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聽著趙桓的話,更是熱血沸騰。


    自大宋開國,就沒有得到北方的燕雲十六州。尤其是車神在高粱河落敗,自此大宋曆代皇帝都斷了脊梁,對外都是慫的。


    當今的官家卻不一樣。


    恢宏的誌向,讓嶽飛熱血沸騰,抱拳道:“臣一定是官家最鋒利的劍,會擊敗金狗,橫掃西夏,掃蕩周邊蠻夷。”


    趙桓拍了拍嶽飛的肩膀,讚許道:“不錯,就要有這樣的鬥誌。想都不敢去想,談什麽對外作戰呢?”


    說著話,他寫了一道調兵和調馬的手諭,遞給嶽飛道:“去吧。”


    嶽飛點頭道:“臣一定不辱使命。”


    “去吧!”


    趙桓笑著點了點頭。


    嶽飛行了一禮,轉身大步離去。


    趙桓望著嶽飛離去的背影,眼中有期待。


    嶽飛在政治上不是特別出眾,卻有一腔赤誠之心,能戰敢戰善戰。


    恰是嶽飛不是圓滑鑽營的人,才能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軍隊上,才能所向披靡,正麵擊敗金兀術的鐵浮屠。


    論純粹,韓世忠等人不如嶽飛,世上也隻有一個嶽飛。


    趙桓希望保住嶽飛的鋒芒。


    恰是如此,嶽飛要什麽,趙桓就全力支持。


    趙桓思考著搞錢的事情,良久後,吩咐道:“來人,召聶昌覲見。”


    聶昌擔任戶部尚書有一段時間,一直在清查戶部,解決戶部一群蛀蟲的問題。


    做事,先治人。


    戶部的人清洗了一遍,政令能貫徹,才能一步步從上而下的改變。否則政令不出戶部,一切都是白搭。


    沒過多久,聶昌進入殿內,行禮道:“臣聶昌,拜見官家。”


    趙桓笑道:“朕的財神爺來了,坐吧。”


    聶昌恭恭敬敬的坐下,問道:“官家召見,有什麽指示呢?”


    趙桓問道:“戶部現在的運轉怎麽樣?”


    聶昌眉宇間有著一抹自豪,回答道:“回稟官家,戶部已經正常運轉了。”


    “一方麵,臣抽調了精於事務的老吏,提拔這些人接管政務,使得戶部一切正常。”


    “另一方麵,臣又請李相公出麵,抽調了幾個監察禦史進入戶部。”


    “這些人是骨頭硬,專門盯著戶部的人做事,確保一切順利。雙管齊下,各方麵都上了正軌。”


    趙桓笑道:“做得不錯,戶部現在有多少錢?”


    聶昌回答道:“回稟官家,折算下來接近兩百萬貫錢。”


    趙桓驚訝道:“這麽少?”


    聶昌一臉無奈的神情,解釋道:“官家,能有近兩百萬貫錢,已經很多了。”


    “如果不是因為太上皇回了東京,東南各地的物資開始送來,財政會更難。”


    “雖然各地混亂,有賊人造反,總體上也有物資運轉送來,這是進賬。”


    “出賬方麵,官家打得快,損耗不算大。可是西路軍還在廝殺,一直是酣戰,每天都花錢如流水,老臣難啊。”


    “您說臣是財神爺,可是這財神爺不好當。如果不是官家迅速結束東路的戰事,臣都不知道怎麽搞了。”


    聶昌說道:“打仗,太費錢了。”


    趙桓聽著聶昌大吐苦水,安慰道:“聶卿是朕的股肱之臣,必然能處理好戶部的事情。”


    聶昌昂著頭道:“定不負官家厚望。”


    趙桓這才引入正題,說道:“朕要抽調一筆錢,打造三千套步人甲,兩千套的輕騎甲,和五千普通步兵的甲胄。”


    聶昌搖頭道:“官家,這筆賬不劃算。”


    趙桓說道:“為什麽?”


    聶昌解釋道:“一套步人甲的造價,差不多在三十八貫錢左右。三千套步人甲,要十一萬四千貫錢。”


    “算上兩千套輕騎兵甲胄和五千普通步兵甲胄,就算造價低一些,全部下來至少又是十多萬貫錢。”


    “朝廷的財政不富裕,一口氣用掉幾十萬貫,朝廷會很難的。這錢沒有用在刀刃上,臣認為不合適。”


    聶昌說道:“請官家收回成命。”


    趙桓眼神肅然,擲地有聲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擊敗金人,不打造一支精銳怎麽行呢?”


    “要讓將士去拚命,就必須給他們足夠好的甲胄。”


    “尤其是嶽飛率領區區三百名萬歲軍,就敢殺入燕京,還斬殺了金國皇子完顏宗敏,這樣的人,朕要培養。”


    聶昌據理力爭道:“官家,開了這個口子,殿前司的禁軍,以及其他人都找臣要錢,臣怎麽辦啊?”


    趙桓說道:“誰能正麵擊敗鐵浮屠,朝廷給錢。”


    聶昌苦著臉說道:“官家,朝廷有無數的官員,每個月的俸祿都是海量的錢財,真的不富裕啊!”


    趙桓大袖一拂,斷然道:“沒錢就搞錢。”


    聶昌仍然沒有屈從,解釋道:“地方上的百姓,已經很難很難。”


    “各種苛捐雜稅攤派,民不聊生,導致無數的百姓落草為寇。”


    “臣還想著,希望朝廷節衣縮食,同時廢掉諸多的苛捐雜稅,讓百姓日子緩一緩。”


    “官家要錢,就必須加稅,百姓又難了。”


    趙桓搖頭道:“不要百姓的錢,現在哪些人最有錢?”


    聶昌性格直,年輕時就處置豪強和權貴,時至今日也沒有任何變化。


    他眼神銳利,沉聲道:“要說普天之下誰最有錢,不是官家,是東京城內的權貴豪紳。”


    “據臣的了解,東京城有一百三十多萬人。”


    “人這麽多,地卻少,導致東京城寸土寸金。”


    “權貴富戶等掌握著土地,單靠租賃宅子、店鋪就能坐享其成,年複一年積累了無數的財富。”


    “隨便一家富戶,拿出幾十萬兩銀子是小事兒。恰是如此,之前抄掉李邦彥、張邦昌的家,才能抄出無數的錢。”


    “您真要搞錢,就從東京城的富戶手中撈錢。”


    “仁宗皇帝時,為了對西夏用兵,強行向東京城的數十戶富戶借錢。”


    “太上皇之前缺錢了,也打著收複燕雲十六州的幌子,勒索城內的權貴豪紳。”


    “反正這些豪紳為富不仁,官家真的缺錢,就可以效仿仁宗和太上皇。”


    趙桓思考一會兒,搖頭道:“就算他們為富不仁,勒索這些人也不合適。就算真要做,也是絕路的時候才能做。朕是皇帝,明火執仗的搶劫,豈不是授人口實嗎?”


    聶昌心中無奈。


    他覺得皇帝是既要麵子,又要裏子,這事兒隻能他去做,罵名他來承擔。


    隻能苦一苦他自己。


    聶昌深吸口氣,咬牙道:“官家,臣願意去做這件事。”


    趙桓擺手說道:“聶卿,朕不是試探你,也不是讓你去做。朕剛才的是真心話,不到絕路不能這麽做,也不願意做這樣的事情。”


    “朕不會像父皇一樣,為了有更多的錢享樂就勒索富戶。”


    “當皇帝的人,不該這樣做。”


    “皇帝言出法隨,是製定政策的人,缺錢該從製度上入手,這是最簡單的。明明有手段,卻要為了那點錢做承受無盡罵名的事情,隻能說皇帝太廢物。”


    聶昌心中腹誹。


    官家的意思是,太上皇廢物嗎?


    似乎是這樣。


    聶昌神色雀躍,迅速道:“官家打算怎麽辦呢?如果能合理合法的收割這些權貴豪紳的錢,臣願為先鋒。”


    趙桓眼中掠過一道精光,說道:“朕打算炒房,用你戶部的兩百萬貫錢,賺個一千萬貫錢出來。”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聶昌毫不猶豫道:“東京城地價金貴,兩百多萬貫錢投進去,一點水花都掀不起。”


    趙桓說道:“如果朕在朝堂上,讓人拋出遷都的提議,準備要遷都。你說東京城的房價,會不會劇烈大跌,朕能否借機操作?”


    嘶!


    聶昌一瞬間倒吸了口涼氣。


    他徹底明白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靖康年:朕為大宋續命三百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一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一方並收藏靖康年:朕為大宋續命三百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