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強大了,在係統的監管下,那些貴族們也不敢做什麽傷天害理的事情,百姓們的日子越發的好過,他們最喜歡做的就是看阿哥的生活,就像是看電視連續劇似的,後世的手機啊,電腦啊,遊戲啊,他們都愛看。


    而且……


    非常莫名其妙的他們的識字率變得很高,養成了看報紙的習慣,然後報紙上總是一群人吵架。


    然後他們就開了個賭注,關於這件事情哪邊能贏了,然後哪一件事情能達到和解,而且他們可以在報紙發表自己的看法,還有那個人民報的記者也會進行采訪,總之看的他們是天馬行空的。


    但是長久以來一直存在一個賭注 胤禛會不會回到大清……


    大部分人是希望的,甚至皇室在內都希望胤禛的回歸,康熙和太子曾公開發表看法若是胤禛回歸,國家將實行他認定的製度。


    但也有一部分人認為,接受了後世思想文化教育的胤禛不能適應現在的環境。


    就如他在報紙上說的‘阿哥生長在那個單純的環境,他被他的國家保護的很好,哪怕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我們大清,他也不會有看著天幕的我們對這個世界未來的發展更加了解。’


    也不得不說,這一個觀念也是正確的。


    國人自古以內斂為美,但是隨著後世文化的盛行,愛這個字眼也很經常出現在大家眼中,那些酸痛文學也有了市場。


    “我要,你在我身旁~我要,你為我梳妝~這夜的風兒吹……”就像是情人在耳邊低語的唱法也逐漸盛行。


    而外文歌也有市場。


    “ten thousand meters high it is the light which is magical


    ……”


    主打一個聽不懂但好聽。


    ……


    ——————————


    下了飛機,母子二人先來到酒店進行休整,第一站是l市。


    第一站當然是日不落博物館了,胤禛還記得那個火遍全網的逃出博物館。


    那句話“文物隻有在原生地展示,才最有尊嚴。如果像孤魂野鬼一樣流失在海外,就沒有尊嚴。”


    千方百計想要回到國家的小玉壺,牽引多少人的心弦,在我們這裏個個都是寶貝,個個都被好好保護的寶貝,如今淪落在外。


    至於為什麽小玉壺能認識回家的路……


    因為她是被送給博物館的,別的……都是被蒙著眼睛抓去的。


    視頻的最後一句話,他們會風風光光、堂堂正正地回家!


    哭了嗎?


    沒有一個華人能笑著走出。


    穿著莊嚴肅穆,他們母子二人就像遠道而來看望親人似的走入博物館。


    神殿,棺材,被拆散的瓷瓶,碧玉,價值連城的瓷器……


    這些在國內被妥善保管的寶貝,在這裏就是個普通物件一樣,任人摸、看。


    大件的文物不可能一整塊的搬運走,為了方便運輸而被損壞割據的佛像,壁畫,然後組裝。


    佛頭,武士像的上半身……這都是侵略的象征。


    古市石窟內隻剩下上半身的佛像,他的頭也許就在遙遠的日不落……


    實際上母子二人不敢多呆,她們淚流滿麵走出博物館,在那裏的每一分鍾都是煎熬,一雙雙伸向文物的手,她們恨不得剁下來。


    在博物館門口,他們站了很久,無論是緊握的雙手還是仇恨的眼神,都能表示母子二人的不平靜,而周圍的國人亦是如此。


    有人在這裏拍視頻,喊話還回文物。


    “落後就要挨打,博物館裏的每一件文物都告訴我們這個道理,我現在站在日不落博物館門口,我也剛從那裏出來,平複心情之後,我站在這裏拍了這一段視頻,先情複雜,我隻有一句話來訴說,落後就要挨打!”


    胤禛想著大清文物特展,那是他真正熟悉的東西。


    南京條約原件他看了,字字都認得,字字記錄屈辱。


    鳳袍他皇瑪嬤和烏庫瑪嬤穿過,他見過,那是多少繡娘耗費多少時間繡出來的?


    龍袍很熟悉,他甚至思考了一下是不是皇阿瑪的龍袍……


    還有滿族女性服飾展覽,這衣服這樣式,他額娘也穿過類似的。


    太多太多了,都好熟悉,熟悉的可悲,熟悉的讓人想哭……


    王朵朵抱住兒子,她感覺他就要碎了。


    胤禛哭了出來“媽媽……”


    這樣的情況實際上發生了三年,每到一個地方王朵朵會帶著胤禛去古建築,去了解當地的抗戰曆史,而每一次他都會好好聽著,學著,記著。


    這一次,直麵的是侵略的證據,是腐朽的證據,是滅亡的證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綜影視:自宜修起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許言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許言開並收藏綜影視:自宜修起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