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九重天牢
神藏之初,奠定修士道途,分萬象、術法、殺伐。紫府修內,凝金丹化元嬰合道心。
在其之後,即斬道台,登天之路。也就是古籍中所言道的羽化之途,十洲真人,神教法王,便皆為此等境界,但終其一生,怕是要躊躇此境了。
那大天神隱的祖師爺,活到壽終正寢之際,也未曾破九重天而去。執念頗深,命曆代後人,以秘法祭祀已身,耗盡無數天材地寶,從亙古時期,活到至今,當初便是秦惜君和葉藏言道此事,真假與否,並不重要。
葉藏亦是仰頭朝天際望去,厚厚的雲霞遮蔽整片天空。他平日時常在雲巔遁飛,也時常施展神通試法,一道絕息斬下去,能破開百丈流雲。
但那又如何,連一重天的門檻還未邁進。
天為牢籠,共餘九重,一重十萬丈,為天地禁錮,宛若九重天牢,令人望而生畏,難以生出探究之心。
不邁入道台之境,想要登臨九重天內,去瞧一瞧那璀璨的星空,窺探那無垠天外的一角,想來隻有借助百年之上的靈遁器。
“此傳言當真?”葉藏眉頭一挑,問道。
“諸多修士親眼所見,紫氣東來,宛若天哲洞穿三十萬丈雲巔,必然不假。”薛凝隨意道。
難怪這靈遁器被諸多修士如此重視,尋常情況下,值得十萬上品靈珠,如今怕是要翻上好幾倍了。
這太華派也是會做生意,自從天冥洲中部三重天之上有紫府現世的消息傳來後,立即將太華派各地的百年靈遁器全部搜刮來了,並未第一時間全部販賣,而是每隔十日,便是會在大型的寶會之上,弄上那麽一件,讓諸多修士停留寶舟,大斂靈珠靈物。
“既是天外紫府,想來飄忽不定,駕馭靈遁器去三重天上尋找,豈不是宛若大海撈針一般?”葉藏眼神若有所思,把玩著手中金簡,沉聲說道。
“若是數萬修士去尋,便是三十萬丈天,也能將其尋到。紫府秘藏,對於我等仙橋修士而言,其意不言而喻。”薛凝雙手揣在袖口內,平靜說道。
葉藏若有所思。
天下十洲之地的那些秘境界域一類的小世界,大多都是由道台強者的神藏和紫府衍化而成。譬如大妖界域,葬仙海的葬仙秘境。
紫府亦是會衍化界域,不過數量卻是極為稀少,且大多在一重天至九重天內遊轉,位置飄忽不定,難以捉摸。
前世葉藏的‘陰陽輪回玉’,便是在九重天上的真仙紫府秘藏中獲得。
對於仙橋修士來說,紫府秘藏內靈材靈物倒是不足道,最重要的,是能觀摩大能修士的金丹法則,感悟自身,這樣一來,在凝練金丹時,將受益頗多。
“這麽說來,在下倒是不得不爭了。”葉藏隨口道。
薛凝眼神美目微沉,瞧著葉藏,緩緩道:“葉兄,不如與在下一同買下此物如何?”
聞言,葉藏卻是意外的偏頭瞧去,道:“仙子可是高看我了,且不論我有多少金簡傍身,就論我這初窺仙橋的道行,與太元神宗和屍煞門的道友比起來,可不是差的一丁半點,與他們合力拿下靈器,再去三重天上尋覓紫府,豈不是妙哉?”
葉藏剛才以法眼洞穿了那屍煞門的弟子,已然辟出三重仙橋。便是那無極宮的一男一女,也有二重仙橋的道行。
“至臻神藏,洞天靈海雙魁首,又有奇門法眼傍身。葉道友,我神隱穀雖然很少理會外教之事,但也地處西南,與葬仙海相距不過百萬裏有餘。你的名頭,我可是略有耳聞。”薛凝嘴角略帶淺笑,意味深長的看著葉藏,緩緩說著。
在此之前,葉藏還疑惑,為何此女說著說著,就摘下了麵紗,方才籍此施展了道術,勘破了自家神藏,卻不知何等秘法,葉藏神識如此敏銳,卻也未曾察覺。
聽她說著,葉藏默不作聲。瞥頭朝四方樓台瞧去,那屍煞門和無極宮的弟子已然入座,太元神宗陳尋等人,又是換來了金簡。
除此之外,還有諸多身作華服的世家弟子,相互攀談。散修之流,聚眾論道。
瞧那薛凝一副出塵仙子,人畜無害的模樣。然據葉藏所知,大天神隱的聖女可並非欽定,而是自家奪來而來,從秦惜君那性子足以看出,這類聖子聖女,可並非什麽善茬。
“仙子貴為大天神隱當代聖女,想來不缺我這三瓜兩棗。”葉藏眯著眼睛,笑道。
聞言,薛凝卻是一臉惋惜的搖了搖頭,美目微顫道:“著實可惜,若是有道友的奇門法眼相助,定是能少費些時日。”
“仙子還是先行買下那連縱幡再說吧。”
葉藏眼神微凝,瞥了她一眼,旋即自顧自的踏劍氣而去,半息之間,來至對樓自家的亭榭內,席蒲團而坐。
與此同時,白玉道場上一聲清脆的撞鍾之聲,昨日那美婦人又是踱步走上道場之上,今日這金魚銜珠的道袍換了身鎏金之色,極盡雍容華貴姿態。
一柄柄精美的靈器,天材地寶接二連三的端上。
白玉道場之上,太華金簡如同大雨一般擲下。
直至那美婦人,將一柄青色的鬼麵大幡拿出來後,葉藏清晰的察覺到,眾人的神情為之一怔。若是放在平時,此等百年靈器,雖然珍貴,但也不足以引得諸多修士如此重視。然今非昔比,三重天上紫府現世,現如今,這靈遁器可是價值翻了幾番。
葉藏甚至懷疑,這消息是太華派自家放出去的。八才門可是附庸了太華派,若是太華派有心想尋那處紫府,直接將靈遁器給那些身具法眼的弟子,去三重天上尋覓,不出一年半載,定能有所收獲。
然,行商道人,豈會放過任何一個可以斂財的機會。
“此靈器名喚‘連縱幡’,善遁飛之法,催動後裹旋道身,上至九重天,下至地脈淵!”
美婦人倒是異常的平靜,緩緩開口道。
但樓台內的修士,卻是不怎麽平靜了。
東樓處,一白須道人麵色異常激動,直接擲出了一千枚金簡,五十丈高的璀璨金氣光柱衝天而起,四溢光芒。他環顧四周,拱手朗聲道:“老朽大歧山尉遲承,一擲千金,誠求此物。”
若是在以前,紫府傳言未出之時,一擲千金,便是足以拿下此物,然今時不同往日。
這尉遲承滿頭白發,顯然是壽元快盡,隻得籍此物,去三重天上搏一搏,說不定能尋到紫府,凝結金丹,再活上個數百年。
不過,天冥洲修士可非是東勝神州裏那等‘恪守輩分’的正派中人。
話還沒說完,他對樓一青年道人立即嗤聲笑道:“尉遲前輩,你都一把老骨頭了,這些金簡不如買些靈材,為自己修一處墓塚吧。”
說著,他一下擲出了一千五百枚,鎏金氣迸發而出。
一上來,便是連擲千金,本來還有些心思爭奪一番的那些散修道人,隻得無奈的搖了搖頭。已經半年之久了,太華寶舟上的靈遁器都快賣光了。
當初紫府傳言剛出之時,最貴的一柄二百年的靈遁器,硬生生的炒上了萬枚金簡,如今還是這般,怕是紫府開啟之時,他們都還上不去三重天。
“小輩,安敢這般無禮!”尉遲承氣的臉色漲紅,指著那青年道人說道。後者卻是一副無謂之色,根本不理。
正說著,一旁太元神宗的朱熾出手了,瀟瀟灑灑,袖袍一震,兩千枚金簡叮當當的落下。
四方樓台,一時寂靜。
一層樓台處,元蘿兒兩眼放光的搖著元喚之的臂膀,嬌聲道:“師哥,愣著做甚!”
可並非是所有靈遁器,都能上至九重天,下至地脈深淵的,至少的需百年道行,遁速才夠,且還需避開天地禁製。
“急什麽。”元喚之搖著折扇,不急不緩,瞥了身旁不遠處的秦珂一眼。
後者眼神微沉,舔了舔幹燥的嘴唇,殘破的灰袍袖口一抖,二千二百枚金簡哐當而落至白玉道場之上,金氣衝破了雲霄,令人心怔。
“老朽這些年還有些積蓄!”那尉遲承亦是一副豁出去的模樣,袖口一震,三千枚金簡落下。
此幡一出,便是引得道場眾人哄搶,另有許多周遭的修行世家公子哥,臉色微沉,躍躍欲試。
見狀,朱熾的臉色愈發難堪,隨後立即將玉盤內的金簡全部下之,一共四千枚,落地之後,朱熾臉色陰沉的朗聲說道:“不過是一百年靈遁器罷了,諸位道友不要顧此失彼,在下太元神宗朱熾,此物我便取走了,有何異議去太元神宗尋我晦氣!”
此話一處,場中的氣氛立即凝固了幾分。
隻待半響之後,元喚之搖了搖折扇,挑眉朝二樓台望去,笑道:“寶舟靈物,價高者得,道友此話是何意,這般借宗門之勢壓人,難不成這天冥洲,是你太元神宗一家之主?”
要說東北極地,太元神宗還有些話語權。然這裏還是天冥洲中部,太華寶舟之上,天南海北的修士魚龍混雜,十大派名頭雖凶,但還不至於讓諸多修士嚇破膽。
“諸位仙客,和氣生財,和氣生財!”
美婦人見氣氛不對,急忙招手打著哈哈。
說到底,這始作俑者,還得是太華派,所謂無奸不商,這天冥州將近一半的靈遁器都在其手上,近乎掌控個整個天冥洲的道商命脈。十大派多多少少都和他們有生意上的往來,如今發展到這般地步,便是十派想處理太華派,都不敢輕易妄動,一旦發生爭鬥廝殺,可是動搖了修行資源的根本。
三層樓台之上,薛凝俯首跟身旁的神隱穀弟子說了幾句,後者立即會意,屈掌一攝,擲下了四千五百枚金簡,嘩啦啦的金簡如同雨滴一般落下,看的人目眩神迷。
在場的修士不由的朝那裏望去,得見一出塵的白衫女子,雙手揣在袖口內,平靜如水。
“師兄,那是神隱穀的人。”陳尋跟在朱熾身後,小聲說道。
“我還沒瞎。”朱高熾眼神陰沉,雙手撐在欄杆上,環顧四周。他並非是什麽傳承世家的首席弟子,這般多的財物,能拿出來已是全部身家了。
“那紫府都已經現世半年多了,數萬修士在三重天上尋覓,到現在還沒找到一絲由頭,早些晚些也沒差,師兄,不如再等下次吧。”身後另有一名太元神宗的弟子勸說道。
再狠一點,買到靈遁器之後,等其他修士尋到紫府,消息散布出來後,再上九重天入秘藏,雖然這樣會慢了一籌,失去先機,但也好過整日在三重天上沒日沒夜的探尋,會找到什麽時候不說,還耽誤修行。
朱熾眼神思躊著,直至半響後,麵色陰沉的一拂袖,將金簡收回,直接就先行離開寶會了。後頭陳尋三人見狀,大鬆了一口氣,他們自躊實力,不會參與的那紫府爭奪之中,然自家這位師兄卻是日思夜想,還同他們借了不少靈珠靈石,若是沒找到秘藏,可就都打了水漂。
葉藏端著靈茶,朝四周瞧去,不斷的有修士擲下金簡。
少則十數枚,動輒一百枚的往上加。美婦人的眼角笑開了花,然周遭的修士心裏卻是犯起了嘀咕,不由的有些肉痛。
如今半柱香過去,那金簡都上漲至五千五百枚了,鎏金之息衝破了雲霄,縱橫四溢,是這兩天易寶會上的最濃鬱的擲金氣,然卻出自一件百年靈器身上,遠遠超出了其本身的價值。
花這麽金簡買下靈遁器,還不一定能找到那處紫府呢,這無異於是一場豪賭,還有對自己實力的自信。
不過,令在場所有人意外的是,擲下這麽多金簡的,不是神隱穀屍煞門等十大派弟子,亦不是天冥洲中部的豪門世家公子爺,而是一其貌不揚的中年道人,盤坐東北角的一層樓台。身作樸素道袍,麵容冷峻,不顯山不露水,這一下就擲出五千五百枚金簡,著實嚇了周圍人一跳。
美婦人偏頭瞧了那中年道人一眼,眉頭卻是一皺,似是認出了此人。
“昌管事,伱這是作甚?”美婦人聲音微冷了下來,道。
神藏之初,奠定修士道途,分萬象、術法、殺伐。紫府修內,凝金丹化元嬰合道心。
在其之後,即斬道台,登天之路。也就是古籍中所言道的羽化之途,十洲真人,神教法王,便皆為此等境界,但終其一生,怕是要躊躇此境了。
那大天神隱的祖師爺,活到壽終正寢之際,也未曾破九重天而去。執念頗深,命曆代後人,以秘法祭祀已身,耗盡無數天材地寶,從亙古時期,活到至今,當初便是秦惜君和葉藏言道此事,真假與否,並不重要。
葉藏亦是仰頭朝天際望去,厚厚的雲霞遮蔽整片天空。他平日時常在雲巔遁飛,也時常施展神通試法,一道絕息斬下去,能破開百丈流雲。
但那又如何,連一重天的門檻還未邁進。
天為牢籠,共餘九重,一重十萬丈,為天地禁錮,宛若九重天牢,令人望而生畏,難以生出探究之心。
不邁入道台之境,想要登臨九重天內,去瞧一瞧那璀璨的星空,窺探那無垠天外的一角,想來隻有借助百年之上的靈遁器。
“此傳言當真?”葉藏眉頭一挑,問道。
“諸多修士親眼所見,紫氣東來,宛若天哲洞穿三十萬丈雲巔,必然不假。”薛凝隨意道。
難怪這靈遁器被諸多修士如此重視,尋常情況下,值得十萬上品靈珠,如今怕是要翻上好幾倍了。
這太華派也是會做生意,自從天冥洲中部三重天之上有紫府現世的消息傳來後,立即將太華派各地的百年靈遁器全部搜刮來了,並未第一時間全部販賣,而是每隔十日,便是會在大型的寶會之上,弄上那麽一件,讓諸多修士停留寶舟,大斂靈珠靈物。
“既是天外紫府,想來飄忽不定,駕馭靈遁器去三重天上尋找,豈不是宛若大海撈針一般?”葉藏眼神若有所思,把玩著手中金簡,沉聲說道。
“若是數萬修士去尋,便是三十萬丈天,也能將其尋到。紫府秘藏,對於我等仙橋修士而言,其意不言而喻。”薛凝雙手揣在袖口內,平靜說道。
葉藏若有所思。
天下十洲之地的那些秘境界域一類的小世界,大多都是由道台強者的神藏和紫府衍化而成。譬如大妖界域,葬仙海的葬仙秘境。
紫府亦是會衍化界域,不過數量卻是極為稀少,且大多在一重天至九重天內遊轉,位置飄忽不定,難以捉摸。
前世葉藏的‘陰陽輪回玉’,便是在九重天上的真仙紫府秘藏中獲得。
對於仙橋修士來說,紫府秘藏內靈材靈物倒是不足道,最重要的,是能觀摩大能修士的金丹法則,感悟自身,這樣一來,在凝練金丹時,將受益頗多。
“這麽說來,在下倒是不得不爭了。”葉藏隨口道。
薛凝眼神美目微沉,瞧著葉藏,緩緩道:“葉兄,不如與在下一同買下此物如何?”
聞言,葉藏卻是意外的偏頭瞧去,道:“仙子可是高看我了,且不論我有多少金簡傍身,就論我這初窺仙橋的道行,與太元神宗和屍煞門的道友比起來,可不是差的一丁半點,與他們合力拿下靈器,再去三重天上尋覓紫府,豈不是妙哉?”
葉藏剛才以法眼洞穿了那屍煞門的弟子,已然辟出三重仙橋。便是那無極宮的一男一女,也有二重仙橋的道行。
“至臻神藏,洞天靈海雙魁首,又有奇門法眼傍身。葉道友,我神隱穀雖然很少理會外教之事,但也地處西南,與葬仙海相距不過百萬裏有餘。你的名頭,我可是略有耳聞。”薛凝嘴角略帶淺笑,意味深長的看著葉藏,緩緩說著。
在此之前,葉藏還疑惑,為何此女說著說著,就摘下了麵紗,方才籍此施展了道術,勘破了自家神藏,卻不知何等秘法,葉藏神識如此敏銳,卻也未曾察覺。
聽她說著,葉藏默不作聲。瞥頭朝四方樓台瞧去,那屍煞門和無極宮的弟子已然入座,太元神宗陳尋等人,又是換來了金簡。
除此之外,還有諸多身作華服的世家弟子,相互攀談。散修之流,聚眾論道。
瞧那薛凝一副出塵仙子,人畜無害的模樣。然據葉藏所知,大天神隱的聖女可並非欽定,而是自家奪來而來,從秦惜君那性子足以看出,這類聖子聖女,可並非什麽善茬。
“仙子貴為大天神隱當代聖女,想來不缺我這三瓜兩棗。”葉藏眯著眼睛,笑道。
聞言,薛凝卻是一臉惋惜的搖了搖頭,美目微顫道:“著實可惜,若是有道友的奇門法眼相助,定是能少費些時日。”
“仙子還是先行買下那連縱幡再說吧。”
葉藏眼神微凝,瞥了她一眼,旋即自顧自的踏劍氣而去,半息之間,來至對樓自家的亭榭內,席蒲團而坐。
與此同時,白玉道場上一聲清脆的撞鍾之聲,昨日那美婦人又是踱步走上道場之上,今日這金魚銜珠的道袍換了身鎏金之色,極盡雍容華貴姿態。
一柄柄精美的靈器,天材地寶接二連三的端上。
白玉道場之上,太華金簡如同大雨一般擲下。
直至那美婦人,將一柄青色的鬼麵大幡拿出來後,葉藏清晰的察覺到,眾人的神情為之一怔。若是放在平時,此等百年靈器,雖然珍貴,但也不足以引得諸多修士如此重視。然今非昔比,三重天上紫府現世,現如今,這靈遁器可是價值翻了幾番。
葉藏甚至懷疑,這消息是太華派自家放出去的。八才門可是附庸了太華派,若是太華派有心想尋那處紫府,直接將靈遁器給那些身具法眼的弟子,去三重天上尋覓,不出一年半載,定能有所收獲。
然,行商道人,豈會放過任何一個可以斂財的機會。
“此靈器名喚‘連縱幡’,善遁飛之法,催動後裹旋道身,上至九重天,下至地脈淵!”
美婦人倒是異常的平靜,緩緩開口道。
但樓台內的修士,卻是不怎麽平靜了。
東樓處,一白須道人麵色異常激動,直接擲出了一千枚金簡,五十丈高的璀璨金氣光柱衝天而起,四溢光芒。他環顧四周,拱手朗聲道:“老朽大歧山尉遲承,一擲千金,誠求此物。”
若是在以前,紫府傳言未出之時,一擲千金,便是足以拿下此物,然今時不同往日。
這尉遲承滿頭白發,顯然是壽元快盡,隻得籍此物,去三重天上搏一搏,說不定能尋到紫府,凝結金丹,再活上個數百年。
不過,天冥洲修士可非是東勝神州裏那等‘恪守輩分’的正派中人。
話還沒說完,他對樓一青年道人立即嗤聲笑道:“尉遲前輩,你都一把老骨頭了,這些金簡不如買些靈材,為自己修一處墓塚吧。”
說著,他一下擲出了一千五百枚,鎏金氣迸發而出。
一上來,便是連擲千金,本來還有些心思爭奪一番的那些散修道人,隻得無奈的搖了搖頭。已經半年之久了,太華寶舟上的靈遁器都快賣光了。
當初紫府傳言剛出之時,最貴的一柄二百年的靈遁器,硬生生的炒上了萬枚金簡,如今還是這般,怕是紫府開啟之時,他們都還上不去三重天。
“小輩,安敢這般無禮!”尉遲承氣的臉色漲紅,指著那青年道人說道。後者卻是一副無謂之色,根本不理。
正說著,一旁太元神宗的朱熾出手了,瀟瀟灑灑,袖袍一震,兩千枚金簡叮當當的落下。
四方樓台,一時寂靜。
一層樓台處,元蘿兒兩眼放光的搖著元喚之的臂膀,嬌聲道:“師哥,愣著做甚!”
可並非是所有靈遁器,都能上至九重天,下至地脈深淵的,至少的需百年道行,遁速才夠,且還需避開天地禁製。
“急什麽。”元喚之搖著折扇,不急不緩,瞥了身旁不遠處的秦珂一眼。
後者眼神微沉,舔了舔幹燥的嘴唇,殘破的灰袍袖口一抖,二千二百枚金簡哐當而落至白玉道場之上,金氣衝破了雲霄,令人心怔。
“老朽這些年還有些積蓄!”那尉遲承亦是一副豁出去的模樣,袖口一震,三千枚金簡落下。
此幡一出,便是引得道場眾人哄搶,另有許多周遭的修行世家公子哥,臉色微沉,躍躍欲試。
見狀,朱熾的臉色愈發難堪,隨後立即將玉盤內的金簡全部下之,一共四千枚,落地之後,朱熾臉色陰沉的朗聲說道:“不過是一百年靈遁器罷了,諸位道友不要顧此失彼,在下太元神宗朱熾,此物我便取走了,有何異議去太元神宗尋我晦氣!”
此話一處,場中的氣氛立即凝固了幾分。
隻待半響之後,元喚之搖了搖折扇,挑眉朝二樓台望去,笑道:“寶舟靈物,價高者得,道友此話是何意,這般借宗門之勢壓人,難不成這天冥洲,是你太元神宗一家之主?”
要說東北極地,太元神宗還有些話語權。然這裏還是天冥洲中部,太華寶舟之上,天南海北的修士魚龍混雜,十大派名頭雖凶,但還不至於讓諸多修士嚇破膽。
“諸位仙客,和氣生財,和氣生財!”
美婦人見氣氛不對,急忙招手打著哈哈。
說到底,這始作俑者,還得是太華派,所謂無奸不商,這天冥州將近一半的靈遁器都在其手上,近乎掌控個整個天冥洲的道商命脈。十大派多多少少都和他們有生意上的往來,如今發展到這般地步,便是十派想處理太華派,都不敢輕易妄動,一旦發生爭鬥廝殺,可是動搖了修行資源的根本。
三層樓台之上,薛凝俯首跟身旁的神隱穀弟子說了幾句,後者立即會意,屈掌一攝,擲下了四千五百枚金簡,嘩啦啦的金簡如同雨滴一般落下,看的人目眩神迷。
在場的修士不由的朝那裏望去,得見一出塵的白衫女子,雙手揣在袖口內,平靜如水。
“師兄,那是神隱穀的人。”陳尋跟在朱熾身後,小聲說道。
“我還沒瞎。”朱高熾眼神陰沉,雙手撐在欄杆上,環顧四周。他並非是什麽傳承世家的首席弟子,這般多的財物,能拿出來已是全部身家了。
“那紫府都已經現世半年多了,數萬修士在三重天上尋覓,到現在還沒找到一絲由頭,早些晚些也沒差,師兄,不如再等下次吧。”身後另有一名太元神宗的弟子勸說道。
再狠一點,買到靈遁器之後,等其他修士尋到紫府,消息散布出來後,再上九重天入秘藏,雖然這樣會慢了一籌,失去先機,但也好過整日在三重天上沒日沒夜的探尋,會找到什麽時候不說,還耽誤修行。
朱熾眼神思躊著,直至半響後,麵色陰沉的一拂袖,將金簡收回,直接就先行離開寶會了。後頭陳尋三人見狀,大鬆了一口氣,他們自躊實力,不會參與的那紫府爭奪之中,然自家這位師兄卻是日思夜想,還同他們借了不少靈珠靈石,若是沒找到秘藏,可就都打了水漂。
葉藏端著靈茶,朝四周瞧去,不斷的有修士擲下金簡。
少則十數枚,動輒一百枚的往上加。美婦人的眼角笑開了花,然周遭的修士心裏卻是犯起了嘀咕,不由的有些肉痛。
如今半柱香過去,那金簡都上漲至五千五百枚了,鎏金之息衝破了雲霄,縱橫四溢,是這兩天易寶會上的最濃鬱的擲金氣,然卻出自一件百年靈器身上,遠遠超出了其本身的價值。
花這麽金簡買下靈遁器,還不一定能找到那處紫府呢,這無異於是一場豪賭,還有對自己實力的自信。
不過,令在場所有人意外的是,擲下這麽多金簡的,不是神隱穀屍煞門等十大派弟子,亦不是天冥洲中部的豪門世家公子爺,而是一其貌不揚的中年道人,盤坐東北角的一層樓台。身作樸素道袍,麵容冷峻,不顯山不露水,這一下就擲出五千五百枚金簡,著實嚇了周圍人一跳。
美婦人偏頭瞧了那中年道人一眼,眉頭卻是一皺,似是認出了此人。
“昌管事,伱這是作甚?”美婦人聲音微冷了下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