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忠突然激動起來,對著袁崇煥說道:“袁大人,這可是送上門的好機會啊。”


    “咱們要是在這裏殺了豪格,再把多爾袞殺了,建奴肯定瞬間一蹶不振。”


    “到時候咱們也不用什麽三年平遼、五年平遼了,年底就能收複盛京!”


    袁崇煥翻了個白眼,根本不接這個話茬。


    他心中更是瘋狂吐槽:“這小子是不是瘋了?”


    “上次能打死黃台極,全靠對麵輕敵,再加上有那門莫名其妙的意大利炮。”


    “這次咱們什麽也沒有,而且建奴那邊一定有了防備,這還如何殺死豪格?”


    “至於說多爾袞……他一個十來歲的毛頭小子,非要殺他幹啥?”


    “要是張獻忠說要殺了代善或者濟爾哈朗,這倒是還有些道理。”


    “殺了濟爾哈朗,等於斷了豪格一臂。殺了代善,那建奴高層必然失去平衡,陷入內鬥……”


    想到這裏,袁崇煥倒是皺眉沉思起來。


    “對啊,這豪格不好殺,濟爾哈朗倒是有辦法。”


    “前幾天張獻忠搞的事情,不管內情如何吧,但這也是讓濟爾哈朗吃了個虧,他必然會想著把麵子給回來。”


    “隻要故意露個破綻,說不定就能勾引他親自出戰。”


    袁崇煥眼中精光一閃,對周圍人下起了命令。


    “傳我將令,故意挑選漕工中最不聽話的那一批,令他們登上城牆防守。”


    數日後,京城。


    滿朝文武看著皇宮,臉上的表情都十分微妙。


    “聽說袁大人已經到了高麗?”


    “應該是早就到了,隻是最近才有消息傳回來。”


    “據說這袁崇煥見了毛文龍後,居然都沒撕破臉。”


    “哈哈哈哈,他們以前有衝突,那是因為袁崇煥要收了毛文龍的兵權,但現在袁大人都被調離遼東了,他們的矛盾,自然也就煙消雲散了。”


    不少人聚在一起,低聲議論著什麽。


    其實他們倒也不是非常關注高麗的事情。


    自從萬曆年間,朝廷為了高麗跟倭國打了兩仗,前後花費幾百萬兩白銀,更是間接導致遼東空虛,讓建奴趁機做大。


    大明朝廷,就一直覺得高麗算是個負資產。


    其實倒也不是特別上心。


    等薩爾滸之戰失敗後,明軍轉攻為守,就更是不太在意高麗的。


    而這次朝廷派往高麗的,也就是些以前的漕工而已,全死光了也不心疼。


    那大明朝的袞袞諸公,當然也不會太記掛了。


    他們也就是說些袁崇煥和張獻忠的八卦而已。


    有人笑著問道:


    “對了,這次皇帝又派出了一個高師傅的弟子,說是叫什麽張獻忠的,這人又有什麽本領?”


    “不會又跟那個李自成一樣,也會操控什麽意大利炮吧?”


    其他人倒是都搖頭。


    “這倒是沒聽說,而且他們這次坐船出海,貌似也根本就沒帶火炮。”


    “對了,我還聽人說,這個叫張獻忠,貌似精神有些問題,總是說些不著調的話。”


    “這不能吧?”先前那人皺眉道。


    他這話一出口,其他人也不說了。


    他們可還記著當初招惹高青雲的,可都沒有好下場。


    這背後說高青雲徒弟的壞話,誰知道會不會被連累?


    沒多久,鳴鞭聲響起。


    群臣魚貫而入,對朱由檢跪拜行禮。


    隨後立刻有人站了出來。


    “陛下,臣有本奏。”


    群臣抬頭一看,發現是畢自嚴後,也絲毫不驚訝。


    這位戶部尚書,最近可是十分活躍。


    江南開海之後,短短幾個月,就往京城送了不少銀子。


    朱由檢心裏一高興,也給戶部轉了不少銀子。


    這手裏有錢,心裏不慌,畢自嚴沒事兒就跳出來刷一刷存在感。


    畢自嚴拱手道:“陛下,最近有人上奏,請朝廷廢漕改海,臣請陛下駁斥此等言論!”


    朱由檢眉頭一挑,驚訝問道:“哦?畢大人您為何反對?”


    “根據那奏折的說法,廢漕改海,可是利國利民啊。”


    群臣一聽皇帝的話,頓時明白過來,這是皇帝在表明自己的態度。


    他本人肯定是支持廢除漕運的。


    畢自嚴也是聰明人呢,自然也懂了皇帝的意思。


    但他依舊梗著脖子,站在原地說道:


    “陛下,那奏折所言雖然不無道理,若是改走海路向京城運糧,可以減少許多損耗。”


    “但走了海路之後,大運河上的百萬漕工,又該如何處置?”


    朱由檢冷笑道:“畢大人,你也要跟朕講百萬漕工衣食所係的道理嗎?”


    畢自嚴先是拱手道歉:“微臣不敢。”


    但他隨後又說道:


    “陛下,那您到底打算如何安置這些漕工?”


    “莫非要任憑他們流散民間嗎?”


    “若是如此……那國朝危矣!”


    畢自嚴這話,倒也不是危言聳聽。


    漕工畢竟與農民不同,本就有極強的組織。


    平時他們沒膽量造反,但一旦沒了生路,那可就不好說了。


    更何況大多數漕工,其實都集中在淮河兩岸,這地方自古就容易出開國皇帝。


    往遠了說,漢太祖劉邦就生在這裏。


    往近了說……咱們大明太祖皇帝的老家鳳陽,也就在淮河邊上。


    甚至朱元璋晚年,還喜歡自稱淮右布衣。


    真把幾十萬丁壯,直接撒到淮河兩岸,那可真是要鬧出大亂子來。


    朱由檢自然懂得這個道理。


    他聽了畢自嚴的話後,語氣也緩和了許多。


    “畢大人放心,朕其實早已經有了安排。”


    “前不久,朝廷不是派了一萬多漕工去支援高麗?”


    “據說他們表現倒也不錯,所以朕打算從這百萬漕工中優中選優,編出幾十萬軍戶。”


    “等朝廷攻打建奴時,就讓他們負責後勤,去押送糧草。”


    “等收複了遼東,就讓他們去遼東安家。”


    “這樣不僅能掌握遼東,使得建奴永無翻身之日,更可以震懾高麗,甚至是將其變為內藩。”


    此話一出,群臣都皺起眉頭。


    他們對於皇帝這話,都十分不解。


    “高麗有什麽好震懾的?他們不就是我大明的一條狗而已,而且還是隻會吃飯不會咬人那種。”


    “還有,這漕工去了高麗,也沒聽說表現地多好啊。”


    “最近不是還有消息,說袁崇煥一上岸,就迅速南撤。”


    畢自嚴沉思片刻後,搖頭道:“陛下此言差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大明,我成了崇禎的帝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景致佳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景致佳人並收藏穿越大明,我成了崇禎的帝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