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握別蔣介石
紅色三步曲3:毛澤東與蔣介石 作者:葉永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就在緊張處理“李少石事件”的那幾天,重慶談判進入尾聲,毛澤東和周恩來正處於高度忙碌之中。
重慶談判經曆了“頂牛”,經曆了爭吵,經曆了一連串的討價還價,國共雙方總算達成了協議。
協議初名《會談公告》,出自邵力子之手,於9月21日交出。翌日,赫爾利帶著這一草案飛美,向美國總統及國務院作匯報。
赫爾利返回重慶後,國共雙方又經過反複斟酌,由張治中重擬,劉孟純執筆,寫出《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於10月8日經雙方代表討論通過,並定於“雙十節”——10月10日,舉行簽字儀式。就在8日傍晚,發生了“李少石事件”。
10月9日中午,蔣介石夫婦在林園宴請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為毛澤東即將離渝餞行。
蔣介石在當天的日記中寫道:
毛澤東今日來作別。予之後約一小時,先問其國共兩黨合作辦法及其意見如何,彼吞吐其辭不作正麵回答。餘乃率直告他,國共非徹底合作不可,否則不僅於國家不利而且於共黨有害,餘為共黨今日計,對國內政策應改變,即放棄軍隊與地盤觀念,而在政治與經濟上競爭,此為共黨今後唯一之出路。第一期建設計劃如不能全國一致努力完成,則國家必不能生存於今日之世界,而世界第三次戰爭亦必由此而起。如此吾人不僅對國家為罪人,而且對今後人類之禍福亦應負其責也。彼口以為然,未知果能動其心於萬一,但餘之誠意或為彼所知乎。
10月10日下午6時,重要的儀式在桂園樓下客廳舉行。那是國共雙方代表舉行《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簽字儀式。由於這天是“雙十節”,這份《紀要》通常稱為《雙十協定》。
毛澤東就在桂園樓上,卻沒有出席儀式。那是因為蔣介石沒有出席儀式。根據兩黨對等的原則,毛澤東也就不出席儀式。
出席簽字儀式的國民黨代表是王世傑、張治中、邵力子,共產黨代表是周恩來、王若飛。
簽字儀式畢,毛澤東下樓,和在場的代表們一一握手,表示祝賀。邵力子對毛澤東說:“此次商談,得以初步完成,多有賴於毛先生不辭辛苦奔波。”
《雙十協定》是一個耐人尋味的政治文獻。如果細細推敲起來,其跟二十七年之後——1972年2月28日由周恩來和美國總統尼克鬆在上海發布的《中美聯合公報》,風格極其相似。通篇可用“求同存異”四字來概括。因為無論1945年的國共雙方,還是1972年的中美雙方,都是觀點差距甚大的雙方,所以這類由雙方簽署的政治文獻,其行文都采用“一致認為”、“某方認為”、“另一方認為”的格式。凡共同處,用“一致認為”;凡差異處,開列各方觀點。
《雙十協定》共分十二條,其中標明“一致認為”的,隻不過三條而已,即關於和平建國的基本方針、關於政治民主化的方針、關於人民自由問題。這三條,大體屬於“虛”的條文。其餘九條,所寫的無非是“中共方麵提出”、“政府方麵表示”,隻是開列了雙方的觀點罷了。
不過,不管怎麽說,國共雙方經過四十多天的會談,尤其是蔣介石和毛澤東能夠坐在一起會談,而且畢竟簽訂了這麽一份“求同存異”式的《雙十協定》,是很不容易的了。
《雙十協定》簽畢,蔣介石來桂園看望毛澤東了。蔣介石非常講究禮儀的規格。他是國民黨領袖,所以隻在毛澤東剛到,以及即將離渝,兩次前去看望毛澤東,其餘均是毛澤東去他那裏。
這一回,蔣介石軍裝筆挺,佩特級上將領章,掛著佩劍。毛澤東在樓房階簷口跟蔣介石握手,然後陪著他步入客廳。蔣介石為《雙十協定》的簽訂,說了幾句祝賀的話,席不暇暖,便和毛澤東一起出去,坐上汽車,前往國府路,來到國民政府大樓,出席“雙十節”招待外賓的雞尾酒會。
過了一個多小時,招待會結束,毛澤東回桂園片刻,從此就告別了桂園。他應蔣介石之邀,和周恩來、王若飛一起前往林園,與蔣介石作第六次會談。
是夜,毛澤東、王若飛宿於林園二號樓,周恩來仍住三號樓。
蔣介石在10月10日的日記中寫及:
正午……往返毛澤東於桂團,送行也。彼忽提議今晚來宿林園,餘知其必另生問題乃歡迎其來宿也。約談十分時即辭出,與妻到國府約談中外來賓,舉行慶祝酒會畢,6時離府回林園校閱……9時40分見毛澤東約談半小時。
翌日清早,毛澤東向蔣介石辭行,他倆作了最後一次晤談。從此,蔣介石和毛澤東天各一方,再也沒有見麵——雖說他們每日都在思索著如何戰勝對方。
11日上午8時,蔣介石委派陳誠作為他的代表,和毛澤東一起去九龍坡機場,為毛澤東送行。他自己,對於毛澤東仍是“來不接,去不送”。
9時15分,三輛小汽車從林園到達機場,下車的有毛澤東、陳誠、周恩來、張治中、王若飛、郭沫若夫婦、張瀾、邵力子夫婦、陶行知、章伯鈞、茅盾等以及各界人士、中外記者。
臨行之前,毛澤東特地向日夜守衛桂園的士兵們致謝。毛澤東握著憲兵班長李介新的手說:“這次你們辛苦了,謝謝你們大家。”
毛澤東在機場對記者發表了談話:“中國的問題是可以樂觀的。困難是有的,不過困難都可以克服。”
9點45分,毛澤東乘坐一架綠色雙引擎c-47型運輸機起飛。張治中、王若飛同行。周恩來留在重慶。
據童小鵬回憶,毛澤東的專機起飛後,紅岩第十八集團軍駐渝辦事處的電台,一直緊張地與延安電台保持密切聯係。在收到延安發來毛澤東平安到達的電報後,工作人員才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延安機場洋溢著歡笑,兩萬多人聚集在那裏,歡迎毛澤東。這與毛澤東離開延安時,機場上一片擔憂之情恰成鮮明的對比……
在10月13日的《上星期反省錄》中,蔣介石寫道:
共毛11日飛回延安,彼雖罪惡昭著而又明知其必秉機叛變,時(實)為統一之大礙,但斷其人決無成事之可能,而亦不足妨礙我統一事業。
重慶談判經曆了“頂牛”,經曆了爭吵,經曆了一連串的討價還價,國共雙方總算達成了協議。
協議初名《會談公告》,出自邵力子之手,於9月21日交出。翌日,赫爾利帶著這一草案飛美,向美國總統及國務院作匯報。
赫爾利返回重慶後,國共雙方又經過反複斟酌,由張治中重擬,劉孟純執筆,寫出《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於10月8日經雙方代表討論通過,並定於“雙十節”——10月10日,舉行簽字儀式。就在8日傍晚,發生了“李少石事件”。
10月9日中午,蔣介石夫婦在林園宴請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為毛澤東即將離渝餞行。
蔣介石在當天的日記中寫道:
毛澤東今日來作別。予之後約一小時,先問其國共兩黨合作辦法及其意見如何,彼吞吐其辭不作正麵回答。餘乃率直告他,國共非徹底合作不可,否則不僅於國家不利而且於共黨有害,餘為共黨今日計,對國內政策應改變,即放棄軍隊與地盤觀念,而在政治與經濟上競爭,此為共黨今後唯一之出路。第一期建設計劃如不能全國一致努力完成,則國家必不能生存於今日之世界,而世界第三次戰爭亦必由此而起。如此吾人不僅對國家為罪人,而且對今後人類之禍福亦應負其責也。彼口以為然,未知果能動其心於萬一,但餘之誠意或為彼所知乎。
10月10日下午6時,重要的儀式在桂園樓下客廳舉行。那是國共雙方代表舉行《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簽字儀式。由於這天是“雙十節”,這份《紀要》通常稱為《雙十協定》。
毛澤東就在桂園樓上,卻沒有出席儀式。那是因為蔣介石沒有出席儀式。根據兩黨對等的原則,毛澤東也就不出席儀式。
出席簽字儀式的國民黨代表是王世傑、張治中、邵力子,共產黨代表是周恩來、王若飛。
簽字儀式畢,毛澤東下樓,和在場的代表們一一握手,表示祝賀。邵力子對毛澤東說:“此次商談,得以初步完成,多有賴於毛先生不辭辛苦奔波。”
《雙十協定》是一個耐人尋味的政治文獻。如果細細推敲起來,其跟二十七年之後——1972年2月28日由周恩來和美國總統尼克鬆在上海發布的《中美聯合公報》,風格極其相似。通篇可用“求同存異”四字來概括。因為無論1945年的國共雙方,還是1972年的中美雙方,都是觀點差距甚大的雙方,所以這類由雙方簽署的政治文獻,其行文都采用“一致認為”、“某方認為”、“另一方認為”的格式。凡共同處,用“一致認為”;凡差異處,開列各方觀點。
《雙十協定》共分十二條,其中標明“一致認為”的,隻不過三條而已,即關於和平建國的基本方針、關於政治民主化的方針、關於人民自由問題。這三條,大體屬於“虛”的條文。其餘九條,所寫的無非是“中共方麵提出”、“政府方麵表示”,隻是開列了雙方的觀點罷了。
不過,不管怎麽說,國共雙方經過四十多天的會談,尤其是蔣介石和毛澤東能夠坐在一起會談,而且畢竟簽訂了這麽一份“求同存異”式的《雙十協定》,是很不容易的了。
《雙十協定》簽畢,蔣介石來桂園看望毛澤東了。蔣介石非常講究禮儀的規格。他是國民黨領袖,所以隻在毛澤東剛到,以及即將離渝,兩次前去看望毛澤東,其餘均是毛澤東去他那裏。
這一回,蔣介石軍裝筆挺,佩特級上將領章,掛著佩劍。毛澤東在樓房階簷口跟蔣介石握手,然後陪著他步入客廳。蔣介石為《雙十協定》的簽訂,說了幾句祝賀的話,席不暇暖,便和毛澤東一起出去,坐上汽車,前往國府路,來到國民政府大樓,出席“雙十節”招待外賓的雞尾酒會。
過了一個多小時,招待會結束,毛澤東回桂園片刻,從此就告別了桂園。他應蔣介石之邀,和周恩來、王若飛一起前往林園,與蔣介石作第六次會談。
是夜,毛澤東、王若飛宿於林園二號樓,周恩來仍住三號樓。
蔣介石在10月10日的日記中寫及:
正午……往返毛澤東於桂團,送行也。彼忽提議今晚來宿林園,餘知其必另生問題乃歡迎其來宿也。約談十分時即辭出,與妻到國府約談中外來賓,舉行慶祝酒會畢,6時離府回林園校閱……9時40分見毛澤東約談半小時。
翌日清早,毛澤東向蔣介石辭行,他倆作了最後一次晤談。從此,蔣介石和毛澤東天各一方,再也沒有見麵——雖說他們每日都在思索著如何戰勝對方。
11日上午8時,蔣介石委派陳誠作為他的代表,和毛澤東一起去九龍坡機場,為毛澤東送行。他自己,對於毛澤東仍是“來不接,去不送”。
9時15分,三輛小汽車從林園到達機場,下車的有毛澤東、陳誠、周恩來、張治中、王若飛、郭沫若夫婦、張瀾、邵力子夫婦、陶行知、章伯鈞、茅盾等以及各界人士、中外記者。
臨行之前,毛澤東特地向日夜守衛桂園的士兵們致謝。毛澤東握著憲兵班長李介新的手說:“這次你們辛苦了,謝謝你們大家。”
毛澤東在機場對記者發表了談話:“中國的問題是可以樂觀的。困難是有的,不過困難都可以克服。”
9點45分,毛澤東乘坐一架綠色雙引擎c-47型運輸機起飛。張治中、王若飛同行。周恩來留在重慶。
據童小鵬回憶,毛澤東的專機起飛後,紅岩第十八集團軍駐渝辦事處的電台,一直緊張地與延安電台保持密切聯係。在收到延安發來毛澤東平安到達的電報後,工作人員才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延安機場洋溢著歡笑,兩萬多人聚集在那裏,歡迎毛澤東。這與毛澤東離開延安時,機場上一片擔憂之情恰成鮮明的對比……
在10月13日的《上星期反省錄》中,蔣介石寫道:
共毛11日飛回延安,彼雖罪惡昭著而又明知其必秉機叛變,時(實)為統一之大礙,但斷其人決無成事之可能,而亦不足妨礙我統一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