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赴法尋求真理
紅色三步曲:紅色的起點 作者:葉永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中國共產黨的組織發展工作,向東伸入留日學生,向西則伸入留法學生。
當時,留法勤工儉學的熱潮不亞於留日。從1919年春到1920年底,中國便有一千五百多名青年湧入法國勤工儉學。
其中,撒向法國的中國共產黨“種子”的是張申府。他是北京共產主義小組最早的成員之一。他不是去法國勤工儉學。那時,他已是北京大學講師。他跟北京大學前校長蔡元培同船去法國,被吳稚暉聘為裏昂大學中國學院教授,講授邏輯學。
張申府在法國發展了劉清揚加入中國共產黨,並結為夫婦。張申府又和劉清揚發展了周恩來加入中國共產黨。因此,周恩來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時間,是從1921年2月算起的[1]。
張申府在回首往事時,曾這樣十分概括地談及旅法共產主義小組的人員情形:
接著,由上海又去了兩個黨員:趙世炎、陳公培。他們兩人是(在)上海入黨的,都是陳獨秀介紹去的。這樣,我們五個人成立一個小組(張申府、周恩來、劉清揚、趙世炎、陳公培),小組一直是這五個人。後來(1923年以後)小組的事,就由周恩來他們管了,我在1923年冬回國。李維漢當時是少年共產團(cy),他是1921年底回北京入黨的。蔡和森也是少年共產團(cy),後來在北京入黨的。陳延年、陳喬年沒有加入我們小組。延年本來是無政府主義者,他們反對他們的父親,後來他們慢慢進步,回國後才走到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路上,後來加入了少年共產團和共產黨。 青年周恩來
周恩來是1920年11月7日在上海登上法國郵船“波爾多號”去法國的。
這位二十三歲的小夥子,是華法教育會組織的第十五批赴法學生中的一個。比起同齡的年輕人來說,他顯得成熟,因為他已在社會的大熔爐裏受到炙烤——曾經東渡扶桑,也曾身陷囹圄,還曾與李大釗有過交往……
周恩來祖籍浙江紹興。連他自己也曾這麽說過:“在血統上我也或許是魯迅先生的本家,因為都是出身浙江紹興城的周家。”[2]
不過,他出生在蘇北淮安。取名恩來,原意是“恩惠到來”。字翔宇,後來他常用的筆名“飛飛”也就取義於“翔宇”。至於他另一個常用筆名“伍豪”,則是他參加覺悟社時抽簽抽到五號,取了諧音為“伍豪”,而鄧穎超抽到一號,取了“逸豪”為筆名。
十二歲那年,周恩來離開淮安老家,隨伯父周貽賡到東北沈陽去。十五歲的時候,又由於伯父調到天津工作,他也到天津求學。環境的不斷變換,使他眼界大開,而且養成獨立生活、獨立思考的能力。
十九歲那年,他從南開學校畢業,頭一回出國——到日本留學。上船時,朋友送了一本《新青年》第3卷第4號。他在途中細看了這本雜誌,思想產生共鳴。從此,他成為《新青年》的熱心讀者。他曾在日記中寫道:“晨起讀《新青年》,晚歸複讀之。於其中所持排孔、獨身、文學革命諸主義極端的讚成。”[3]
日本使周恩來失望,因為當時的日本正在跟中國北洋軍閥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周恩來卷入了留日學生的愛國運動。
留日兩年,二十一歲的周恩來終於下決心歸國。他在1919年4月回來,恰逢震撼中國的五四運動。周恩來在天津組織了覺悟社,成為天津學生領袖。他請來李大釗到天津覺悟社講話,跟這位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有了交往。 1921年春旅法共產主義小組成立。這是小組成員張申府(左一)、劉清揚(左二)、周恩來(左三)以及趙光宸(左四,天津覺悟社成員)1923年在德國合影
他終於被天津警察廳逮捕。從1920年1月29日至7月17日,將近半年的鐵窗生涯,使周恩來的思想迅速走向成熟,看透了舊中國的黑暗,決心點起一把革命的火,照亮這黑沉沉的國度。
出獄之後,他又去北京見李大釗。
為了尋求真理,尋求拯救中國之路,他踏上了西去的輪船,到歐洲去……
他原本是打算去英國的。從法國到了英國,住了五星期,還是回到了法國——法國的生活費用要省得多。
在法國,周恩來終於認準了馬克思主義,走上了馬克思主義之路。
周恩來在1922年3月致天津覺悟社湛小岑、李毅韜的信中,十分坦率地談及自己思想轉變的過程:
劈頭要說的便是:你們現在所主張的主義,我是十二分表同情,差不多可以說沒有什麽修正。覺悟社的信條自然是不夠用、欠明了,但老實說來,用一-munism(以下簡做c.ism)也就夠了……
總之,主義問題,我們差不多已歸一致。現在鄭重聲明一句,便是“我們當信共產主義的原理和階級革命與無產階級專政兩大原則,而實行的手段則當因時製宜!”……
我以前所謂“談主義,我便心跳”,那是我方到歐洲後對於一切主義開始推求比較時的心理,而現在我已得有堅決的信心了。我認清c.ism確實比你們晚。一來因為天性富於調和性,二來我求真的心又極盛,所以直遲到去年秋後才安妥了我的目標。……[4]
周恩來信中所說的munism”,亦即共產主義。 [1]《中國共產黨中央組織部關於重新確定周恩來同誌入黨時間的報告》1985年5月23日,《文獻和研究》1985年第4期。[2]中國共產黨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金衝及主編),《周恩來傳》第25頁,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89年版。[3]中國共產黨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金衝及主編),《周恩來傳》第1頁,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89年版。[4]天津《新民意報》副刊《覺郵》第2期,1923年4月15日。
當時,留法勤工儉學的熱潮不亞於留日。從1919年春到1920年底,中國便有一千五百多名青年湧入法國勤工儉學。
其中,撒向法國的中國共產黨“種子”的是張申府。他是北京共產主義小組最早的成員之一。他不是去法國勤工儉學。那時,他已是北京大學講師。他跟北京大學前校長蔡元培同船去法國,被吳稚暉聘為裏昂大學中國學院教授,講授邏輯學。
張申府在法國發展了劉清揚加入中國共產黨,並結為夫婦。張申府又和劉清揚發展了周恩來加入中國共產黨。因此,周恩來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時間,是從1921年2月算起的[1]。
張申府在回首往事時,曾這樣十分概括地談及旅法共產主義小組的人員情形:
接著,由上海又去了兩個黨員:趙世炎、陳公培。他們兩人是(在)上海入黨的,都是陳獨秀介紹去的。這樣,我們五個人成立一個小組(張申府、周恩來、劉清揚、趙世炎、陳公培),小組一直是這五個人。後來(1923年以後)小組的事,就由周恩來他們管了,我在1923年冬回國。李維漢當時是少年共產團(cy),他是1921年底回北京入黨的。蔡和森也是少年共產團(cy),後來在北京入黨的。陳延年、陳喬年沒有加入我們小組。延年本來是無政府主義者,他們反對他們的父親,後來他們慢慢進步,回國後才走到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路上,後來加入了少年共產團和共產黨。 青年周恩來
周恩來是1920年11月7日在上海登上法國郵船“波爾多號”去法國的。
這位二十三歲的小夥子,是華法教育會組織的第十五批赴法學生中的一個。比起同齡的年輕人來說,他顯得成熟,因為他已在社會的大熔爐裏受到炙烤——曾經東渡扶桑,也曾身陷囹圄,還曾與李大釗有過交往……
周恩來祖籍浙江紹興。連他自己也曾這麽說過:“在血統上我也或許是魯迅先生的本家,因為都是出身浙江紹興城的周家。”[2]
不過,他出生在蘇北淮安。取名恩來,原意是“恩惠到來”。字翔宇,後來他常用的筆名“飛飛”也就取義於“翔宇”。至於他另一個常用筆名“伍豪”,則是他參加覺悟社時抽簽抽到五號,取了諧音為“伍豪”,而鄧穎超抽到一號,取了“逸豪”為筆名。
十二歲那年,周恩來離開淮安老家,隨伯父周貽賡到東北沈陽去。十五歲的時候,又由於伯父調到天津工作,他也到天津求學。環境的不斷變換,使他眼界大開,而且養成獨立生活、獨立思考的能力。
十九歲那年,他從南開學校畢業,頭一回出國——到日本留學。上船時,朋友送了一本《新青年》第3卷第4號。他在途中細看了這本雜誌,思想產生共鳴。從此,他成為《新青年》的熱心讀者。他曾在日記中寫道:“晨起讀《新青年》,晚歸複讀之。於其中所持排孔、獨身、文學革命諸主義極端的讚成。”[3]
日本使周恩來失望,因為當時的日本正在跟中國北洋軍閥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周恩來卷入了留日學生的愛國運動。
留日兩年,二十一歲的周恩來終於下決心歸國。他在1919年4月回來,恰逢震撼中國的五四運動。周恩來在天津組織了覺悟社,成為天津學生領袖。他請來李大釗到天津覺悟社講話,跟這位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有了交往。 1921年春旅法共產主義小組成立。這是小組成員張申府(左一)、劉清揚(左二)、周恩來(左三)以及趙光宸(左四,天津覺悟社成員)1923年在德國合影
他終於被天津警察廳逮捕。從1920年1月29日至7月17日,將近半年的鐵窗生涯,使周恩來的思想迅速走向成熟,看透了舊中國的黑暗,決心點起一把革命的火,照亮這黑沉沉的國度。
出獄之後,他又去北京見李大釗。
為了尋求真理,尋求拯救中國之路,他踏上了西去的輪船,到歐洲去……
他原本是打算去英國的。從法國到了英國,住了五星期,還是回到了法國——法國的生活費用要省得多。
在法國,周恩來終於認準了馬克思主義,走上了馬克思主義之路。
周恩來在1922年3月致天津覺悟社湛小岑、李毅韜的信中,十分坦率地談及自己思想轉變的過程:
劈頭要說的便是:你們現在所主張的主義,我是十二分表同情,差不多可以說沒有什麽修正。覺悟社的信條自然是不夠用、欠明了,但老實說來,用一-munism(以下簡做c.ism)也就夠了……
總之,主義問題,我們差不多已歸一致。現在鄭重聲明一句,便是“我們當信共產主義的原理和階級革命與無產階級專政兩大原則,而實行的手段則當因時製宜!”……
我以前所謂“談主義,我便心跳”,那是我方到歐洲後對於一切主義開始推求比較時的心理,而現在我已得有堅決的信心了。我認清c.ism確實比你們晚。一來因為天性富於調和性,二來我求真的心又極盛,所以直遲到去年秋後才安妥了我的目標。……[4]
周恩來信中所說的munism”,亦即共產主義。 [1]《中國共產黨中央組織部關於重新確定周恩來同誌入黨時間的報告》1985年5月23日,《文獻和研究》1985年第4期。[2]中國共產黨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金衝及主編),《周恩來傳》第25頁,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89年版。[3]中國共產黨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金衝及主編),《周恩來傳》第1頁,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89年版。[4]天津《新民意報》副刊《覺郵》第2期,1923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