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佛陀至善圓滿的教育


    ·四十一·


    一、佛教是什麽


    佛教究竟是什麽呢?學佛的人不能不知道。“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佛陀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教育內涵包括了無盡無邊的事理,比現代大學裏麵的課程內容還要多。時間上,它講過去、現在、未來;空間上,它講我們眼前的生活一直推演到無盡的世界。所以它是教學、是教育,不是宗教;它是智慧、覺悟宇宙人生的教育。中國孔子的教育,是講一世(一生)——從生到死的教育。佛法是三世的教育,講過去、現在、未來。


    佛教真的是教育嗎?如果我們仔細觀察,這個疑問就會消除。在日常生活中,隻有教學才有師生的稱呼,我們稱釋迦牟尼佛為根本的老師(本師),就是表示這個教育是他老人家創始的,他是第一位創辦人。我們自稱為“弟子”,弟子是中國古時候學生的自稱。由這些稱呼,我們知道我們跟佛的關係是師生關係。就宗教而言,上帝與信徒不是師生關係。佛門則是清清楚楚說明,佛與我們是師生關係;我們與菩薩是同學的關係——菩薩是佛早期的學生,我們是佛現在的學生。我們與菩薩是前後期同學,菩薩是我們的學長,這事要弄清楚啊。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稱呼出家人為“和尚”,其實在一個寺院裏隻有一位和尚。“和尚”是印度話,翻作“親教師”。就是親自教導我的老師,就像現在學校裏的指導教授,他是直接指導我的,關係非常親近、密切。他若是不直接指導我,就稱他為“法師”,這如同學校裏的老師很多,但他沒有上過我的課,沒有指導過我。“和尚”與“法師”的差別就在這裏。代表和尚教學的老師稱作“阿?黎”。阿?黎的言行,可以做我們的榜樣,可以做我們的模範,我們可以跟他學習。這些稱呼在教育裏才有,宗教裏麵沒有這種稱呼。由此可以證明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


    再從佛教道場的組織(中國佛教寺院)來看,寺院是佛教教學與佛教藝術相結合的一個教育機構,就像現在的學校與博物館結合在一起。這種形式,就是現代所講的藝術教學。現代人處處講藝術,佛教在二千多年前就實行藝術教學了。從寺院的組織也能看出它與現代的學校大致相同。“和尚”相當於學校校長,是主持教學政策的人,課程是他製定的,教師是他聘請的,這是和尚的職責。和尚下麵有三位幫助他的人,佛家稱為綱領執事,分掌三個部門:掌管教務的稱“首座”;掌管訓導的稱“維那”;掌管總務的稱“監院”。名稱與學校不相同,實際上他們管的事務跟現代學校裏麵的教務、訓導、總務沒有兩樣,可知寺院機構的組織確實是一所學校,是一所非常完整的學校。中國過去稱之為“叢林”,“叢林”就是佛教大學。我們從佛教的起源,一直到中國佛教的建立,可見它的確是一個教學的體係,這事實我們必須要認識清楚,然後才知道我們到底在學什麽!


    佛教寺院的體係好像學校和博物館的結合體。我們現在是博物館跟學校分開,它是博物館跟學校合在一起,這是一種特殊的結構體係。佛教所有的一切藝術,都具有高度的教學藝術,不能把它看成單純的藝術品;它含有很深的教育意義,很高的靈性智慧,這是一般凡夫俗子看不出來、領會不到的。以佛菩薩的造像而言,有很多人看到佛教這麽多的神像,便以為這是低級宗教、是泛神教;人家高級宗教隻有一個神——唯一的真神。他不知道、也不了解佛教所供養的諸佛菩薩不是神,是代表法門的。世間有無量無邊的事、無量無邊的理,用一個形像、一種方法是無法完全表達的,所以用許許多多不同的藝術品來表達。把佛教藝術在教育上特殊的用意了解了,便不會把佛教當作是神教;真正清楚了,佩服之心便油然而生了。


    一切諸佛是代表我們的性德;一切菩薩、羅漢是代表修德。不修,性德雖然有,但不能夠顯現出來,得不到受用,所以性德的顯現要靠修德。菩薩代表“修”,佛代表“本性”。因此,佛門供養佛像,一般都是一佛二菩薩。這一尊佛代表真如“本性”,菩薩代表從“性”起“用”。本性是空、是體,起用是有。體、相、用;“體”是空寂的,從“體”能夠現“相”,現“相”就有作用。菩薩代表“相”、代表“用”,佛代表“本體”。所以在華嚴經裏麵佛不說法——“本體”當然沒有話說;菩薩就說法了——起作用就有得說。從“相”上有得講,從“作用”上有得講,從“本體”上一句話都沒有。本體不但不能講,念頭都沒有,所謂“開口便錯,動念即乖”,便是從“本體”上說的,所以佛代表“體”,供一尊佛。“用”為什麽供兩尊呢?無量無邊的“相、用”分為兩大類:一個是知,一個是行;就是解、行。王陽明提倡“知”、“行”合一的學說就是從佛教來的。佛家講“解行相應”,他老人家把名詞換成“知行合一”,搞起他的哲學了,其實他的哲學完全是從佛法脫胎而得的。“解”、“行”;就是“理”、“事”。通常我們供養釋迦牟尼佛,即是代表“本體”。釋迦牟尼佛的兩邊,供養兩尊羅漢——阿難尊者、迦葉尊者。阿難尊者是多聞第一,他代表“解”、代表智慧。迦葉尊者苦行第一,代表實“行”。也有供奉釋迦牟尼佛,旁邊是文殊菩薩、普賢菩薩。文殊是智慧第一,代表“解”,普賢菩薩是“行”的代表。換句話說,不管有多少,總不外乎“解、行”兩大類。淨土宗供奉阿彌陀佛——代表本體。觀音菩薩大慈大悲,代表“行”;大勢至菩薩智慧第一,代表“解”。所以佛像的供法都有他的意義,一定是一佛二菩薩,不會供兩尊佛三尊菩薩!


    每一尊佛代表性德的一個部分,但是諸位要曉得,每一個部分都是究竟圓滿的,所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釋迦牟尼佛是從名號上說的,名號都是顯性德的。“釋迦”是仁慈的意思,這是教我們對人要仁慈,要以慈悲待人。“牟尼”是清淨的意思,寂默就是清淨,是對自己的。對人慈悲,對自己要求的是清淨!這是釋迦牟尼佛代表的,這是我們性德本來具足的。阿彌陀佛是梵音翻過來的,“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阿彌陀是無量的意思啊。什麽無量呢?一切都無量,沒有一樣不是無量:智慧無量、神通無量、道力無量、壽命無量……。所以供佛便要了解每一尊佛、每一尊菩薩,代表佛教的一種修行方法、代表宇宙之間的一種真理。


    在佛教的建築方麵,供佛的大殿,我們從外麵看它是二層,裏麵看是一層,這都有意義的。從外麵看,真俗二諦;裏麵告訴我們,真俗不二,萬法一如。這個意思就是說:外表是有差別,實質是一致的(沒有兩樣的)。佛教正規的建築,一進山門,第一個見到的建築物就是天王殿,裏麵供奉四大天王——護法神——當中供著彌勒菩薩。這樣的供奉方式,使人一進山門,第一眼就看到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塑的是布袋和尚像,看他那笑咪咪的樣子,就是告訴我們:你想學佛嗎?先要笑臉迎人,不能發脾氣;發脾氣不能學佛,一定要歡歡喜喜。再看,他肚皮很大。“大”代表什麽都能包容,不與人計較。所以也代表(教給我們)平等心、喜悅相——對待任何人、任何事物,心裏都歡歡喜喜、平平靜靜的,不要跟任何人計較。有這些條件才可以入佛門學佛。所以彌勒菩薩麵對著大門,告訴來者:要有我這個條件,才夠資格入佛門。


    旁邊的護法,分東、南、西、北四大天王。東方天王,代表負責任,叫持國天王(持是保持,國是國家)。主持一個家庭的事務,我們叫持家。主持一個公司的事務,是總經理、董事長。主持一個國家的事務,是帝王、是總統。要怎樣去做呢?一定要負責盡職。每一個人在這社會上,都有他一份的職責,能把自己本分的職責,盡心盡力做到圓滿,這個社會和諧,國家一定富強。持國天王教給我們這個事理。


    南方增長天王。單單把我們職責之內的事情做得很好還不夠,還要天天求進步。不進則退啊!時代永遠在進步,所以增長天王告訴我們:我們的德行要增長、品德要增長,乃至學問、智慧、才藝、能力都要增長,包括我們的生活水準也要天天提升。你看!佛門不落伍啊!佛門真是講進步,永遠站在時代的前端;他不是跟著時代走,是領導時代走啊。怎樣把持國、增長,做得很圓滿呢?後麵兩位天王教給我們實踐的方法。


    西方廣目天王,叫我們多看;北方多聞天王,叫我們多聽。這就是中國人講的“讀萬卷書,行萬裏路”。讀書,是成就根本的學問,行萬裏路,就是今天所謂的觀光、旅遊、考察,到處去看看。看到別人的優點,我們采納;缺點,我們警惕、改進。我們能夠“舍人之短,取人之長”,來建造自己的社會、建造自己的國家,那這個國家就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國家。這叫真正的護法!所以這些塑像供在那兒,是在給我們上課的!你要一看就曉得,並且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朝這理想目標精進!能這樣做,佛教哪裏是迷信、哪裏是崇拜偶像呢?


    四大天王手上都拿著道具,這道具也是表法的。東方持國天王手上拿著琵琶。代表做事情不可以操之過急,要知道“中道”,不能過之也不能不及;像彈琴一樣,琴弦鬆了,彈不了,緊了它就斷了。儒家講中庸,佛法講中道,就是負責盡職,要做得恰到好處,不要太過頭了,也不能不及,事情才能圓滿。南方增長天王,這是代表日新又新,他手上拿的是劍——慧劍(智慧之劍),是“快刀斬亂麻,慧劍斷煩惱”的意思。西方廣目天王,身上纏著一條龍,有的時候是一條蛇,蛇跟龍都是一樣的意思。代表變化!我們常說:“神龍見首不見尾。”表示這個世界現實的社會,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是變化無常,變化多端,一定要把他看清楚,才能夠從容應付。龍表的就是這個意思。北方多聞天王手上拿一把傘;傘是遮蓋。千變萬化的世界,種種染汙,要防止,不要被汙染。所以廣學多聞的同時,要保護自己的清淨心,要不受染汙。要對現實社會能夠完全理解,才有智慧、能力,知道應該用什麽態度、方法,來應付、處理,才能做到盡善盡美(無論是對人、對事、對物)。天王殿教導我們這些啊!不單是神明,對他燒幾炷香,他就保佑你平安哪!那就大錯特錯了!


    由此可知,佛寺院沒有一樣不是教學。就是供具也有它的教育意義。佛前供一杯水,有什麽意義呢?表法的呀!水是幹淨的、清淨的,代表我們的心要像水一樣幹淨;水不起波浪,是平的,我們的心要像水一樣平、一樣靜。看到這杯供水,就想我的心要像水一樣的清淨、平等。佛前供花,花代表“因”,開花後就結果;花代表六度萬行。供果,水果不是供給佛菩薩吃的呀,是教我們看到“果”時,就能想起“希望得什麽樣的果報,就應該要修什麽樣的因”。所以佛門一切設施、供養,處處都是提醒、教育自己啊。佛菩薩不聞、也不吃,什麽都不要啊!再者,“燈”代表智慧、光明,“香”代表戒定真香。沒有一樣不是表法的,沒有一樣不是教育。現在學佛的人,對這些教育意義,統統不知道。為什麽要燒香?為什麽要供這些東西?都不知道啊,所以信佛統統都變成迷信。社會上有人批評學佛的人“迷信”,他說得沒錯啊!多少學佛的人真沒有弄清楚啊。如果自己清楚了,再跟他們講解清楚,相信他們也要學啊。二、現代的變體佛教


    目前這個世界上,佛教至少有四種不同的形式,同時出現在世間,所以把我們搞迷糊了。


    第一、是剛才講的“傳統的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釋迦牟尼佛原本就是這個樣子。但是傳統的佛教教育現在很少見了,其他的佛教,多少也都是變了質的。


    第二、是“宗教的佛教”。佛教本來不是宗教,現在變成宗教了。今天我們聽人家說佛教是宗教,我們也沒有辦法否認!為什麽呢?擺在外麵的形式確確實實是宗教。不像從前的寺院叢林,每天上課八小時。現在你們看哪個寺院上八個小時的課?古時候中國寺院每天上課八小時,修行八小時。修行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坐禪,一種就是念佛。所以修行人每天用功十六個小時,解行相應。上課是聽講、研究討論,是理論上的;然後修清淨心,修覺、正、淨。每天有十六個小時在用功,妄念當然少了,所以成就很快。現在我們所見的佛教道場隻是每天供供佛,修一點福報而已,佛教確實變成宗教了。


    第三、是“佛學”。佛教變成學術,變成哲學了。現在有些大學開“佛經哲學”這一門課,把佛的教法當作哲學研究。為什麽把佛教當作哲學來研究也錯了呢?諸位想想,佛教教育是一個完整的大學,所有的科係統統都包括了,現在隻認定它是哲學部門,把它縮成這麽一點點,所以這也錯了。歐陽先生講得很好,佛教不是哲學,也不是宗教,佛法就是佛法,佛法是為一切眾生所必需。為什麽?它真正能幫助我們解決所有的問題,從現前的生活問題,到將來的生死大事,沒有一樣解決不了的。可見得佛教的教學內涵是非常精深廣大,認作學術也是變質。


    第四、是“邪門外道的佛教”。這是最近三四十年才出現的,那是非常的不幸。諸位要知道,宗教的佛教是勸善的,勸人做一個好人;學術的佛教追求真理、研究知識,對社會沒有多大的傷害;若是變成邪教,變成外道,利用人性的弱點,拿著佛法作招牌,欺騙眾生、傷害眾生、擾亂社會、危害大眾的安全,那是變質變得太不像話了,變得太過分了。這些邪門外道也有一些言詞、一些行為,很能吸引人、誘惑人。一旦涉及,等到事敗,知道吃虧上當,後悔就來不及了。


    諸位同修,目前佛教在社會上有這四種,我們要把眼睛睜大,要看清楚、想明白,我們究竟要學哪一種佛法,對於我們才真正有利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佛學入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聖嚴法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聖嚴法師並收藏佛學入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