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掃湯雕花,女學徒出菜


    魯省各地老師傅們先審查一遍後,現場迎來了電視台和報社記者的一輪采訪報道。


    再之後,烹飪總會的幾位大師傅和勞動部派來的評委,正式與魯省受邀來當評審的老師傅們見麵。


    其中勞動部派來的侯師傅,算是這一次京城過來評審的領隊。


    見到魯省本地的幾位老師傅時,侯師傅也是要放低姿態。


    畢竟魯省受邀幾位老師傅,真要是論輩分來說,算得上是包括侯師傅在內,京城來的幾位大師傅的師父同輩。


    侯師傅謙恭地先和老師傅們見禮。


    “幾位還是如此老當益壯,看到你們讓我們這些晚輩,真是覺得我們國內烹飪界依然是很有底氣,有幾位老師傅在,我們國內烹飪界必然不會輸給任何人。”


    雖然京城來的侯師傅等大師傅,輩分上來說都是魯省老師傅們晚輩。


    但老師傅們自然不會端著架子,在侯師傅他們麵前也都保持客氣和謙虛。


    “侯評委你們真是客氣,這次能請到你們過來,算是提前給我們本省的年輕廚師們上上課,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對對,侯評委伱們給年輕人上上緊箍咒,讓他們不要虛浮,沉下心把手藝學好。”


    “還是需要侯評委你們來,你們的評審要更加專業,我們雖然年齡大,有手藝,但評審方麵我們還是要跟幾位學習。”


    雙方在客套過後,才正式一起走進了現場,算是對年輕廚師們的手藝先做一個評判。


    李誌峰作為主辦方的代表,也是這次評審團的團長,自然是要帶隊。


    一群老師傅和大師傅們紛紛入場。


    場麵真的是非常大,很自然被現場的記者們跟蹤拍攝。


    無形給了現場年輕廚師們不小的壓力。


    在評審們入場同時,有一些年輕廚師已經開始烹飪,甚至都有廚師開始出菜了。


    這倒是讓評審們都有些措手不及。


    好在賽事方還是做出調整,讓可以出菜的廚師,在出菜之後及時通知賽事方的工作人員,然後工作人員會安排評審們先去品嚐。


    把原本應該一道一道上菜讓評審們品嚐,改成了現場出菜後讓評審去品嚐。


    這樣的調整,可以讓菜品在出鍋後,及時獲得評審們的品評。


    畢竟有些菜如果放涼了之後,口味上會存在天差地別。


    評委們也都能夠理解。


    所以本來審查現場年輕廚師們的表現,很快演變成了直接品評一些廚師的菜品。


    而當有一個年輕廚師出菜,無形中又給其他一些廚師出菜的緊迫感。


    畢竟是一群年輕廚師參加這樣一種全省的比賽。


    有不少青年廚師可能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盛大的景象。


    當得知有人已經出菜,就仿佛是參加考試的時候,看到考場裏有人提前交卷了,就像是一道無形的催命符。


    一個、兩個,漸漸開始出現更多的年輕廚師出菜。


    這一幕讓評委們也都是感到有些哭笑不得。


    李誌峰隻好是現場用喇叭安撫了一下參賽青年廚師們的心。


    “各位年輕的廚師,請你們不要緊張和著急,我們烹飪交流大賽的正式比賽,是充分考慮到各位烹飪的時間,所以是沒有設置時間限製,隻要大家能夠把菜做好,什麽時候做出來都可以,所以大家請千萬不要著急出菜。


    記住你們是我們魯省年輕廚師裏的代表,你們不僅僅是要參加比賽,你們更重要的是要展現我們魯省年輕廚師的風采,你們不應該追求盡快的出菜,而是應該精益求精,把你們參賽每一道菜都給做好。”


    李誌峰的這番安撫,讓參賽的年輕廚師們也都安下心來。


    一些年輕廚師不再著急出菜,而是認真進行事先設計好的每一步準備。


    而已經出菜的參賽廚師,聽完李誌峰的話,有些是開始後悔了。


    經過了一番的品嚐後。


    侯師傅和京城來的評審們,對整體菜品的水準還是肯定的。


    “不錯,魯省的年輕廚師手藝還是很紮實的,我們吃過的一些菜不算是多驚豔,但也幾乎都是保持了傳統做法,把傳統做法也做的非常好。”


    侯師傅說了之後,另一位京城大師傅笑著說:“還是幾位老師傅把關好,這些年輕人手藝還真都算是及格線以上。”


    “沒錯,都在及格線以上,還有仍舊在做的年輕廚師,看起來屬於慢工出細活,倒是更讓人期待。”


    侯師傅這個時候問:“對了,我們這次來泉城,一直聽說泉城把子肉裏,有一家叫馮家幹飯鋪,把子肉據說是泉城最好吃的把子肉,好像這次年輕老板也參加了比賽,不知道這位能把把子肉做的如此出名的年輕老板,做菜手藝如何?”


    侯師傅這樣問了,顏老師傅不好意思出麵說什麽,畢竟馮正明是自己徒弟。


    還是聚豐德的蘇老師傅出麵說:“哈哈哈,原來小馮把子肉名氣這麽大了啊?”


    侯師傅和幾位京城大師傅紛紛笑嗬嗬表示名氣確實很大。


    蘇老師傅說:“既然幾位評委好奇,我們一起去看看吧?看一看那位做把子肉的年輕老板,他做菜的手藝如何。”


    蘇老師傅這樣提議,自然是獲得大家的一致同意。


    包括魯省其他地方來的老師傅,也都對馮正明有些好奇,想要見一見。


    一行人在李誌峰找人詢問了之後,徑直來到馮正明灶台前。


    此時,馮正明是剛把湯煮出來,並且把一部分的湯用紅白潲子給掃出來。


    評審們來到灶台邊,看到馮正明正在掃湯,所有人都沒有吭聲。


    這一刻,作為廚師大家都是很默契。


    因為大家都明白,掃湯的這個過程很重要。


    必須要關注著火、湯,要保證每一步的動靜,不能隨便出現偏差。


    所有人靜靜看著馮正明掃湯過程。


    看到他把準備好的肉潲子倒進湯中,慢慢加熱湯,但是又不讓湯被燒滾,等待肉潲子凝固漂浮,一點一點很小心把浮起來的肉潲子打掉。


    細致的掃湯過後,最後馮正明獲得清澈如同茶水般的清湯。


    一群評委等馮正明掃湯結束,依舊是沒有去打擾他,隻是低聲討論著。


    然後仔細觀察馮正明接下來的一些烹飪。


    但見馮正明首先不是做菜,首先是拿出一個切好的南瓜來,把南瓜削一削,很快削出一個小人的輪廓出來,接著馮正明展開自己準備好的刻刀,開始雕刻起了南瓜。


    看到馮正明現場雕刻南瓜,讓評委們驚訝之餘也都是默默點頭。


    幾位京城來的評委,對馮正明現場雕刻討論稱讚。


    “不錯啊,這個年輕廚師一看手藝就很好。”


    “是的,不單單是掃湯非常好,而且一看刀工就非常棒。”


    “這次是青年廚師比賽,沒有要求他們進行雕花,他能想到雕花很有心。”


    “雕工也確實不錯,應該平時是有進行過練習。”


    與此同時,魯省的老師傅們也湊在一起,談論起馮正明的雕花。


    蘇老師傅對顏老師傅笑著說:“老顏,看來你這是給小徒弟提前進行了突擊訓練?竟然在這樣比賽中進行雕花啊。”


    王老師傅也在一旁說:“看雕花的功夫,平時應該是沒少練啊。”


    泰豐樓的孫老師傅說:“老顏你還真是提前突擊培訓了?”


    顏老師傅被三位泉城的老師傅,還有其他地方的幾位老師傅這麽一問。


    他是無奈笑了笑:“這還真不是我突擊培訓,應該是他自己練了,我之前隻知道他準備要做什麽菜,沒想到他還有這樣一手準備。”


    隨著馮正明下刀,慢慢他所雕刻東西的樣貌出來了。


    隱約可以看到,馮正明用南瓜雕出來一個人。


    而且從伸出的一段比較長的部分看,似乎像是手上拿著一根杆子的人。


    看了一會馮正明的雕花,讓評委們都是有點不想離開。


    大家都期待,馮正明最後會雕出什麽東西?


    不過過了一會,又有其他廚師出菜,評委們隻好依依不舍先離開。


    臨走前,蘇老師傅笑著低聲對顏老師傅說:“老顏你要不去問問,你小徒弟到底是準備雕出一個什麽東西來?好讓我們心裏有個底。”


    其他幾位魯省老師傅都紛紛表示同意,大家真是都想知道馮正明會雕出什麽?


    顏老師傅看到大家好奇神情,也是感到有點哭笑不得。


    他想了想說:“應該是要雕出一個釣魚的小人,他第一道菜是整魚兩吃。”


    得到這樣回答,讓老師傅們比較滿意了。


    然後一行人先離開馮正明灶台旁,準備去品評出菜廚師的菜。


    有些巧合的是,出菜廚師竟然是夏蕙。


    顏老師傅看到是夏蕙,立刻像是找到了機會,笑嗬嗬對夏老師傅說:“老夏這可到你孫女了,你要不給我們點好處?我們一起給你孫女一個高分?”


    實際上,得知要品評自己孫女的菜,夏老師傅多少是有些緊張。


    結果被顏老師傅找到機會這樣開自己玩笑。


    夏老師傅頓時忍不住說:“去去去,老顏你別在這笑話我,你看輪到你徒弟的時候,我怎麽逗你。”


    兩位老師傅相互逗樂的對話,讓旁邊其他幾位老師傅聽得都樂起來。


    與此同時,侯師傅等幾位京城評委,首先是仔細觀察了一番夏蕙的第一道菜:茄汁酥炸帶魚。


    仔細觀察一番,一位京城評委有些疑惑:“侯師傅,這算是西餐嗎?”


    夏老師傅本來因為緊張,有些不敢湊過去看孫女的菜。


    但是聽到別人問“算是西餐嗎?”。


    夏老師傅趕緊湊上前去看了看。


    看到盤子裏,端端正正擺放著堆疊起來的酥炸帶魚,然後是一排切出的蓑衣黃瓜作為點綴,黃瓜另一邊盤子裏是紅潤的茄汁。


    夏老師傅對孫女這樣一道菜還真是有些驚訝。


    仔細端詳一番,夏老師傅抬起頭看向孫女。


    這一刻,夏蕙的臉上透露出疲憊。


    顯然她為了這道菜確實是下了不少的功夫。


    實際上,這道菜比賽中做起來,夏蕙才真正感受到了壓力。


    因為這道菜她隻是跟著馮正明做了幾次而已。


    雖然說是不算多難,但是一些細節還是需要非常注意。


    所以賽場上做,尤其是夏蕙自己一個人做,多多少少是肯定緊張。


    再加上用的帶魚和練習的時候不同。


    是張明海帶過來的“渤海刀”。


    這麽好的材料,又是給了夏蕙一定壓力。


    幸好夏蕙是頂住壓力,一步一步按照事先馮正明教授,最終算是把這盤茄汁酥炸帶魚做出來。


    夏老師傅看著孫女臉上疲憊,又低頭仔細端詳盤子裏這道菜。


    終於作為爺爺還是忍不住說:“應該不算西餐,這屬於茄汁菜,魯菜當中也不算是多新鮮,隻不過這位年輕廚師做法上確實有些特別。”


    聽夏老師傅一說,顏老師傅也開口幫忙說了一句。


    “這是一道茄汁菜,做法上有所創新,在今天這樣的比賽中,能見到這樣創新的做法,還是值得肯定的。”


    兩位老師傅開口了,侯師傅和京城來的大師傅們也都表示給予肯定。


    接下來,大家一起品嚐夏蕙的這道茄汁酥炸帶魚。


    侯師傅吃了馬上笑著說:“做法很創新,而且用了西式的做法,應該是西式酥炸三件套,先拍粉,接著是蘸上一層雞蛋液,最後再裹上一層麵包糠,然後下鍋去油炸。”


    夏蕙聽了趕緊說:“我沒有準備麵包糠,我是用饅頭碎屑炒幹了水分裹在最外麵。”


    在場的評委們聽了倒是不覺得驚奇,畢竟這是很傳統的做法。


    侯師傅點頭說:“過去我們國內沒有麵包的時候,以前都是用饅頭去代替,你這個做法沒有問題。”


    夏蕙說:“謝謝,謝謝老師肯定。”


    大家品嚐夏蕙這個菜後,都覺得這個菜確實做的不錯。


    帶魚裹粉酥炸後,外殼酥脆,裏麵魚肉軟嫩,真的是非常好吃。


    尤其是蘸上了茄汁,更加是風味很獨特。


    侯師傅吃完一塊帶魚,微笑問夏蕙:“你是這場比賽中唯一女廚師,你在哪個餐館、酒樓的後廚啊?”


    夏蕙倒是有些驕傲地說:“我在馮家幹飯鋪。”


    得到這樣回答,把侯師傅和在場不認識夏蕙的評委給大吃一驚。


    兩更送上。謝謝大家的訂閱和月票支持。北方遭遇大雪的朋友一定注意保暖和出行安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賣盒飯到中華名廚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旁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旁墨並收藏從賣盒飯到中華名廚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