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那一百多分鍾,我看的時候,多次是潸然淚下。


    電影拍得很美,拍出了大好河山,不管是千裏坐小船離開家鄉,還是他最初回到家鄉的時候,秋葉斑斕的河麵,其實都是在寫和平。


    中國人經過幾十年的戰亂,終於獲得了和平的可能和機會然而這和平來之不易。


    反而這是71年前,是誌願軍不遠萬裏奔赴抗美援朝戰場,他們把自己的青春、熱血與生命化作守護祖國的銅牆鐵壁。


    看到這裏時,我有一種和電影裏的人心靈相通的感覺,被觸動到了,想到了小時候,我看到父親麵對一張戰士們行軍的照片發呆。


    後來才知,這是一張朝鮮戰爭二次戰役的照片,那些行軍戰士都隸屬於第九兵團,正穿過朝鮮的長津湖大橋,他們中很多人都長眠在朝鮮的大地上


    謝謝先輩們換來和平年代,讓我們沒有後顧之憂。”


    宋崇詩哽咽著,邊說邊抹去眼角的淚水,仿佛回到了當年還有父親的時候。


    這番發自肺腑的話語讓全場觀眾深受感染,整齊一致的鼓起了掌,掌聲整齊而熱烈。


    隨後記者們也是將采訪的目標轉向了還在哽咽的老兵們,他們穿著軍裝,胸前佩戴的軍功章還在閃耀著歲月的榮光。


    因為宋崇詩的一番話,幾人似乎思緒又回到了當初的崢嶸歲月。


    “我看您在觀影過程中兩次起身敬禮,您親自參與過長津湖戰役,能簡單談一談嘛?”這次出動的是新浪娛樂的記者。


    不過官媒也在後麵,鏡頭都緊對著。


    “王金榮,誌願軍第27軍政治部騎兵通信員!”


    被采訪的滿頭銀發的老兵立馬回了一個敬禮的手勢,鏗鏘有力,聲音洪亮的說道。


    “我來介紹一下。”李牧隨即補充介紹,“王爺爺是1948年參軍,1950年10月隨部隊入朝參戰,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聽著李牧的介紹,後麵的觀眾頓時肅然起敬,因為這是真的英雄。


    “電影這塊我一個大老粗確實不太懂,不過把我的隊友們拍的非常真實,我經常想起以前的歲月,我們有這樣的戰友,怎麽能不勝利呢?


    隻是真實的戰場遠比電影殘酷。


    那時,美軍敵機輪番轟炸。我們也不能打,一打,幾分鍾後就飛來幾十架,把整個山都炸平了。


    在朝鮮,我們打得很艱難。就像電影中演的那樣,我們不光和敵人較勁,還得和老天爺較勁。


    敵人掐斷了我們的供給運輸線,讓本就吃不飽的我們斷了糧,一人一天隻有一個土豆的口糧。土豆凍得像冰坨,根本啃不動。大家最後就著積雪吃樹皮、草根.”


    王金榮憶著往昔歲月,而現場一片寂靜,仿佛所有人都置身於那個冰雪覆蓋、硝煙彌漫的戰場。


    聽著王金榮這一番話,李牧感慨之餘,似乎突然間想到了什麽。


    待采訪環節暫告一段落,李牧也是找到了王小輝和毛雨。


    “李導,這次任務圓滿完成了,看的出來群眾都非常滿意,評價很高”王小輝誇讚道。


    “謝謝王局,這是咱們電影人應該做的。”李牧謙虛道,隨後提出了一個想法。


    “王局,我有個想法。”


    “哦,你說。”王小輝也有些好奇。


    “剛才聽了幾位長輩的長津湖的事跡,我是深受感動,既然電影拍得是長津湖,拍得是誌願軍,在電影公映首日,我覺得應該給誌願軍烈士紀念碑敬獻花籃,緬懷先烈”


    李牧此刻確實是這樣想的。


    公映首日,理論上是宣傳的好日子,但是這一部電影它本意不應該如此,少一天宣傳又何妨。


    “難得啊。”宋崇詩就坐在王小輝的隔壁,自然而言也聽到了李牧這話,頓時欣慰道。


    “王局,我覺得李導這個想法好啊。”


    “是的,我也覺得。”王小輝也是十分滿意,“這是局裏考慮不周,理應要去緬懷先烈,你這個想法我同意了,局裏也派同誌一起去,你來代表整體劇組朗讀《祭抗美援朝先烈文》.”


    “那地方在沈陽,有需要我幫忙的話,李導你來找我。”宋崇詩拍了拍李牧肩膀,隨後在士兵的陪同下,先行退場了。


    畢竟年齡大了,這電影又接近三個小時,在加上還有采訪各個環節,確實也頂不住了。


    首映結束,觀眾們也有序退場,隻是眾人似乎都很激動,一邊退場,一邊低聲討論著。


    李牧則是把公映日前往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這事通知下去。


    “有事可以請假,但是我還是希望大家都別缺席。”李牧輕聲說道。


    “李導,我們都去。”吳晶似乎代表著演員主創發聲喊道。


    聞言,李牧也是點了點頭。


    就在首映禮結束後沒多久,媒體們的稿件還未撰寫好,雖然各種快訊先發了,但是吸引人的還得是熱搜上參與首映的網友評價。


    “用什麽‘好哭’啊、‘全程無尿點’啊都不足以形容這部電影,就是人隨劇情走,你就在劇情裏,三個小時刷一下就過去了!”


    “這大概是我看過場麵最大、最震撼,也最用心做特效的國產戰爭片。”


    “戰爭戲絕對拿出來壓箱底的彈藥和鏡頭!每一幀都可以做成海報的程度!多少票價都值得回來。”


    “三個小時,沒有一個鏡頭是廢的!每一個鏡頭掃過的人臉上都寫滿了堅毅,寫滿了保家衛國的決心,真的就像片尾曲唱的‘我身後是祖國’。長津湖這一戰,不僅贏得了戰役,贏得了敵人對中國巨人的敬佩,更是贏得了世界對新中國的尊重!生於華夏,何其有幸!”


    “.”


    不少網友似乎都有感而發,寫了長長的影評,甚至還有人完整描述了自己觀影的感受,從七連的故事到電影裏的場景,從鏡頭語言的運用到家國情懷,從戰友情到人性分析。


    最後得出結論:《長津湖》真的是一部非常優秀並且非常有教育意義,讓人為之震撼的電影。多幸運,生於當下,前輩們的英勇付出,成就了如今山河無恙,繁華盛世。


    這種自發性的影片和自來水宣傳,加上《長津湖》本來的熱度和陣容,可謂是王炸。


    #長津湖首映禮;#長津湖戰役;#國產戰爭片天花板;#總指揮之女宋崇詩盛讚電影《長津湖》.


    諸如此類的熱搜詞條牢牢霸占著前十位,前十裏麵便有五個有關長津湖的。


    晚上,小包子趴在床上,李牧則是坐在一旁,手機正放在支架上立了起來,正微信視頻著。


    而視頻裏的正是劉伊菲,看得出來,也跟小包子一樣,趴在床上,雙手撐著腦袋和小包子有說有笑。


    小包子說了老半天,才輪到李牧。


    小包子則是踢踢踏踏的去找阿拉,準備揪著它玩耍。


    “怎麽樣,今天的首映禮?”劉伊菲甜美的笑問道。


    “挺好,你應該看了熱搜才對.”


    “嘻嘻,熱搜是熱搜,我想聽你說。”劉伊菲撒著嬌,也就小包子不在,不然肯定會吐槽一二。


    “那邊的戲份拍到哪了?”


    “還有一周我就能回去了,咱們把你剩下的一些鏡頭補一下就好了。”


    “嗯,我記起來了,好像還有一段吻戲,嗯,還.”


    “怎麽,你還惦記上這個啊。”劉伊菲不由覺得好笑,畢竟兩人都結婚多年了。


    “這哪能一樣呢。”


    “你該不會想瘋狂ng吧?”劉伊菲佯裝一副後怕的模樣。


    “我是那樣的人嘛。”


    “你是.”


    “哎呦,你是不是瞅我在帝都,人不在雲南,都囂張起來了。”


    “嘻嘻,是啊,你能怎麽樣?”


    “.”


    兩人就這樣拌著嘴,漸漸進入夢鄉。


    第二天,《長津湖》的熱度一直居高不下,媒體們的撰文昨晚便發了,還有影評人的影評。


    甚至有些專業影評人的影評還沒有觀眾寫得好。


    因為有些觀眾有一個當兵的爺爺,不少人還把自家爺爺的事跡寫了上去。


    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就這樣展現在眾人麵前,愈發顯得如今的山河無恙的難能可貴。


    不過苦就苦了國慶檔其他電影。


    《我和我的父輩》雖然預售成績遠遠不及《長津湖》,但是屬於主流電影,感悟家國情懷,至少在這個注定是《長津湖》橫行的檔期內,多少還能分點湯水。


    但是像《五個撲水的少年》《皮皮魯與魯西西之罐頭小人》《大耳朵圖圖之霸王龍在行動》《老鷹抓小雞》等多部青春、少兒題材的故事片、動畫片多少就有點難受了。


    好在後者還有少兒做支撐,多少有點期待。


    距離30日公映,還有兩天的時間。


    倒是29日的北影節閉幕式在當晚引發了不少熱議。


    因為薑聞和鞏利這對《紅高粱》cp時隔34年再次同上頒獎台,又在舞台上定下了34年之約,即34年後還要一起來頒獎,不見不散。


    這不禁讓人一陣感慨。


    時間就這麽一晃,30日零點,《長津湖》正式公映。


    而一大早,李牧便帶著主創們抵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


    清晨的沈陽被一層薄霧籠罩,秋風中透著一絲微涼。


    抗美援朝烈士陵園莊嚴肅穆,鬆柏如翠,群鴿低翔,四周寂靜得隻聽見偶爾一陣風拂過樹梢的聲音。


    晨光灑在紀念碑上,碑身的字跡在陽光下顯得格外清晰,像是在訴說著那些不曾被忘卻的故事。


    幾個製片人、監製、導演以及演員主創們匯聚在此,總局也派了人一同過來。


    眾人都沒有討論票房的事宜。


    “李導,王局吩咐到了,您來朗讀.”李牧本來還想問問總局的人,不過顯然王小輝已經提前發話了。


    李牧此刻身穿中山服,站在紀念碑前,身著正裝,神情凝重,目光掠過麵前那高聳入雲的紀念碑,又輕輕掃過每一束整齊擺放的菊花,眼中藏著難以掩飾的崇敬與沉重。


    空氣中仿佛有一種無聲的壓迫感,仿佛曆史的重量降臨此地。


    伴隨著紀念碑下禮儀兵整齊劃一的動作,獻花籃的儀式緩緩開始。


    花籃的緞帶在微風中輕輕飄動,上書“致敬誌願軍英烈”八個字,一筆一劃如同刻在每個人心中。


    李牧穩穩地站定,深吸一口氣,展開祭文:


    夫聞守在四夷,先賢之訓;去故鼎新,於初有釁;壯士懷德,寄身鋒刃;魄毅鬼雄,金石為震


    劇組成員站在李牧身後,每個人神情肅穆,雙手交握,默默低頭。


    禮成之際,整個廣場依舊靜得沒有一點雜音,隻有一群鴿子從天空飛過,留下輕微的羽翼掠風聲。


    眾人凝視著紀念碑,久久無法移開目光。


    李牧最後深深鞠了一躬。


    風更涼了,但站在陵園中的人們沒有一個感覺到寒冷。


    “9月30日影片上映首日,《長津湖》劇組主創飛抵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向誌願軍烈士紀念碑敬獻花籃。


    影片出品人、總製片人、總導演李牧在紀念碑前代表劇組朗讀《祭抗美援朝先烈文》,緬懷先烈,告慰長眠於此的19萬誌願軍烈士英靈”


    當天媒體的報道便已經出爐。


    在這個宣傳最為重要的日子,劇組並沒有進行宣傳,反而是緬懷英烈,讓業內也有些驚訝。


    畢竟這可是努力讓電影獲得高票房的大好機會,首日的票房可是會影響後續排片.


    隻是想到《長津湖》那誇張的排片以及如今的票房,不禁都有些沉默了。


    因為截止到下午六點,《長津湖》的單日票房已經突破5億了。


    要知道9月30日還是工作日,而且還是截止到七點的數據,而且電影還成了口碑收割機。


    不少網友稱“不好好寫影評都對不起這部電影”,一時間,網絡上、售票平台上還有朋友圈裏,對《長津湖》的好評鋪天蓋地。


    這種數據下,業內已經不敢想象十月一日的票房究竟會呈現怎麽樣的爆發。


    而就在當天晚上11點許,《長津湖》的首日票房已經突破了9億大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華娛從北電2002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請叫我公子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請叫我公子越並收藏華娛從北電2002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