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逍遙宗弟子煦臨
驚呆了!退婚後皇叔要和我假成親 作者:南宮凝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可如今,青龍寨也被剿了,這次負責押運的又是永樂王的紫甲衛!那可是讓人聞風喪膽的一支悍軍!
那時的先帝還是宸王,因母家獲罪而被文宗厭棄,將他派去鎮守遲陵關,形同放逐。
彼時的夷國國力強悍,幾乎戰無不勝,而鎮守遲陵關的將士卻都是老弱殘兵。
在一次總攻之中,遲陵關幾乎全軍覆沒,宸王也身受重傷,夷國大軍趁機破關而入。
就是年僅十七歲的永樂王,帶著五千紫甲衛力戰夷國二十萬大軍,將剛剛破關還未站穩腳跟的賊寇,趕出了關外。自此,遲陵關成了夷國大軍與北歧三十年來始終無法逾越的高牆。
遲陵關地處西北,有著廣袤無垠的荒漠。
稍稍張一張口,都能吃一嘴沙。
風沙大,雨水少,夏季裏的日頭能把人給曬死,冬日又漫天風雪,滴水成冰。
將士們眼看著要活活餓死時,北歧部落不知何故突然與夷國大軍聯合起來,想要破關而入。
顧老將軍帶著將士們死守,還要忍受饑餓。
送給朝廷的八百裏加急,本應早就到了,朝廷卻遲遲沒有派兵馳援。
百姓們不忍將士們餓著肚子打仗,寧願自己不吃,也要省下口糧,讓將士們吃上一口幹糧。破關意味著什麽,不僅將士們知道,整個遲陵關的百姓也都知道。
好在燕大夫不僅是個大夫,他還是號稱江湖第一宗門逍遙宗的開山祖師,得知遲陵關的境況後,馬上飛鴿傳書去了逍遙宗,信中言,十名年長的弟子和年幼的弟子們留守山門,其餘人全部出動沿途收購糧草,送往遲陵關。
逍遙宗在遲陵關的東邊,沿途會路過富庶的城池,想要收集到糧草並不是難事。
逍遙宗弟子大大小小有上萬人。
燕大夫親傳弟子就有十七人,其中最小的一個,燕帶大夫給他取名煦臨,取溫暖堅貞,自強不息之意。
他天賦異稟,年僅十七歲就在一眾親傳弟子之中脫穎而出,功夫學識樣樣拔尖,深得燕大夫喜愛。
他得知遲陵關險情,提議讓眾師兄姐兵分幾路,一路先行策馬趕去支援前線。另外幾路繞路各州府購買糧草,火速送往遲陵關。
這個提議甚好,得到了一眾弟子的同意。
並由他帶著弟子抄近路趕往前線支援,路上能收集到的糧草也一並帶上。
經過五日的星夜兼程,煦臨終於帶著三千名逍遙宗弟子帶著部分糧草趕到了遲陵關。
為了不耽誤行程,沒有用板車,每個人的馬上都綁了兩袋糧食。
這也多得了養馬世家陳留謝氏沿途的幫忙。
否則這三千多匹馬還不知怎麽來。
“師父,徒兒帶著部分師兄弟先行趕來了,其他師兄師姐還在沿途收集糧草,之後會慢慢跟上來。”煦臨下馬行禮,燕大夫和顧家長子顧青榮在城門迎接。
燕大夫來遲陵關的目的,本是想向顧老將軍詢問穆輕顏的母親與他那早逝的兒子是否有過往的,誰知一道此地,就遇到了夷國舉兵來犯,顧家三子連番上陣,顧老將軍坐鎮後方,一打就是五日。每一仗打完,傷亡的士兵不計其數,燕大夫之後投身到救治傷兵之中。
莫說與顧老將軍說上話,就連麵也難得一見。今日能見到顧家長子,還是因為要出城去迎接逍遙宗弟子的緣故。
顧青榮在看到煦臨的那一刻起,整個人就像被定住似的,愣在當場。燕大夫察覺到他的失態,但眼下諸事皆忙,不是閑聊的時候,隻好將心裏的疑惑壓下去。
喊了他好幾聲,他才回過神來,“這是老朽最小的一個徒弟,排行十七,名煦臨。”
他又對著煦臨道,“這位是顧老將軍長子,如今身居忠武將軍之職。”
煦臨抱拳彎腰下拜,“晚輩煦臨,見過顧將軍。”
他身後的眾人也都跟著行禮。
顧青榮壓下心裏的激動與疑惑,抱拳以示回禮,並高聲道,“諸位都是忠貞之士,在下謹代表遲陵關的將士與百姓,感謝諸位不辭辛苦趕來馳援!請受在下一拜!”
顧氏一門,常年鎮守遲陵關,多年風沙侵蝕,他臉上的皮膚十分粗糙黝黑,嘴唇因缺水而幹裂,上麵全是翹起的死皮,裂口處甚至還有已經幹涸的血跡。
但惡劣的環境和天氣,並不能磨滅鐵血意誌。
哪怕黃沙埋忠骨,也要為大安守住門戶。
從逍遙宗千裏迢迢趕來的弟子,都很年輕,但大部分人年幼時曾顛沛流離,衣食無著。戰火對於百姓來說意味著什麽,他們很清楚。
來之前,他們設想過許多種場景,也清楚的知道,這一去,也許就回不來了,但他們依舊義無反顧的來了。此刻,胸膛裏的那顆心,跳動得厲害,心頭熱血翻湧,讓他們恨不得立即提槍上馬,與賊寇一戰!
站在前麵的煦臨忙扶住他的手,“顧將軍,我等都是晚輩,不可如此……身為大安子民,同氣連枝,家國有難,豈有袖手旁觀之理?”
顧青榮看著那張熟悉的臉的,忍下心中的激動,讓人將逍遙宗弟子帶來的糧食先行收下去,然後才統一進行分發。
三千名陸續進入了軍營之中,換上了顧青榮命人發下去的鎧甲。
雖然這些鎧甲已經破舊不堪,有些甚至還染著血跡,但有總比沒有好。
軍需物資,朝廷已經許久不曾運送過來,他們隻能收集破舊的鎧甲,縫縫補補,將就著用。
辦完一切交接,讓軍中文書將逍遙宗弟子名單單獨編錄成冊,安頓好他們之後,顧青榮迫不及待的奔進了主帳。
“父親!”
主帳內,除了顧老將軍,其他兩位兄弟也在。
他們正埋頭在沙盤前研究對戰策略,聞聲齊齊抬頭,見著一張激動不已的臉。
長子一向穩重,是什麽事情,讓他如此喜形於色?
“逍遙宗的弟子都進軍營安頓好了嗎?”顧老將軍的聲音十分滄桑,但飽含力量。遲陵關的風沙摧殘,讓他本來挺直了背部,也有些些許佝僂。
那時的先帝還是宸王,因母家獲罪而被文宗厭棄,將他派去鎮守遲陵關,形同放逐。
彼時的夷國國力強悍,幾乎戰無不勝,而鎮守遲陵關的將士卻都是老弱殘兵。
在一次總攻之中,遲陵關幾乎全軍覆沒,宸王也身受重傷,夷國大軍趁機破關而入。
就是年僅十七歲的永樂王,帶著五千紫甲衛力戰夷國二十萬大軍,將剛剛破關還未站穩腳跟的賊寇,趕出了關外。自此,遲陵關成了夷國大軍與北歧三十年來始終無法逾越的高牆。
遲陵關地處西北,有著廣袤無垠的荒漠。
稍稍張一張口,都能吃一嘴沙。
風沙大,雨水少,夏季裏的日頭能把人給曬死,冬日又漫天風雪,滴水成冰。
將士們眼看著要活活餓死時,北歧部落不知何故突然與夷國大軍聯合起來,想要破關而入。
顧老將軍帶著將士們死守,還要忍受饑餓。
送給朝廷的八百裏加急,本應早就到了,朝廷卻遲遲沒有派兵馳援。
百姓們不忍將士們餓著肚子打仗,寧願自己不吃,也要省下口糧,讓將士們吃上一口幹糧。破關意味著什麽,不僅將士們知道,整個遲陵關的百姓也都知道。
好在燕大夫不僅是個大夫,他還是號稱江湖第一宗門逍遙宗的開山祖師,得知遲陵關的境況後,馬上飛鴿傳書去了逍遙宗,信中言,十名年長的弟子和年幼的弟子們留守山門,其餘人全部出動沿途收購糧草,送往遲陵關。
逍遙宗在遲陵關的東邊,沿途會路過富庶的城池,想要收集到糧草並不是難事。
逍遙宗弟子大大小小有上萬人。
燕大夫親傳弟子就有十七人,其中最小的一個,燕帶大夫給他取名煦臨,取溫暖堅貞,自強不息之意。
他天賦異稟,年僅十七歲就在一眾親傳弟子之中脫穎而出,功夫學識樣樣拔尖,深得燕大夫喜愛。
他得知遲陵關險情,提議讓眾師兄姐兵分幾路,一路先行策馬趕去支援前線。另外幾路繞路各州府購買糧草,火速送往遲陵關。
這個提議甚好,得到了一眾弟子的同意。
並由他帶著弟子抄近路趕往前線支援,路上能收集到的糧草也一並帶上。
經過五日的星夜兼程,煦臨終於帶著三千名逍遙宗弟子帶著部分糧草趕到了遲陵關。
為了不耽誤行程,沒有用板車,每個人的馬上都綁了兩袋糧食。
這也多得了養馬世家陳留謝氏沿途的幫忙。
否則這三千多匹馬還不知怎麽來。
“師父,徒兒帶著部分師兄弟先行趕來了,其他師兄師姐還在沿途收集糧草,之後會慢慢跟上來。”煦臨下馬行禮,燕大夫和顧家長子顧青榮在城門迎接。
燕大夫來遲陵關的目的,本是想向顧老將軍詢問穆輕顏的母親與他那早逝的兒子是否有過往的,誰知一道此地,就遇到了夷國舉兵來犯,顧家三子連番上陣,顧老將軍坐鎮後方,一打就是五日。每一仗打完,傷亡的士兵不計其數,燕大夫之後投身到救治傷兵之中。
莫說與顧老將軍說上話,就連麵也難得一見。今日能見到顧家長子,還是因為要出城去迎接逍遙宗弟子的緣故。
顧青榮在看到煦臨的那一刻起,整個人就像被定住似的,愣在當場。燕大夫察覺到他的失態,但眼下諸事皆忙,不是閑聊的時候,隻好將心裏的疑惑壓下去。
喊了他好幾聲,他才回過神來,“這是老朽最小的一個徒弟,排行十七,名煦臨。”
他又對著煦臨道,“這位是顧老將軍長子,如今身居忠武將軍之職。”
煦臨抱拳彎腰下拜,“晚輩煦臨,見過顧將軍。”
他身後的眾人也都跟著行禮。
顧青榮壓下心裏的激動與疑惑,抱拳以示回禮,並高聲道,“諸位都是忠貞之士,在下謹代表遲陵關的將士與百姓,感謝諸位不辭辛苦趕來馳援!請受在下一拜!”
顧氏一門,常年鎮守遲陵關,多年風沙侵蝕,他臉上的皮膚十分粗糙黝黑,嘴唇因缺水而幹裂,上麵全是翹起的死皮,裂口處甚至還有已經幹涸的血跡。
但惡劣的環境和天氣,並不能磨滅鐵血意誌。
哪怕黃沙埋忠骨,也要為大安守住門戶。
從逍遙宗千裏迢迢趕來的弟子,都很年輕,但大部分人年幼時曾顛沛流離,衣食無著。戰火對於百姓來說意味著什麽,他們很清楚。
來之前,他們設想過許多種場景,也清楚的知道,這一去,也許就回不來了,但他們依舊義無反顧的來了。此刻,胸膛裏的那顆心,跳動得厲害,心頭熱血翻湧,讓他們恨不得立即提槍上馬,與賊寇一戰!
站在前麵的煦臨忙扶住他的手,“顧將軍,我等都是晚輩,不可如此……身為大安子民,同氣連枝,家國有難,豈有袖手旁觀之理?”
顧青榮看著那張熟悉的臉的,忍下心中的激動,讓人將逍遙宗弟子帶來的糧食先行收下去,然後才統一進行分發。
三千名陸續進入了軍營之中,換上了顧青榮命人發下去的鎧甲。
雖然這些鎧甲已經破舊不堪,有些甚至還染著血跡,但有總比沒有好。
軍需物資,朝廷已經許久不曾運送過來,他們隻能收集破舊的鎧甲,縫縫補補,將就著用。
辦完一切交接,讓軍中文書將逍遙宗弟子名單單獨編錄成冊,安頓好他們之後,顧青榮迫不及待的奔進了主帳。
“父親!”
主帳內,除了顧老將軍,其他兩位兄弟也在。
他們正埋頭在沙盤前研究對戰策略,聞聲齊齊抬頭,見著一張激動不已的臉。
長子一向穩重,是什麽事情,讓他如此喜形於色?
“逍遙宗的弟子都進軍營安頓好了嗎?”顧老將軍的聲音十分滄桑,但飽含力量。遲陵關的風沙摧殘,讓他本來挺直了背部,也有些些許佝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