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年的穩定發展,紅巾軍在朱元璋的領導下日益壯大。江漢流域一帶百姓安居樂業,紅巾軍不僅擁有充足的糧草和戰馬,兵員更是充足,整個軍隊的士氣高漲,戰力顯著提升。然而,這份安定表麵之下卻暗流湧動——大元朝廷已覺察到朱元璋紅巾軍的詐降之計,朝廷內部對紅巾軍開始抱有強烈的戒備和敵意,甚至開始頻頻加派探子,監視紅巾軍的一舉一動。


    李凡意識到,時局正在變得越發緊張。若要有足夠的力量抵禦朝廷的全麵進攻,必須要統領整個南方地區,將江南打造成穩固的後方,以確保紅巾軍有一席之地。而在南方,最大的勢力莫過於盤踞在江浙一帶的張士誠。


    一日,朱元璋召集李凡、劉伯溫、藍玉等主要將領在南京大營內,共同商討當前形勢。大堂內,眾將圍坐,神情嚴肅,等待著朱元璋的開口。


    朱元璋眉頭微鎖,緩緩說道:“如今元朝朝廷已知我們紅巾軍詐降之計,恐怕不久之後便會派遣大軍壓境。我軍雖兵多將廣,但南方尚未完全整合,若元朝大軍南下,恐怕將後顧不寧。諸位,如何應對當前之勢?”


    李凡拱手道:“大帥所言甚是。我軍當前雖得江漢之地,但南方江浙一帶仍為張士誠所據。張士誠雖自稱江南之主,實則胸無大誌,隻顧享樂,若我們能先行勸降,將其納入我軍麾下,則可少一場戰事。”


    劉伯溫微微頷首,讚同道:“張士誠雖然兵多將廣,但其將領皆沉溺於享樂,軍中風紀敗壞,若是以實力征伐,雖然可行,但難免會耗費大量兵力和資源。若能不戰而降,將士誠的力量為我所用,確實是最好的選擇。”


    朱元璋聞言,目光閃爍,似有些猶豫。他轉頭看向李凡,問道:“李將軍,若要勸降張士誠,有何具體之策?”


    李凡沉思片刻,緩緩說道:“張士誠雖居江浙之地,但他對於天下局勢缺乏長遠目光,眼中隻見一地繁榮而無壯誌。我們可先派遣使者,告知元朝對我等的敵意,提出南方聯盟之議,勸他以共抗元朝為名,暫歸我軍麾下。若張士誠不肯歸降,再發兵征討,南方之地便可一統。”


    朱元璋滿意地點了點頭,眼中透出一絲堅定之色:“李將軍所言極是。先禮後兵,若張士誠願歸降,自是兩全其美;若執意頑抗,也不妨先行削弱其勢力,再一舉攻取。”


    經商議,朱元璋決定派遣一位使者前往江浙,與張士誠商談勸降事宜。李凡推薦了一位文才出眾的儒士吳毅,平日為人穩重、機敏,對外交事務頗有心得。吳毅接到任務後,鄭重拱手道:“大帥放心,屬下必將勸降事宜辦妥。”


    朱元璋微微點頭,吩咐道:“張士誠驕縱慣了,勸降之策需持以穩妥,不可過於逼迫,但也要讓他明白我軍之勢不可輕易抗拒。”


    吳毅領命而去,帶著朱元璋的勸降信以及禮物,沿途一路朝江浙進發。行至江浙邊界時,張士誠麾下的守軍雖有所疑慮,但聽聞是朱元璋使者來訪,也不敢怠慢,連夜將消息傳至張士誠府上。


    張士誠得知紅巾軍使者來訪,不由得眉頭一皺。他自認江浙之地富饒,百姓安居樂業,未曾想朱元璋會派人勸降。張士誠雖有疑慮,但想到自己手中兵力不弱,紅巾軍也未必敢輕舉妄動,便決定先見見使者,探聽虛實。


    張士誠於大堂設宴,招待吳毅。酒宴上,張士誠雖對吳毅表示歡迎,眼中卻滿是探詢之意。他舉杯敬酒,笑著說道:“久聞朱元璋將軍英勇,治軍有方,今日派使者前來,想必是帶來善意之言?”


    吳毅麵帶微笑,拱手說道:“張將軍說得不錯。我家大帥敬仰張將軍才華,特派小人前來,帶來結盟之意。大元朝廷近來敵意日盛,欲圖我南方之地,恐怕日後亦將矛頭指向江浙。若張將軍願共抗外敵,紅巾軍定當竭誠相助,共同守護南方。”


    張士誠聞言,神情變得冷淡些許,輕笑道:“我江浙一帶繁榮富庶,百姓和樂,並無必要參與你們的戰爭。朱元璋若真欲安撫南方,不若自守江漢之地,何必謀取我江浙之利?”


    吳毅微微一笑,不卑不亢地說道:“張將軍言之有理。然南方大業需眾誌成城,若僅憑一地之力,恐怕難以長期自保。如今元朝殘暴,天下皆起義兵,張將軍若能聯手紅巾軍,不僅可保護江浙安寧,更可使張將軍名揚天下,成為世人敬仰的英雄。”


    張士誠麵露不悅,放下酒杯,冷冷道:“我自有計策,不必勞煩朱元璋。江浙之地乃我守護之地,何必仰仗他人?今日承蒙厚意,勸降之事,休要再提!”


    吳毅見狀,心知勸降無果,便不再強求。他平靜地告辭道:“既然張將軍決意守江浙之地,吾等自然尊重。大帥仁德為懷,不欲動兵,才以結盟相提。既然張將軍無意聯手,小人便即刻告辭,回稟大帥。”


    吳毅行禮離去,張士誠冷哼一聲,揮手示意左右將他送出。


    吳毅回到南京,將勸降經過詳細稟告朱元璋。朱元璋聞言冷笑道:“張士誠當真是冥頑不化,自認為手握富庶之地,便能獨自守江南。既如此,便依李將軍之策,發兵征討!”


    李凡點頭讚同,沉聲道:“張士誠雖有兵馬,但其軍中奢靡成風,士卒缺乏實戰能力,不堪一擊。若大帥下令,即刻發兵,南方之地指日可平。”


    朱元璋思索片刻,果斷下令:“李將軍為主帥,藍玉、湯和為副將,率軍五萬,兵發江浙!此次務必要一戰定江浙,為我紅巾軍一統南方奠定基石!”


    李凡領命,與藍玉、湯和等將領迅速整頓兵馬,準備進軍江浙。紅巾軍的士卒士氣高昂,他們久聞江浙之地富庶,皆摩拳擦掌,期待一場勝利的到來。


    數日後,李凡率領五萬大軍浩浩蕩蕩地跨過江漢水域,逐步向江浙一帶推進。紅巾軍紀律嚴明,沿途百姓對這支軍隊感到敬畏,紛紛夾道而立,默默注視著這支氣勢磅礴的義軍。


    江浙邊境的守軍得知紅巾軍來勢洶洶,驚慌失措,連忙將消息傳回張士誠府中。張士誠聽聞紅巾軍大軍壓境,臉色驟變,心中不禁生出幾分懼意,但轉念一想,自己江浙兵馬充足,憑借一地之勢也未必輸給紅巾軍,便命令部下嚴加防備,準備抵抗。


    張士誠大營中,一名心腹將領勸說道:“主公,紅巾軍士氣高昂,軍中紀律嚴明,實力不容小覷。何不重新考慮結盟之事,以免兩敗俱傷?”


    張士誠卻不以為然,冷笑道:“朱元璋不過草莽之輩,成不了氣候!我江浙兵多糧足,何懼於他?”


    此時,李凡的軍隊已抵達江浙邊境,與張士誠的前線部隊形成對峙。李凡一麵觀察敵軍動向,一麵派遣探子深入敵營,搜集張士誠軍中的詳細情報。


    探子回報稱:“敵軍將領多沉溺享樂,士卒紀律散漫,多數將領整日飲酒作樂,鮮有實戰之力。”


    李凡聞言微微一笑,心中已有計較。他向藍玉、湯和布置作戰計劃,準備利用敵軍的鬆懈,發動突襲,以迅速瓦解敵方陣地。


    當夜,李凡命令士兵進行夜襲,紅巾軍將士悄然潛入張士誠前線營地,趁著敵軍防備鬆懈之際發起突襲。紅巾軍士兵突入敵營,火光衝天,張士誠的軍營頓時陷入混亂,士卒們四處逃散,無力抵抗。


    張士誠的前線將領驚慌失措,迅速潰敗,紅巾軍勢如破竹,輕易攻下了幾座邊境城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農神:逆天鹹魚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太董先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太董先生並收藏大明農神:逆天鹹魚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