的勞工手中。
勞工手裏的錢,也會用於購置生活用品,開銷。
當他們積攢到一定數額的銀子後,感覺家中閉塞還會購置宅子。
當然,他們手裏絕大多數銀子會流到商賈手中。
而商賈們的銀子又會兜兜轉轉來到大乾國庫裏麵。
如此一個良性循環也就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