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你到底是怎麽想到的
從學霸開始邁向星辰大海 作者:可樂要加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85章你到底是怎麽想到的
“嗯?寧晨說想要馬上來華科院實習嗎?”
得知了這個消息,陶偉稍稍有些意外,因為不久之前,寧晨還在盛州材料科學國家實驗室,進行鐵基超導體線帶材的項目研究。
這個時候突然想要來華科院實習,似乎有些不合情理。
不過陶偉也沒有多想,因為之前寧晨就表達過來華科院實習的想法。
說不定,在這段時間的研究過程中,寧晨又有了一些新發現,想和自己當麵研究一番呢。
想到這,陶偉說道:
“那就跟寧晨回複一下,讓他隨時都可以過來。正好我也有很多事情想跟他討論,趁這個機會,也能跟他好好聊一聊。”
在陶偉心中,已經把寧晨當作了自己的接班人,對於寧晨有一種非常特殊的感情。
寧晨得到羅芳的回複之後,跟學校報備了一下這件事情,並開始做著前往華科院的準備。
“陶院士。”
可是,當眼前的這個人是寧晨的時候,陶偉的態度就完全不一樣了。
隻見寧晨打開自己的筆記本電腦,找到了包含這項成果的模型文件。
“可以的,陶院士。”
兩人聊了好一會兒,陶偉這才問道:
“寧晨,這次你來華科院實習,主要是希望了解哪些方麵的知識和技術呢?”
<divss="contentadv">“主要還是各類工科的科研技術吧。理科部分的知識,之前我在燕大學習很多了,雖然還不談不上多麽的出色,但基礎應該不至於太差了。”
誇張點兒說,就算寧晨說地球是平的,陶偉恐怕都得認真想一想,寧晨為什麽會得出這樣的結論。
既然寧晨已經打算通過陶偉來向上反映這個成果,肯定是不會對陶偉進行隱瞞的。
“寧晨,你到底是如何想到這樣的一種鋼鐵材料的呢?”
“羅老師,陶院士現在忙嗎?”
寧晨也沒有急著去和陶偉說高強度鋼鐵材料的事情,而是先與陶偉討論起有關鐵基超導體線帶材的最新研究進展。
如果後續的研究順利的話,這種高強度鋼鐵材料,將很有可能用於航天、航空的領域,比現在這些領域所使用的鋼鐵材料,還會有更加強大的性能!
“可能有很大應用空間嗎?那肯定是不能直接像普通論文那樣,公開投遞和發表了。正常來說,可以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科技成果信息服務平台等部門進行申報。當然,直接在華科院這裏申報,也是可以的……”
寧晨自然是要按照長時間待在華科院的情況去準備,畢竟這件事情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寧晨對此不能有任何的鬆懈。
如果是其他的人,陶偉可能絲毫不會理會這樣的言論,畢竟這些話實在是太過匪夷所思了。
“陶院士現在在開會,說等會議結束後,再跟你好好聊一聊。”
寧晨在宿舍裏休息了一會兒,思考著一會兒見到陶偉,要如何去和陶偉解釋這件事情。
陶偉將辦公室的門反鎖上,以防在跟寧晨交流的時候,突然有誰不小心進入自己的辦公室。
“我的確研究出了一些成果,隻是還沒有經過實驗去證實,尚不清楚具體的應用空間到底有多大。”
快的話,可能上交完這個成果就回去了。慢的話,則是需要跟隨研究團隊,一起完成整個成果的驗證工作。
畢竟聽寧晨的意思,這項技術可能有很高的保密等級,即使在華科院,陶偉也不能隨便讓別人了解到這件事情。
興奮之中,陶偉有些不解的問道:
“陶院士,假如說,我研究出了一項可能有很大應用空間的科研成果,我應該如何對這個成果進行處理呢?”
順利到達了華科院後,寧晨先是在羅芳的安排下,來到了自己的臨時宿舍,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東西。
打開文件,寧晨對照著屏幕中的內容,對寧晨進行著講解。
當然,至於寧晨這一次去華科院的真實目的,肯定也是不能跟徐洲明確說明的。
寧晨來到實驗室,整理一些自己的東西,徐洲見到寧晨,也忍不住問道:
寧晨可是在年僅二十一歲的年齡裏,就在《nature》正刊上發表了8篇論文,其中還有兩次在同一期期刊中,連續發表3篇論文的壯舉。
“好的,那等陶院士開完會後,我再過去找他吧。”
“寧晨,聽孫健教授說,在你的率領先,項目組又完成了一種新型鐵基超導體的線帶材製備工藝。”
僅僅是一些理論上的研究成果,還沒有經過任何的實驗驗證,竟然就妄想可能會有很大的應用空間,甚至到達了保密的級別。
“其實也算是一種偶然吧。為了更好的研究鐵基超導體,我對與鐵有關的知識和論文進行了詳細的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我突然又對鋼鐵材料有了一些想法,便設計出了這樣的一種鋼鐵材料。”
收拾好東西後,第二天,寧晨便踏上了前往燕京的飛機。
“寧晨,你的研究成果是哪個方向上的?”
之前寧晨在材料學上的研究領域,主要都集中在鐵基超導材料的上麵,還沒有過多的研究過其他種類的材料。
徐洲知道,寧晨是去參與國家級的重點項目,對於寧晨也是一百個支持。
聽著寧晨的講述,陶偉很快意識到,寧晨的這個成果的確有很重的分量。
“怎麽,寧晨,你不會已經研究出這樣一項,可能有很大應用空間的科研成果了吧?”
“寧晨,我們又見麵了,快坐吧!”
不過隨即,陶偉意識到寧晨的這個問題應該不是隨口問問那麽簡單。
過了一會兒,羅芳給寧晨打了電話過來,說陶偉已經開完會,寧晨可以過去找他了。
“之前在盛州材料科學國家實驗室做項目時,有一些問題沒有解決,還是需要去華科院和一些專家仔細研究一下。徐老師,這件事情是一件機密,還要麻煩你幫我保密。”
這一次,寧晨不知道自己要在華科院待多長的時間。
再次踏上前往燕京的旅途,寧晨仿佛有一種回家的感覺,因為寧晨對這趟路線確實太熟悉了。
“工科的科研技術嗎……那範圍也是很廣的。”
因為徐洲是知道寧晨去盛州材料科學國家實驗室,做鐵基超導線帶材的研究的,這件事情寧晨還是無法向徐洲隱瞞。
“寧晨,怎麽又突然要去華科院實習了?”
見到寧晨,陶偉也是滿麵的笑容,就像見到自己的孩子一般,感覺十分的親切。
“能不能讓我先大概看一下?”
“放心吧,這件事情隻有我和劉院長知道。你就放心去做你的項目吧,學校這邊暫時沒有什麽需要伱操心的。”
這個距離寧晨是不想開車過去的,開車的話最快也要七八個小時,而且燕京市內的路時常會擁堵,開車反而會更加的不方便。
“鋼鐵材料上的。”
鋼鐵材料並不是陶偉的研究領域,不過作為材料學的專家,陶偉對於鋼鐵材料還是懂一些的。
這個時候,寧晨突然說道:
“是的,這種新型鐵基超導體,就是我之前在《nature》發表的論文,其中的一種新型鐵基超導體體係。這是一種‘1144’型鐵基超導體,我們在製備鐵基超導體線帶材的時候,應用到了分子束外延的技術……”
工科畢竟是一個非常概括性的分類,其中涉及到的分支研究領域非常的繁雜,陶偉一時也不知道該如何為寧晨安排實習的機會。
想到這,陶偉說道:
寧晨帶著自己的筆記本電腦和u盤,來到了陶偉所在的辦公室。
寧晨的解釋自然隻是一套托詞,不過陶偉也並沒有對此有任何的懷疑。
“直接設計出來的這種鋼鐵材料嗎?還真是讓人不可思議啊。”
很多新材料的出現,都是通過實驗發現,或是通過一些原有的材料進行改進的。
“嗯?寧晨說想要馬上來華科院實習嗎?”
得知了這個消息,陶偉稍稍有些意外,因為不久之前,寧晨還在盛州材料科學國家實驗室,進行鐵基超導體線帶材的項目研究。
這個時候突然想要來華科院實習,似乎有些不合情理。
不過陶偉也沒有多想,因為之前寧晨就表達過來華科院實習的想法。
說不定,在這段時間的研究過程中,寧晨又有了一些新發現,想和自己當麵研究一番呢。
想到這,陶偉說道:
“那就跟寧晨回複一下,讓他隨時都可以過來。正好我也有很多事情想跟他討論,趁這個機會,也能跟他好好聊一聊。”
在陶偉心中,已經把寧晨當作了自己的接班人,對於寧晨有一種非常特殊的感情。
寧晨得到羅芳的回複之後,跟學校報備了一下這件事情,並開始做著前往華科院的準備。
“陶院士。”
可是,當眼前的這個人是寧晨的時候,陶偉的態度就完全不一樣了。
隻見寧晨打開自己的筆記本電腦,找到了包含這項成果的模型文件。
“可以的,陶院士。”
兩人聊了好一會兒,陶偉這才問道:
“寧晨,這次你來華科院實習,主要是希望了解哪些方麵的知識和技術呢?”
<divss="contentadv">“主要還是各類工科的科研技術吧。理科部分的知識,之前我在燕大學習很多了,雖然還不談不上多麽的出色,但基礎應該不至於太差了。”
誇張點兒說,就算寧晨說地球是平的,陶偉恐怕都得認真想一想,寧晨為什麽會得出這樣的結論。
既然寧晨已經打算通過陶偉來向上反映這個成果,肯定是不會對陶偉進行隱瞞的。
“寧晨,你到底是如何想到這樣的一種鋼鐵材料的呢?”
“羅老師,陶院士現在忙嗎?”
寧晨也沒有急著去和陶偉說高強度鋼鐵材料的事情,而是先與陶偉討論起有關鐵基超導體線帶材的最新研究進展。
如果後續的研究順利的話,這種高強度鋼鐵材料,將很有可能用於航天、航空的領域,比現在這些領域所使用的鋼鐵材料,還會有更加強大的性能!
“可能有很大應用空間嗎?那肯定是不能直接像普通論文那樣,公開投遞和發表了。正常來說,可以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科技成果信息服務平台等部門進行申報。當然,直接在華科院這裏申報,也是可以的……”
寧晨自然是要按照長時間待在華科院的情況去準備,畢竟這件事情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寧晨對此不能有任何的鬆懈。
如果是其他的人,陶偉可能絲毫不會理會這樣的言論,畢竟這些話實在是太過匪夷所思了。
“陶院士現在在開會,說等會議結束後,再跟你好好聊一聊。”
寧晨在宿舍裏休息了一會兒,思考著一會兒見到陶偉,要如何去和陶偉解釋這件事情。
陶偉將辦公室的門反鎖上,以防在跟寧晨交流的時候,突然有誰不小心進入自己的辦公室。
“我的確研究出了一些成果,隻是還沒有經過實驗去證實,尚不清楚具體的應用空間到底有多大。”
快的話,可能上交完這個成果就回去了。慢的話,則是需要跟隨研究團隊,一起完成整個成果的驗證工作。
畢竟聽寧晨的意思,這項技術可能有很高的保密等級,即使在華科院,陶偉也不能隨便讓別人了解到這件事情。
興奮之中,陶偉有些不解的問道:
“陶院士,假如說,我研究出了一項可能有很大應用空間的科研成果,我應該如何對這個成果進行處理呢?”
順利到達了華科院後,寧晨先是在羅芳的安排下,來到了自己的臨時宿舍,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東西。
打開文件,寧晨對照著屏幕中的內容,對寧晨進行著講解。
當然,至於寧晨這一次去華科院的真實目的,肯定也是不能跟徐洲明確說明的。
寧晨來到實驗室,整理一些自己的東西,徐洲見到寧晨,也忍不住問道:
寧晨可是在年僅二十一歲的年齡裏,就在《nature》正刊上發表了8篇論文,其中還有兩次在同一期期刊中,連續發表3篇論文的壯舉。
“好的,那等陶院士開完會後,我再過去找他吧。”
“寧晨,聽孫健教授說,在你的率領先,項目組又完成了一種新型鐵基超導體的線帶材製備工藝。”
僅僅是一些理論上的研究成果,還沒有經過任何的實驗驗證,竟然就妄想可能會有很大的應用空間,甚至到達了保密的級別。
“其實也算是一種偶然吧。為了更好的研究鐵基超導體,我對與鐵有關的知識和論文進行了詳細的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我突然又對鋼鐵材料有了一些想法,便設計出了這樣的一種鋼鐵材料。”
收拾好東西後,第二天,寧晨便踏上了前往燕京的飛機。
“寧晨,你的研究成果是哪個方向上的?”
之前寧晨在材料學上的研究領域,主要都集中在鐵基超導材料的上麵,還沒有過多的研究過其他種類的材料。
徐洲知道,寧晨是去參與國家級的重點項目,對於寧晨也是一百個支持。
聽著寧晨的講述,陶偉很快意識到,寧晨的這個成果的確有很重的分量。
“怎麽,寧晨,你不會已經研究出這樣一項,可能有很大應用空間的科研成果了吧?”
“寧晨,我們又見麵了,快坐吧!”
不過隨即,陶偉意識到寧晨的這個問題應該不是隨口問問那麽簡單。
過了一會兒,羅芳給寧晨打了電話過來,說陶偉已經開完會,寧晨可以過去找他了。
“之前在盛州材料科學國家實驗室做項目時,有一些問題沒有解決,還是需要去華科院和一些專家仔細研究一下。徐老師,這件事情是一件機密,還要麻煩你幫我保密。”
這一次,寧晨不知道自己要在華科院待多長的時間。
再次踏上前往燕京的旅途,寧晨仿佛有一種回家的感覺,因為寧晨對這趟路線確實太熟悉了。
“工科的科研技術嗎……那範圍也是很廣的。”
因為徐洲是知道寧晨去盛州材料科學國家實驗室,做鐵基超導線帶材的研究的,這件事情寧晨還是無法向徐洲隱瞞。
“寧晨,怎麽又突然要去華科院實習了?”
見到寧晨,陶偉也是滿麵的笑容,就像見到自己的孩子一般,感覺十分的親切。
“能不能讓我先大概看一下?”
“放心吧,這件事情隻有我和劉院長知道。你就放心去做你的項目吧,學校這邊暫時沒有什麽需要伱操心的。”
這個距離寧晨是不想開車過去的,開車的話最快也要七八個小時,而且燕京市內的路時常會擁堵,開車反而會更加的不方便。
“鋼鐵材料上的。”
鋼鐵材料並不是陶偉的研究領域,不過作為材料學的專家,陶偉對於鋼鐵材料還是懂一些的。
這個時候,寧晨突然說道:
“是的,這種新型鐵基超導體,就是我之前在《nature》發表的論文,其中的一種新型鐵基超導體體係。這是一種‘1144’型鐵基超導體,我們在製備鐵基超導體線帶材的時候,應用到了分子束外延的技術……”
工科畢竟是一個非常概括性的分類,其中涉及到的分支研究領域非常的繁雜,陶偉一時也不知道該如何為寧晨安排實習的機會。
想到這,陶偉說道:
寧晨帶著自己的筆記本電腦和u盤,來到了陶偉所在的辦公室。
寧晨的解釋自然隻是一套托詞,不過陶偉也並沒有對此有任何的懷疑。
“直接設計出來的這種鋼鐵材料嗎?還真是讓人不可思議啊。”
很多新材料的出現,都是通過實驗發現,或是通過一些原有的材料進行改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