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到了第三道菜的比賽,因為所有人都知道今天是最後一道菜比賽。


    所以每一位廚師從早上開始,就進行著各自很認真的準備。


    電視台方麵和各地來報導的報紙、雜誌記者們,也都是抓緊時間進行一些采訪。


    雖然不能去打擾比賽廚師們,但是記者們可以采訪各地帶隊的老師傅。


    包括魯菜的蘇、孫兩位老師傅在內。


    受邀到場的一共約有二十來位老師傅,被電視台專門邀請到一個布置好的宴會廳。


    在這裏,讓老師傅們一起接受專門來到現場的記者采訪。


    老師傅們事先也都是接到通知,所以也都進行了一些準備。


    但是現場記者們的提問還是相當的犀利。


    首先的第一個問題,就直指這次全國烹飪大賽上所有人關心的重點。


    “請問各位老師傅,經過這些天的交流和比賽下來,在你們的心目中,是否有一位廚師,能夠獲得這次大賽的狀元?”


    這個問題確實是相當的犀利,沒有任何的廢話,可以說是直奔主題了。


    老師傅們一時之間也都是麵麵相覷,全都露出了笑容來。


    大家對這個問題,有點不知道該怎麽回答?


    其實這些天的比賽看下來,老師傅們之間也是有著不少交流。


    所以老師傅們都有他們心目中應該獲得狀元的廚師。


    但是現在比賽還沒有結束,老師傅們肯定是不能這樣直接說出來。


    一方麵是怕打擊到一些廚師的士氣。


    另一方麵也是擔心會被人詬病,最後的狀元是提前有了預定。


    所以老師傅們相互看了看之後。


    在老師傅們的推舉下,這次主辦地滬城的李老師傅開口了。


    “我們都知道,這次比賽是受到了極大的關注,也是我們第一次和電視台合作,嚐試進行現場直播的形式進行比賽。


    在這裏我們真的要感謝國家和電視台各方麵的支持,也要感謝讚助這次比賽的一些公司。


    還有就是各地烹飪協會的大力支持,讓他們各地最優秀的廚師都能來參加。


    比賽到了今天最後一道菜,大家關心最終誰能夠成為這一屆的狀元,我們也都是能夠理解。”


    說到這裏李老師傅停頓一下,他的這番話幾乎沒有涉及到主題。


    所以現場記者們多少有那麽一點點的失望。


    接著李老師傅說:“其實我們這些老家夥心裏,各自肯定都有狀元的人選,但我們肯定也是有偏向,所以我們不是評委,不能決定最後誰能成為狀元。


    但是我要在這裏說一句,狀元隻有一位,這次參加全國大賽的廚師卻有兩百多位。


    難道說不能獲得狀元,來參加比賽的廚師就不優秀了嗎?


    我們覺得,任何一位來參加比賽的廚師,他們都是很優秀的。


    包括那些沒有來參加全國大賽,在各地始終堅守在後廚裏的廚師,他們也都是優秀的。”


    李老師傅的這番話,確實是說的滴水不漏,也對所有的廚師給予了極大的鼓勵。


    緊接著京城來的高老師傅開口:“李師傅說的不錯,無論是否能夠成為這一屆的狀元,每一位參賽的廚師都同樣很優秀。


    那些沒有能夠來到全國大賽現場的廚師,他們也都是同樣很優秀的。


    我們全國烹飪大賽的初衷,是希望通過這樣一場比賽,讓全國各地優秀廚師進行交流。


    從第一屆開始,各地優秀廚師在比賽上獲得的交流機會,再把交流的技法和經驗帶回各地,充實各地的烹飪技術,讓各地餐飲獲得更好發展。


    所以無論誰是這一屆的狀元,相信通過這些天的比賽,每位參賽廚師已經有所收獲。


    以後我們中餐烹飪將會獲得更好的發展,促進各地廚師研發出更多好的菜品。”


    京城的高老師傅這麽一番話,算是表達了全國烹飪大賽舉辦初衷,以及老師傅們對後輩廚師們的一份期望。


    老師傅們是希望,通過全國烹飪大賽,讓全國的廚師都能獲得進步。


    通過交流讓各地美食能夠傳播開。


    從而使得不同地方廚師相互吸收借鑒,一起把中華烹飪發展的更好。


    老師傅們算是滴水不漏的回答,讓記者們明白,直接問狀元的人選可能確實問不出什麽。


    所以接下來,記者們是分別采訪各地的老師傅,詢問通過這次全國烹飪大賽,不同菜係廚師是否獲得一定的收獲?


    提到了專業的東西,老師傅們的話自然是多了起來。


    而且每一位老師傅也都很願意分享自己的感受。


    尤其是采訪到蘇、孫兩位老師傅,記者向他們提問了有關於馮正明創意。


    有記者直接問:“兩位都是魯菜的老師傅,我想請問,在您二位看來,馮廚師菜品上的創意是否合適?或者說您二位看來,馮廚師做的菜是否還算是魯菜?”


    這樣一個問題就問得又是相當犀利了。


    其實這也是不少看了電視直播,還有現場記者們看完馮正明做的菜後。


    大家心裏所產生的一些疑惑。


    馮正明做的菜,還能不能算是魯菜?


    誠然,馮正明的創意,確實是帶給所有人極大的驚喜。


    他不拘泥於魯菜傳統的形式,運用自己對技法的掌握,設計出更多充滿了創意,甚至是帶有一定很獨特個人風格的菜品。


    無論是從菜品的擺盤設計上,還是從菜品吃起來的口味上。


    馮正明的每道菜都不斷給大家帶來驚喜。


    可是他身上始終還是有著魯菜廚師標簽。


    所以大家總還是忍不住吃了菜過後問一句:“這是魯菜嗎?”


    麵對這個問題,蘇老師傅和孫老師傅相視一眼。


    孫老師傅首先開口:“馮廚師他很年輕,年輕人總會有更多自己的想法,所以他在這次比賽中,設計出了更多充滿想象的新菜。


    但是他做菜所使用的技法,全部都是魯菜很傳統的技法,包括他前邊備料的過程,準備蔥油、花椒油,還有準備各種不同的湯,他都是嚴格按照魯菜的傳統技法去做。


    所以從這一點上,我們認為他做的菜依舊應該算是魯菜。”


    蘇老師傅接過話繼續說:“這些天,我們也和各地同行一起討論過。


    馮廚師確實帶給我們極大的驚喜,他的每道菜都有著獨特創意,無論是食材運用還是各種的調味料、香辛料的運用都不局限在傳統的魯菜上。


    我們和各地同行經過討論覺得,馮廚師的做法是值得肯定。


    他的做法很好融合了中華各地不同特色的美食文化。


    所以其實他做的還算不算是魯菜不重要,他做的菜美味就足夠了。”


    蘇、孫兩位老師傅的回答,讓現場記者們都還算是比較滿意。


    也算是解答了不少人對馮正明做的菜,還算不算是魯菜給出了一份回答。


    正如蘇老師傅最後說的那樣,是不是魯菜重要嗎?隻要菜做的好吃,馮正明的創意就是好創意。


    來自各地的老師傅們,也都是紛紛發言,表達出對馮正明支持。


    有心的記者在這個時候,也是隱約捕捉到了一份信息。


    老師傅們提起馮正明的時候,幾乎都是在誇讚。


    很明顯,馮正明應該算是老師傅們獲得狀元的呼聲最高的一位廚師。


    所以就有記者大膽提問:“請問各位老師傅,你們心目中,魯菜馮廚師他有資格成為這一屆烹飪大賽的狀元嗎?”


    這麽一問,又是給老師傅們來了一記直球。


    然後滬城的李老師傅說:“任何一位參加比賽的廚師,都有機會獲得狀元,我們不是評委,所以無法給出最後誰能夠成為這一屆狀元。”


    李老師傅這麽說了,在場的老師傅們也都是紛紛讚同。


    這一次又是沒有讓記者們套進去。


    接下來的問答采訪,話題還是回到了專業上。


    老師傅們也都是給出了詳盡的解答。


    甚至是對一些大家關心菜的拆解,老師傅們也會現場拆解出一些細節給記者們聽。


    比如牡丹燕菜關鍵還是在於湯的準備,湯的功夫也算是從魯菜取經。


    再比如馮正明那道仿熊掌和仿鮑魚,前期入味的時候,他用的鮑汁並非是傳統的鮑汁,而是類似於一種金湯的鮑汁,所以才會讓白蘿卜雕的鮑魚沒有呈現出深色。


    還有馮正明最後裝盤後,準備的那個淋在仿熊掌和仿鮑魚上的金湯汁。


    向其中打入雞油也是一種很傳統的技法手藝,同樣是相當考驗廚師的能力。


    以及他的那個金湯,顏色上的調整,老師傅們也是說出一些細節。


    很多不同菜的細節揭露,算是彌補了記者們想要八卦誰是狀元,但是老師傅們又不肯說的尷尬。


    最終,記者們對這份采訪依舊算是比較滿意。


    畢竟老師傅們揭露了不少技巧和隱秘的配方,讓記者們不算是一通采訪下來毫無收獲。


    采訪結束,時間也差不多到了午飯時間。


    所有參賽廚師們,這次是紛紛集體進行了用餐。


    因為下午需要比賽,最後一道菜廚師們還是更加認真。


    甚至吃飯的過程中,還會有廚師臨時想到什麽,又從餐廳跑出去,到備料的後廚裏去進行一些準備。


    可以說,這最後一道菜,算是不少參賽廚師的孤注一擲。


    雖然老師傅們可以說,全國烹飪大賽主要還是希望各地廚師進行交流。


    也可以在口號上喊一喊“友誼第一”。


    但真的到最後一道菜,每一位廚師還是希望可以力爭上遊。


    對於這一屆比賽的狀元,又有哪個廚師會說心裏不想呢?


    誰來參加全國大賽,也不是想要成為別人的陪跑。


    大家是真的鉚足了勁,把準備了許久的家底全都給掏出來。


    甚至有廚師,前兩道菜也都是在進行著準備,隻為這最後一道菜可以大放異彩。


    馮正明倒也並不算是輕鬆。


    他早上一直在處理龍蝦,把龍蝦全部都準備好。


    但他還是麵臨了一些問題。


    按照之前的想法,他單純是龍蝦球去做,好像始終顯得有些單調了。


    而且他選用的龍蝦並不算大,最後取出來的肉,分割過後也不能分出幾顆龍蝦球。


    所以經過了一番權衡,馮正明決定除了龍蝦球之外,還要再加入一些幹貝蝦仁的繡球。


    因而,在午飯吃到一半的時候,馮正明是暫時離開餐廳,去備料的後廚又開始準備一些鮮貝和蝦仁。


    鮮貝提前都準備好,蝦仁依然是選用了渤海灣的大明蝦現剝蝦仁。


    既然是全國烹飪大賽上最後一道菜,那麽總要最後豪橫一把。


    剝好了蝦仁,馮正明是順手把蝦頭也都給練成蝦油。


    帶有蝦腦的蝦油練出來之後,真的是相當香。


    這也是馮正明最後給整道菜提香的關鍵。


    然後馮正明想起龍蝦的蝦腦,他覺得龍蝦的蝦腦似乎也不應該浪費。


    之前他是準備用蝦腦和雞蛋一起蒸出來,做成一個底托,放在繡球下麵的。


    現在馮正明轉變了一下想法,既然是要用鮮貝、幹貝和蝦仁做繡球,那倒是不如把龍蝦的蝦腦給放進繡球中間做內餡。


    這樣一來,可以讓繡球可以變得更加富有層次感。


    馮正明思考一下,幹脆先加入一些蔥薑,把蝦腦給蒸出來定型。


    這樣一來,之後做的時候,直接把蝦腦包進繡球內。


    繡球用蝦膠摻上鮮貝做,外麵再裹上一層幹貝絲和蔬菜絲。


    如此一套的準備下來,讓整道菜變得五彩繽紛。


    昨天那道魚和熊掌兼得之,很多人都覺得過於素淨。


    馮正明便決定,今天的這道烏龍戲珠,要來一個繽紛多彩的裝點。


    把各種備料都準備妥當,又再次檢查一些龍蝦肉。


    確定龍蝦肉在冰水中沒有任何問題。


    再把要用的湯、蔥油、花椒油,以及砂罐裏一直小火燉煮的海參全都確認無誤。


    馮正明這才算是徹底安心,端著從餐廳那邊拿過來的午飯,重新回到餐廳去吃完這頓午飯。


    剛回到餐廳,江成哲主動湊上前。


    “喂,你又去後廚準備什麽了?都最後一道菜了,你不能放鬆放鬆,給我們一點機會的嗎?”


    馮正明聽後笑了笑:“大家公平競爭,我不過是要把菜的做更好。”


    江成哲聽了一愣,遲疑了一陣說:“好,我也會全力以赴。”


    然後江成哲放下餐盤,快步向備料後廚跑去。(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賣盒飯到中華名廚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旁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旁墨並收藏從賣盒飯到中華名廚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