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飄著的雍正完全能理解康熙的想法啊
“跟上輩子比,皇阿瑪已經開明了很多,承慶你想幹什麽,你你你你別忘記了你是皇子,你是你話中不平等的根源!不是你有病啊,皇阿瑪都同意你出海了,你為什麽要刺激他”
承慶揉揉眉頭揮散下人
“行了,我知道你不理解,但是你也不用理解,我隻是太過於衝動了,太壓抑了”
這輩子裝成一個溫潤的皇二子,他受夠了,他分明也是那個熬夜看小說的人,也是和損友互相吐槽的人,現在這個諾大的後宮,他是好兒子,是好弟弟好哥哥,是個好學的皇子,但他唯獨不是他
這個世界就像是個大染缸,他覺得都快要被侵染了,習慣了別人的伺候,對他人的生死漠不關心,應該嗎?這應該嗎?這個萬惡的時代
承慶無比的想念那個時代,他在想若他不是皇子,他會如何做?
造反?直接傳播新思想
是他幹的出來的
可惜他是皇子,但是......他第一次體會到父愛母愛和兄弟姐妹的和睦相處,這也是他難以割舍的
飄著的雍正不理解,深深歎口氣:“他們都在外邊,不過被侍衛攔著了”
承慶點了點頭,康熙惱羞成怒也不會要了他的命的,哪怕是康熙徹底厭煩了他,也不會的,畢竟...他腦子裏的東西都是康熙需要的
承慶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如何想的,他本來不應該如此行事啊,可...壓抑的生活還是讓他忍不住了
沉寂了三天,這三天無論是惠妃還是宮中妃嬪都前去求情,阿哥公主們更是每日必去乾清宮和阿哥所打卡,大臣們也旁擊側敲的詢問情況
其實...康熙也有一點後悔,他對承慶的感情很複雜,是兒子,是朋友,是夥伴,但是身為皇帝的傲骨不允許他低頭,但是承慶的話揭開了他一直以來逃避的問題,一直以來觀望的現象
那邊見不到別人的承慶做的最多的就是思考,做一個沉思者
雍正倒是時不時的來看一眼承慶,但是每一次看到的都是一個姿勢跟個假人似的,無論他叭叭再多,承慶也跟聽不到一樣,若不是每次吃飯能看到他多少吃幾口,雍正都懷疑這人沒了
現代有一句話,錢難掙屎難吃,他現在的日子還挺好,這樣比起來頓時乳腺通順了許多
哎
不過三天的時間足夠承慶想明白了,為了能盡快回到那樣的世界,隻有不斷的改變改變,現在矯情個什麽啊,神經!!
第四天,承慶一睜開眼就喊了守著的侍衛
“告訴皇上,我已經想明白了”
那侍衛點了點頭,什麽都沒說的離開了
康熙很快就到了阿哥所
依舊是父子二人
承慶其實還以為需要等待好久,沒想到他飯都沒吃完康熙就來了,啊這,這還是真的當他是親兒子啊,有點感動
承慶老老實實的行禮“皇阿瑪”
康熙冷笑著坐下:“朕可不敢受你的禮!”
承慶撓撓頭,然後真誠的看著康熙
“皇阿瑪,我一直沒有跟你具體說過那個社會,今天就給你好好的講一下吧
在那裏,我們每個人都必須上夠九年,叫做九年義務教育,之後雖然需要交學費,但學費都很低,除非你上的是私立學校,我們所有都是按照法律來進行的,整個社會都是在法律至上運作的,發達的科技讓我們身在這邊就能看到世界各地的風景,不同的膚色,發色,眸色
我想念那個時代,人民當家作主的時代
可是這麽多年來我習慣了偽裝,我是兒子,是弟弟,是哥哥,是二阿哥,但我唯獨不是我自己,我都要忘了上輩子熬夜到深夜點外賣吃飯的樣子,忘了徹夜刷視頻以至於上班遲到的日子,忘了每個月去孤兒院幫忙的日子,我竟然習慣了被人伺候,習慣了掌握別人的生死
不應該的,不應該是這樣的......”
康熙不明白,掌握別人的生死,居於上位難道不好嗎?
但是康熙能理解從不同環境中長大的人的不同性格,也慢慢的探查到了承慶心中的矛盾和壓抑
但這個社會條件就是如此,若想改變,需要耗費的是無數心血
康熙歎了口氣,誰也不能否認啊,承慶所言哪怕犀利,都是真的,體麵的退場,是得體麵的退場
“以後你若是想要做什麽,告訴朕,隻要是合乎情理朕都不會阻攔,但是...你別再當著別人的麵發瘋,你大姐被嚇得不輕”
承慶抱住康熙,不愧是他狗老爹,忍受了他三年謾罵的人
康熙又好氣又好笑:“不許喊我狗老爹!”
承慶不好意思的笑,好好好,他也算是有經驗了哈
解了禁足,承慶在乾清宮的話被大公主告訴了承祜和保清、保成
好家夥!!
保清震驚的看著承慶:“二哥!沒想到你還有這樣的野心,不是?好好的你幹什麽”
承祜也很是不能理解,他認為現在就很好啊,百姓安居樂業,人人吃飽穿暖,為何還要做出改變呢
海霍娜說道:“二弟說的,我思考過,確實是社會發展的方向,你們認真的想一下,若是你們身為百姓被貴族欺壓,你們服嗎?
若是能安安分分的,就不會有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就不會出現朱元璋!
而現在是皇阿瑪管理嚴苛,若是以後朝事懈怠,必定出現一大批搜刮民脂民膏之徒,那時候就是真正亂起來的時候”
隨著思路想下去,到時候不是新的皇帝出現就是改變社會性質,人民...當家做主
人民當家作主!
是啊,是這樣的
承祜最終說道:“二弟,就朝著你說的走吧,你和皇阿瑪的決定,我都支持!”
保清也保證道:“我隻想打仗,其他的你們看著來,不過...我大清人,不受欺負”
......
校園中的學生們已經開始出學,或是走入朝廷,或是為人師表,或是為醫救人,但是有一批人毅然決然選擇了遠離家鄉,到了蒙古,到了新攻打下來的土地之上
教化!教化萬民!啟蒙,開民智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他們是同一個國家的人,他們說著同樣的語言,他們仰望著同一片藍天
“跟上輩子比,皇阿瑪已經開明了很多,承慶你想幹什麽,你你你你別忘記了你是皇子,你是你話中不平等的根源!不是你有病啊,皇阿瑪都同意你出海了,你為什麽要刺激他”
承慶揉揉眉頭揮散下人
“行了,我知道你不理解,但是你也不用理解,我隻是太過於衝動了,太壓抑了”
這輩子裝成一個溫潤的皇二子,他受夠了,他分明也是那個熬夜看小說的人,也是和損友互相吐槽的人,現在這個諾大的後宮,他是好兒子,是好弟弟好哥哥,是個好學的皇子,但他唯獨不是他
這個世界就像是個大染缸,他覺得都快要被侵染了,習慣了別人的伺候,對他人的生死漠不關心,應該嗎?這應該嗎?這個萬惡的時代
承慶無比的想念那個時代,他在想若他不是皇子,他會如何做?
造反?直接傳播新思想
是他幹的出來的
可惜他是皇子,但是......他第一次體會到父愛母愛和兄弟姐妹的和睦相處,這也是他難以割舍的
飄著的雍正不理解,深深歎口氣:“他們都在外邊,不過被侍衛攔著了”
承慶點了點頭,康熙惱羞成怒也不會要了他的命的,哪怕是康熙徹底厭煩了他,也不會的,畢竟...他腦子裏的東西都是康熙需要的
承慶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如何想的,他本來不應該如此行事啊,可...壓抑的生活還是讓他忍不住了
沉寂了三天,這三天無論是惠妃還是宮中妃嬪都前去求情,阿哥公主們更是每日必去乾清宮和阿哥所打卡,大臣們也旁擊側敲的詢問情況
其實...康熙也有一點後悔,他對承慶的感情很複雜,是兒子,是朋友,是夥伴,但是身為皇帝的傲骨不允許他低頭,但是承慶的話揭開了他一直以來逃避的問題,一直以來觀望的現象
那邊見不到別人的承慶做的最多的就是思考,做一個沉思者
雍正倒是時不時的來看一眼承慶,但是每一次看到的都是一個姿勢跟個假人似的,無論他叭叭再多,承慶也跟聽不到一樣,若不是每次吃飯能看到他多少吃幾口,雍正都懷疑這人沒了
現代有一句話,錢難掙屎難吃,他現在的日子還挺好,這樣比起來頓時乳腺通順了許多
哎
不過三天的時間足夠承慶想明白了,為了能盡快回到那樣的世界,隻有不斷的改變改變,現在矯情個什麽啊,神經!!
第四天,承慶一睜開眼就喊了守著的侍衛
“告訴皇上,我已經想明白了”
那侍衛點了點頭,什麽都沒說的離開了
康熙很快就到了阿哥所
依舊是父子二人
承慶其實還以為需要等待好久,沒想到他飯都沒吃完康熙就來了,啊這,這還是真的當他是親兒子啊,有點感動
承慶老老實實的行禮“皇阿瑪”
康熙冷笑著坐下:“朕可不敢受你的禮!”
承慶撓撓頭,然後真誠的看著康熙
“皇阿瑪,我一直沒有跟你具體說過那個社會,今天就給你好好的講一下吧
在那裏,我們每個人都必須上夠九年,叫做九年義務教育,之後雖然需要交學費,但學費都很低,除非你上的是私立學校,我們所有都是按照法律來進行的,整個社會都是在法律至上運作的,發達的科技讓我們身在這邊就能看到世界各地的風景,不同的膚色,發色,眸色
我想念那個時代,人民當家作主的時代
可是這麽多年來我習慣了偽裝,我是兒子,是弟弟,是哥哥,是二阿哥,但我唯獨不是我自己,我都要忘了上輩子熬夜到深夜點外賣吃飯的樣子,忘了徹夜刷視頻以至於上班遲到的日子,忘了每個月去孤兒院幫忙的日子,我竟然習慣了被人伺候,習慣了掌握別人的生死
不應該的,不應該是這樣的......”
康熙不明白,掌握別人的生死,居於上位難道不好嗎?
但是康熙能理解從不同環境中長大的人的不同性格,也慢慢的探查到了承慶心中的矛盾和壓抑
但這個社會條件就是如此,若想改變,需要耗費的是無數心血
康熙歎了口氣,誰也不能否認啊,承慶所言哪怕犀利,都是真的,體麵的退場,是得體麵的退場
“以後你若是想要做什麽,告訴朕,隻要是合乎情理朕都不會阻攔,但是...你別再當著別人的麵發瘋,你大姐被嚇得不輕”
承慶抱住康熙,不愧是他狗老爹,忍受了他三年謾罵的人
康熙又好氣又好笑:“不許喊我狗老爹!”
承慶不好意思的笑,好好好,他也算是有經驗了哈
解了禁足,承慶在乾清宮的話被大公主告訴了承祜和保清、保成
好家夥!!
保清震驚的看著承慶:“二哥!沒想到你還有這樣的野心,不是?好好的你幹什麽”
承祜也很是不能理解,他認為現在就很好啊,百姓安居樂業,人人吃飽穿暖,為何還要做出改變呢
海霍娜說道:“二弟說的,我思考過,確實是社會發展的方向,你們認真的想一下,若是你們身為百姓被貴族欺壓,你們服嗎?
若是能安安分分的,就不會有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就不會出現朱元璋!
而現在是皇阿瑪管理嚴苛,若是以後朝事懈怠,必定出現一大批搜刮民脂民膏之徒,那時候就是真正亂起來的時候”
隨著思路想下去,到時候不是新的皇帝出現就是改變社會性質,人民...當家做主
人民當家作主!
是啊,是這樣的
承祜最終說道:“二弟,就朝著你說的走吧,你和皇阿瑪的決定,我都支持!”
保清也保證道:“我隻想打仗,其他的你們看著來,不過...我大清人,不受欺負”
......
校園中的學生們已經開始出學,或是走入朝廷,或是為人師表,或是為醫救人,但是有一批人毅然決然選擇了遠離家鄉,到了蒙古,到了新攻打下來的土地之上
教化!教化萬民!啟蒙,開民智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他們是同一個國家的人,他們說著同樣的語言,他們仰望著同一片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