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去趟顧家
驚呆了!退婚後皇叔要和我假成親 作者:南宮凝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好在現在的穆盈玉,已經不是往日那個唯唯諾諾的小姑娘了,她已經長出血肉,還有獨立的靈魂,不會再被藍氏還有穆如歌利用。
九娘走後,玉簪來了,還給她披上了披風,“姑娘,天氣就要入冬了,夜裏涼,怎麽在外頭坐著?”
穆輕顏見她穿得單薄,“你自己怎麽不多穿點兒?”
邊說邊將披風解下就要往她身上披,“大姑娘,使不得……”
穆輕顏動作沒有停,“我是習武之人,有內功護體,不會怕冷的,倒是你,你隻是個小姑娘,身子弱,不好好保重,還怎麽照顧我?”
玉簪低著頭,眼睛濕潤了。
她命苦,自小顛沛流離,不知被賣了多少回。
上輩子一定是做了天大的好事,這輩子才能遇到姑娘這樣好的主子。
這一晚,秦府並不平靜,先後來了三撥殺手,但都在外圍就被淩王的人給解決了。
煦臨一直暗中守護著,秦老大人去應卯,他也跟著。
雖然是光天化日,卻也不能掉以輕心。
秦桑白出門,穆輕顏也會命人寸步不離的保護著。
祖孫倆相依為命,若是秦桑白有失,那對秦老先生來說,亦是致命的打擊。
在去學堂的路上,接近城北的拐角處,玉簪不經意間撩起車簾,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姑娘,那個,是不是錦秋姑姑啊?看背影很熟悉……”
穆輕顏看了月半一眼,月半便改道跟了過去。
學堂裏一如既往的平淡,因為整個京都的富貴人家,都不會往這塊兒地方走多兩步的。
穆盈玉一早就來了,因為家裏沒什麽好留戀的,若是可以,她都想自己出來單過,但是大安並沒有女戶,她一個未出閣的小姑娘,自己住也不安全。
穆輕顏沒有在學堂裏授課,她負責後勤工作,讓孩子們沒有後顧之憂。
當然,孩子們不是隻能讀書,還會請來各行各業的人,來教授他們謀生的本領。看自己更加喜歡哪一行,學業之外,可以抽空去實踐學習。
開始時,還有許多窮苦人家想要將孩子送來,又擔心支付不起束修,畢竟他們連吃飯都成問題,就別提讀書還要買紙筆了。
但聽說上學堂不用花一分錢之後,大家都趕著送來了。哪怕學不到東西,能混一日的飯食,孩子也不至於跟著他們餓死。
城北窮人巷,都是些老弱病殘,想要謀生,也沒有氣力。
大戶人家挑選下人,也要平頭正臉,像他們這樣病怏怏,有的甚缺胳膊少腿的,還怕買回去招晦氣呢!
可是自從那位穆大姑娘來了之後,不僅免費給他們看診,還給抓藥熬藥。
不少人以為自己熬不過這個冬天了,都準備著等死,被穆大姑娘的幾副湯藥,給治好了。
大家病好了,有了些許氣力,就自動自發的將本來亂糟糟又狹窄的街道,給打掃幹淨了,如今看起來,也有了些生機。
聽說大姑娘要開藥房,有手藝的匠人都被挑去做工去了,不僅給工錢,還給糧食!
京都裏能開鋪子的都是有頭有臉的人家,他們不會要手腳有殘疾的人做工,所以這些人即使有一身的本領,也沒有用武之地,難得大姑娘人美心善,沒有嫌棄他們。
處理好學堂的雜務後,穆輕顏出了門,挨家挨戶地去給病還未好齊的老人家去看診。
大家都十分感激,想表示感謝,奈何囊中羞澀,甚至連一碗粗茶都端不出來,隻能給白水,又怕貴人嫌棄,將手洗了又洗,裝水的碗也是擦了又洗,洗了又擦。
穆輕顏來者不拒,從來沒有表現出任何嫌棄和不悅的神色。
囑咐病人好生歇息,留了藥,就離去了。
剛好看到最後一家,遇上了去打探消息的月半。
“如何?”
月半如實相告,“屬下聽她與人對話,才知她也是在大街上看到熟悉的身影才跟到這裏來的,與她對話的那人,是一個老嫗,年歲很大了,臉像是被火燒過,毀了大半,我聽她喚那老嫗覃嬤嬤……”
穆輕顏自然不認識什麽覃嬤嬤,她吩咐月半,“你帶幾個人留在這裏保護桑白,我去趟顧家。”
她相信錦秋對顧青蓯的愧疚不會是假的。
但她若還知曉別的內情,她也是要知道的。
畢竟她還要對付藍氏,藍氏出身名門,又有太後撐腰,若沒有確鑿的證據將她一舉拿下,她也不會輕舉妄動。
若是一擊不中,打草驚蛇就更加不好辦了。
路上買了些禮物和點心,坐上馬車就去了顧家。
顧老爺子和幾位舅舅表兄都出城練兵去了,家裏隻有女眷在。
門房去通報表姑娘到了,老夫人和幾位夫人都高興壞了,還有元夫人。
“才見到人走進來,元夫人就開口了,我和你外祖母正說著你呢,你就回來了,可不是巧了嗎?”
穆輕顏上前一一與長輩見禮,又與元櫻打了招呼,這才答元夫人的話,“是不是顏兒最近沒來看外祖母,外祖母不開心了呀?”
她說著就上前去拉住顧老夫人伸過來的手,露出小兒女姿態。
玉簪正好將買來的點心交給了幾位夫人身邊的大丫鬟。
“我帶了些點心,也不知合不合外祖母和舅母姨母的口味,嚐嚐吧……”
她特意帶來的,即使不喜歡甜點,也會吃一些,誇上一句有心。
“你能回來看看我這個老婆子,我就很高興了,還帶什麽東西啊?我呀在與你舅母們商量,你嫁妝的事情。我們顧家的東西,不進穆家的門庭,但是嫁妝是要給你添的,不僅要添,還要添得風風光光的!隻是你姨母不日要隨你姨夫回淮揚去了,遺憾不能親眼看著你出嫁呀……”
提起這事,元夫人已經紅了眼睛。
顧家大夫人玉氏開口,“小妹好不容易回京一趟,不妨就多住些日子,多陪陪母親也是好的,顧家一直守在遲陵關,如今一時沒有戰事,短時日內,應當不會離京了,一家人好不容易團圓,這就又要分離,別說母親了,我這做嫂子的想起來,心裏都不是個滋味兒……”
九娘走後,玉簪來了,還給她披上了披風,“姑娘,天氣就要入冬了,夜裏涼,怎麽在外頭坐著?”
穆輕顏見她穿得單薄,“你自己怎麽不多穿點兒?”
邊說邊將披風解下就要往她身上披,“大姑娘,使不得……”
穆輕顏動作沒有停,“我是習武之人,有內功護體,不會怕冷的,倒是你,你隻是個小姑娘,身子弱,不好好保重,還怎麽照顧我?”
玉簪低著頭,眼睛濕潤了。
她命苦,自小顛沛流離,不知被賣了多少回。
上輩子一定是做了天大的好事,這輩子才能遇到姑娘這樣好的主子。
這一晚,秦府並不平靜,先後來了三撥殺手,但都在外圍就被淩王的人給解決了。
煦臨一直暗中守護著,秦老大人去應卯,他也跟著。
雖然是光天化日,卻也不能掉以輕心。
秦桑白出門,穆輕顏也會命人寸步不離的保護著。
祖孫倆相依為命,若是秦桑白有失,那對秦老先生來說,亦是致命的打擊。
在去學堂的路上,接近城北的拐角處,玉簪不經意間撩起車簾,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姑娘,那個,是不是錦秋姑姑啊?看背影很熟悉……”
穆輕顏看了月半一眼,月半便改道跟了過去。
學堂裏一如既往的平淡,因為整個京都的富貴人家,都不會往這塊兒地方走多兩步的。
穆盈玉一早就來了,因為家裏沒什麽好留戀的,若是可以,她都想自己出來單過,但是大安並沒有女戶,她一個未出閣的小姑娘,自己住也不安全。
穆輕顏沒有在學堂裏授課,她負責後勤工作,讓孩子們沒有後顧之憂。
當然,孩子們不是隻能讀書,還會請來各行各業的人,來教授他們謀生的本領。看自己更加喜歡哪一行,學業之外,可以抽空去實踐學習。
開始時,還有許多窮苦人家想要將孩子送來,又擔心支付不起束修,畢竟他們連吃飯都成問題,就別提讀書還要買紙筆了。
但聽說上學堂不用花一分錢之後,大家都趕著送來了。哪怕學不到東西,能混一日的飯食,孩子也不至於跟著他們餓死。
城北窮人巷,都是些老弱病殘,想要謀生,也沒有氣力。
大戶人家挑選下人,也要平頭正臉,像他們這樣病怏怏,有的甚缺胳膊少腿的,還怕買回去招晦氣呢!
可是自從那位穆大姑娘來了之後,不僅免費給他們看診,還給抓藥熬藥。
不少人以為自己熬不過這個冬天了,都準備著等死,被穆大姑娘的幾副湯藥,給治好了。
大家病好了,有了些許氣力,就自動自發的將本來亂糟糟又狹窄的街道,給打掃幹淨了,如今看起來,也有了些生機。
聽說大姑娘要開藥房,有手藝的匠人都被挑去做工去了,不僅給工錢,還給糧食!
京都裏能開鋪子的都是有頭有臉的人家,他們不會要手腳有殘疾的人做工,所以這些人即使有一身的本領,也沒有用武之地,難得大姑娘人美心善,沒有嫌棄他們。
處理好學堂的雜務後,穆輕顏出了門,挨家挨戶地去給病還未好齊的老人家去看診。
大家都十分感激,想表示感謝,奈何囊中羞澀,甚至連一碗粗茶都端不出來,隻能給白水,又怕貴人嫌棄,將手洗了又洗,裝水的碗也是擦了又洗,洗了又擦。
穆輕顏來者不拒,從來沒有表現出任何嫌棄和不悅的神色。
囑咐病人好生歇息,留了藥,就離去了。
剛好看到最後一家,遇上了去打探消息的月半。
“如何?”
月半如實相告,“屬下聽她與人對話,才知她也是在大街上看到熟悉的身影才跟到這裏來的,與她對話的那人,是一個老嫗,年歲很大了,臉像是被火燒過,毀了大半,我聽她喚那老嫗覃嬤嬤……”
穆輕顏自然不認識什麽覃嬤嬤,她吩咐月半,“你帶幾個人留在這裏保護桑白,我去趟顧家。”
她相信錦秋對顧青蓯的愧疚不會是假的。
但她若還知曉別的內情,她也是要知道的。
畢竟她還要對付藍氏,藍氏出身名門,又有太後撐腰,若沒有確鑿的證據將她一舉拿下,她也不會輕舉妄動。
若是一擊不中,打草驚蛇就更加不好辦了。
路上買了些禮物和點心,坐上馬車就去了顧家。
顧老爺子和幾位舅舅表兄都出城練兵去了,家裏隻有女眷在。
門房去通報表姑娘到了,老夫人和幾位夫人都高興壞了,還有元夫人。
“才見到人走進來,元夫人就開口了,我和你外祖母正說著你呢,你就回來了,可不是巧了嗎?”
穆輕顏上前一一與長輩見禮,又與元櫻打了招呼,這才答元夫人的話,“是不是顏兒最近沒來看外祖母,外祖母不開心了呀?”
她說著就上前去拉住顧老夫人伸過來的手,露出小兒女姿態。
玉簪正好將買來的點心交給了幾位夫人身邊的大丫鬟。
“我帶了些點心,也不知合不合外祖母和舅母姨母的口味,嚐嚐吧……”
她特意帶來的,即使不喜歡甜點,也會吃一些,誇上一句有心。
“你能回來看看我這個老婆子,我就很高興了,還帶什麽東西啊?我呀在與你舅母們商量,你嫁妝的事情。我們顧家的東西,不進穆家的門庭,但是嫁妝是要給你添的,不僅要添,還要添得風風光光的!隻是你姨母不日要隨你姨夫回淮揚去了,遺憾不能親眼看著你出嫁呀……”
提起這事,元夫人已經紅了眼睛。
顧家大夫人玉氏開口,“小妹好不容易回京一趟,不妨就多住些日子,多陪陪母親也是好的,顧家一直守在遲陵關,如今一時沒有戰事,短時日內,應當不會離京了,一家人好不容易團圓,這就又要分離,別說母親了,我這做嫂子的想起來,心裏都不是個滋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