瞋是心中火


    佛教稱瞋火為無明火,象是說“瞋是心中火,能燒功德林”,或是“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可見瞋火能夠讓人在一念之間,把自己所修的功德都摧毀了,就好像兒童玩積木一樣,隻要一生氣,把腳一踢,辛苦堆好的房子馬上就應聲而倒。


    因此,忍實在是非常重要的事。不能忍就會產生憤怒的心,憤怒的心一般是從語言、行為表現出來,這種直接由言語和行為所發泄的憤怒,對人的傷害非常大。雖然有的人敢怒不敢言,其它人並不知道,也不會因此受傷害,但是因為他的內心充滿了恨,其實已經造成了自己的極大痛苦。所以憤怒,不管別人是否能看到或感覺得到,都不是件好事。根據研究報導,當一個人憤怒的時候,身體的細胞會死得很快,而且容易生氣憤怒的人,身體的內分泌係統、循環係統、消化係統等都會產生障礙。常常用語言或動作來發泄憤怒的人,對身體健康已經很不好了,何況不發泄出來,僅僅在心裏發火的人,那就好像悶燒一樣,對自己的身心傷害反而更大。這也就是為什麽有一些人老是鬱鬱寡歡、悶悶不樂,容易害精神上的疾病的原因。


    那麽,我們該如何化解憤怒呢?這可以從觀念和方法兩方麵來幫助自己。


    所謂觀念,就是要了解自己為什麽會憤怒?為什麽會那麽痛苦?其實,憤怒的原因不論是想要發泄,或是敢怒不敢言,都是因為自己感覺被冤枉,而心中充滿委曲。譬如被責怪做錯了事,或是說錯了話,但事實上是被人陷害,因此既怨恨自己無力申冤,也怨恨別人的惡意陷阱。


    對於這種情形,我們可以從因果來理解。現在會發生這樣的事,可能是因,也可能是果。如果是因,那我不要還報,因為我還報給他的話,不但他痛苦,我更痛苦;如果是果,那麽我應該要接受,不要再還報,如果還報的話,那又變成了因,重重無盡,就會不斷地因果循環下去。如果能從這一點來看,就不會那麽憤憤不平了。


    如果當下我們的觀念轉不過來,也想不通時,這時就先不要想它,也不要用理由來解釋,一有時間就念“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的聖號,或是注意自己的呼吸、自己的心念活動情況,以及自己的內心痛苦現象。此時就能夠體會:“都已經這樣痛苦了,我還要更加痛苦嗎?”想到這一點,你的心就不會總是和那些不平的事對抗,情緒也會慢慢地緩和,憤怒的情形也會減少,而這就是從方法上來化解憤怒。


    所以,隻要能靈活運用佛法的觀念和方法,我們的心就不會再被無明火燒傷,而造成難以彌補的憾恨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放下的幸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聖嚴法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聖嚴法師並收藏放下的幸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