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三位菲爾茲獎得主的認可
從學霸開始邁向星辰大海 作者:可樂要加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99章三位菲爾茲獎得主的認可
“超聲輔助化學路線……寧晨,你能展開說說嗎?”
寧晨對於徐洲和隋楓的反應,並沒有感到任何的意外,因為這個方法的確非常的冷門。
“這個方法是我在燕大實習的時候聽說過的,大概的意思,是通過使用超聲波,來促進化學反應的進行。
因為超聲波是可以產生空化作用的,也就是可以在液體中產生氣泡,這些氣泡會在聲波的作用下迅速膨脹,然後突然破裂。
這種空化作用,可以產生高溫高壓的環境,同時也可以產生強烈的攪拌和流動效應。這些效應可以促進化學反應的進行,提高反應速率和產物合成率……”
聽著寧晨的解釋,徐洲和隋楓逐漸明白了寧晨這個方法的理論依據。
“原來如此,這在理論上還真的是一個行得通的方法。沒想到你在燕大實習的那段時間,竟然學到了這麽多有用的東西。”
因為這個方法在當時是一種比較尖端的專業技術,如果不是在相關的專業上研究得非常細致的人,是很難得知這樣的方法的。
“那當然了,在燕大的那段時間,我雖然沒有直接研究材料學的知識,但是學到的東西很多都與材料學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
“不行,我也得找個時間,跟學校申請一下,去燕大學習學習了。”徐洲笑著說道。
“那……徐老師,也把我帶過去?”隋楓跟著附和道。
“隋楓,你以為去燕大交流,是想去就能去的嘛?至少也得先發一篇頂刊,讓我看看伱的實力吧?”
“好,那我爭取吧。”隋楓有些失望的說道。
其實徐洲說完這話就有些後悔了,剛剛自己還說,以後要多表揚表揚隋楓呢,但或許是因為這兩年養成的習慣,有些話自然而然就脫口而出了,根本就停不下來。
“哎,隋楓,其實我本人也不是那麽容易去的,不過沒關係,就憑寧晨在燕大幾個月學到的東西,就足夠我們學好一陣子的了。”
寧晨見狀也說道:
“徐老師,隋師兄,你們都不用擔心這麽多,隻要那麽需要的話,我肯定會把各種新的知識分享給你們的。有的時候就是腦海裏的知識太多了,我也不知道該從哪裏說起,隻好遇到合適的情況,再把這些知識給調出來。”
就像這次的課題研究這樣,如果不是寧晨突然想到,這個方法是可以用在摻雜ag的tio2納米管的製備上的,那麽寧晨可能永遠都不會跟他們聊到這個方法。
確定了接下來的實驗方案之後,寧晨、徐洲、隋楓三人一起,準備起接下來的實驗。
雖然這個方案在理論上是存在可行性的,不過其實寧晨也並沒有真正動手做過相關的實驗,隻是在燕大的課堂上了解過這個方法而已。
為了完成實驗,徐洲特地從盛州大學化學組那邊借來了超聲波的儀器,並谘詢老師了解了一下相關實驗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項。
在大家的不斷摸索之中,終於調整好了合適的超聲波功率和處理時間,成功的通過超聲輔助構造出了理想中的化學路線,完成了ag在tio2納米管上的沉積。
而在後續的測試之中,也很好的證明寧晨這個方案的價值。
寧晨在設計這個方案的時候,也並不是隻想單純的增加一種ag沉積的方法而已,而是希望進一步的改善材料的性能。
“經過檢測,通過超聲輔助化學路線來合成出的納米材料,擁有更高的光電流和光催化效率。不僅遠遠高於普通的tio2納米管陣列,以要比用其他方法合成的摻雜ag的tio2納米管更高。”
因為通過不同的方法合成的物質,化學反應的速率,產物的收率等等數據都會存在區別,合成出的物質是會存在著一定的區別的。
寧晨的這個新方法,無疑將整個課題的成果價值,又提升了一個層次。
實驗進行到這個程度,寧晨也再沒有什麽好的方法,大家便準備結題,整理起這些天的實驗成果了。
由於整個實驗課題是由寧晨、徐洲、隋楓三人共同完成的,整理成果和撰寫論文的工作,也將由三人共同完成。
<divss="contentadv">之前寧晨還是很少跟別人一起寫論文的,偶爾跟別人一起寫論文,這種團隊合作的感覺也還不錯。
這個研究課題放在寧晨所有研究過的課題中,並不算是多麽突出的一個課題,但這個課題卻很好的填補了寧晨的科研空檔期,讓寧晨取得收獲的同時,也產生了很多新的研究靈感。
完成了論文的撰寫和校對工作後,三人商量起了論文投遞的問題。
徐洲對於各家材料學相關的學術期刊作為了解,寧晨和隋楓也對想先聽聽徐洲的意見。
“我覺得這篇論文,可能不太適合投到《nature》和《science》的主刊。當然這不是因為這篇論文的價值不夠,隻不過研究的方向太過專業,不太適合《nature》和《science》的主刊的風格。”
寧晨也徐洲話中的意思,簡單的說,就是論文的噱頭還不夠,可能無法吸引《nature》和《science》主刊的期刊編輯的興趣。
“但是《nature》有一家子刊,叫做《naturematerials》,是一家以材料學為中心的期刊。這家期刊的影響因子同樣很高,甚至不輸於《nature》和《science》的主刊,當然想要在這上麵發一篇論文也並不容易。”
寧晨對於這家期刊也有一定的了解,這是一家質量非常高的材料學學術期刊,影響因子有的時候甚至會超過《nature》和《science》的主刊。
能在這上麵發表一篇論文,也足以算作一個非常重要的成果了。
聽完了徐洲的意見,寧晨和隋楓都表示著讚同,便繼續對論文進行修改,準備著論文投遞的事情。
……
米國數學會雜誌社。
幾個期刊編輯正坐在一起,討論著有關論文接收的問題。
“帕特森教授也給出了建議期刊接收稿件的意見嗎?”
“是的,經過慎重的審核,帕特森教授也認為,這是一篇非常出色的論文,而且論文之中的理論是完全正確的。至此,三位菲爾茲獎的獲得者,都給出了建議我們接收這篇論文的選擇。”
他們議論的這篇論文,正是寧晨之前投遞的那篇,與納維-斯托克斯方程相關的研究論文。
而他們口中的“帕特森教授”,則是因格·帕特森,一位同樣獲得過菲爾茲獎的偉大數學家。
一篇論文能夠同時讓三位菲爾茲獎得主進行審核,這在之前也是非常罕見的事情。
但這也是米國數學會雜誌社沒有辦法的選擇,因為如果達不到這個級別的話,的確很難對這篇論文的研究內容,做出準確客觀的判斷。
“既然三位菲爾茲獎得主,都認可這篇論文的研究內容,我覺得我們也沒有什麽可再猶豫的了。”
退一萬步講,就算秋成同可能因為自己和寧晨的關係,而對這篇論文的審稿存在些許的私心,但三位數學家做出了類似的判斷,這已經足夠說明問題了。
經過各位編輯的共同商議,最終大家都一致決定,選擇接收寧晨投遞的這篇論文。
其實在這之前,這些編輯們心裏也都是類似的想法,隻要寧晨論文中的內容沒有問題,肯定是傾向於接收論文的。
寧晨的之前的幾篇論文,可是幫助期刊提升了不少的影響因子,對於這樣的論文作者,即便是審稿十分苛刻的數學界四大頂刊,自然也是十分歡迎的。
隻是他們也擔心這篇論文的研究內容是否真的正確,畢竟之前有幾位審稿人都無法給出確切的結論,期刊也不可能在未經詳細審稿的情況下,就直接把論文給刊登上去。
做出了決定之後,阿比·莫伊爾向寧晨的郵箱中,發送了確定接收論文的郵件。
“超聲輔助化學路線……寧晨,你能展開說說嗎?”
寧晨對於徐洲和隋楓的反應,並沒有感到任何的意外,因為這個方法的確非常的冷門。
“這個方法是我在燕大實習的時候聽說過的,大概的意思,是通過使用超聲波,來促進化學反應的進行。
因為超聲波是可以產生空化作用的,也就是可以在液體中產生氣泡,這些氣泡會在聲波的作用下迅速膨脹,然後突然破裂。
這種空化作用,可以產生高溫高壓的環境,同時也可以產生強烈的攪拌和流動效應。這些效應可以促進化學反應的進行,提高反應速率和產物合成率……”
聽著寧晨的解釋,徐洲和隋楓逐漸明白了寧晨這個方法的理論依據。
“原來如此,這在理論上還真的是一個行得通的方法。沒想到你在燕大實習的那段時間,竟然學到了這麽多有用的東西。”
因為這個方法在當時是一種比較尖端的專業技術,如果不是在相關的專業上研究得非常細致的人,是很難得知這樣的方法的。
“那當然了,在燕大的那段時間,我雖然沒有直接研究材料學的知識,但是學到的東西很多都與材料學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
“不行,我也得找個時間,跟學校申請一下,去燕大學習學習了。”徐洲笑著說道。
“那……徐老師,也把我帶過去?”隋楓跟著附和道。
“隋楓,你以為去燕大交流,是想去就能去的嘛?至少也得先發一篇頂刊,讓我看看伱的實力吧?”
“好,那我爭取吧。”隋楓有些失望的說道。
其實徐洲說完這話就有些後悔了,剛剛自己還說,以後要多表揚表揚隋楓呢,但或許是因為這兩年養成的習慣,有些話自然而然就脫口而出了,根本就停不下來。
“哎,隋楓,其實我本人也不是那麽容易去的,不過沒關係,就憑寧晨在燕大幾個月學到的東西,就足夠我們學好一陣子的了。”
寧晨見狀也說道:
“徐老師,隋師兄,你們都不用擔心這麽多,隻要那麽需要的話,我肯定會把各種新的知識分享給你們的。有的時候就是腦海裏的知識太多了,我也不知道該從哪裏說起,隻好遇到合適的情況,再把這些知識給調出來。”
就像這次的課題研究這樣,如果不是寧晨突然想到,這個方法是可以用在摻雜ag的tio2納米管的製備上的,那麽寧晨可能永遠都不會跟他們聊到這個方法。
確定了接下來的實驗方案之後,寧晨、徐洲、隋楓三人一起,準備起接下來的實驗。
雖然這個方案在理論上是存在可行性的,不過其實寧晨也並沒有真正動手做過相關的實驗,隻是在燕大的課堂上了解過這個方法而已。
為了完成實驗,徐洲特地從盛州大學化學組那邊借來了超聲波的儀器,並谘詢老師了解了一下相關實驗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項。
在大家的不斷摸索之中,終於調整好了合適的超聲波功率和處理時間,成功的通過超聲輔助構造出了理想中的化學路線,完成了ag在tio2納米管上的沉積。
而在後續的測試之中,也很好的證明寧晨這個方案的價值。
寧晨在設計這個方案的時候,也並不是隻想單純的增加一種ag沉積的方法而已,而是希望進一步的改善材料的性能。
“經過檢測,通過超聲輔助化學路線來合成出的納米材料,擁有更高的光電流和光催化效率。不僅遠遠高於普通的tio2納米管陣列,以要比用其他方法合成的摻雜ag的tio2納米管更高。”
因為通過不同的方法合成的物質,化學反應的速率,產物的收率等等數據都會存在區別,合成出的物質是會存在著一定的區別的。
寧晨的這個新方法,無疑將整個課題的成果價值,又提升了一個層次。
實驗進行到這個程度,寧晨也再沒有什麽好的方法,大家便準備結題,整理起這些天的實驗成果了。
由於整個實驗課題是由寧晨、徐洲、隋楓三人共同完成的,整理成果和撰寫論文的工作,也將由三人共同完成。
<divss="contentadv">之前寧晨還是很少跟別人一起寫論文的,偶爾跟別人一起寫論文,這種團隊合作的感覺也還不錯。
這個研究課題放在寧晨所有研究過的課題中,並不算是多麽突出的一個課題,但這個課題卻很好的填補了寧晨的科研空檔期,讓寧晨取得收獲的同時,也產生了很多新的研究靈感。
完成了論文的撰寫和校對工作後,三人商量起了論文投遞的問題。
徐洲對於各家材料學相關的學術期刊作為了解,寧晨和隋楓也對想先聽聽徐洲的意見。
“我覺得這篇論文,可能不太適合投到《nature》和《science》的主刊。當然這不是因為這篇論文的價值不夠,隻不過研究的方向太過專業,不太適合《nature》和《science》的主刊的風格。”
寧晨也徐洲話中的意思,簡單的說,就是論文的噱頭還不夠,可能無法吸引《nature》和《science》主刊的期刊編輯的興趣。
“但是《nature》有一家子刊,叫做《naturematerials》,是一家以材料學為中心的期刊。這家期刊的影響因子同樣很高,甚至不輸於《nature》和《science》的主刊,當然想要在這上麵發一篇論文也並不容易。”
寧晨對於這家期刊也有一定的了解,這是一家質量非常高的材料學學術期刊,影響因子有的時候甚至會超過《nature》和《science》的主刊。
能在這上麵發表一篇論文,也足以算作一個非常重要的成果了。
聽完了徐洲的意見,寧晨和隋楓都表示著讚同,便繼續對論文進行修改,準備著論文投遞的事情。
……
米國數學會雜誌社。
幾個期刊編輯正坐在一起,討論著有關論文接收的問題。
“帕特森教授也給出了建議期刊接收稿件的意見嗎?”
“是的,經過慎重的審核,帕特森教授也認為,這是一篇非常出色的論文,而且論文之中的理論是完全正確的。至此,三位菲爾茲獎的獲得者,都給出了建議我們接收這篇論文的選擇。”
他們議論的這篇論文,正是寧晨之前投遞的那篇,與納維-斯托克斯方程相關的研究論文。
而他們口中的“帕特森教授”,則是因格·帕特森,一位同樣獲得過菲爾茲獎的偉大數學家。
一篇論文能夠同時讓三位菲爾茲獎得主進行審核,這在之前也是非常罕見的事情。
但這也是米國數學會雜誌社沒有辦法的選擇,因為如果達不到這個級別的話,的確很難對這篇論文的研究內容,做出準確客觀的判斷。
“既然三位菲爾茲獎得主,都認可這篇論文的研究內容,我覺得我們也沒有什麽可再猶豫的了。”
退一萬步講,就算秋成同可能因為自己和寧晨的關係,而對這篇論文的審稿存在些許的私心,但三位數學家做出了類似的判斷,這已經足夠說明問題了。
經過各位編輯的共同商議,最終大家都一致決定,選擇接收寧晨投遞的這篇論文。
其實在這之前,這些編輯們心裏也都是類似的想法,隻要寧晨論文中的內容沒有問題,肯定是傾向於接收論文的。
寧晨的之前的幾篇論文,可是幫助期刊提升了不少的影響因子,對於這樣的論文作者,即便是審稿十分苛刻的數學界四大頂刊,自然也是十分歡迎的。
隻是他們也擔心這篇論文的研究內容是否真的正確,畢竟之前有幾位審稿人都無法給出確切的結論,期刊也不可能在未經詳細審稿的情況下,就直接把論文給刊登上去。
做出了決定之後,阿比·莫伊爾向寧晨的郵箱中,發送了確定接收論文的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