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再創新高,三篇《nature》!


    大不列顛,倫敦。


    《自然》雜誌社總部。


    “真沒想到,這個來自華國的年輕學者,竟然一次就往我們這裏投遞了三篇如此重磅的論文。”


    對於寧晨的名字,他們都並不陌生,因為在幾個月之前,寧晨便在他們的期刊上,以第一作者的身份發表了一篇論文。


    這樣的年紀,就能在《自然》雜誌上麵發表論文,放在整個雜誌的曆史上,也是一件非常罕見的事情。


    而這一次,寧晨一次性投遞三篇論文的舉動,更是成為了整個自然雜誌社的重要談資。


    但在經過期刊編輯的初步審核之後,編輯認為這三篇論文都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在這三篇論文之中,寧晨發現了多達9種新型的超導體,並將這些超導體統一到一個鐵基超導體係之中,用詳細的理論解釋了其中的超導機理。


    這樣的成果,無論是放在材料學界還是物理學界,都將是一個非常重磅的消息。


    當然,期刊編輯隻是負責論文的初審工作,更專業的審核工作,還是要交給行業內的專家進行評判。


    這個時候,一名自然雜誌社的編輯突然想到了什麽,說道:


    “寧晨這個名字,總感覺好像還在哪裏聽過呢?”


    “聽你這麽說,我也覺得好像有些熟悉。對了,之前那個成功解決了秋成同猜想的學者,名字好像也叫寧晨。”


    “沒錯,而且他也是一位來自華國的年輕學者。”


    聊到這裏,大家都感覺這件事情有些過於的巧合了。


    “等一下……這兩個同樣叫做寧晨的學者,不會是同一個人吧?”


    他們知道,在華國,兩個字的人名是比較容易重名的。


    華國擁有多達十四億的人口,像一些非常常見的名字,甚至會有三十萬在使用。


    “這種可能性就太低了吧,之前解決秋成同猜想的那個學者,可是憑借這項成果拿到了西蒙斯學者獎,放在整個數學界都是非常頂級的成就了。這三篇有關超導的論文,從學術價值上,並不會比解決秋成同猜想低出太多。”


    因為這兩項成果,在各自的領域上都有非常高的價值,這讓他下意識的覺得,這應該並不是出自同一人之手。


    相比之下,兩個人同名的可能性反倒會更大一些。


    “這倒也沒什麽不可能的,像牛頓就可以同時在數學和物理學的研究上都取得偉大的成就。各個理學之間本來就是相通的。”


    “這種例子可就太罕見了。就算是愛因斯坦,數學也隻是比較一般的水平而已。”


    這個時候,另一名編輯走過來說道:


    “不用爭辯了,這兩個寧晨其實就是同一個人。”


    聽到這人的話,大家都不禁將目光投了過去。


    “怎麽,你剛剛查過了?”


    因為自然雜誌社的編輯們,平時主要的關注點都在自然科學和應用科學的領域上,對於數學界的消息也隻是略有耳聞。


    “之前在西蒙斯學者獎的頒獎典禮的時候,西蒙·唐納森教授親自詢問過寧晨這件事情,並得到了肯定的回複。我有一個朋友也參加了那次的頒獎典禮,所以這個消息是絕對不會錯的。”


    自然雜誌社的編輯們,很多都有非常廣泛的人脈,認識各種學術界的大佬,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聽他這麽說,大家也都知道,這個消息應該是比較確切的。


    “哎,直接查詢一下就可以了,這些論文都會留有單位信息的。”


    一位編輯對這件事情還存在著些許的懷疑,便決定親自再確認一下。


    可在他查詢到這三篇來自《米國數學會雜誌》上的論文信息後,卻疑惑的說道:


    “奇怪……這三篇論文並沒有標明任何的投遞單位,而是以個人名義進行投遞的。”


    這樣的投遞方式,放在整個學術界也並不算多見,也就隻有少數退休後還在做研究的學者,會以這樣的方式去投遞論文。


    這個結果讓原本已經快要確定的結論,又變得撲朔迷離了起來。


    “不必再查了,我有西蒙斯基金會的朋友,我直接問他一下就可以了。”


    很快,這名編輯便得到了回複。


    <divss="contentadv">“確認了,這個寧晨的確是來自華國的盛州大學,隻不過那三篇證明秋成同猜想的論文,因為某些原因沒有通過學校的單位進行投遞。這下子,可以確定這兩個寧晨其實就是同一個人了。”


    聽他這麽說,大家對於這件事情終於再沒有了異議。


    也許在同一所大學,也會出現同名的兩個人。


    但要是說,這兩個人各自在自己的領域,都取得了世界級的成果,這樣的可能性則是接近於0的。


    畢竟這樣的人才,放眼全世界也是寥寥無幾的存在。


    ……


    經過一段時間的審稿,負責對寧晨這三篇有關超導的論文的審稿人,陸續給出了他們的審稿意見。


    他們無一例外的都對這三篇論文給出了高度的認可,並給出了建議期刊接收論文的意見。


    畢竟這些研究成果中,不隻是發現了一些新的超導體而已,更是非常完整的構建了一個新的超導體係,其中的各項理論也都非常的完善。


    從論文的質量來說,這三篇論文甚至遠高於《nature》正刊論文的平均水平。


    在收到幾位審稿人的審稿意見之後,自然雜誌社也決定,將會接收寧晨的這三篇論文。


    為了更好的體現這三篇論文的影響力,自然雜誌社甚至將部分論文的刊登時間向後推遲,以讓寧晨的這三篇論文,能夠在下一期的期刊上同時刊登。


    確定了這個安排之後,自然雜誌社通過郵件的方式,對寧晨進行了回複。


    收到了自然雜誌社的郵件回複,寧晨的心情自然是十分的激動。


    首先,光是學校對這三篇《nature》的獎勵,就達到了150萬元。


    因為寧晨同時擔任了這三篇論文的通訊作者和第一作者,所以所有的獎金都會歸為寧晨所有。


    但在多次獲得獎金之後,寧晨對於金錢的需求,已經沒有之前那麽強烈了。


    在二十歲的年齡,就擁有了一套全款的房產,再加上七位數的存款,寧晨並不覺得自己會存在任何的經濟問題。


    錢肯定是要繼續賺的,但賺錢隻是順便的事情。


    這種通過科研而帶來的成就感,是多少金錢也無法換來的。


    寧晨先是把這個消息告知了徐洲,徐洲聽完也是非常為寧晨感到高興。


    “三篇論文……可就是一百五十萬啊!寧晨,這回你得請我在食堂吃幾頓飯了?”


    “一年的飯錢我都包了,說真的。”寧晨笑道。


    其實之前寧晨還跟徐洲說過,希望其中的一篇論文可以和徐洲一起共享一作的,因為徐洲在寧晨研究的過程中,為寧晨提供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方向。


    但徐洲還是非常堅決的拒絕了寧晨的這個提議,因為徐洲覺得,自己當時隻是隨口一說而已。


    如果這都能共享一作,那嚴重點兒說,都算是學術造假了。


    寧晨覺得徐洲說得確實也有些道理,反正憑借徐洲的能力,自己肯定也會發很多一作的論文的,也不會差自己這一篇。


    很快,寧晨三篇論文成功發表的消息,就在材料學院的老師們中傳開。


    寧晨再次成為整個材料學院的熱點人物,劉旭也是特意來到實驗室,當麵向寧晨表示著祝賀。


    “寧晨,真沒想到伱一下子就能在《nature》上麵同時刊登三篇論文。我們盛州大學一年的指標,都被你一個人超額完成了。”


    按照盛州大學往年的水平,一年一共也很難在《nature》正刊上,發表三篇的論文。


    被劉旭當麵誇獎,寧晨也不好說什麽,隻好保持禮貌的微笑。


    這個時候,徐洲說道:


    “劉院長,先別著急下定論,這一年可還沒結束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學霸開始邁向星辰大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可樂要加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可樂要加糖並收藏從學霸開始邁向星辰大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