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方麵頗為看重“小開”,因為他們知道:


    第一,他來自莫斯科,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團長王明指定他為國共談判聯係人;


    第二,他去了陝北,見了毛澤東,又受毛澤東委派,指定他為國共談判聯係代表。


    這麽一來,南京方麵對潘漢年的重視,自然超過了董健吾、張子華、周小舟——值得順便提一筆的是,不論是國民黨還是中共,這些秘密聯絡渠道往往彼此並不知曉,以求嚴格保密,彼此平行不交叉。即使是與張學良、楊虎城聯絡,張不知楊與中共有聯係,楊亦不知張與中共有聯係,而張、楊又不知蔣與中共有聯係。這一切,都在幕後極端秘密地進行。當然,也有個別的例外,如張子華知董健吾,潘漢年知張子華。


    潘漢年到了西安,由於要幫助葉劍英做東北軍的工作,沒有馬上去南京。他怕南京方麵著急,給張衝拍發了一份密電,告知他已抵西安。


    由於南京方麵看重潘漢年,張衝接到電報,竟直奔西安。此人也很神通,他通過潘漢年的姐夫路寶宗,找到了潛藏在西安城裏的潘漢年。張衝急於想了解毛澤東對談判的意向,向潘漢年探聽口氣。聽了潘漢年的介紹,張衝隨即趕回南京。


    不久,葉劍英接到毛澤東10月14日電報,詢問:“年何日去滬?”潘漢年得知,料理了工作,便去上海。


    10月19日,潘漢年乘火車抵達南京對岸的浦口。那時,旅客們要下車,一節節車廂被推上渡輪,渡過長江,才能抵達南岸的南京,然後乘客再從那裏上火車。擺渡要花費兩三個鍾頭。


    選擇了擺渡那亂糟糟的時刻,趁別人不注意,兩位神秘的人物找到了潘漢年,跟他低聲交談著。這兩人便是從對岸南京趕來的張衝及其助手杜桐蓀。張衝對潘漢年說了到達上海之後的聯絡途徑。就在渡船上,潘漢年把中共中央致國民黨中央的信,悄然交給了張衝。


    潘漢年到了上海,一副“小開”打扮。他本來是要跟陳果夫會談的。


    陳果夫患肺病多年。他的衣服口袋裏,總是放著一個特製的小痰盂。當他發表演說時,那小痰盂便放在講台上;講畢,往衣袋裏一放,隨身帶著。那時,他的肺病加重了,日夜咳嗽,便讓弟弟陳立夫出麵,跟潘漢年會談。


    11月10日,在上海滄州飯店,國共雙方的高級代表——陳立夫和潘漢年,一個是國民黨”首腦,一個是中共特科要員,終於在上海晤麵了。潘漢年向陳立夫遞交了周恩來的親筆信,正式表明他是中共中央指派的聯絡代表。初次會談,雙方各自闡述立場,互通情報。張衝也參加了會談。


    陳立夫傳達了蔣介石的意見。蔣介石說,首先是對立的政權與軍隊必須取消,中共軍隊最多隻能收編三千人至五千人,師以上幹部一律解職出洋,半年後如回國,量才錄用,適當分配到南京政府各機關服務。如軍隊能如此解決,中共所提的政治各點就好考慮了。


    蔣介石也深深懂得“槍杆子裏麵出政權”的道理,所以他開列的第一個條件,便是要解決中共的軍隊。他的這一條件,理所當然被潘漢年所拒絕。


    潘漢年回答道:“這是蔣先生站在‘剿共’的立場上的收編紅軍條件,不能說是合作抗日的談判條件。”


    潘漢年又道:“請問陳先生,當初鄧文儀在俄活動,曾養甫派人去蘇區,所談均非收編而是討論合作。蔣先生為什麽目前有此設想?大概是誤認為紅軍已到了無能為力的地步,或者受困於日本防共之提議。”


    接著,潘漢年介紹了中共的立場:兩黨應合作抗日,建立全國抗日救國聯合陣線;停止內戰;建立兩黨代表組成的混合委員會,作為經常接洽與討論之機關;雙方保持政治上、組織上之獨立性。


    陳立夫聽罷,仍強調首先要解決中共的軍隊,然後再談別的條件。


    這麽一來,雙方僵持著。首次會談,便很難談得攏。


    陳立夫建議,請周恩來出來談判,以使國共雙方會談升級——由周恩來和蔣介石直接會談。陳立夫道:“你我均非軍事當局,從旁談判也無結果,可否請恩來出來一次?”


    潘漢年則以為,像這樣“收編”式的會談,周恩來是不會出馬的。


    潘漢年說:“如不把貴黨的條件報告,僅說蔣願見他,豈不是要我騙他出來?!”


    第一輪會談,以毫無結果而告終。不過,不論怎麽說,國共雙方的代表能夠坐下來談判,這本身就意味著曆史的進步。


    潘漢年把會談的簡況,用密電發往“紅都”保安。11月12日,毛澤東複電潘漢年,全文如下:


    漢年同誌:


    (甲)真電(引者注:當時流行以韻月代日,“真”即11日)悉,張子華亦到。


    (乙)南京對紅軍究能容許至何限度,望詢實電告。如果條件使紅軍無法接受,恩來出去也無益。近日蔣先生猛力進攻不能不使紅軍將領生疑。


    (丙)據張子華說,曾養甫雲:


    (一)黨公開活動;


    (二)政府繼續存在;


    (三)參加國會;


    (四)紅軍改名受蔣指揮,照國民革命軍編製與待遇,但不變更紅軍原有之組織與領導。為一致對日,我們並不堅持過高要求,可照曾談原則協定。


    (五)你在南京談判地待命。


    子任


    文亥


    電末所署“子任”,是毛澤東的筆名。1925年至1926年,毛澤東在《政治周報》上發表文章時,用過“子任”這一筆名。這一回用於電報署名,顯然是為了保密。


    至於“文亥”,“文”即12日,“亥”即亥時,“文亥”指12日21時至23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色三步曲3:毛澤東與蔣介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葉永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葉永烈並收藏紅色三步曲3:毛澤東與蔣介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