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桓眼神期待,笑問道:“騰卿入宮,又研製了什麽新武器?朕和金國決戰在即,工部研究的新武器很關鍵。”


    滕茂實稟報道:“回稟官家,常樂說此番研製的新武器,有時候是雞肋,有時候卻有大用處,極可能改變一場戰事的走向。”


    趙桓眼神愈發明亮,吩咐道:“別賣關子,快說!”


    滕茂實想了想,一時間不知道怎麽描述,稟報道:“官家,新武器可以飛起來,能攜帶著士兵去投擲震天雷。具體的情況,請官家移駕作坊。”


    趙桓更是意外。


    能飛起來!


    能裝載士兵去投擲震天雷,古代版的轟炸機嗎?


    “走,走!”


    趙桓帶上滕茂實,一路出宮往作坊去了。


    一行人到了作坊附近,附近的街道早就騰空了,這一片區域都是作坊的產業,早就變成了工部的人控製。


    不僅如此,所有作坊的匠人也有人盯著,確保消息不會走漏。


    除此外,震天雷的製作,除了常樂及主要的幾個匠人,其他都是流水線作業。大多數的匠人,隻知道自己負責的一個步驟,其他一概不知。


    至於黑火藥顆粒的配置和製作,如今都是常樂一個人負責。


    總之,全方位的加強保密性。


    由內而外,由外而內,都有朝廷的人盯著。


    趙桓進入後,常樂帶著一眾匠人和學徒來了,行禮道:“臣常樂,拜見官家。”


    “拜見官家。”


    其他的匠人和學徒,也齊齊行禮。


    趙桓開門見山道:“新武器呢?”


    常樂擺手道:“官家,請您隨我來。”


    他帶著趙桓、滕茂實一路往裏麵走,進入一個開闊區域,看到了擺放的一個類似熱氣球的新武器。


    趙桓瞬間明白了。


    這就是熱氣球,能載著人升空,堪稱是古代版的轟炸機。


    常樂怎麽想出來的?


    常樂微弓著背,介紹道:“官家,這個大球是臣和下麵的匠人研究木鳶時,突然奇想的思路。”


    “震天雷,我們已經研發了出來。”


    “為了提升爆炸力,我們填充了更多火藥,現如今有超大版本的震天雷。”


    “威力大了,要使用卻不容易,因為越大越難搬動,不容易投擲。”


    “尤其是震天雷成型了,想進一步改變很難,無法在震天雷上下功夫。”


    “我們就想著,是否可以飛起來投擲呢?研究了之前很多的古籍,能飛起來的木鳶很難,也無法操控。”


    “在這時候,一個學徒說,孔明燈既然能飛起來,可否仿照一個超級大的孔明燈,載著人飛起來呢?”


    常樂侃侃而談道:“最終有了這個,類似大球的新武器。”


    趙桓走過去,撫摸著熱氣球的球體。


    通體都以用毛皮製作,密不透風,且毛皮和毛皮連接的地點用魚膠黏合,保密性非常好。


    吊籃上麵,固定了加熱的火灶。


    一旦點火加熱,熱氣升騰下,熱氣球就可以緩緩升起來。


    常樂可以啊!


    有了現在的熱氣球,未來搞出地雷、手榴彈,絕對能給金國更多的驚喜了。


    趙桓腦中掠過諸多的想法,問道:“可曾試飛過,能飛多高?承載多少人?”


    常樂眼中掠過一抹黯然,回答道:“回稟官家,已經完成了試飛。”


    “這個新武器,根據我們填入的炭火實驗,最高能飛到四十丈左右。能承載的人,最多能承載十個士兵。”


    “有足夠的炭火,就能一直持續。”


    “如果是當天的風向合適,就能朝著既定的方向飛行。雖然無法控製飛行的方向,可是一旦載著超大號的震天雷,一旦震天雷落地爆炸,就能給敵人最大的殺傷力。”


    趙桓心中也是讚歎。


    這是承載大殺器的武器,也等於是大殺器。


    隻是,趙桓注意到常樂臉上的黯然和一抹悲痛,問道:“實驗過程中,有人傷亡嗎?”


    “有!”


    常樂抿著嘴道:“到目前為止,一共摔死兩個人,受傷八人。”


    “新武器聲的實驗,必須要人親自實驗,才能切身的了解各種情況。”


    “第一次飛行很順利,在第二次飛行時,遇到了突發情況,所以摔死了兩人。”


    常樂一臉悲痛,說道:“臣當時險些死了,是他們保護了臣,臣才幸免於難。”


    “這是朝廷的英雄啊!”


    趙桓沉聲道:“這些人的撫恤,怎麽製定的?”


    常樂回答道:“一人給一百兩銀子的撫恤,官家,這個標準不算低了。”


    “其中一人是孤兒,沒有家眷,連一個親戚都沒有。臣做主把二百兩銀子的撫恤,都給了有家眷的人。”


    周圍的匠人聽完,神色都有些黯然。


    匠人和學徒在作坊內做事,相對是比較安全的,卻因為研製新武器喪命。


    一個個都有些悲戚。


    趙桓點了點頭,吩咐道:“二百兩銀子的撫恤做得不錯,有功之人不能不賞,不能虧待他們。有家眷的這個人,叫什麽名字?”


    常樂道:“他叫高老幺,沒有具體的名字。因為排行第五,是家中最小的孩子,所以一直稱呼高老幺。”


    趙桓吩咐道:“你再傳一道朕的旨意,高老幺的家人,蔭一子入禁軍。”


    “有兒子成年,就讓他的兒子頂替。”


    “沒有兒子成年,就用他的兄弟。”


    “連兄弟都沒有,就從高家的直係中,挑選出一個人來。”


    一番話吩咐完,趙桓看向關勝道:“關勝,你和常樂接洽,負責高老幺家人入禁軍的事情。”


    “遵命!”


    關勝立刻回答。


    常樂聽到趙桓的安排,眼眶立刻濕潤了,哽咽道:“官家聖明!”


    其他學徒和匠人都無比激動。


    蔭一子入禁軍,這是無上的榮耀。


    對匠人這樣普通身份的百姓來說,就是一步升天了。


    官家隆恩啊!


    一個個匠人和學徒看趙桓,眼神更是感激。


    趙桓目光落在熱氣球的上麵,問道:“現在能飛起來嗎?”


    常樂說道:“能飛!”


    趙桓吩咐道:“那就試飛,也不要飛走,就升空試一試。”


    “遵命!”


    常樂毫不猶豫應下,讓人去點火。


    熱氣球中用的是煤炭,不是普通的木炭。隨著煤炭燃燒起來,火力漸漸旺盛後,球體迅速的充盈了起來。


    浮力作用下,帶動巨大的吊籃緩緩升空。


    吊籃的四方有繩索固定,雖然吊籃已經升起來,也僅僅上升三丈,就被繩索拉拽著無法再升空。


    常樂眼神明亮,高聲道:“官家,新武器就是這樣的。”


    “風吹著去哪個方向,就會往哪個方向跑。”


    “這一武器,看具體的天氣。如果氣候惡劣,風向時而變化,那就很麻煩。總之,有合適的風向,就能發揮出威力。”


    趙桓讚許道:“很不錯了,的確是好武器。”


    試想下,金國大軍南下,雙方兩軍對壘,當風向合適的時候,一個個熱氣球升空,載著一個個超大號的震天雷飛過去,到了金人的營地上空,扔下一個個點燃的震天雷。


    偌大的金人營地化作一片火海,該是何等壯觀?


    對西夏國也一樣。


    有了新武器,戰事就徹底不一樣了。


    時代,變了。


    趙桓眼中閃爍著灼熱光芒,吩咐道:“作坊的所有武器必須保密,新武器也一樣。”


    常樂表態道:“官家放心,一切都是秘密進行的。”


    滕茂實站出來,表態道:“官家,類似孔明燈的大球已經製作出來,卻還沒有命名,請官家賜名。”


    趙桓心中也琢磨著。


    熱氣球嗎?


    不,熱氣球這樣的名字太老土,沒有一點威力。


    趙桓思考後,吩咐道:“就以轟炸球為名,專門轟炸金人。”


    常樂一向是實用主義,官家覺得轟炸球好,他毫不猶豫道:“謹遵官家吩咐。”


    滕茂實笑道:“官家命名,真是恰如其分。轟炸球載著震天雷去炸金人,不是轟炸球,那是什麽呢?妙!妙不可言。”


    趙桓笑了笑,吩咐道:“盡快製造更多的轟炸球。”


    “臣領命!”


    滕茂實和常樂齊齊回答。


    趙桓繼續道:“轟炸球製造出來,對朝廷有大幫助,該嘉獎的要嘉獎,不要吝嗇。騰卿,你上奏折,朕批準。”


    滕茂實歡喜道:“臣謹遵官家吩咐。”


    事情定下,趙桓又勉勵了作坊的所有匠人和學徒,鼓勵所有人再接再厲,繼續開放思想,加強武器的研製。


    科技決定國運走向。


    有了科技創新,武器迭代後,就能壓著對方打。


    趙桓想了想,也順便向常樂提及了手榴彈的想法,希望常樂帶著工部的匠人仔細研究,爭取未來能製作出來。


    一切安排完,趙桓帶著關勝和滕茂實回宮。


    他準備繼續囑咐滕茂實事情,黃經進來稟報道:“官家,城中有許多的議論。”


    趙桓問道:“什麽議論?”


    黃經回答道:“回稟官家,是涉及對金國作戰的。”


    “嶽飛一戰擊敗李察哥,取得了勝利,許多百姓振奮。可是,有些人認為金人南下的關鍵時候,卻要得罪西夏,是不明智的做法。”


    “有人主張休戰,認為好戰必亡。有人認為應該和金人交戰,卻不應該四麵樹敵。”


    “也有人希望死戰的,輿論上還沒有統一。”


    趙桓心中思考著。


    還沒有統一,證明政事堂的宰相們貫徹力度不堅決,都認為接下來的戰事有難度。


    正巧,用轟炸球和震天雷配合,讓政事堂的人安一個心,讓所有人知道到真正的殺傷力。


    底氣,來自實力。


    趙桓之前沒有安排李綱等人看轟炸球的想法,現在議論沸騰,為了避免內部出現爭議,他決定安排一番。


    趙桓看向滕茂實,吩咐道:“騰卿,你去和常樂接洽,抽調一個轟炸球,再抽調一枚大的震天雷。”


    “我們一起去東京城的北麵,去實驗爆炸威力,讓政事堂的宰相和樞密使見識下。”


    “你準備好後,帶著一應的器械和人在北門外等著朕。”


    “臣遵命!”


    滕茂實心中歡喜,急匆匆去安排。


    這是工部亮眼的機會,他自然是樂意的。


    趙桓又吩咐道:“通知政事堂的宰相,以及種師道、宗澤、王宗濋和嶽飛,以及韓世忠、李彥仙入宮議事。”


    “遵命!”


    黃經得了吩咐立刻讓人去通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靖康年:朕為大宋續命三百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一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一方並收藏靖康年:朕為大宋續命三百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