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讓風出了宮後隻覺得一身輕鬆,可能他的表現中規中矩,但是沈讓風卻很滿意了,能入殿就意味著能在京中做官了。
他現在此刻迫不及待地想去找他娘子,分享這個喜悅。
“沈二公子。”
沈讓風被一個聲音叫住了,是王宣!
王宣笑著走了過來,兩人互相行了個平輩禮後。王宣道:“沈二公子這幾日一直在府裏,也不出來,如今已經考完,隻等放榜。何不輕鬆些。”
沈讓風笑著回答:“我娘子剛剛生產,雖有仆人在家中照顧,但我還是不放心。”
王宣讚歎道:“沈二公子和令夫人真是伉儷情深啊。”
正好天色也晚了,沈讓風邀請道:“王公子可還有要事,若是無事可到我家中用飯。”
王宣本就不是什麽扭捏之人,笑著答應了。
“正好,我也好些日子沒有見到二姐了。”
王宣和身邊的下人交代一通後,便坐著馬車隨沈讓風去了沈府。
王宣此次上門不是以四夫人的弟弟的身份,而是以二少爺好友的身份,因此四房隻是派了王鈴的貼身婢女過來。
王宣用膳是到沈讓風的院子裏的。
兩人一到沈府,下了馬車,王宣身邊的小廝便上來了。
王宣接過東西道:“此次上門叨擾,有些匆忙,還請沈兄不要嫌棄才好。”
原來剛剛王宣交代的時候,除了命人回府通報自己不回來用膳之外,還讓人去備下上門禮了。
沈讓風趕緊說道:“王兄太過客氣了。”
王宣笑著回道:“按理來說,我與沈兄不是一輩的,但是我覺得喊沈兄更親切,若沈兄不介意的話,或可喊我王兄。”
沈讓風道:“那再好不過了。”
範氏的月子還沒過,這次生產又傷到了元氣,沈老夫人特地囑咐了多坐半個月的月子。因此這次王宣上門,範氏也沒有出麵。
但是派了貼身丫鬟來,還特地囑咐了下人要好好招待,不得馬虎。
沈讓風和王宣還是第一次這樣喝酒聊天,王宣和沈讓風的學堂不一樣,從前他們在國子監也是不同的班。
後來各自拜了大儒為師,就在不同的學堂了,因此這樣的徹夜長聊還是第一次。
沈讓風覺得王宣是君子,是讓人如沐春風的真君子;王宣覺得沈讓風是個難得一見的品行端正的人,又從今日沈讓風殿試的表現看出,覺得他是個有趣的人。
王宣曾聽過沈讓卿,明麵上是個乖覺的,私底下什麽都來。但一看到沈讓風,他倒是覺得原來兄弟之間差距能如此之大。
王宣與沈讓風聊的盡興,晚上就宿在了沈家。第二天還是被他二姐王鈴拎出床的。
“二姐。”
王鈴對弟弟是毫不客氣,“虧你還叫我二姐,那你應該知道這裏是沈家。趕緊起來,隨我去拜見幾位長輩。”
王宣起床收拾了一番,便和王鈴去拜見沈老夫人他們了,回來後又和沈讓風拜別後就回家了。
沈家人和王家人對王沈兩家的親近都樂見其成。
沒有放榜,沈讓風始終心裏不安,這三天也一直在家中不曾出門。
三日後正式放榜,狀元,是當時殿上那位年紀大的考生,榜眼是王宣,探花是另外一名考生,該考生出身清流黨。
皇帝也是一碗水端平啊,狀元年紀大了,就算屬於某個黨派也無礙,離告老還鄉的日子也不遠了。
榜眼是世家子,探花是清流黨。
令人唏噓的是,張黨一個人也沒有,一則張家確實沒有能用的後生。二來,本來心中想成為張黨門生的,看到張之諫告老還鄉,張盈瑤被貶,紛紛退縮了。
三者,就是帝王心難以預測了。
令沈家驚喜的是,沈讓風是二甲第一,也是傳臚,那這就是鐵板釘釘的京官了。
一甲三人進翰林院,二甲三甲挑人成為庶吉士,負責給皇帝講經、起草詔書。
進了翰林院的人可謂是前途無量了,進翰林後好好幹,熬資曆,若是出挑的,就像當年的沈淮修,就能提早進六部,且進了六部就是侍郎,六部分左右侍郎,侍郎就是未來的尚書。成了尚書就能進內閣。
至於庶吉士,乃是天子近臣,做得好的便能得到賞識,反之就一直是庶吉士或是被皇帝調派到那個犄角旮旯裏,所謂伴君如伴虎。
雖說王宣並沒有考中狀元,但是此次科舉的狀元是當之無愧的,那位年紀大的考生在殿試時的文采是有目共睹的,畢竟是幾十年的積累,唯一可惜之處便是年紀稍大了些。
一甲的三人就是便是能打馬遊街,之後便是瓊林宴,瓊林宴可是結交關係的好機會。
尤其是一甲和二甲中的頭幾名。
沈讓風對自己能考中二甲第一感到很驚訝,說實話他回答得中規中矩,甚至是有些拍馬屁。
他曾奉行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人,在經過三叔的官場厚黑學的洗禮後,經過好長一段時間的心理建設,才在殿試上答出這樣一段話。
瓊林宴上,王宣周圍都是前來結交的人,沈讓風周圍也是。現在他終於能鬆一口氣了,放榜就意味著一切事情都塵埃落定了。
皇帝身邊的大太監夏德忠親自賜酒給瓊林宴的眾人。
不遠處,皇帝和太子還有沈淮修在一處亭子裏下棋。
“鶴行啊,那是你侄子吧。”皇帝瞥了眼不遠處的瓊林宴。
沈淮修笑著道:“回陛下,那是臣的二侄子。”
“朕對他印象很深,殿試上朕本隻備下一道題,因為他,朕又想出第二題。”
沈淮修聽出了皇帝的話中之意,但還是說道:“陛下又為何臨時加了一題。”
皇帝嗔笑著:“為何?還不是因為你,那小子一開口我就知道他被你教過一段時日,這第一題的回答頗有你當年的風範。可是你是你,他是他,所以朕問了第二次,名為何為實政?朕想聽聽他的真實想法,果然朕的眼光不錯,難得的赤子。”
沈淮修笑著說,“得陛下看中是他的福氣,且看日後他如何為陛下效力。”
他現在此刻迫不及待地想去找他娘子,分享這個喜悅。
“沈二公子。”
沈讓風被一個聲音叫住了,是王宣!
王宣笑著走了過來,兩人互相行了個平輩禮後。王宣道:“沈二公子這幾日一直在府裏,也不出來,如今已經考完,隻等放榜。何不輕鬆些。”
沈讓風笑著回答:“我娘子剛剛生產,雖有仆人在家中照顧,但我還是不放心。”
王宣讚歎道:“沈二公子和令夫人真是伉儷情深啊。”
正好天色也晚了,沈讓風邀請道:“王公子可還有要事,若是無事可到我家中用飯。”
王宣本就不是什麽扭捏之人,笑著答應了。
“正好,我也好些日子沒有見到二姐了。”
王宣和身邊的下人交代一通後,便坐著馬車隨沈讓風去了沈府。
王宣此次上門不是以四夫人的弟弟的身份,而是以二少爺好友的身份,因此四房隻是派了王鈴的貼身婢女過來。
王宣用膳是到沈讓風的院子裏的。
兩人一到沈府,下了馬車,王宣身邊的小廝便上來了。
王宣接過東西道:“此次上門叨擾,有些匆忙,還請沈兄不要嫌棄才好。”
原來剛剛王宣交代的時候,除了命人回府通報自己不回來用膳之外,還讓人去備下上門禮了。
沈讓風趕緊說道:“王兄太過客氣了。”
王宣笑著回道:“按理來說,我與沈兄不是一輩的,但是我覺得喊沈兄更親切,若沈兄不介意的話,或可喊我王兄。”
沈讓風道:“那再好不過了。”
範氏的月子還沒過,這次生產又傷到了元氣,沈老夫人特地囑咐了多坐半個月的月子。因此這次王宣上門,範氏也沒有出麵。
但是派了貼身丫鬟來,還特地囑咐了下人要好好招待,不得馬虎。
沈讓風和王宣還是第一次這樣喝酒聊天,王宣和沈讓風的學堂不一樣,從前他們在國子監也是不同的班。
後來各自拜了大儒為師,就在不同的學堂了,因此這樣的徹夜長聊還是第一次。
沈讓風覺得王宣是君子,是讓人如沐春風的真君子;王宣覺得沈讓風是個難得一見的品行端正的人,又從今日沈讓風殿試的表現看出,覺得他是個有趣的人。
王宣曾聽過沈讓卿,明麵上是個乖覺的,私底下什麽都來。但一看到沈讓風,他倒是覺得原來兄弟之間差距能如此之大。
王宣與沈讓風聊的盡興,晚上就宿在了沈家。第二天還是被他二姐王鈴拎出床的。
“二姐。”
王鈴對弟弟是毫不客氣,“虧你還叫我二姐,那你應該知道這裏是沈家。趕緊起來,隨我去拜見幾位長輩。”
王宣起床收拾了一番,便和王鈴去拜見沈老夫人他們了,回來後又和沈讓風拜別後就回家了。
沈家人和王家人對王沈兩家的親近都樂見其成。
沒有放榜,沈讓風始終心裏不安,這三天也一直在家中不曾出門。
三日後正式放榜,狀元,是當時殿上那位年紀大的考生,榜眼是王宣,探花是另外一名考生,該考生出身清流黨。
皇帝也是一碗水端平啊,狀元年紀大了,就算屬於某個黨派也無礙,離告老還鄉的日子也不遠了。
榜眼是世家子,探花是清流黨。
令人唏噓的是,張黨一個人也沒有,一則張家確實沒有能用的後生。二來,本來心中想成為張黨門生的,看到張之諫告老還鄉,張盈瑤被貶,紛紛退縮了。
三者,就是帝王心難以預測了。
令沈家驚喜的是,沈讓風是二甲第一,也是傳臚,那這就是鐵板釘釘的京官了。
一甲三人進翰林院,二甲三甲挑人成為庶吉士,負責給皇帝講經、起草詔書。
進了翰林院的人可謂是前途無量了,進翰林後好好幹,熬資曆,若是出挑的,就像當年的沈淮修,就能提早進六部,且進了六部就是侍郎,六部分左右侍郎,侍郎就是未來的尚書。成了尚書就能進內閣。
至於庶吉士,乃是天子近臣,做得好的便能得到賞識,反之就一直是庶吉士或是被皇帝調派到那個犄角旮旯裏,所謂伴君如伴虎。
雖說王宣並沒有考中狀元,但是此次科舉的狀元是當之無愧的,那位年紀大的考生在殿試時的文采是有目共睹的,畢竟是幾十年的積累,唯一可惜之處便是年紀稍大了些。
一甲的三人就是便是能打馬遊街,之後便是瓊林宴,瓊林宴可是結交關係的好機會。
尤其是一甲和二甲中的頭幾名。
沈讓風對自己能考中二甲第一感到很驚訝,說實話他回答得中規中矩,甚至是有些拍馬屁。
他曾奉行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人,在經過三叔的官場厚黑學的洗禮後,經過好長一段時間的心理建設,才在殿試上答出這樣一段話。
瓊林宴上,王宣周圍都是前來結交的人,沈讓風周圍也是。現在他終於能鬆一口氣了,放榜就意味著一切事情都塵埃落定了。
皇帝身邊的大太監夏德忠親自賜酒給瓊林宴的眾人。
不遠處,皇帝和太子還有沈淮修在一處亭子裏下棋。
“鶴行啊,那是你侄子吧。”皇帝瞥了眼不遠處的瓊林宴。
沈淮修笑著道:“回陛下,那是臣的二侄子。”
“朕對他印象很深,殿試上朕本隻備下一道題,因為他,朕又想出第二題。”
沈淮修聽出了皇帝的話中之意,但還是說道:“陛下又為何臨時加了一題。”
皇帝嗔笑著:“為何?還不是因為你,那小子一開口我就知道他被你教過一段時日,這第一題的回答頗有你當年的風範。可是你是你,他是他,所以朕問了第二次,名為何為實政?朕想聽聽他的真實想法,果然朕的眼光不錯,難得的赤子。”
沈淮修笑著說,“得陛下看中是他的福氣,且看日後他如何為陛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