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這比發nature還要難
從學霸開始邁向星辰大海 作者:可樂要加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96章這比發nature還要難
“原來,大腦仿真模擬功能還有快速積累學科經驗的妙用啊!”
思考著其中的內在邏輯,寧晨覺得這也不能算是大腦仿真模擬功能的隱藏效果。
隻能說,在模擬的過程中,寧晨最大化的使用了自己的大腦,高效的對相關領域的知識進行了研究和分析。
待大腦的狀態稍微恢複一些後,寧晨顧不上繼續休息,馬上記錄起了剛剛在模擬空間中的各種模擬現象和結論。
這些都是之後繼續解決秋成同猜想的關鍵理論依據,寧晨可不敢有任何的懈怠。
剛剛在模擬空間中,模擬出來的關鍵信息非常的多,好在寧晨現在的記憶力也足夠的強,最終還是比較順利的回憶出了之前模擬的各種細節。
完成了這些工作,寧晨總算可以稍稍放鬆一下。
和小智閑扯了一會兒,寧晨習慣性的看了一眼郵箱。
因為很多重要的事情都是通過郵箱進行聯係的,寧晨逐漸讓自己養成了這樣的習慣。
讓寧晨感到欣喜的是,《米國數學會雜誌》給自己發送了郵件,確認了自己的稿件被接收的事情。
這一次,編輯並沒有給出任何的修改意見,這也證明寧晨的這篇論文,真的很讓期刊編輯和審稿人感到非常的滿意。
係統任務完成的判定,再加上期刊編輯的回複,代表著這篇論文登刊已經成為了板上釘釘的事情。
想了想,寧晨覺得要先將這個消息分享給秋成同。
在秋成同的公開課上,寧晨產生了研究這個課題的想法,而在這之後,雖然其他的教授都建議寧晨更改自己的課題,可秋成同卻是力排眾議,非常支持寧晨將這個課題做下去。
在訓練營的期間,秋成同也盡自己的所能,為寧晨解答各種數學上的問題,在寧晨身上花費的時間,比訓練營任何其他的學生都要多出許多。
而在寧晨完成了論文的撰寫之後,秋成同更是放棄了通訊作者的身份,還主動給期刊寫了一封推薦信,讓寧晨的這篇論文能夠引起期刊編輯的重視。
正是這些原因,寧晨必須讓秋成同第一時間知道這個消息。
寧晨打開郵件,在郵件中說明了自己這篇論文被《米國數學會雜誌》接收的事情,並向秋成同表示著自己的感謝之情。
寧晨沒想到的是,自己發送郵件後不久,就收到了秋成同的回複郵件。
“奇怪……正常秋教授應該是每天抽時間統一處理郵件信息,不應該這麽快就回複的啊。”
想到這,寧晨隱約間覺得,秋成同恐怕是把自己的郵箱地址,設置了特別關注的提醒了。
打開郵件,寧晨查看起郵件中的詳細信息。
秋成同先是在郵件中表示了對寧晨論文順利發表的祝賀,並鼓勵寧晨繼續進行對秋成同猜想的研究。
而在郵件後麵,秋成同也是邀請寧晨有時間再來水木大學,和自己當麵交流一番。
除此之外,秋成同還希望寧晨能夠在盛州大學上一節公開課,講一講有關這篇論文中的一些內容。
“秋教授竟然讓我去水木大學上公開課……真讓人感到受寵若驚啊。”
這說明在秋成同的眼中,寧晨已經是和其他數學專家一個級別的研究者了。
要知道,現在寧晨的身份也隻是一名大二的學生而已,連本科的學位都還沒有拿到。
不過客觀的說,能夠在《米國數學會雜誌》上發表一篇論文,論文的作者足以被稱為數學專家了。
寧晨想了想,還是決定接受秋成同的邀請。
在回複的郵件中,寧晨再次對秋成同表示感謝,並表示之後願意再次前往水木大學,和大家一起交流數學上的問題。
這次秋成同的回複依然很迅速,說等之後安排公開課時間的時候,再和寧晨進行聯係。
……
之後的日子裏,寧晨繼續著自己忙碌的學習和研究工作。
<divss="contentadv">寧晨需要兼顧秋成同猜想的研究,以及有關矽基負極鋰電池實驗的研究工作,這讓寧晨每天都要花費十幾個小時的時間在上麵,剩餘的時間也隻夠吃飯和睡覺的。
好在矽基負極鋰電池實驗那邊有徐洲在,寧晨不必再像上次那樣,凡事都要親力親為了。
而且這個橫向課題也是徐洲簽下來的,寧晨還是要把研究工作的重心更傾向於秋成同猜想這邊。
這一天,《米國數學會雜誌》正式發布了新一期的期刊,而寧晨的《一種一類四階完全非線性橢圓方程的轉換方法》這篇論文,也隨著正式登刊。
一開始,這個消息並沒有引起學校的注意,因為這篇論文並不是通過盛州大學的單位進行投遞的,而是以寧晨個人的方式進行投遞的。
但畢竟《米國數學會雜誌》在數學領域的影響力非常之高,不久之後,這個消息還是傳到了盛州大學數學學院的老師們耳中。
“楊老師,寧晨在《米國數學會雜誌》上發表論文了!”
得知了這個消息,何晟馬上找到了楊連華,向楊連華報告了這個消息。
“《米國數學會雜誌》?什麽時候的事情?”
楊連華也是非常的驚訝,因為《米國數學會雜誌》可是國際數學界四大頂刊之一。
即使是楊連華本人,也從未在四大頂刊上發表過哪怕一篇論文。
當然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畢竟華國每年在數學四大期刊上發表論文的數量,比發表在《nature》上的論文數量還要少出很多。
“就是最新的一期期刊,是以寧晨個人名義發表的論文。我估計著,這應該是之前寧晨去水木大學參加科研訓練營時,所做出的研究成果,所以才沒有以學校的單位投遞。”
楊連華並沒有因為這篇論文沒有掛上盛州大學的單位而遺憾,而是翻開了期刊,找到了寧晨為第一作者的那篇論文。
經過一番初步的閱讀,楊連華大概知曉了這篇論文中的主要研究內容。
“原來如此,這是有關秋成同猜想的研究啊!雖然隻進行了一部分,不過學術價值依然很高,怪不得能夠登刊在《米國數學會雜誌》上。”
興奮之中,楊連華想要趕緊給寧晨打個電話,祝賀寧晨論文成功登刊的事情。
不過楊連華想了想,還是沒有將電話撥打過去。
楊連華知道,寧晨現在每天的時間一定很忙,自己並不好因為這些小事,而貿然的打擾到寧晨。
最終楊連華隻是通過郵箱的方式,向寧晨表示著自己的祝賀之情。
正如楊連華所預料的,此時的寧晨,正在自己的房子的書房裏,進行著有關秋成同猜想第二階段的研究。
在這個階段,寧晨需要解決的核心工作,是證明環對稱kahler流形上穩定性猜想。
經過多日的研究後,寧晨在這個課題上已經取得了一些關鍵性的進展。
除了通過模擬得到的一些關鍵信息之外,不斷學習後的小智也給寧晨提供了不少的幫助。
每一次寧晨想要搜尋相關的論文,小智都可以第一時間幫助寧晨完成搜索和下載,甚至還能夠幫助寧晨提取出一些論文中的主要內容,讓寧晨可以更高效的對論文進行閱讀。
“呼……今天就先到這裏好了。”
時間已經臨近晚上十二點,寧晨也感覺到大腦的狀態開始下降,便果斷的決定結束一天的研究工作。
畢竟科研是漫長的過程,不能竭澤而漁,而是要持久的保持良好的狀態。
臨睡前,寧晨習慣性的打開郵箱,看見郵箱裏麵躺著兩封未讀郵件。
第一篇是楊連華發來的,寧晨打開郵件,發現是楊連華因為自己在《米國數學會雜誌》上發表論文的事情,而向自己表示著祝賀。
寧晨也馬上回複郵件,向楊連華表示著感謝。
而第二篇郵件,則是來自於秋成同的。
“原來,大腦仿真模擬功能還有快速積累學科經驗的妙用啊!”
思考著其中的內在邏輯,寧晨覺得這也不能算是大腦仿真模擬功能的隱藏效果。
隻能說,在模擬的過程中,寧晨最大化的使用了自己的大腦,高效的對相關領域的知識進行了研究和分析。
待大腦的狀態稍微恢複一些後,寧晨顧不上繼續休息,馬上記錄起了剛剛在模擬空間中的各種模擬現象和結論。
這些都是之後繼續解決秋成同猜想的關鍵理論依據,寧晨可不敢有任何的懈怠。
剛剛在模擬空間中,模擬出來的關鍵信息非常的多,好在寧晨現在的記憶力也足夠的強,最終還是比較順利的回憶出了之前模擬的各種細節。
完成了這些工作,寧晨總算可以稍稍放鬆一下。
和小智閑扯了一會兒,寧晨習慣性的看了一眼郵箱。
因為很多重要的事情都是通過郵箱進行聯係的,寧晨逐漸讓自己養成了這樣的習慣。
讓寧晨感到欣喜的是,《米國數學會雜誌》給自己發送了郵件,確認了自己的稿件被接收的事情。
這一次,編輯並沒有給出任何的修改意見,這也證明寧晨的這篇論文,真的很讓期刊編輯和審稿人感到非常的滿意。
係統任務完成的判定,再加上期刊編輯的回複,代表著這篇論文登刊已經成為了板上釘釘的事情。
想了想,寧晨覺得要先將這個消息分享給秋成同。
在秋成同的公開課上,寧晨產生了研究這個課題的想法,而在這之後,雖然其他的教授都建議寧晨更改自己的課題,可秋成同卻是力排眾議,非常支持寧晨將這個課題做下去。
在訓練營的期間,秋成同也盡自己的所能,為寧晨解答各種數學上的問題,在寧晨身上花費的時間,比訓練營任何其他的學生都要多出許多。
而在寧晨完成了論文的撰寫之後,秋成同更是放棄了通訊作者的身份,還主動給期刊寫了一封推薦信,讓寧晨的這篇論文能夠引起期刊編輯的重視。
正是這些原因,寧晨必須讓秋成同第一時間知道這個消息。
寧晨打開郵件,在郵件中說明了自己這篇論文被《米國數學會雜誌》接收的事情,並向秋成同表示著自己的感謝之情。
寧晨沒想到的是,自己發送郵件後不久,就收到了秋成同的回複郵件。
“奇怪……正常秋教授應該是每天抽時間統一處理郵件信息,不應該這麽快就回複的啊。”
想到這,寧晨隱約間覺得,秋成同恐怕是把自己的郵箱地址,設置了特別關注的提醒了。
打開郵件,寧晨查看起郵件中的詳細信息。
秋成同先是在郵件中表示了對寧晨論文順利發表的祝賀,並鼓勵寧晨繼續進行對秋成同猜想的研究。
而在郵件後麵,秋成同也是邀請寧晨有時間再來水木大學,和自己當麵交流一番。
除此之外,秋成同還希望寧晨能夠在盛州大學上一節公開課,講一講有關這篇論文中的一些內容。
“秋教授竟然讓我去水木大學上公開課……真讓人感到受寵若驚啊。”
這說明在秋成同的眼中,寧晨已經是和其他數學專家一個級別的研究者了。
要知道,現在寧晨的身份也隻是一名大二的學生而已,連本科的學位都還沒有拿到。
不過客觀的說,能夠在《米國數學會雜誌》上發表一篇論文,論文的作者足以被稱為數學專家了。
寧晨想了想,還是決定接受秋成同的邀請。
在回複的郵件中,寧晨再次對秋成同表示感謝,並表示之後願意再次前往水木大學,和大家一起交流數學上的問題。
這次秋成同的回複依然很迅速,說等之後安排公開課時間的時候,再和寧晨進行聯係。
……
之後的日子裏,寧晨繼續著自己忙碌的學習和研究工作。
<divss="contentadv">寧晨需要兼顧秋成同猜想的研究,以及有關矽基負極鋰電池實驗的研究工作,這讓寧晨每天都要花費十幾個小時的時間在上麵,剩餘的時間也隻夠吃飯和睡覺的。
好在矽基負極鋰電池實驗那邊有徐洲在,寧晨不必再像上次那樣,凡事都要親力親為了。
而且這個橫向課題也是徐洲簽下來的,寧晨還是要把研究工作的重心更傾向於秋成同猜想這邊。
這一天,《米國數學會雜誌》正式發布了新一期的期刊,而寧晨的《一種一類四階完全非線性橢圓方程的轉換方法》這篇論文,也隨著正式登刊。
一開始,這個消息並沒有引起學校的注意,因為這篇論文並不是通過盛州大學的單位進行投遞的,而是以寧晨個人的方式進行投遞的。
但畢竟《米國數學會雜誌》在數學領域的影響力非常之高,不久之後,這個消息還是傳到了盛州大學數學學院的老師們耳中。
“楊老師,寧晨在《米國數學會雜誌》上發表論文了!”
得知了這個消息,何晟馬上找到了楊連華,向楊連華報告了這個消息。
“《米國數學會雜誌》?什麽時候的事情?”
楊連華也是非常的驚訝,因為《米國數學會雜誌》可是國際數學界四大頂刊之一。
即使是楊連華本人,也從未在四大頂刊上發表過哪怕一篇論文。
當然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畢竟華國每年在數學四大期刊上發表論文的數量,比發表在《nature》上的論文數量還要少出很多。
“就是最新的一期期刊,是以寧晨個人名義發表的論文。我估計著,這應該是之前寧晨去水木大學參加科研訓練營時,所做出的研究成果,所以才沒有以學校的單位投遞。”
楊連華並沒有因為這篇論文沒有掛上盛州大學的單位而遺憾,而是翻開了期刊,找到了寧晨為第一作者的那篇論文。
經過一番初步的閱讀,楊連華大概知曉了這篇論文中的主要研究內容。
“原來如此,這是有關秋成同猜想的研究啊!雖然隻進行了一部分,不過學術價值依然很高,怪不得能夠登刊在《米國數學會雜誌》上。”
興奮之中,楊連華想要趕緊給寧晨打個電話,祝賀寧晨論文成功登刊的事情。
不過楊連華想了想,還是沒有將電話撥打過去。
楊連華知道,寧晨現在每天的時間一定很忙,自己並不好因為這些小事,而貿然的打擾到寧晨。
最終楊連華隻是通過郵箱的方式,向寧晨表示著自己的祝賀之情。
正如楊連華所預料的,此時的寧晨,正在自己的房子的書房裏,進行著有關秋成同猜想第二階段的研究。
在這個階段,寧晨需要解決的核心工作,是證明環對稱kahler流形上穩定性猜想。
經過多日的研究後,寧晨在這個課題上已經取得了一些關鍵性的進展。
除了通過模擬得到的一些關鍵信息之外,不斷學習後的小智也給寧晨提供了不少的幫助。
每一次寧晨想要搜尋相關的論文,小智都可以第一時間幫助寧晨完成搜索和下載,甚至還能夠幫助寧晨提取出一些論文中的主要內容,讓寧晨可以更高效的對論文進行閱讀。
“呼……今天就先到這裏好了。”
時間已經臨近晚上十二點,寧晨也感覺到大腦的狀態開始下降,便果斷的決定結束一天的研究工作。
畢竟科研是漫長的過程,不能竭澤而漁,而是要持久的保持良好的狀態。
臨睡前,寧晨習慣性的打開郵箱,看見郵箱裏麵躺著兩封未讀郵件。
第一篇是楊連華發來的,寧晨打開郵件,發現是楊連華因為自己在《米國數學會雜誌》上發表論文的事情,而向自己表示著祝賀。
寧晨也馬上回複郵件,向楊連華表示著感謝。
而第二篇郵件,則是來自於秋成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