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哼了一聲,“怎麽不讓朕來取。”嘴上這麽說,皇帝心裏是極滿意的,他們夫妻二人一人取一個,這放在一些規矩森嚴的大家族裏,是絕不可能讓女人取名的,更甚者還有什麽所謂的族中元老來取名。
李傾姝撒嬌道:“這不是來不及嘛,他們兩個人出生三日就要上族譜的。”
皇帝這樣說,也隻是想要女兒多和自己撒嬌。
“之前朕說的,你是公主,就算是下嫁了也是公主,爵位還是在的。所以,這兩個孩子能襲爵。”
李傾姝明白父皇的意思,“父皇,我和鶴行商量過了,就讓他們哥倆說了算,反正也不急在一時。等他們長大了懂事了,我就和他們說,他們誰想要,爵位就給誰。”
皇帝絲毫不意外女兒的做法,他道:“萬一他們哥倆都想要呢。”
李傾姝不在意的說:“那就猜拳,誰贏就給誰。”
皇帝道:“你啊你,鶴行也陪著你胡鬧。”
李傾姝和皇帝撒嬌道:“父皇,你信不信,他們哥倆肯定不會搶的,我教出來的孩子,別的不說,品行一定要好。”
皇帝涼颼颼的說:“怎麽能不說別的呢,他們是嫡子,更是宗子,以後是要繼承沈家的。孩子肯不能像你一樣不學無術,得像鶴行才好。”
李傾姝佯裝生氣道:“父皇~,咳咳,我看我確實沒什麽文采,倒是父皇手上有幾本孤本,不知可否讓蠻蠻借閱一看,增長文采。”
皇帝頓時不說話了,笑話,這些孤本被借走了還能再還回來嗎,當初那些字畫,現在連個影子他都沒看見。
當初李傾姝和沈淮修為孩子取名的時候,是討論過爵位的事情。
李傾姝道:“我覺得等他們長大再說吧。”
沈淮修笑著說:“就聽蠻蠻的。”
李傾姝一直覺得有爵位是因人而異的,有爵位意味著一生都不愁了,吃喝用度都是皇室供養,隻要不是作大死,一生都能平安無虞。
但是這同時也是一件壞事,有爵位就意味著不能當要臣,否則身份加能力,那就是功高震主。
就像是刑部尚書鄭彥就是這樣,他是公主子,且長公主就他一個兒子,橫豎他都是世子,長大後是郡王。
可是他一直都沒有請封,也就是說他一直都是世子。原因就是他已經是刑部尚書,擔任要職,而若是再加上一個郡王的身份,那這不是好事,而是給家族招致禍患了。
鄭彥也恰好是天時地利人和,前任刑部尚書孫自省身亡,再加上皇帝急需一個皇親國戚,能夠信任的自己人擔任要職,且鄭彥自己也爭氣,是實實在在科舉考上來的,這才能坐上刑部尚書之位。
所以李傾姝認為,孩子們將來的路是自己走出來的,而她不能在孩子還沒有自己意識的時候,就替他們選擇好人生路。
......
朝廷經過這一係列的動亂,拔出了不少屍位素餐的官員,解決了很多沉屙痼疾。人員調動很多。
今年科舉考上去的幾個進士自不必說,吏部已經按照往年的規矩都安排好了人手。
其他的大動作有兩個。
一是,原右金吾衛薑驍被調到了兵部任左侍郎,明眼人都知道,薑驍就是板上釘釘的下一任兵部尚書。
沒人反對,一是因為平叛的過程中,薑驍立下汗馬功勞。恭王除了宮裏的反叛軍,最大的要數城外的那些偽裝的反叛軍了,而城外的叛軍都是薑驍帶人押下去的。
二是薑家,薑家可是真正意義上的重臣了,不僅手握重兵,還出了兩代皇後,可謂是前朝後宮都有人。但是薑家卻並未功高自傲,反而約束族中子弟,且薑家人並沒有結黨營私。
像是剛剛倒台的張家,便是到處結黨營私,靠著女人攀姻親。
但是薑家不是,兵部尚書夫人便是江湖門派出身,當初兵部尚書成婚的時候,還有不少同僚在背後嘲笑。
但是薑家不管這些,薑家人無論是嫁女還是娶親,看的是人的品行。就算是地位低的商人,農民出身,或者是像皇帝這樣的身份頂尊貴的女婿,隻要孩子喜歡,薑家都不會反對。
第二個人就是張祈白,不,現在張祈白已經隨母姓了,名叫韓祁白。
當初兩路叛軍,一路是在城外,一路是在宮中,而宮中的叛軍就是韓祁白帶人剿滅的。
但是朝臣們自然不會覺得韓祁白隻做了這些。
韓祁白身為張家幼子,且是張家的庶子,怎麽就突然來鎮壓叛軍了?韓祁白是否已經站在太子一派,太子看似對他很信任。
這些都沒有明說,但是皇帝的舉動說明了一切。
韓祁白被提為大理寺少卿了,大理寺看上去地位不如六部,但是卻是個要緊的,有實權的地方。
皇帝這是在為太子培養人啊,無論是薑驍也好,還是韓祁白也罷,都是太子的人,隻等現在的老臣告老還鄉,後麵的人馬上就能補上。
原工部侍郎方玉執則提拔為工部尚書,方玉執是難得的好官,工部是六部之中離百姓最接近的一個部門,什麽河道建設,水利工程都是和百姓息息相關的。
方玉執正適合這個位置。
這樣的人員安排,朝野上下都是心服口服,內亂已平,剩下的就是外亂了。
突厥勾結李晉睿,企圖篡位,皇帝也不告知突厥,更沒有放使團回去,而是直接斬頭了。
邊疆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皇帝也正好有征戰的意圖。
如今的朝廷人馬,糧草都有,國庫也充足,正是好時候。邊疆暫時由薑家長子,鎮國將軍薑戰鎮守。
朝廷快速集結人馬,準備出戰。皇帝沒有派其他的將軍去,也沒有禦駕親征,而是命太子去。
太子帶著十萬軍馬,從京城出發,到邊疆與鎮國將軍匯合。
出發的那天是一個豔陽天,天氣很好,戰士們士氣也足。李傾姝不舍的握住哥哥的手,太子拍了拍妹妹的頭,勸她別擔心。又抱了抱結實的小侄子們。
李傾姝把時間留給了蘇嫿,蘇嫿上前給了太子一個平安福,又囑咐太子一切小心。
太子笑了,也拍了拍蘇嫿的頭,這次蘇嫿沒有臉紅,反而一臉擔心。
遠處的李傾姝看著太子和蘇嫿在說話,心裏很開心,她哥哥也有了一個時常把他記在心上的人了,還有她的好姐妹也有了好歸宿。
一旁的沈淮修摟過李傾姝,笑道:“蠻蠻放心,此次出征不會有事的。”
李傾姝回靠在沈淮修身旁。
兩人看著城牆下烏泱泱的人頭,看著士氣很足,手拿武器的士兵,看著街邊一直伸頭看向隊伍的老嫗和婦人。
李傾姝想,這場戰爭很快就會結束的。
李傾姝回握沈淮修:“往後餘生,你我夫妻同看這大好河山。”
李傾姝撒嬌道:“這不是來不及嘛,他們兩個人出生三日就要上族譜的。”
皇帝這樣說,也隻是想要女兒多和自己撒嬌。
“之前朕說的,你是公主,就算是下嫁了也是公主,爵位還是在的。所以,這兩個孩子能襲爵。”
李傾姝明白父皇的意思,“父皇,我和鶴行商量過了,就讓他們哥倆說了算,反正也不急在一時。等他們長大了懂事了,我就和他們說,他們誰想要,爵位就給誰。”
皇帝絲毫不意外女兒的做法,他道:“萬一他們哥倆都想要呢。”
李傾姝不在意的說:“那就猜拳,誰贏就給誰。”
皇帝道:“你啊你,鶴行也陪著你胡鬧。”
李傾姝和皇帝撒嬌道:“父皇,你信不信,他們哥倆肯定不會搶的,我教出來的孩子,別的不說,品行一定要好。”
皇帝涼颼颼的說:“怎麽能不說別的呢,他們是嫡子,更是宗子,以後是要繼承沈家的。孩子肯不能像你一樣不學無術,得像鶴行才好。”
李傾姝佯裝生氣道:“父皇~,咳咳,我看我確實沒什麽文采,倒是父皇手上有幾本孤本,不知可否讓蠻蠻借閱一看,增長文采。”
皇帝頓時不說話了,笑話,這些孤本被借走了還能再還回來嗎,當初那些字畫,現在連個影子他都沒看見。
當初李傾姝和沈淮修為孩子取名的時候,是討論過爵位的事情。
李傾姝道:“我覺得等他們長大再說吧。”
沈淮修笑著說:“就聽蠻蠻的。”
李傾姝一直覺得有爵位是因人而異的,有爵位意味著一生都不愁了,吃喝用度都是皇室供養,隻要不是作大死,一生都能平安無虞。
但是這同時也是一件壞事,有爵位就意味著不能當要臣,否則身份加能力,那就是功高震主。
就像是刑部尚書鄭彥就是這樣,他是公主子,且長公主就他一個兒子,橫豎他都是世子,長大後是郡王。
可是他一直都沒有請封,也就是說他一直都是世子。原因就是他已經是刑部尚書,擔任要職,而若是再加上一個郡王的身份,那這不是好事,而是給家族招致禍患了。
鄭彥也恰好是天時地利人和,前任刑部尚書孫自省身亡,再加上皇帝急需一個皇親國戚,能夠信任的自己人擔任要職,且鄭彥自己也爭氣,是實實在在科舉考上來的,這才能坐上刑部尚書之位。
所以李傾姝認為,孩子們將來的路是自己走出來的,而她不能在孩子還沒有自己意識的時候,就替他們選擇好人生路。
......
朝廷經過這一係列的動亂,拔出了不少屍位素餐的官員,解決了很多沉屙痼疾。人員調動很多。
今年科舉考上去的幾個進士自不必說,吏部已經按照往年的規矩都安排好了人手。
其他的大動作有兩個。
一是,原右金吾衛薑驍被調到了兵部任左侍郎,明眼人都知道,薑驍就是板上釘釘的下一任兵部尚書。
沒人反對,一是因為平叛的過程中,薑驍立下汗馬功勞。恭王除了宮裏的反叛軍,最大的要數城外的那些偽裝的反叛軍了,而城外的叛軍都是薑驍帶人押下去的。
二是薑家,薑家可是真正意義上的重臣了,不僅手握重兵,還出了兩代皇後,可謂是前朝後宮都有人。但是薑家卻並未功高自傲,反而約束族中子弟,且薑家人並沒有結黨營私。
像是剛剛倒台的張家,便是到處結黨營私,靠著女人攀姻親。
但是薑家不是,兵部尚書夫人便是江湖門派出身,當初兵部尚書成婚的時候,還有不少同僚在背後嘲笑。
但是薑家不管這些,薑家人無論是嫁女還是娶親,看的是人的品行。就算是地位低的商人,農民出身,或者是像皇帝這樣的身份頂尊貴的女婿,隻要孩子喜歡,薑家都不會反對。
第二個人就是張祈白,不,現在張祈白已經隨母姓了,名叫韓祁白。
當初兩路叛軍,一路是在城外,一路是在宮中,而宮中的叛軍就是韓祁白帶人剿滅的。
但是朝臣們自然不會覺得韓祁白隻做了這些。
韓祁白身為張家幼子,且是張家的庶子,怎麽就突然來鎮壓叛軍了?韓祁白是否已經站在太子一派,太子看似對他很信任。
這些都沒有明說,但是皇帝的舉動說明了一切。
韓祁白被提為大理寺少卿了,大理寺看上去地位不如六部,但是卻是個要緊的,有實權的地方。
皇帝這是在為太子培養人啊,無論是薑驍也好,還是韓祁白也罷,都是太子的人,隻等現在的老臣告老還鄉,後麵的人馬上就能補上。
原工部侍郎方玉執則提拔為工部尚書,方玉執是難得的好官,工部是六部之中離百姓最接近的一個部門,什麽河道建設,水利工程都是和百姓息息相關的。
方玉執正適合這個位置。
這樣的人員安排,朝野上下都是心服口服,內亂已平,剩下的就是外亂了。
突厥勾結李晉睿,企圖篡位,皇帝也不告知突厥,更沒有放使團回去,而是直接斬頭了。
邊疆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皇帝也正好有征戰的意圖。
如今的朝廷人馬,糧草都有,國庫也充足,正是好時候。邊疆暫時由薑家長子,鎮國將軍薑戰鎮守。
朝廷快速集結人馬,準備出戰。皇帝沒有派其他的將軍去,也沒有禦駕親征,而是命太子去。
太子帶著十萬軍馬,從京城出發,到邊疆與鎮國將軍匯合。
出發的那天是一個豔陽天,天氣很好,戰士們士氣也足。李傾姝不舍的握住哥哥的手,太子拍了拍妹妹的頭,勸她別擔心。又抱了抱結實的小侄子們。
李傾姝把時間留給了蘇嫿,蘇嫿上前給了太子一個平安福,又囑咐太子一切小心。
太子笑了,也拍了拍蘇嫿的頭,這次蘇嫿沒有臉紅,反而一臉擔心。
遠處的李傾姝看著太子和蘇嫿在說話,心裏很開心,她哥哥也有了一個時常把他記在心上的人了,還有她的好姐妹也有了好歸宿。
一旁的沈淮修摟過李傾姝,笑道:“蠻蠻放心,此次出征不會有事的。”
李傾姝回靠在沈淮修身旁。
兩人看著城牆下烏泱泱的人頭,看著士氣很足,手拿武器的士兵,看著街邊一直伸頭看向隊伍的老嫗和婦人。
李傾姝想,這場戰爭很快就會結束的。
李傾姝回握沈淮修:“往後餘生,你我夫妻同看這大好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