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數學天才之間的分歧
從學霸開始邁向星辰大海 作者:可樂要加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202章數學天才之間的分歧
寧晨本來想請陶轍軒坐在汽車後座的位置上,不過陶轍軒堅持要坐在副駕駛的位置上。
“寧晨,我可不能把你當成司機,你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數學家!”
寧晨還是第一次聽別人把自己稱作“數學家”,在寧晨的理解中,能被稱為數學家的,年紀一般都已經很大了,或是早已故去多年。
“過獎了,陶教授,我也隻是一個研究數學的人罷了,還稱不上是什麽數學家。”
車輛啟動之後,陶轍軒說道:
“寧晨,現在就跟你討論一些數學問題的話,會不會影響到伱的駕駛?”
陶轍軒已經忍不住要跟寧晨交流數學問題了,不過陶轍軒看寧晨這麽年輕,可能並沒有太多的駕駛經驗,有點兒擔心寧晨會分心。
“沒關係的,陶教授,我車開得還不錯,你就放心聊好了。”
聽寧晨這麽說,陶轍軒也不再擔心,便說起了自己想聊的數學問題。
其實在陶轍軒決定來盛州找寧晨之前,寧晨還沒有發表那篇有關納維-斯托克斯方程的論文,陶轍軒隻是想跟寧晨聊一聊有關秋成同猜想的問題。
之前陶轍軒自己也嚐試過去證明秋成同猜想,不過因為並沒有什麽好的切入點,最終陶轍軒也隻能無奈的放棄這個想法。
而當陶轍軒看到了寧晨有關秋成同猜想的三篇論文之後,對於寧晨的證明思路感到非常的震撼。
如果讓陶轍軒作為菲爾茲獎的評審的話,僅僅憑借這個成果,陶轍軒就願意給寧晨頒發菲爾茲。
直到最近的一段時間,陶轍軒又看到了寧晨最新發表的一篇論文,又是不禁沉浸在寧晨那天馬行空的思路之中。
陶轍軒不得不承認,即使是自己,想要看明白寧晨的所有理論也很不容易,這著實花費了陶轍軒很多個夜晚的時間。
“寧晨,你的車開得還真是不錯,一邊跟我聊這些數學問題,同時還能把車開得這麽穩。”
“陶院士,我可是一名老司機了。”寧晨笑著說道。
在上一世,因為一些工作上的原因,寧晨經常需要一邊開車一邊打電話,早就練出來了這種一心二用的能力。
而在腦力指數大大提升之後,寧晨更是可以很自如的分心去一心二用,可以很輕鬆的同時處理完全不同的兩件事情。
“寧晨,看來這方麵我還得多跟你學習了。”
到了為陶轍軒預訂的賓館門口,寧晨將車停好,領著陶轍軒來到賓館。
其實這間賓館並不是寧晨訂的,而是盛州大學訂的,盛州大學這邊也希望,這一次陶轍軒能夠來盛州大學,做一場簡單的數學報告。
當然這件事情並無法強求,還是得看陶轍軒自己是否願意,畢竟陶轍軒來盛州的初衷,隻是為了見寧晨的。
辦理完入住之後,兩人來到賓館的房間,繼續聊起剛剛沒有聊完的數學問題。
“寧晨,我有些好奇,你到底是怎麽想到這些天馬行空的思路的。說實話,在我看到你的這些證明方法之前,我從來都沒有想到過類似的想法。”
聽到陶轍軒的問題,寧晨也感到有些無從回答。
<divss="contentadv">“陶教授,這很難說,有的時候靈感就是會自然而然的出現的。我也非常好奇,你是如何在13歲的年齡,就拿到imo的金牌的。”
“哈哈,這的確非常難說。其實我在參加imo的時候,也是經曆了一些挫折的。我第一次參加imo,僅僅拿到了一枚銅牌而已,這一度讓我感覺到非常的失落。”
寧晨對於這件事情也是有所了解的,正常來講,第一次參加imo隻拿到銅牌,的確不算是太理想的成績。
但是,陶轍軒第一次參加imo的時候,可才隻有十歲啊!
其他參加imo的學生,很多都已經十七八歲,差不多算是成年人了。
寧晨記得在自己十歲的時候,數學也才剛剛學到乘除法吧。
寧晨不得不感歎,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有時候真的是比人和狗的差距還要大得多。
兩人就這樣,連續聊了幾個小時,幾乎忘卻了時間的流逝速度。
在和陶轍軒交流數學問題的時候,寧晨的數學學科經驗在以一個肉眼可見的速度積累著,這樣的速度,甚至比寧晨和秋成同交流數學時還要更快。
也許陶轍軒現在在數學上的成就還比不上秋成同,但陶轍軒現在還很年輕,思維速度肯定是要比秋成同快一些的。
“寧晨,對於有關納維-斯托克斯方程之後的研究,你現在有什麽想法嗎?”
“目前還沒有想到太好的切入點,這個研究課題還是比秋成同猜想更複雜一些的。”
“是的,我也覺得如此。當然這兩個課題對我來說都是無法解決的,我也隻是稍稍有一些想法罷了。”
寧晨從陶轍軒的話中聽出了一些隱含的意思,連忙問道:
“那還要請教陶教授,對於繼續解決納維-斯托克斯方程有什麽好的想法?”
“請教談不上,就說說我的個人見解好了。”
寧晨認真的聽著陶轍軒的講述,大腦也跟著快速的進行思考。
陶轍軒先是講述了一個貓咪打碎盤子的故事,大致的意思是,在一隻貓咪打碎了盤子之後,沒有自己去清理盤子的碎片,而是不斷的進行自我複製,讓複製後的小貓去清理碎片。
但在複製的最後,一隻非常小的貓咪釋放了極其巨大的能量,在徹底清理好髒東西的同時,也讓整個貓咪的團隊隨之消失。
這個故事聽起來十分的抽象,不過寧晨也很快的理解了陶轍軒想要表達的意思。
“陶教授,你的意思是,如果我們給定一個初始條件,將會導致流動的能量隨著時間越來越小,直到能量到達某一空間點或者時間點的時候,能量會趨向於無窮?”
“是的,大致就是這個含義。其實我對於徹底解決納維-斯托克斯方程,持的是比較悲觀的態度的。至少我覺得,納維-斯托克斯方程有可能並不存在這樣的一種光滑解。”
雖然在這一點上,寧晨與陶轍軒的意見並不十分的一致,不過寧晨也明白,陶轍軒的意見是有自己的理論依據的。
而且這種意見不一致,也並不是完全的意見對立,更多的分歧是在於納維-斯托克斯方程的精確性。
“寧晨,我也並不是覺得,納維-斯托克斯方程一定不存在解。更準確的說,我認為如果隻是去尋找這種大尺度變量,是很難能夠尋找到納維-斯托克斯方程的解的。想要尋找納維-斯托克斯方程的解,我的想法是,還需要注意方程中的小尺度特性。”
寧晨本來想請陶轍軒坐在汽車後座的位置上,不過陶轍軒堅持要坐在副駕駛的位置上。
“寧晨,我可不能把你當成司機,你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數學家!”
寧晨還是第一次聽別人把自己稱作“數學家”,在寧晨的理解中,能被稱為數學家的,年紀一般都已經很大了,或是早已故去多年。
“過獎了,陶教授,我也隻是一個研究數學的人罷了,還稱不上是什麽數學家。”
車輛啟動之後,陶轍軒說道:
“寧晨,現在就跟你討論一些數學問題的話,會不會影響到伱的駕駛?”
陶轍軒已經忍不住要跟寧晨交流數學問題了,不過陶轍軒看寧晨這麽年輕,可能並沒有太多的駕駛經驗,有點兒擔心寧晨會分心。
“沒關係的,陶教授,我車開得還不錯,你就放心聊好了。”
聽寧晨這麽說,陶轍軒也不再擔心,便說起了自己想聊的數學問題。
其實在陶轍軒決定來盛州找寧晨之前,寧晨還沒有發表那篇有關納維-斯托克斯方程的論文,陶轍軒隻是想跟寧晨聊一聊有關秋成同猜想的問題。
之前陶轍軒自己也嚐試過去證明秋成同猜想,不過因為並沒有什麽好的切入點,最終陶轍軒也隻能無奈的放棄這個想法。
而當陶轍軒看到了寧晨有關秋成同猜想的三篇論文之後,對於寧晨的證明思路感到非常的震撼。
如果讓陶轍軒作為菲爾茲獎的評審的話,僅僅憑借這個成果,陶轍軒就願意給寧晨頒發菲爾茲。
直到最近的一段時間,陶轍軒又看到了寧晨最新發表的一篇論文,又是不禁沉浸在寧晨那天馬行空的思路之中。
陶轍軒不得不承認,即使是自己,想要看明白寧晨的所有理論也很不容易,這著實花費了陶轍軒很多個夜晚的時間。
“寧晨,你的車開得還真是不錯,一邊跟我聊這些數學問題,同時還能把車開得這麽穩。”
“陶院士,我可是一名老司機了。”寧晨笑著說道。
在上一世,因為一些工作上的原因,寧晨經常需要一邊開車一邊打電話,早就練出來了這種一心二用的能力。
而在腦力指數大大提升之後,寧晨更是可以很自如的分心去一心二用,可以很輕鬆的同時處理完全不同的兩件事情。
“寧晨,看來這方麵我還得多跟你學習了。”
到了為陶轍軒預訂的賓館門口,寧晨將車停好,領著陶轍軒來到賓館。
其實這間賓館並不是寧晨訂的,而是盛州大學訂的,盛州大學這邊也希望,這一次陶轍軒能夠來盛州大學,做一場簡單的數學報告。
當然這件事情並無法強求,還是得看陶轍軒自己是否願意,畢竟陶轍軒來盛州的初衷,隻是為了見寧晨的。
辦理完入住之後,兩人來到賓館的房間,繼續聊起剛剛沒有聊完的數學問題。
“寧晨,我有些好奇,你到底是怎麽想到這些天馬行空的思路的。說實話,在我看到你的這些證明方法之前,我從來都沒有想到過類似的想法。”
聽到陶轍軒的問題,寧晨也感到有些無從回答。
<divss="contentadv">“陶教授,這很難說,有的時候靈感就是會自然而然的出現的。我也非常好奇,你是如何在13歲的年齡,就拿到imo的金牌的。”
“哈哈,這的確非常難說。其實我在參加imo的時候,也是經曆了一些挫折的。我第一次參加imo,僅僅拿到了一枚銅牌而已,這一度讓我感覺到非常的失落。”
寧晨對於這件事情也是有所了解的,正常來講,第一次參加imo隻拿到銅牌,的確不算是太理想的成績。
但是,陶轍軒第一次參加imo的時候,可才隻有十歲啊!
其他參加imo的學生,很多都已經十七八歲,差不多算是成年人了。
寧晨記得在自己十歲的時候,數學也才剛剛學到乘除法吧。
寧晨不得不感歎,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有時候真的是比人和狗的差距還要大得多。
兩人就這樣,連續聊了幾個小時,幾乎忘卻了時間的流逝速度。
在和陶轍軒交流數學問題的時候,寧晨的數學學科經驗在以一個肉眼可見的速度積累著,這樣的速度,甚至比寧晨和秋成同交流數學時還要更快。
也許陶轍軒現在在數學上的成就還比不上秋成同,但陶轍軒現在還很年輕,思維速度肯定是要比秋成同快一些的。
“寧晨,對於有關納維-斯托克斯方程之後的研究,你現在有什麽想法嗎?”
“目前還沒有想到太好的切入點,這個研究課題還是比秋成同猜想更複雜一些的。”
“是的,我也覺得如此。當然這兩個課題對我來說都是無法解決的,我也隻是稍稍有一些想法罷了。”
寧晨從陶轍軒的話中聽出了一些隱含的意思,連忙問道:
“那還要請教陶教授,對於繼續解決納維-斯托克斯方程有什麽好的想法?”
“請教談不上,就說說我的個人見解好了。”
寧晨認真的聽著陶轍軒的講述,大腦也跟著快速的進行思考。
陶轍軒先是講述了一個貓咪打碎盤子的故事,大致的意思是,在一隻貓咪打碎了盤子之後,沒有自己去清理盤子的碎片,而是不斷的進行自我複製,讓複製後的小貓去清理碎片。
但在複製的最後,一隻非常小的貓咪釋放了極其巨大的能量,在徹底清理好髒東西的同時,也讓整個貓咪的團隊隨之消失。
這個故事聽起來十分的抽象,不過寧晨也很快的理解了陶轍軒想要表達的意思。
“陶教授,你的意思是,如果我們給定一個初始條件,將會導致流動的能量隨著時間越來越小,直到能量到達某一空間點或者時間點的時候,能量會趨向於無窮?”
“是的,大致就是這個含義。其實我對於徹底解決納維-斯托克斯方程,持的是比較悲觀的態度的。至少我覺得,納維-斯托克斯方程有可能並不存在這樣的一種光滑解。”
雖然在這一點上,寧晨與陶轍軒的意見並不十分的一致,不過寧晨也明白,陶轍軒的意見是有自己的理論依據的。
而且這種意見不一致,也並不是完全的意見對立,更多的分歧是在於納維-斯托克斯方程的精確性。
“寧晨,我也並不是覺得,納維-斯托克斯方程一定不存在解。更準確的說,我認為如果隻是去尋找這種大尺度變量,是很難能夠尋找到納維-斯托克斯方程的解的。想要尋找納維-斯托克斯方程的解,我的想法是,還需要注意方程中的小尺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