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蘇詡釋因,王翦與嬴政驚了
大秦:我屢獻毒計,趙姬瘋狂求饒 作者:仁義之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止王翦無語了。
就連嬴政也頗有些尷尬,臉上有些掛不住了。
“蘇詡,你隻說要攻打這些地方,但總該給個合適的理由吧。”
嬴政忍不住詢問道。
他讓蘇詡幫忙出謀劃策。
結果,蘇詡隻是指使要打哪。
怎麽打?如何打?風險、損失都隻字不提。
這動動嘴皮子的事情,怎麽也不能跟真刀實槍的人比啊。
就連他都覺得,王翦若是真聽從蘇詡的計謀,那才見鬼了的。
“兵法雲:‘攻其不備,出其不意。’敵人或許未曾料到我們會提前行動,這正是我們的優勢所在。”
蘇詡給了個牽強的理由。
但王翦卻忍不住說道,“陛下,我看蘇禦史也是有智無謀,並不值得相信。”
“陛下還是給予我自由指揮軍隊吧。”
“王翦定然不讓陛下失望!”
王翦是真的對蘇詡無語了。
本以為蘇詡有幾分高見。
結果,
就這兒?!
攻其不備出其不意。
但凡讀過一點兵法的人都知道。
這根本算不上什麽計謀。
想要憑借這個理由,
便要讓他去攻打趙國的防守重地。
他做不到!
因此,
在他看來,
蘇詡就隻是個耍嘴皮子的文臣,
對於戰爭之事一竅不通。
讓他來指點戰爭。
實在是牽強。
不過,
他對蘇詡倒是有一點改觀。
那就是他覺得蘇詡就是個蠢蛋!
他對蘇詡的偏見更深了。
就連嬴政也失望地搖了搖頭,擺手道,“王翦,那就依你所言,等你到了邊境,全權指揮,朕等待著你帶來好消息。”
“是,陛下!”
王翦恭敬領命。
看向蘇詡,無語地瞥了一眼。
不過,
就在這時。
蘇詡又開口說道,
“王將軍。要不我們打個賭吧。”
“打賭?賭什麽?”王翦開口詢問。
“賭閼與安陽等地防備虛空。”
“……你還要堅持己見麽?”
王翦都有些無奈了,
他實在是想不通,蘇詡為何還要堅持。
非要等到事實擺在臉上,自己難堪後,才肯收場嗎?
“不賭。”
“因為你連說服我,與你賭一場的理由都沒有。”
王翦當即拒絕了蘇詡賭約。
就算是必勝的賭約。
他也覺得沒必要。
畢竟,
蘇詡連個勝點都沒有,
隻是憑借著自己的猜想便要押注。
他實在是不想參與這樣的賭約。
不過,
嬴政卻不這樣想,
他有些興奮地說道,“王翦,聽蘇詡的。”
“陛下——”
“我相信蘇詡!”
嬴政的態度很堅定。
王翦無奈地應了一聲,“是。”
“其實,”
“要說理由,我還真有。”
“隻是恐怕你會覺得荒唐,不肯相信。”
蘇詡忽然開口說道。
嬴政頓時更加來了興致,
期待地看著蘇詡,“什麽理由,說來聽聽。”
王翦也好奇地看向蘇詡。他也想聽聽,蘇詡自己都覺得他不大可能相信的理由,究竟是什麽。
蘇詡慢條斯理地說道。
“秦國知道安陽等地是重地,趙國也知道。”
“而且,趙國也知道秦國知道,秦國也知道趙國知道。”
說得好繞。
嬴政與王翦都默想著。
但並沒有打擾蘇詡繼續說下去。
“所以。”
“秦國不會貿然攻打這些地方。”
“就如同現在所討論的一樣,王翦將軍你堅決拒絕攻打這些地方。”
王翦理直氣壯地回答道,“那是當然。因為這些地方易守難攻,趙軍必定嚴加防守,攻不下來!”
末了,
王翦又補充一句,
“那裏至少有十萬防軍,援軍五日便可趕到!”
嬴政也讚許點頭。
蘇詡並不為意,繼續說道,
“所以。”
“如果趙軍大膽些呢?”
“直接不按照常規思路思考作為。”
“將此地的軍備力量抽走,去防備其他地方。”
“怎麽可能?”王翦頓時坐不住了,“趙國傻了嗎?憑什麽敢將那麽重要的地方的守軍調走?”
蘇詡淡定地回答道,“因為秦軍不知道趙軍調走啊。隻以為這裏防守嚴實。”
一瞬間。
王翦忽然靈光一閃。
猛然明白了蘇詡話中的意思。
眼神中閃過一絲震撼。
他從未想過這種可能。
但,
的確,
若趙軍真的敢如此冒險,將重地的守軍調離。
那麽秦國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很可能會因為錯估形勢而錯失良機。
這樣的策略,簡直可以說是極其大膽,也極其冒險。
因為,
但凡秦國探查到了此地空虛。
直接派遣大軍壓境。
那趙國將會直接失去此四地!
到時候,秦軍將像是一把尖刀插在了趙國胸口上,直接威脅到趙國首都邯鄲!
這簡直就跟賭命一樣。
風險與收益完全不成正比!
如果是他,絕對不可能這樣做的。
但——
並不是他來做決策。
王翦忽然心頭猛地一跳。
如果趙軍真這樣做的話,
那這一戰將會直接要了趙國的小命!
這一戰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蘇詡,你是說趙國會故意設下此等迷陣,從而將軍隊轉移到其餘不那麽重要的地方?”
嬴政也意識到了這一點,
他的語氣中帶著幾分不可思議。
雖然這種可能性極小,
但蘇詡做出的判斷,基本上很少出錯。
這一點,往事可證!
蘇詡微微一笑,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繼續說道。
“兵法之道,確實在於變化。”
“但若是外行指導內行的話,那就難說了。”
“如果是李牧做決定的話,我相信李牧肯定不會冒這麽大險。”
李牧與王翦一樣,都是穩重的大將。
不會將戰爭勝負係在賭運氣上。
但如果是要趙王偃決定的話,
那可就難說了。
曆史上。
七國國君。
唯有嬴政勵精圖治。
而其他六國國君則有些昏庸無能。
原本韓國有改變的機會的,因為韓王生了個兒子名為韓非。
但誰讓祖龍不講武德呢,專門將韓非質押在秦國。
最後,韓非還死得不明不白的。
斷了韓國的救命稻草。
是不是祖龍派人鴆殺的,也不好說。
而趙國的趙王偃,昏庸就昏庸在有軍事癮,總喜歡指點李牧與廉頗,自己去任命人才將領,還會給出自己的建議。
因此。
安陽四地的空虛,
八成是他擅自做的決定。
他以為自己這樣能騙到秦國。
但結果被王翦一波推了。
就連嬴政也頗有些尷尬,臉上有些掛不住了。
“蘇詡,你隻說要攻打這些地方,但總該給個合適的理由吧。”
嬴政忍不住詢問道。
他讓蘇詡幫忙出謀劃策。
結果,蘇詡隻是指使要打哪。
怎麽打?如何打?風險、損失都隻字不提。
這動動嘴皮子的事情,怎麽也不能跟真刀實槍的人比啊。
就連他都覺得,王翦若是真聽從蘇詡的計謀,那才見鬼了的。
“兵法雲:‘攻其不備,出其不意。’敵人或許未曾料到我們會提前行動,這正是我們的優勢所在。”
蘇詡給了個牽強的理由。
但王翦卻忍不住說道,“陛下,我看蘇禦史也是有智無謀,並不值得相信。”
“陛下還是給予我自由指揮軍隊吧。”
“王翦定然不讓陛下失望!”
王翦是真的對蘇詡無語了。
本以為蘇詡有幾分高見。
結果,
就這兒?!
攻其不備出其不意。
但凡讀過一點兵法的人都知道。
這根本算不上什麽計謀。
想要憑借這個理由,
便要讓他去攻打趙國的防守重地。
他做不到!
因此,
在他看來,
蘇詡就隻是個耍嘴皮子的文臣,
對於戰爭之事一竅不通。
讓他來指點戰爭。
實在是牽強。
不過,
他對蘇詡倒是有一點改觀。
那就是他覺得蘇詡就是個蠢蛋!
他對蘇詡的偏見更深了。
就連嬴政也失望地搖了搖頭,擺手道,“王翦,那就依你所言,等你到了邊境,全權指揮,朕等待著你帶來好消息。”
“是,陛下!”
王翦恭敬領命。
看向蘇詡,無語地瞥了一眼。
不過,
就在這時。
蘇詡又開口說道,
“王將軍。要不我們打個賭吧。”
“打賭?賭什麽?”王翦開口詢問。
“賭閼與安陽等地防備虛空。”
“……你還要堅持己見麽?”
王翦都有些無奈了,
他實在是想不通,蘇詡為何還要堅持。
非要等到事實擺在臉上,自己難堪後,才肯收場嗎?
“不賭。”
“因為你連說服我,與你賭一場的理由都沒有。”
王翦當即拒絕了蘇詡賭約。
就算是必勝的賭約。
他也覺得沒必要。
畢竟,
蘇詡連個勝點都沒有,
隻是憑借著自己的猜想便要押注。
他實在是不想參與這樣的賭約。
不過,
嬴政卻不這樣想,
他有些興奮地說道,“王翦,聽蘇詡的。”
“陛下——”
“我相信蘇詡!”
嬴政的態度很堅定。
王翦無奈地應了一聲,“是。”
“其實,”
“要說理由,我還真有。”
“隻是恐怕你會覺得荒唐,不肯相信。”
蘇詡忽然開口說道。
嬴政頓時更加來了興致,
期待地看著蘇詡,“什麽理由,說來聽聽。”
王翦也好奇地看向蘇詡。他也想聽聽,蘇詡自己都覺得他不大可能相信的理由,究竟是什麽。
蘇詡慢條斯理地說道。
“秦國知道安陽等地是重地,趙國也知道。”
“而且,趙國也知道秦國知道,秦國也知道趙國知道。”
說得好繞。
嬴政與王翦都默想著。
但並沒有打擾蘇詡繼續說下去。
“所以。”
“秦國不會貿然攻打這些地方。”
“就如同現在所討論的一樣,王翦將軍你堅決拒絕攻打這些地方。”
王翦理直氣壯地回答道,“那是當然。因為這些地方易守難攻,趙軍必定嚴加防守,攻不下來!”
末了,
王翦又補充一句,
“那裏至少有十萬防軍,援軍五日便可趕到!”
嬴政也讚許點頭。
蘇詡並不為意,繼續說道,
“所以。”
“如果趙軍大膽些呢?”
“直接不按照常規思路思考作為。”
“將此地的軍備力量抽走,去防備其他地方。”
“怎麽可能?”王翦頓時坐不住了,“趙國傻了嗎?憑什麽敢將那麽重要的地方的守軍調走?”
蘇詡淡定地回答道,“因為秦軍不知道趙軍調走啊。隻以為這裏防守嚴實。”
一瞬間。
王翦忽然靈光一閃。
猛然明白了蘇詡話中的意思。
眼神中閃過一絲震撼。
他從未想過這種可能。
但,
的確,
若趙軍真的敢如此冒險,將重地的守軍調離。
那麽秦國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很可能會因為錯估形勢而錯失良機。
這樣的策略,簡直可以說是極其大膽,也極其冒險。
因為,
但凡秦國探查到了此地空虛。
直接派遣大軍壓境。
那趙國將會直接失去此四地!
到時候,秦軍將像是一把尖刀插在了趙國胸口上,直接威脅到趙國首都邯鄲!
這簡直就跟賭命一樣。
風險與收益完全不成正比!
如果是他,絕對不可能這樣做的。
但——
並不是他來做決策。
王翦忽然心頭猛地一跳。
如果趙軍真這樣做的話,
那這一戰將會直接要了趙國的小命!
這一戰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蘇詡,你是說趙國會故意設下此等迷陣,從而將軍隊轉移到其餘不那麽重要的地方?”
嬴政也意識到了這一點,
他的語氣中帶著幾分不可思議。
雖然這種可能性極小,
但蘇詡做出的判斷,基本上很少出錯。
這一點,往事可證!
蘇詡微微一笑,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繼續說道。
“兵法之道,確實在於變化。”
“但若是外行指導內行的話,那就難說了。”
“如果是李牧做決定的話,我相信李牧肯定不會冒這麽大險。”
李牧與王翦一樣,都是穩重的大將。
不會將戰爭勝負係在賭運氣上。
但如果是要趙王偃決定的話,
那可就難說了。
曆史上。
七國國君。
唯有嬴政勵精圖治。
而其他六國國君則有些昏庸無能。
原本韓國有改變的機會的,因為韓王生了個兒子名為韓非。
但誰讓祖龍不講武德呢,專門將韓非質押在秦國。
最後,韓非還死得不明不白的。
斷了韓國的救命稻草。
是不是祖龍派人鴆殺的,也不好說。
而趙國的趙王偃,昏庸就昏庸在有軍事癮,總喜歡指點李牧與廉頗,自己去任命人才將領,還會給出自己的建議。
因此。
安陽四地的空虛,
八成是他擅自做的決定。
他以為自己這樣能騙到秦國。
但結果被王翦一波推了。